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4721发布日期:2022-05-11 15:0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线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强电接线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接线终端。


背景技术:

2.接线终端常用于电缆末端连接和续接,能让电缆和电器接线端子连接更牢固、更安全。是建筑、电力设备、电器连接等常用的零部件。一般大于4mm2的线缆与接线端子连接时,电缆末端均需使用对应的接线终端,线缆先与接线终端结合,再与接线端子连接。电缆转接传输过程中,电网的稳定性和接驳处的牢固影响着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性。
3.电流的突变升高或连接处的基础不良,是造成接线终端损坏的主要原因,一但出现超乎设备容载的故障,接线终端很快会被损坏,这种损坏通常能通过接线终端的温度急剧上升,以超出额定温度或极限温度的方式展示。但这种温度的展示很难通过肉眼分辨,而且难以保留。同时由于是电力承载设备,检测设备所需的技术和成本限制使得接线终端的故障很难被迅速发现并被保留记录,非常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
4.接线终端发热不及时被发现很容易会造成严重影响,有时候温度已经超过了设计的极限温度,影响到其他各个设备和部件,但由于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故障未能及时控制,引起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在接触终端未严重短路导致自身发黑前,即使出现故障也很难排查,特别是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更是加剧了检测和排查的难度,现有技术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并且能在不同光线环境下自动检测温度并及时发出超温警示的接线终端,以满足用电接线安全检测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接线终端,用于解决如何在不同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实现自动检测温度并及时发出超温警示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线终端,包括:安装部和与安装部相连的接线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接线部的表面设有内凹的通道;所述通道上设有与所述接线部相连的吸光发光件;所述吸光发光件通过隔热件与所述接线部相连且通过所述通道与外界连通;所述吸光发光件上设有遮挡吸光发光件的热透明材料层,所述热透明材料层与所述接线端相连。
7.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部用于接线终端与其他设备的接线端子进行连接固定;所述接线部用于装夹线缆;所述安装孔用于配合安装接线终端的固定件;所述吸光发光件用于吸收外界的光源后,自身长时间发光;所述通道用于形成吸光发光件的光补给通道,使外界光线能通过所述通道对吸光发光件进行光补给,确保吸光发光件能持续发光;所述热透明材料层用于控制所述吸光发光件发出的亮光是否外露;所述隔热件用于避免高温对吸光发光件造成的影响。
8.具体地,所述接线终端用于大电流连接,接线部与线缆通过压接形成连接。通过安装部上的安装孔,接线终端能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使安装部与线缆需要连接的连接面贴
合。吸光发光件和热透明材料层的共同作用下,为所述接线终端提供了能满足夜视的光源,而光源在热透明材料层的控制下,利用热透明材料常规温度下不透光,达到指定温度后透明透光的特性,使得吸光发光件能根据接线终端的温度变化实现是否对外展示亮光形成接线终端的高温报警,吸光发光件提供了一种持续稳定且能自动补给,对外展示的光源,从而适应黑夜中警示的需要。
9.热透明材料层能根据接线终端自身的发热温度,以变透明的形式实现警示的外放。所述通道与吸光发光材料的配合,使得外表面被热透明材料层遮挡的吸光发光件能通过特殊设计的通道获取外界的光补充,从而实现了能完全依赖环境自动补给,实现温度检测和自动警示,且能满足夜间警示的需要的接线终端。
10.所述通道通过接线终端的表面内凹而成,这样的好处在于接线通道一般通过一体铸造,又或者至少是安装部和接线部单独整体铸造,表面内凹的设计能降低铸造的难度;其次能简化吸光发光件与热透明材料层的安装和固定。隔热件的设置为吸光发光件提供了更好的保护,避免高温对吸光发光件造成的影响,使其性能更稳定,寿命更长;由于隔热件隔离了接线终端对吸光发光件的热传递,所以热透明材料层需要直接与接线终端相连,实现温度快速有效的感知和作用。
11.作为优选,所述热透明材料层包括第一覆盖区和第二覆盖区,所述第一覆盖区受热透明所需的温度高于第二覆盖区,所述第一覆盖区受热透明后,状态一直保持。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热透明材料层通过至少两个覆盖区组合而成,不同的覆盖区采用不同的热透明材料;采用的所述热透明材料包括温度的不同和温度下降后透明状态消除和温度恢复后透明状态不消除等。所述第一覆盖区和第二覆盖区的设计是为了区分不同接线终端不同的温度变化。第一覆盖区用于在接线终端达到极限温度时触发,第二覆盖区用于在接线终端达到非正常发热时触发。
