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9216495发布日期:2022-03-12 11:32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汽车间接视野测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间接视野装置用来观察直接视野无法观察到的车辆邻近交通区域的装置。可包括传统的光学视镜、摄像机、监视器或其他能够向驾驶员提供间接视野信息的装置,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观察其他车辆或者是行人、物体必要装置,确保人们汽车的行驶安全。
3.而我们国家在针对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均有要求,在gb15084—2013标准中,针对汽车的各个间接视野装置均有明确的检测要求。在检测时,试验的hpm-i假人放置于汽车座椅上,按照规定将座椅调节到必要位置和角度,通过hpm-i假人模拟人们驾驶时的状态,其中在gb15084—2013标准中,对车辆左右和后方的视野区域范围、标准中6.3.4中在确定车辆驾驶员一侧外视镜的位置时,应保证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与通过视镜中心和连接驾驶员两眼点65 mm线段中心的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55
°
、以及标准中6.5.9针对视野遮挡的比例限定,都有严格的要求。
4.但是上述三种情况的测定,在现有技术中需要较为繁琐的步骤进行测量,在一些检测过程中,还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时间,并且在测量过程中也会存在误差的情况,从而给人们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方法及系统,能够精准高效的针对上述三种标准要求进行测量,提高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效率。
6.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方法及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车辆停放至规定的视野测定区域,并且将车辆座椅调节至出厂设计值;s2,根据标准要求在车辆视镜视野规定区域的四个角或边沿线上放置目标物;s3,在hpm-i假人的眼点部位对称设有两个摄像头和发光源,且摄像头通过数据线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连接,在hpm-i假人眼点部位中间设有激光器;s4,将hpm-i假人放置于s1中设置于好的车辆驾驶座上,并且将hpm-i假人调节到规定的角度和位置,并且在靠近驾驶座一侧的主外后视镜设置中心线;s5,启动s3中设置好的hpm-i假人眼点部位的摄像头进行拍摄,并且将拍摄好的视频画面传输至外部信息处理设备;s6,通过查看拍摄的视频画面内是否在视镜中有出现目标物,从而判断车辆视镜安装是否满足标准要求;s7,开启hpm-i假人眼点部位的发光源,并且在车辆上方设置拍摄装置,拍摄视野测定区域的俯视图;
s8,在s7所拍摄的俯视图中,对比阴影部分相对视野测定区域的占比,从而可判断汽车间接视野所受到遮挡的范围;s9,启动s3中设置好的hpm-i假人眼点部位中间设有激光器,将hpm-i假人头部朝驾驶侧的主外后视镜方向转动,使激光器所发出的射线对准主外后视镜上的中心线;s10,测量hpm-i假人头部所转动的角度,可得知主外后视镜中心线连线驾驶员两眼点之间的的铅垂基准面相对于车辆纵向铅垂基准面之间的夹角角度。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摄像头为视野成像高清相机,所述摄像头位置为hpm-i假人三维坐标z轴向上635mm,且中心距为65mm。
8.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s7中,开启发光源前先确保车辆所处环境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
9.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系统,包括hpm-i假人和俯拍装置,所述hpm-i假人包括头模和躯干,所述头模与躯干转动连接,所述头模眼点部位相对设有两个摄像头,且所述摄像头内置有发光源,所述摄像头通过数据线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连接,所述头模的眼点部位中间设有激光器,所述俯拍装置包括支架和相机,所述相机固定于支架上端,且所述相机朝向下方设置,所述相机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连接。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摄像头位置为hpm-i假人三维坐标z轴向上635mm,且中心距为65mm。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升降杆及水平延伸杆,所述升降杆固定于底座上方,所述升降杆与底座之间通过升降气缸进行连接,所述水平延伸杆垂直设置于升降杆上方,且所述水平延伸杆一侧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与升降杆转动连接,且所述升降杆上端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丝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表面套设于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丝杆螺纹连接,且所述移动块与水平延伸杆滑动连接,所述相机固定于移动块下方,且所述相机朝向下方设置。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头模下方设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位于头模下方的颈部旋转中心。
