一种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6668发布日期:2021-12-22 15:5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体外诊断行业的医疗检验仪器中,反应管传统的是采用手动排列装盒,效率低下。大部分自动装载反应管虽然自动装载,但容易发生卡管,需要停止正在检查的项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举例而言,公开号为cn21119792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上料装置,包括:料仓,包括侧壁板,侧壁板围设成用于存放反应杯的容置腔;送料组件,包括顶推板,顶推板在容置腔内滑动;输送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分别具有支撑面、相对设置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支撑面连接在外侧面与内侧面之间,用于支撑反应杯,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内侧面形成至少部分用于传输反应杯的输送通道的边界;送料组件的顶推板将料仓中的反应杯从第一滑板的外侧面所处的一侧输入输送组件;及分离机构,用于接收来自输送组件中的反应杯。
4.再次举例而言,公开号为cn11259145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上杯装置及医疗设备,包括:容置箱,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收容反应杯,容置腔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容置腔的腔底设置有第二通孔;运料板,其一端自第一通孔插入容置腔内,运料板背离容置腔的腔底的一表面设置有料槽;及上料机构,包括上料件、驱动组件和扶料组件,上料件一端自第二通孔插入容置腔内,上料件贴附于运料板,上料件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为朝运料板方向倾斜的平面,驱动组件与上料件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上料件在第二通孔和预设上料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以将容置腔内的反应杯推入料槽,扶料组件设置于料槽内,扶料组件用于将推入料槽的反应杯扶正,以使反应杯竖立于料槽内。
5.通过上述内容可知,在体外诊断行业中,将反应管输送给检验仪器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仍存在的不足是:反应管的筛选速度缓慢,因此,如何快速的输送反应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反应管的输送速度太慢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上料装置,上料装置用于输送反应管,上料装置包括:容纳部,容纳部设有缺口;下料通道,下料通道与容纳部连接;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滑槽,升降机构与缺口连接,升降机构的至少部分可以相对缺口移动,以提升反应管的高度;旋转装置,旋转装置通过旋转,将升降机构上的反应管撞入下料通道。
8.本发明实施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反应管可以放置在容纳部内,升降机构的滑槽与容纳部的缺口紧密配合,避免反应管从缺口中掉落,升降机构通过上下移动将容纳部内的反应管带入到滑槽内,当上升至旋转装置转动范围内时,正常状态下反应杯杯口朝上,旋转装置将正常状态下的反应管撞入下料通道内,将非正常状态的反应管拨出,确保进入下
料通道内的反应管杯口朝上,旋转装置的设置也使反应管进入下料通道的速度得到了提升,确保放管的工作能顺利的运行。
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升降杆,升降杆的第一端设有滑槽,升降杆的第二端设有凹槽,第一端与缺口连接;传动件,传动件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滑槽连接;其中,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传动件带动升降杆移动。
10.可以理解的,第一驱动装置是电机,传动件一端与电机相连,另一端与升降杆相连,电机与传动件之间设有固定板,电机安装于固定板上,固定板的设置使电机安装更加牢固,升降杆将转动的件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通过上下移动,升降杆一端的滑槽用于将容纳部内的反应管装入,然后将反应管运送到下料通道所在的高度上,便于旋转装置将反应管打入下料通道。
1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包括:滑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第一挡板斜向设置,第一挡板的最低点与下料通道的最高的高度一致;第二挡板斜向设置,第二挡板的最高点与下料通道的最高高度一致。