12.具体地,接线终端的发热在冷却后难以检测,通过触发温度和透明状态可恢复性形成了警示的明确展示。当接线终端非正常发热,第二覆盖区首先触发,通过变得透明对外展示吸光发光件的亮光;当温度继续升高,超过接线终端的极限温度后,接线终端需要更换,因此通过第一覆盖区的保持透明状态,始终展示接线终端的故障,以不可恢复的状态明确区分,方便接线终端的后续维护和检测。
13.作为优选,所述接线部内设有装夹腔,所述通道设置在装夹腔与所述安装部之间;所述通道在接线部的表面形成凹陷口,所述吸光发光件设置在所述凹陷口上。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装夹腔用于放入和夹紧线缆的金属外露部分;具体地,通道设置在装夹腔与安装部之间,能有效避免线缆装夹时导致接线部变形影响吸光发光件的固定。
14.作为优选,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具有开口的容池,所述容池内设有热膨胀物,所述开口通过安装部的一面与外界连通;所述开口上设有顶块,所述顶块能在热膨胀物的推动下从开口伸出,在安装部的一面凸起;所述顶块密封所述容池,并与所述容池形成活动连接。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容池用于存放热膨胀物;所述热膨胀物用于在接线终端升温到一定温度后为顶块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所述顶块用于在高温状态下弹出;
15.具体地,热膨胀能是液体、气体或固体。接线终端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容池内的热膨胀物发生体积上的明显变化,从而推动顶块伸出,使顶块挤压螺钉,从而减少螺栓与连接端的缝隙,消除接触不良导致的发热。增加接线终端在螺钉连接下的紧固效果,使接线
终端与接线端子接触更好,修复由于存在安装间隙导致的接触不良所产生的接线终端温度升高,提升接线终端的使用安全性。
16.作为优选,所述容池内设由支撑片划分的多个容仓,所述热膨胀物设置在容仓内。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片用于分隔容池;所述容仓用于形成多个独立的热膨胀物支撑区。具体地,容池内的支撑片在热膨胀物未受热前对顶块起支撑作用。通过支撑片能将螺丝或螺母的压力均匀分布在容池上,使安装部能与接线端子的接触中受力均匀,避免局部翘起。设置在多个容仓是为了将热膨胀物分开存放,有助于避免局部泄露导致的整体完全失效,同时容仓小更容易形成封闭,提高了对热膨胀物密封效果,同时使热膨胀物膨胀时对顶块形成多点均匀支撑。
17.作为优选,所述容仓上方设有热熔薄膜,所述热熔薄膜与支撑片相连封闭容仓,所述热膨胀物为热膨胀气体。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热熔薄膜用于限制未达到作用温度时热膨胀物提及变化对顶块的影响。具体地,热熔薄膜的设置能减少热膨胀物的泄露,通过热熔薄膜的厚度设计,能避免未达到所需温度下发生的热膨胀物作用于顶块。当达到指定温度时,热熔薄膜被破坏,热膨胀物作用在顶块上。
18.作为优选,所述容池和顶块围绕安装孔而设,所述安装孔位于顶块和容池的中部。本技术方案中,容池和顶块的位置限制用于使顶块对螺栓的施力更均匀。具体地,顶块用于封闭容池,顶块的形状需要与容池配合。顶块在固紧时受螺丝或螺母的挤压,而螺丝穿过通孔。容池和顶块围绕通孔,并将通孔置于中部的设置使得来自螺丝或螺母的压力能均匀分布到整个顶块上且透过容池作用于安装部,使装夹力更加均匀。
1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片交叉设置,支撑片与支撑片之间的交点均匀分布在安装孔的四周。本技术方案中,支撑片交叉设置用于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具体地,将交点均匀分布在安装孔的四周,围绕安装孔而设的结构使得顶块被挤压时,力度能均匀透过在容池的底部,避免顶块和容池受力不均导致的变形。
20.作为优选,所述顶块的下部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位于容池内。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用于固定顶块,防止顶块脱离安装部;具体地,限位部限制了顶块移动的最大位置,避免顶块脱落;同时顶块能与容池的边缘配合,增强对热膨胀物的密封作用。
21.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与容池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圈。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限位部与容池边缘之间的缝隙。具体地,顶块底部始终与支撑片通过密封圈相连,进一步封闭容池,进一步保护热膨胀物,防止其泄漏。通过控制顶块的封闭和密封圈的两重作用有效减少热膨胀物的泄漏可能。
22.作为优选,所述接线终端上还包括具有超第一温度触发的可逆警示条和超第二温度触发的不可逆警示条。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可逆警示条和不可逆警示条用于在光源充足的环境下形成更好的警示。