13.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摄像头代替传统白炽灯发光源的位置,使车辆在进行汽车间接视野区域测定时,能够直接有效的从摄像头模拟人眼所拍摄的视频画面中,可观察车辆的视镜中是否能反射出车辆视镜视野规定区域放置的目标物;并且在hpm-i假人的眼点部位还设有发光源,开启发光源,通过车辆的视镜对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在车辆视镜视野规定的区域形成光亮区域,而光亮区域相当于人们做出车辆内的视野范围,再通过俯视的角度拍摄视野测定区域,可从拍摄图片中计算出阴影区域相对视野测定区域的占比,可判断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所受到遮挡的范围,相比传统的测定方式,更加高效准确;在测量车辆纵向垂直中间平面与通过视镜中心线连线驾驶员两眼中心点之间的铅垂面夹角角度时,可通过开启hpm-i假人眼点部位中间的激光器,将hpm-i假人头部朝主外后视镜方向进行转动,使激光器所发出的射线对准主外后视镜预先设好的中心线上,从而根据hpm-i假人头部所转动的角度,即可直接得出主外后视镜中心线连线驾驶员两眼中心点铅垂基准面相对于车辆纵向铅垂基准面之间夹角的角度。通过上述方法,能够精准高效的针对gb15084—2013标准中的其中三个要求进行测量,提高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方法流程图。
15.图2是本发明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系统的hpm-i假人结构图。
16.图3是本发明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系统的hpm-i假人的头模结构图。
17.图4是本发明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系统的俯拍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车辆停放至规定的视野测定区域,并且将车辆座椅调节至出厂设计值。根据不同类型的车辆,所采用的视野测定区域也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好视野测定区域,并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测定。
19.s2,根据标准要求在车辆视镜视野规定区域的四个角或边沿线上放置目标物,根据gb15084—2013中6.5关于视镜的视野要求中,在测定车辆的四周设置多个对应的目标物,通过查看车辆视镜中,是否能出现对应的目标物,从而判断出车辆视镜的视野是否满足要求。
20.s3,在hpm-i假人的眼点部位对称设有两个摄像头和发光源,且摄像头通过数据线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连接,在hpm-i假人眼点部位中间设有激光器。hpm-i假人采用gb一代三维h点测量假人,其表面设有多个拓展接口,从而可将摄像头和发光源设置于在hpm-i假人眼点部位,其摄像头为视野成像高清相机,摄像头位置为hpm-i假人三维坐标z轴向上635mm,且中心距为65mm,并且将摄像头通过数据线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进行连接,而外部信息处理设备可以为电脑或手机等智能设备。
21.s4,将hpm-i假人放置于s1中设置于好的车辆驾驶座上,并且将hpm-i假人调节到规定的角度和位置,并且在靠近驾驶座一侧的主外后视镜设置中心线。将hpm-i假人在车辆驾驶座上调试到标准的姿态,减少测定过程中的误差,做好测定前的准备工序。
22.s5,启动s3中设置好的hpm-i假人眼点部位的摄像头进行拍摄,并且将拍摄好的视频画面传输至外部信息处理设备。通过hpm-i假人眼点部位的两个摄像头模拟人的左右眼,再结合现有的视觉系统,对视镜镜面中心对焦拍摄,并且将拍摄的画面传输至外部信息处理设备。
23.s6,通过查看拍摄的视频画面内是否在视镜中有出现目标物,从而判断车辆视镜安装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如在gb15084—2013标准的6.5中规定了后视镜、内视镜、主外视后镜等不同视镜所对应的视野区域,可在该规定的视野区域边界放置目标物,通过观察视镜中是否出现对应的目标物,从而可直接判断该视镜是否覆盖了对应的视野范围。
24.s7,开启hpm-i假人眼点部位的发光源,并且在车辆上方设置拍摄装置,拍摄视野测定区域的俯视图,在s7进行检测时,开启发光源前先确保车辆所处环境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从而使发光源所发出的光亮能够更加清楚明显的被摄像头所拍摄,从而与遮挡所形成的阴影区域更加明显,继而方便进行软件快速计算。
25.s8,在s7所拍摄的俯视图中,对比阴影部分相对视野测定区域的占比,从而可判断汽车间接视野所受到遮挡的范围,所拍摄的图片可通过现有的图像处理,对图片明亮及阴
影部分进行计算,快速得知阴影面积在视野测定区域内的占比,从而完成gb15084—2013标准中6.5.9的测定要求。
26.s9,启动s3中设置好的hpm-i假人眼点部位中间设有激光器,将hpm-i假人头部朝驾驶侧的主外后视镜方向转动,使激光器所发出的射线对准主外后视镜上的中心线。
