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离散生产的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97732发布日期:2021-09-18 02:2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离散生产的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离散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离散生产的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离散制造(intermittent/discrete manufacturing)产品的生产过程通常被分解成很多加工任务来完成,离散制造的产品往往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的工序的加工最终装配而成。
3.目前,国内离散制造的车间测量检测设备普遍采用通过人工将待检测产品搬运到检测台上,通过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设备进行检验测量,并填写检验记录;导致产品测量检测的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离散生产的智能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测将检测收到导致产品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提供一种应用于离散生产的智能检测装置,所述智能检测装置包括零件输送设备、工作台、工装工具箱和通用工具箱;
7.所述零件输送设备具有plc、电机、输送带和控制按钮,所述plc与所述电机电气连接,所述电机与输送带通过皮带、主动轮和从动轮连接;
8.所述工作台的操作侧没有挡边,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网口、插座,所述工作台上具有触摸一体机、引射器和扫描枪;
9.所述工装工具箱设有多层抽屉,所述抽屉的导轨具有自锁部;
10.所述通用工具箱内具有工具挂板,所述工具挂板上具有集线器,所述工具挂板的一侧具有移动导轨。
11.进一步地,所述工装工具箱的下面具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具有刹车件。
12.进一步地,所述工具挂板上具有零件盒、辅料盒和工具盒。
13.进一步地,所述工具盒中包括卡尺、深度尺、高度表、千分尺;
14.所述卡尺、所述深度尺、所述高度表和所述千分尺均具有数据线。
15.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具有支架;
16.所述支架的第一横杆上具有设备支座、支架连接孔;
17.所述支架的第二横杆上具有照明设备。
1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按钮包括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手动自动按钮和急停按钮。
19.进一步地,所述零件输送设备还连接有智能加工机器人。
20.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离散生产的智能检测装置,所述智能检测装置包括零件输送设备、工作台、工装工具箱和通用工具箱;所述零件输送设备具有plc、电机、输送带和控制按钮,所述plc与所述电机电气连接,所述电机与输送带通过皮带、主动轮和从动轮连接;
所述工作台的操作侧没有挡边,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网口、插座,所述工作台上具有触摸一体机、引射器和扫描枪;所述工装工具箱设有多层抽屉,所述抽屉的导轨具有自锁部;所述通用工具箱内具有工具挂板,所述工具挂板上具有集线器,所述工具挂板的一侧具有移动导轨。实现生产过程中被检产品的自动上下料,通过工作台的触摸一体机能够查看检验的图纸、模型要求,自动获取检验数据,将检验数据传输至触摸一体机中实现生产管理和质量追溯。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应用于离散生产的智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应用于离散生产的智能检测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应用于离散生产的智能检测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25.其中:1