12.可以理解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设置于滑槽的两侧,确保升降机构将反应管装入凹槽后,在上升过程中反应管不从滑槽中脱落,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高度不同,在上升过程中便于将反应管带入滑槽内。
1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料装置包括:阻挡件,阻挡件的至少部分能够转动;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与阻挡件连接,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阻挡件转动;放管机构,阻挡件通过旋转,阻挡部分的反应管进入放管机构。
14.可以理解的,阻挡件呈l型并设置于下料通道内部,能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阻挡件通过使第一个反应管进入放管机构,并阻挡第二个反应管进入放管机构,确保一次只有一个反应管进入放管机构内,避免卡管等造成工作停止的意外发生。
1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放管机构包括:放管通道,放管通道与下料通道相连;出料口,出料口与放管通道连接;其中,反应管通过放管通道进入出料口。
16.可以理解的,放管通道为半弧形的轨道,当反应管离开下料通道进入放管机构后,反应管从放管通道滑落,半弧形的轨道设置使反应管与放管通道更加贴合,让反应管的下落更加顺利,并准确的落入出料口中。
1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放管机构还包括:固定板;第三驱动装置;活动板,活动板与第三驱动装置连接;其中,活动板在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下,可以沿固定板相对移动。
18.可以理解的,固定板与放管通道连接,避免反应管下落时速度过快而飞出上料装置,进一步限制了反应管下落的路线,第三驱动装置为电磁铁,电磁铁与固定板和活动板分别连接,并通过电磁铁的得电与失电来控制活动板的移动。
1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放管机构还包括:底座,底座设有开口;连杆,连杆与第三驱动装置连接;其中,活动板上设有延伸部,延伸部设于开口内,连杆在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下,带动活动板相对固定板移动,延伸部通过移动,与底座接触。
20.可以理解的,底座与固定板相连接,放管通道与出料口位于开口的上下两侧,反应管离开下料通道后穿过放管通道和开口进入出料口内,连杆设置于第三驱动装置下方并穿过活动板,当电磁铁状态变化时,连杆位置上下移动,带动活动板移动,活动板上的延伸部
在移动下与底座接触,以此来控制出料口的开闭。
2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四驱动装置;转动件,转动件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转动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突出部;其中,至少一个突出部在旋转过程中触碰升降机构内的反应管。
22.可以理解的,第四驱动装置通常是电机,转动件与电机相连接,并安装在下料通道入口的外侧,转动件设置于下料通道入口上方,转动件在电机驱动下转动,转动件上的突出部与滑槽内的反应管接触,将滑槽内的反应管撞入下料通道内,多个突出部的设置可以确保滑槽上升至最高点时都会有突出部触碰到反应管,保证工作效率。
2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料装置还包括: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于下料通道的外侧;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设于容纳部的外侧。
24.可以理解的,第一传感器安装于下料通道外侧,用于检测下料通道内部反应管的情况,第二传感器设于容纳部外侧,用于检测容纳部内反应管的数量是否支持继续工作,避免因没有反应管而导致上料装置空运行。
2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包括:盖板,盖板与容纳部固定连接,盖板的至少部分进入容纳部所包围的空间内。
26.可以理解的,盖板设置于容纳部上方,覆盖部分下料通道入口上方空间和容纳部上方空间,避免突出部在旋转过程中将非正常的反应管拨出时让反应管飞出上料装置,也避免将管口朝上的反应管打入下料通道时因速度过大飞出下料通道。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放管机构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放管机构左视图;图4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旋转装置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上料装置部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右视图;图8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后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00