27.s10,测量hpm-i假人头部所转动的角度,可得知主外后视镜中心线连线驾驶员两眼中心点的铅垂基准面相对于车辆纵向铅垂基准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从而完成gb15084—2013标准中6.3.4的视镜设置要求。
28.利用摄像头代替传统白炽灯发光源的位置,使车辆在进行汽车间接视野区域测定时,能够直接有效的从摄像头模拟人眼所拍摄的视频画面中,可观察车辆的视镜中是否能反射出车辆视镜视野规定区域放置的目标物;并且在hpm-i假人的眼点部位还设有发光源,开启发光源,通过车辆的视镜对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在车辆视镜视野规定的区域形成光亮区域,而光亮区域相当于人们做出车辆内的视野范围,再通过俯视的角度拍摄视野测定区域,可从拍摄图片中计算出阴影区域相对视野测定区域的占比,可判断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所受到遮挡的范围,相比传统的测定方式,更加高效准确。
29.在测量车辆纵向垂直中间平面与通过视镜中心线连线驾驶员两眼中心点之间的铅垂面夹角角度时,可通过开启hpm-i假人眼点部位中间的激光器,将hpm-i假人头部朝主外后视镜方向进行转动,使激光器所发出的射线对准主外后视镜预先设好的中心线上,从而根据hpm-i假人头部所转动的角度,即可直接得出主外后视镜中心线连线驾驶员两眼中心点铅垂基准面相对于车辆纵向铅垂基准面之间夹角的角度。
30.通过上述方法,能够精准高效的针对gb15084—2013标准中的其中三个要求进行测量,提高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效率利用摄像头代替传统白炽灯发光源的位置,使车辆在进行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时,能够直接有效的从摄像头模拟人眼所拍摄的视频画面中,可观察车辆的视镜中是否能反射出邻近车辆可见区域的目标物。
31.并且上述步骤s5至s6、s7至s8及s9至s10,三者的测定顺序可任意变化,并不会对其所测定的结果造成影响,测定人员可估计实际情况进行自由调整。
32.请参考图2、图3及图4,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系统,包括hpm-i假人10和俯拍装置20,hpm-i假人10包括头模12和躯干11,头模12与躯干11转动连接,头模12眼点部位相对设有两个摄像头13,且摄像头13位置为hpm-i假人10三维坐标z轴向上635mm,且中心距为65mm。
33.摄像头13内置有发光源14,摄像头13通过数据线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连接,头模12的眼点部位中间设有激光器15,俯拍装置20包括支架21和相机22,相机22固定于支架21上端,且相机22朝向下方设置,相机22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连接。
34.通过摄像头13模12拟驾驶员在车内的视觉,从而根据视镜判断视野是否符合标准,而俯拍装置20可用于拍摄车辆外部及视野测定区域的俯视图。
35.支架21包括底座211、升降杆212及水平延伸杆213,升降杆212固定于底座211上方,升降杆212与底座211之间通过升降气缸214进行连接,水平延伸杆213垂直设置于升降杆212上方,且水平延伸杆213一侧设有丝杆215,丝杆215一端与升降杆212转动连接,且升降杆212上端设有转动电机216,转动电机216与丝杆215一端固定连接,丝杆215表面套设于
移动块217,移动块217与丝杆215螺纹连接,且移动块217与水平延伸杆213滑动连接,相机22固定于移动块217下方,且相机22朝向下方设置。
36.当需要进行俯拍时,通过升降气缸214带动升降杆212进行上升,而升降杆212上方的水平延伸杆213也一同上升,再通过转动电机216带动丝杆215进行转动,丝杆215表面的移动块217与水平延伸杆213滑动连接,从而水平延伸杆213限制移动块217随丝杆215进行转动,使移动块217沿丝杆215进行移动,调整移动块217下方相机22的水平位置,使相机22能够进行更好、更精准地拍摄。
37.上述头模12下方设有角度传感器16,角度传感器16位于头模12下方的中心,通过角度传感器16可更加直接地得出头模12在进行测定时,所转动的角度是多少,并且也避免了人为在进行计算测量时,所造成的误差。
38.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方法,利用摄像头代替传统白炽灯发光源的位置,使车辆在进行汽车间接视野区域测定时,能够直接有效的从摄像头模拟人眼所拍摄的视频画面中,可观察车辆的视镜中是否能反射出车辆视镜视野规定区域放置的目标物;并且在hpm-i假人的眼点部位还设有发光源,开启发光源,通过车辆的视镜对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在车辆视镜视野规定的区域形成光亮区域,而光亮区域相当于人们做出车辆内的视野范围,再通过俯视的角度拍摄视野测定区域,可从拍摄图片中计算出阴影区域相对视野测定区域的占比,可判断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所受到遮挡的范围,相比传统的测定方式,更加高效准确;在测量车辆纵向垂直中间平面与通过视镜中心线连线驾驶员两眼中心点之间的铅垂面夹角角度时,可通过开启hpm-i假人眼点部位中间的激光器,将hpm-i假人头部朝主外后视镜方向进行转动,使激光器所发出的射线对准主外后视镜预先设好的中心线上,从而根据hpm-i假人头部所转动的角度,即可直接得出主外后视镜中心线连线驾驶员两眼中心点铅垂基准面相对于车辆纵向铅垂基准面之间夹角的角度。通过上述方法,能够精准高效的针对gb15084—2013标准中的其中三个要求进行测量,提高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测定效率。
3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