零件输送设备;2

工作台;21

支架;22

触摸一体机;23

照明设备;3

工装工具箱;4

通用工具箱。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离散生产的智能检测装置,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智能检测装置包括零件输送设备1、工作台2、工装工具箱3和通用工具箱4;
30.所述零件输送设备1具有plc、电机、输送带和控制按钮,所述零件输送设备1还可连接有智能加工机器人,减少人为搬动,实现自动上下料。所述plc与所述电机电气连接,所述电机与输送带通过皮带、主动轮和从动轮连接;零件输送设备1上层采用电机驱动的输送带输送零件盒,输送带长度可一次摆放五盒零部组件,其满载重量不小于100kg;下层采用
无动力链条输送空料盒;所述控制按钮包括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手动自动按钮和急停按钮。
31.如图3所示,所述工作台2的台面采用不锈钢材料包边,其操作侧没有挡边,其他三面中至少一面设有突起挡边;工作台2的台面负荷重量不小于300kg。所述工作台2上设有网口、插座,其插座可以是15孔插座,设置于工作台2下方和电脑位置,电气配线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电气工艺布置方便检测与维修,进气管路装有压力表等元件(压力可调并可显示压力大小,压力不小于0.3mpa)。所述工作台2上具有触摸一体机22、引射器和扫描枪;所述触摸一体机22作为检验看板,显示当前检验需求,查看当前检验信息,用万向电脑支架安装固定在工作台2,所述引射器和扫描枪,方便操作人员对工件、检验信息的搜集录入。所述工作台2的一侧具有支架21;所述支架21的第一横杆上具有设备支座、支架连接孔;所述支架21的第二横杆上具有照明设备23。
32.所述工装工具箱3设有多层抽屉,所述抽屉的导轨具有自锁部、导轨结实、灵活可靠,防止抽屉拉开后出现掉地,同时保证抽屉完全拉开后不侧翻;所述工装工具箱3的下面具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具有刹车件。所述抽屉可容纳装配工位所用的专用工装。每层抽屉满载重量大于50kg。
33.所述通用工具箱4内具有工具挂板,所述工具挂板上具有零件盒、辅料盒和工具盒。所述工具盒中包括卡尺、深度尺、高度表、千分尺;所述卡尺、所述深度尺、所述高度表和所述千分尺均具有数据线。所述工具挂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载重量不小于50kg,所述工具挂板上具有集线器,集线器可以根据实际操作,设为导轨式或者合页式,集线器一端通过数据线,连接通用工具箱4内布置的各种自动化检测工具,另一端连接电脑;所述工具挂板的一侧具有移动导轨,可手动前后移动,便于操作工取放。在不工作时,工具挂板推回通用工具箱4,前端设置有手动升降拉门封盖工具挂板,用来保护工具。
34.当有检测任务时,操作人员将加工件放置在零件输送设备1上,若有智能加工机器人,实现待检测产品的自动上下料。待检测产品可以单个输送,也可以整盒批量输送。设置在零件输送设备1上的扫描枪可以获取待检测产品的基本信息,并将待检测产品的基本信息显示在触摸一体机22上,质检人员可以根据基本信息从工具箱取出对应的工装,进行质检的准备工作。质检人员拿到待检测产品后,通过引射器和扫描枪,在触摸一体机22上查看检测用的工艺规程、三维模型、测量要求等,指导质检人员进行检验操作。根据检验要求,质检人员从通用工具箱4中取出对应的自动化检测工具,进行质检测量,测量结果通过集线器,自动回传到触摸一体机22,避免人工录入时的效率低下、记录错乱等问题。触摸一体机22可以向上接入智能工厂的管理系统,可以将待测工件的基本信息、自动化检测工具的台账信息、自动化检测工具的测量数据打包上传给智能工厂的管理系统,形成质检数据来源。
35.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离散生产的智能检测装置,所述智能检测装置包括零件输送设备1、工作台2、工装工具箱3和通用工具箱4;所述零件输送设备1具有plc、电机、输送带和控制按钮,所述plc与所述电机电气连接,所述电机与输送带通过皮带、主动轮和从动轮连接;所述工作台2的操作侧没有挡边,所述工作台2上设有网口、插座,所述工作台2上具有触摸一体机22、引射器和扫描枪;所述工装工具箱3设有多层抽屉,所述抽屉的导轨具有自锁部;所述通用工具箱4内具有工具挂板,所述工具挂板上具有集线器,所述工具挂板的一侧具有移动导轨。实现生产过程中被检产品的自动上下料,通过工作台2的触摸一体机22能
够查看检验的图纸、模型要求,自动获取检验数据,将检验数据传输至触摸一体机22中实现生产管理和质量追溯。
36.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37.此外,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说明,本技术所述处理元素和序列的顺序、数字字母的使用、或其他名称的使用,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流程和方法的顺序。尽管上述披露中通过各种示例讨论了一些目前认为有用的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该类细节仅起到说明的目的,附加的权利要求并不仅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符合本技术实施例实质和范围的修正和等价组合。例如,虽然以上所描述的系统组件可以通过硬件设备实现,但是也可以只通过软件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如在现有的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上安装所描述的系统。
38.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39.针对本技术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技术作为参考。与本技术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技术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技术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技术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技术所述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技术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