缺口;110

容纳部;120

固定板;130

出料口;140

底座;150

盖板;160

放管通道;170

放管机构;180

活动板;190

第三驱动装置;200

连杆;210

开口;220

延伸部;230

第四驱动装置;240

转动件;250

突出部;260

旋转装置;270

第二驱动装置;280

阻挡件;下料通道

290;300

第一传感器;310

第二传感器;320

第一驱动装置;330

传动件;340

滑槽;350

升降杆;360

第一挡板;370

第二挡板;380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根据相关研究,自动上料装置在上料时往往因为反应管的方向无法控制,造成上料装置的卡管,整个工作停止。
3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装置,使用该上料装置时,可以确保反应管进入反应盘的方向,防止卡管现象的发生,保证上料工作正常进行。
31.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2.参见图1,图4,图5,图7,图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上料装置,上料装置用于输送反应管,上料装置包括:容纳部110,容纳部110设有缺口100;下料通道290,下料通道290与容纳部110连接;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滑槽340,升降机构与缺口100连接,升降机构的至少部分可以相对缺口100移动,以通过移动提升反应管的高度;旋转装置260,旋转装置260通过旋转,将升降机构上的反应管撞入下料通道290。
33.本发明实施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反应管可以放置在容纳部110内,升降机构的滑槽340与容纳部110的缺口100紧密配合,避免反应管从缺口100中掉落,升降机构通过上下移动将容纳部110内的反应管带入到滑槽340内,当上升至旋转装置260转动范围内时,正常状态下反应杯杯口朝上,旋转装置260将正常状态下的反应管撞入下料通道290内,将非正常状态的反应管拨出,确保进入下料通道290内的反应管杯口朝上。
34.举例来说,升降机构通过上下移动,将容纳部110中的反应管带入滑槽340中,反应管上靠近管口一端设有一圈向外突出的凸棱,滑槽340的槽口宽度与反应管管口直径大小一致,所以反应管管口朝下时,反应管的绝大部分无法进入滑槽340内部,旋转装置260就能将这些反应管拨出,反应管管口朝上时,反应管大部分在滑槽340内部,滑槽340两侧对反应管起到固定作用,此时被旋转装置260撞击时,反应管收到滑槽340两侧的限位作用,顺利的以管口向上的形态进入下料通道290。
35.优选的,在容纳部110的底部设置偏心震动电机,通过震动来确保容纳部110内的反应管可以进入升降机构的升降路线,这样在升降机构升降的过程中,反应管进入滑槽340更加容易,既提升了升降机构运输反应管的效率,也避免升降机构重复运动导致时间和能源的浪费。
3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20;升降杆350,升降杆350的第一端设有凹槽380,升降杆350的第二端设有滑槽340,具有凹槽380的一端与缺口100连接;传动件330,传动件330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装置320连接,传动件330的另一端与滑槽340连接;其中,第一驱动装置320驱动传动件330带动升降杆350移动。
37.可以理解的,第一驱动装置320是电机,传动件330一端与电机相连,另一端与升降杆350相连,电机与传动件330之间设有固定板120,电机安装于固定板120上,固定板120的设置使电机安装更加牢固,升降杆350将转动的件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通过上下移动,升降杆350一端的滑槽340用于装入容纳部110内的反应管,然后将反应管运送到下料通道290所在的高度上,便于旋转装置260将反应管打入下料通道290。
38.举例来说,固定板120起到固定电机的作用,避免电机自身震动对工作带来的影响,在使用时,将电机启动,传动件330在电机的带动下开始做圆周运动,凹槽380将传动件330传动的圆周运动转化为升降杆350的直线运动,升降杆350在传动件330的带动下,上端滑槽340部分沿容纳部110的缺口100方向上下滑动,滑槽340上升的最高高度与下料通道290最高高度平齐,便于滑槽340中的反应管进入下料通道290,滑槽340下降的最低高度与容纳口底面平齐,防止反应管从缺口100掉落。
39.参考图1,图2,图4,图7,图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包括:滑槽34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挡板360与第二挡板370;第一挡板360斜向设置,第一挡板360的最低点与下料通