23.作为优选,所述可逆警示条为可恢复的热变色材料条。本技术方案中,热变色温度条能通过设定,在超过某一温度时发生变色,并可进一步发生多段变色。热变色材料条的设置能快速反映接线终端的超温状态,并通过明显的视觉感官对外示警,方便人员观察和及时了解具体情况。由于其变色可恢复,能反复生效,在接线终端未损坏前始终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24.作为优选,所述不可逆警示条为覆盖有不透光的热熔层的荧光条。本技术方案中,
热熔层达到熔化温度后脱落,暴露被遮挡的荧光条,荧光条暴露后形成不可逆的警示作用,是接线终端具有被破坏的标记,方便接线终端温度下降后,后续检查或处理时依然能发现故障源和故障发生的位置。
25.作为优选,所述热膨胀物为惰性气体。本技术方案中,惰性气体安全性高,对环境影响小。好处在于膨胀幅度相对稳定,对温度变化敏感。若使用液体,液体的膨胀相对较小,而且高温时压力过大,配量控制成本高。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改变现有接线终端被动依赖外界或其他关联部件产生的警示和保护,通过自身改进,实现无需外接能源的情况下,随温度变化而发生警示,结合吸光发光件的作用实现自动补给,并能满足夜视的需求。进一步,通过安装部的设计使接线终端能在温度上升后,自行排除对接触不良的问题,并能对自身的温度状态产生即时的反馈,方便外界获取信息并提供示警。而且具有超温痕迹,方便后续故障排查和避免维修时的遗漏,从而综合提升自身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的侧面剖视图。
28.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29.图3为本发明的表面剖视图。
30.图4为本发明的在常温下的局部放大图。
31.图5为本发明图4的局部放大图。
32.图6为本发明的在超过第二温度下的局部放大图。
33.图7为本发明图6的局部放大图。
34.附图标记说明:安装部001,接线部002,安装孔003,容池100,支撑片110,交点111,容仓120,热膨胀物121,热熔薄膜122,顶块200,限位部210,密封圈220,通道300,凹陷口301,吸光发光件310,隔热件320,热透明材料层330,第一覆盖区331,第二覆盖区 332,装夹腔400。
具体实施方式
35.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
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接线终端,包括:安装部001和与安装部001相连的接线部002,所述安装部001上设有安装孔003,所述接线部002的表面设有内凹的通道300;所述通道300上设有与所述接线部002相连的吸光发光件310;所述吸光发光件310通过隔热件320与所述接线部002相连且通过所述通道300与外界连通;所述吸光发光件310上设有遮挡吸光发光件310的热透明材料层330,所述热透明材料层330与所述接线端相连。
37.如图2所示,所述热透明材料层330包括第一覆盖区331和第二覆盖区332,所述第一覆盖区331受热透明所需的温度高于第二覆盖区332,所述第一覆盖区331受热透明后,状态一直保持。所述接线部002内设有装夹腔400,所述通道300设置在装夹腔400与所述安装
部001之间;所述通道300在接线部002的表面形成凹陷口301,所述吸光发光件310设置在所述凹陷口301上。所述安装部001内设有具有开口的容池100,所述容池100内设有热膨胀物121,所述开口通过安装部001的一面与外界连通;所述开口上设有顶块200,所述顶块200能在热膨胀物121的推动下从开口伸出,在安装部001的一面凸起;所述顶块200 密封所述容池100,并与所述容池100形成活动连接。
38.如图3所示,所述容池100内设由支撑片110划分的多个容仓120,所述热膨胀物121 设置在容仓120内。所述容仓120上方设有热熔薄膜122,所述热熔薄膜122与支撑片110 相连封闭容仓120,所述热膨胀物121为热膨胀气体。所述容池100和顶块200围绕所述安装孔003而设,所述安装孔003位于顶块200和容池100的中部。所述支撑片110交叉设置,支撑片110与支撑片110之间的交点111均匀分布在安装孔003的四周。所述顶块200的下部设有限位部210,限位部210位于容池100内。所述限位部210与容池100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圈220。实施例2
39.本实施例是一种接线终端,包括:安装部001和与安装部001相连的接线部002,所述安装部001上设有安装孔003,所述接线部002的表面设有内凹的通道300;所述通道300 上设有与所述接线部002相连的吸光发光件310;所述吸光发光件310通过隔热件320与所述接线部002相连且通过所述通道300与外界连通;所述吸光发光件310上设有遮挡吸光发光件310的热透明材料层330,所述热透明材料层330与所述接线端相连。
40.所述安装部001用于接线终端与其他设备的接线端子进行连接固定;所述接线部002用于装夹线缆;所述安装孔003用于配合安装接线终端的固定件;所述吸光发光件310用于吸收外界的光源后,自身长时间发光;所述通道300用于形成吸光发光件310的光补给通道300,使外界光线能通过所述通道300对吸光发光件310进行光补给,确保吸光发光件310能持续发光;所述热透明材料层330用于控制所述吸光发光件310发出的亮光是否外露;所述隔热件320用于避免高温对吸光发光件310造成的影响。