道290的最高的高度一致;第二挡板370斜向设置,第二挡板370的最高点与下料通道290的最高高度一致。
40.可以理解的,第一挡板360与第二挡板370设置于滑槽340的两侧,确保升降机构将反应管装入凹槽380后,在上升过程中反应管不从滑槽340中脱落,第一挡板360与第二挡板370的高度不同,在上升过程中便于将反应管带入滑槽340内。
41.举例来说,第一挡板360与第二挡板370斜向设置,第一挡板360沿升降方向从上至下倾斜,第二挡板370沿升降方向从下至上倾斜,第一挡板360的高度高于第二挡板370,当升降杆350向上升起时,第一挡板360会将反应管顶起,被顶起的反应管会向第一挡板360两侧随机掉落,且在重力作用下,反应管会呈角度倾斜,此时第二挡板370的高度低于第一挡板360,倾斜的反应管触碰到第二挡板370后更容易进入到滑槽340内,提升了装入反应管的成功率,第一挡板360与第二挡板370的高度也保证在滑槽340内的反应管能被旋转装置260撞入下料通道290。
42.参见图2,图5,图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料装置包括:阻挡件280,阻挡件280的至少部分能够转动;第二驱动装置270,第二驱动装置270与阻挡件280连接,第二驱动装置270驱动阻挡件280转动;放管机构170,阻挡件280通过旋转,阻挡部分的反应管进入放管机构170。
43.可以理解的,阻挡件280呈l型并设置于下料通道290内部,能在第二驱动装置270的驱动下转动,阻挡件280通过使第一个反应管进入放管机构170,并阻挡第二个反应管进入放管机构170,确保一次只有一个反应管进入放管机构170内,避免卡管等造成工作停止的意外发生。
44.举例来说,下料通道290的宽度与反应管管口直径相近,避免反应管进入下料通道290后转向,让反应管管口朝下,导致工作停止,当反应管从滑槽340进入下料通道290后,依次在下料通道290内部排队,阻挡件280通过转动确保每次只有一个反应管从下料通道290进入放管机构170。第二驱动装置270是电磁铁,阻挡件280呈l型,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停止放管时,第二连接段靠近放管机构170,阻挡反应管下落,第一连接段位于下料通道290外侧,开始放管时,电磁铁驱动阻挡件280转动,第一连接段转动至最靠近放管机构170的两个连接管之间,第二连接段转动至下料通道290外侧,距离放管机构170最近的反应管在重力作用下滑动至放管机构170内,第一阻挡件280阻止后一个反应管下落,当放管结束后,转动件240重新转回至停止放管状态,后一个反应管滑动与第二连接段接触。
4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放管机构170包括:放管通道160,放管通道160与下料通道290相连;出料口130,出料口130与放管通道160连接;其中,反应管通过放管通道160进入出料口130。
46.可以理解的,放管通道160为半弧形的轨道,当反应管离开下料通道290进入放管机构170后,反应管从放管通道160滑落,半弧形的轨道设置使反应管与放管通道160更加贴合,让反应管的下落更加顺利,并准确的落入出料口130中。
47.举例来说,反应管从下料通道290中滑出时带有一定的初速度,半弧形的设置更利于反应管进入,放管通道160,同时也节约了放管机构170的材料,节约成本,出料口130的纵剖面为梯形,出料处的面积小于与放管机构170连接处的面积,在闭合时反应管部分也能从出料口130下落,但因为反应管管口一端设有凸棱,凸棱的存在让反应管整体卡在出料口
130,反应管大部分已经离开出料口130,只有一小部分还在出料口130内,使反应管与反应盘的距离更近,在反应管下落至反应盘的过程中不容易因为外界环境影响偏离,保证放管工作的正常进行。
48.参见图1,图2,图3,图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放管机构170还包括:固定板120;第三驱动装置190;活动板180,活动板180与第三驱动装置190连接;其中,活动板180在第三驱动装置190驱动下,可以沿固定板120相对移动。
49.可以理解的,固定板120与放管通道160连接,避免反应管下落时速度过快而飞出上料装置,进一步限制了反应管下落的路线,第三驱动装置190为电磁铁,电磁铁与固定板120和活动板180分别连接,并通过电磁铁的得电与失电来控制活动板180的移动。