41.本实施例中,线耳为铜铸件,表面镀银,安装部001为一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板,远离接线部002的一端为弧形边缘,安装孔003为圆孔。接线部002靠近安装部001的下部与安装部001相连,且在安装部001与接线部002之间形成一倾斜面。通道300设置在接线部002 靠近安装部001的上部,从接线部002的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并在倾斜面上形成一个敞开口。通道300能是一凹槽,凹槽内为弧面,所述凹槽的底部靠近敞开口的位置上设有反光层。吸光发光件310为片状,具体能是蓄光型夜光薄片,覆盖在凹陷口301上,完全遮挡倾斜面以外的凹陷口301。吸光发光件310延伸至凹陷口301外,通过与片状的隔热件320相互之间粘合固定在接线部002的表面。
42.所述热透明材料层330包括第一覆盖区331和第二覆盖区332,所述第一覆盖区331受热透明所需的温度高于第二覆盖区332,所述第一覆盖区331受热透明后,状态一直保持。所述热透明材料层330通过至少两个覆盖区组合而成,不同的覆盖区采用不同的热透明材料;采用的所述热透明材料包括温度的不同和温度下降后透明状态消除和温度恢复后透明状态不消除等。所述第一覆盖区331和第二覆盖区332的设计是为了区分不同接线终端不同的温度变化。第一覆盖区331用于在接线终端达到极限温度时触发,第二覆盖区332用于在接线终端达到非正常发热时触发。本实施例中,片状的吸光发光件310由两种颜色的吸光发光材料组成,以通道300凹陷口301的中线为界分为两个区域,第一覆盖区331和第二覆盖区
332 同样以通道300凹陷口301的中线为界,分别覆盖一个吸光发光件310的区域,并从垂直于凹陷口301的两侧和远离安装部001的一侧延伸,延伸后第一覆盖区331和第二覆盖区332 均与接线端形成足够的接触面。当接线终端的温度上升,第一温度一般设为约70℃。达到第一温度后,第二覆盖区332发生颜色转变,使吸光发光件310的光线外露。当温度持续上升,接线端温度达到或超过第二温度时,一般第二温度设定为约160℃,第一覆盖区331发生永久转变,使吸光发光件310的光线外露。当接线终端温度下降后,第一覆盖区331对吸光发光件310的遮挡恢复,从透明恢复成不透明。
43.所述接线部002内设有装夹腔400,所述通道300设置在装夹腔400与所述安装部001 之间;所述通道300在接线部002的表面形成凹陷口301,所述吸光发光件310设置在所述凹陷口301上。所述装夹腔400用于放入和夹紧线缆的金属外露部分;本实施例中,吸光发光件310完全遮挡位于接线部002侧面表面上的凹陷口301,即只留下位于倾斜面上的开口,通道300凹陷口301的其他位置均被吸光发光件310完全遮挡。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减少灰尘,雨水等进入通道300,对通道300造成堵塞或影响吸光发光件310的光补给。
44.所述安装部001内设有具有开口的容池100,所述容池100内设有热膨胀物121,所述开口通过安装部001的一面与外界连通;所述开口上设有顶块200,所述顶块200能在热膨胀物121的推动下从开口伸出,在安装部001的一面凸起;所述顶块200密封所述容池100,并与所述容池100形成活动连接。所述容池100用于存放热膨胀物121;所述热膨胀物121 用于在接线终端升温到一定温度后为顶块200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所述顶块200用于在高温状态下弹出;本实施例中,容池100靠近安装部001的上表面,其开口开设在安装部001的上表面上,开口通过该面与外界连通。
45.所述容池100内设由支撑片110划分的多个容仓120,所述热膨胀物121设置在容仓120 内。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片110用于分隔容池100;所述容仓120用于形成多个独立的热膨胀物121支撑区。所述容仓120上方设有热熔薄膜122,所述热熔薄膜122与支撑片110相连封闭容仓120,所述热膨胀物121为热膨胀气体。所述热熔薄膜122用于限制未达到作用温度时热膨胀物121提及变化对顶块200的影响。
46.所述容池100和顶块200围绕安装孔003而设,所述安装孔003位于顶块200和容池100 的中部。容池100和顶块200的位置限制用于使顶块200对螺栓的施力更均匀。
47.所述支撑片110交叉设置,支撑片110与支撑片110之间的交点111均匀分布在安装孔 003的四周。支撑片110交叉设置用于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所述顶块200的下部设有限位部210,限位部210位于容池100内。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限位部210用于固定顶块200,防止顶块200脱离安装部001;所述限位部210与容池100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圈220。所述密封圈220用于密封限位部210与容池100边缘之间的缝隙。
48.所述接线终端上还包括具有超第一温度触发的可逆警示条和超第二温度触发的不可逆警示条。所述可逆警示条为可恢复的热变色材料条。所述不可逆警示条为覆盖有不透光的热熔层的荧光条。所述热膨胀物121为惰性气体。
49.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