50.举例来说,固定板120与放管机构170相连接,在下料通道290滑出后起到阻挡的作用,确保反应管能够进入放管通道160内,第三驱动装置190为电磁铁,当电磁铁得电时,活动板180在电磁铁驱动下向上移动,出料口130打开,在出料口130内的反应管下落至反应盘内,当电磁铁失电时,活动板180向下移动,出料口130关闭,下一个反应管进入出料口130内,保证上料装置工作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5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放管机构170还包括:底座140,底座140设有开口210;连杆200,连杆200与第三驱动装置190连接;其中,活动板180上设有延伸部220,延伸部220设于开口210内,连杆200在第三驱动装置190驱动下,带动活动板180相对固定板120移动,延伸部220通过移动,与底座140接触。
52.可以理解的,底座140与固定板120相连接,放管通道160与出料口130位于开口210的上下两侧,反应管离开下料通道290后穿过放管通道160和开口210进入出料口130内,连杆200设置于第三驱动装置190下方并穿过活动板180,当电磁铁状态变化时,连杆200位置上下移动,带动活动板180移动,活动板180上的延伸部220在移动下与底座140接触,以此来控制出料口130的开闭。
53.举例来说,底座140的设置让放管机构170与下料通道290的连接更加稳定,活动板180穿过放管通道160与固定板120之间的间隙,连杆200穿过活动板180并与电磁铁下端固定连接,电磁铁失电时,连杆20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突出部250与底座140接触,出料口130打开,当电磁铁得电时,连杆200受力向上移动,突出部250下降到与底座140底部平齐的位置,出料口130关闭。
5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四驱动装置230;转动件240,转动件240在第四驱动装置230的驱动下转动,转动件240上设有至少一个突出部250;其中,至少一个突出部250在旋转过程中触碰升降机构内的反应管。
55.可以理解的,第四驱动装置230通常是电机,转动件240与电机相连接,并安装在下料通道290入口的外侧,转动件240设置于下料通道290入口上方,转动件240在电机驱动下转动,转动件240上的突出部250与滑槽340内的反应管接触,将滑槽340内的反应管撞入下料通道290内,多个突出部250的设置可以确保滑槽340上升至最高点时都会有突出部250触碰到反应管,保证工作效率。
56.举例来说,第四驱动装置230是柔性旋转电机,在柔性旋转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件240开始朝下料通道290方向做圆周运动,确保转动件240上的突出部250碰撞凹槽380上的反应管后能将反应管撞入下料通道290内,通常设置两个突出部250,结合转动件240的转动
速度与滑槽340上升至最高点停留的时间,两个突出部250能够保证凹槽380内的反应管在最高点时都至少有一个突出部250能触碰到反应管,将反应管拨出或者撞入下料通道290内。
57.参见图1,图4,图6,图7,图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料装置还包括: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300,第一传感器300设于下料通道290的外侧;第二传感器310,第二传感器310设于容纳部110的外侧。
58.可以理解的,第一传感器300安装于下料通道290外侧,用于检测下料通道290内部反应管的情况,第二传感器310设于容纳部110外侧,用于检测容纳部110内反应管的数量是否支持继续工作,避免因没有反应管而导致上料装置空运行。
59.举例来说,第一传感器300用于检测反应管内部是否还有反应管,给第二驱动装置270发出信号,当内部反应管大于两根时,第二驱动装置270就会驱动转动件240转动,上料装置整体继续运行。第二传感器310用于检测容纳部110是否还有反应管,当反应管数量不足时,滑槽340就无法将反应管继续送入下料通道290,此时第二传感器310会发出声音,提示工作人员应当往容纳部110内增加反应管,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6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包括:盖板150,盖板150与容纳部110固定连接,盖板150的至少部分进入容纳部110所包围的空间内。
61.可以理解的,盖板150设置于容纳部110上方,覆盖部分下料通道290入口上方空间和容纳部110上方空间,避免突出部250在旋转过程中将非正常的反应管拨出时让反应管飞出上料装置,也避免将管口朝上的反应管打入下料通道290时因速度过大飞出下料通道290。
62.举例来说,旋转装置260在转动时具有一定的速度,当一些反应管管口不朝上却又被滑槽340带到指定高度时,突出部250就会将这些反应管拨开,此时这些被拨开的反应管就会朝被拨动的方向飞出,反应管质量较轻,有着飞出容纳部110的可能性,因此在突出部250上方附近设置盖板150能将这类反应管弹回,使上料装置的上料更加顺利。
63.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