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6794发布日期:2021-10-19 21:3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车组转向架的检修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转向架小部件检修一般采用传统定位修,crh2/3型动车组钢弹簧独立台位实施检修、试验并进行人工选配,其检修作业方式相对粗放,物流采用叉车或行车运输、流转,检修信息采用纸质人工填写记录,缺乏信息化、流程化管理手段及自动化、智能化物流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实现了crh2/3型动车组钢簧兼容修,自动化试验检测选配,作业信息化管理。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包括试验机、机器人、推送装置、报废小车、身份识别托盘、输送带和控制结构,控制结构分别与试验机、机器人和推送装置连接通信;试验机、推送装置、身份识别托盘和输送带均设有多组,同步完成不同型号的钢簧的检修;输送带上设有身份识别托盘可识别不同型号的钢簧,机器人将识别后的钢簧送至推送装置处,推送装置将钢簧送至试验机内检修,检修数据存储至控制结构中。
6.进一步地,所述检修系统设有两组试验机、推送装置、报废小车、身份识别托盘和输送带。
7.进一步地,所述两组试验机、推送装置、报废小车、身份识别托盘和输送带呈直角分布,机器人位于直角的拐角内。
8.进一步地,所述推送装置包括平台、夹爪气缸、夹爪、伺服电机、丝杆滑台,所述控制结构与夹爪气缸以及伺服电机连接,所述试验机下方设置有平台,平台上设有夹爪气缸和夹爪,夹爪气缸收缩或张开从而带动夹爪抓握钢簧;伺服电机与丝杠滑台连接,丝杠滑台上设置有所述夹爪气缸和夹爪,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夹爪气缸和夹爪可在丝杆滑台上发生前后移动。
9.进一步地,所述丝杠滑台设置在所述平台上,丝杆滑台的运动方向为朝向或离开所述试验机的方向。
10.进一步地,所述检修系统还包括缓存区和新簧区这两个钢簧放置的区域。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标准统一管理的身份识别托盘(通过扫描每个托盘上独有的条形码进行识别和计数),通过物流自动输送线配合agv自动运输小车传输小部件的模式,建立小部件检修区智能物流运输体系;并在轴箱弹簧检修工位设置智能机械手臂(abb机器人),辅助人工对转向架小部件进行检修,对钢簧检修进行作业信息化管理,给每一个检修钢簧建立检修档
案,实时记录检测结果,便于工序的抽检。
1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实现了作业信息化管理,保障现场作业安全可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有效保证转向架小部件的检修质量,大幅提升作业精益化程度。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其中,1

1号试验机,2

2号试验机,3

机器人,4

推送装置a,5

推送装置b,6

报废小车,7

钢簧b,8

钢簧a,9

身份识别托盘,10

输送带,11

缓存区,12

新簧区。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5.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包括试验机、机器人3、推送装置、报废小车、身份识别托盘9、输送带10、控制结构,控制结构分别与试验机、机器人3、推送装置连接通信,其中,试验机、推送装置、报废小车、身份识别托盘9和输送带10均设有两组,用于不同型号的钢簧的检修,两组可同步进行钢簧的检修。优选的,本实施例的两组检修设备呈直角分布,机器人3位于直角处。
16.输送带10采用流水化作业的方式运行,输送带10上设有身份识别托盘9,身份识别托盘9可区分不同型号钢簧(用于区分钢簧a8、钢簧b7。身份识别托盘9是两个型号钢簧共用的,需要人工进行区分),如果是钢簧a8则送入1号试验机1,如果是钢簧b7则送入2号试验机。输送带10的一侧设有机器人3,机器人3将各组输送带10上的钢簧抓取后放置在对应的推送装置上,推送装置位于该组的试验机的旁边,推送装置可将钢簧推送到试验机内进行检测,试验机进行钢簧检修、记录检测数据并传送到控制结构中。
17.在机器人3的旁边设有钢簧的缓存区11和新簧区12(新簧区12是在缓存区11没有合适钢簧匹配时,可从新簧区12抓取,新簧区12可以看做缓存区11的扩展)。
18.关于推送装置,其包括平台、夹爪气缸、夹爪、伺服电机和丝杆滑台,平台的一端平铺插入到该组试验机中,这样平台上的待测钢簧可移动进入试验机进行检测。平台上面设有夹爪气缸和夹爪,夹爪设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可抓握住钢簧,两夹爪的根部与夹爪气缸连接,夹爪气缸发生收缩或张开,带动夹爪夹紧或放开钢簧。夹爪气缸与上述控制结构连接,控制结构可控制夹爪气缸的缩放活动。此外,上述控制结构与伺服电机通信连接,伺服电机与丝杆滑台连接,丝杆滑台设置在平台上,丝杆滑台上设置上述夹爪气缸和夹爪,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夹爪气缸和夹爪可在丝杆滑台上发生前后移动,最终推送装置可将钢簧推送至试验机内。
19.本实施例的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可以兼容crh2/3型动车组钢弹簧选配检测。通过身份识别托盘9,区分不同型号钢簧(钢簧a8、钢簧b7),分别送入1号试验机1和2号试验机2,检测钢簧a8、钢簧b7两个系列。当检测钢簧a8系列时,输送带10将装有钢簧a8的身份识别托盘9送到1号试验机1的指定位置。机器人3抓取钢簧a8并放到推送装置a4的指定位置,推送装置a4将钢簧a8推送进入1号试验机1中,然后1号试验机1对钢簧a8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检测完成后,推送装置a4将钢簧a8拖出1号试验机1。如果钢簧a8检
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机器人3将钢簧a8放到报废小车6;如果钢簧a8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机器人3将不能匹配的钢簧a8放到缓存区11,机器人3再从缓存区11和新簧区12选择合适的钢簧进行匹配,输送带10将匹配好的钢簧a8和身份识别托盘9送至下一个工位。当检测钢簧b7系列时,2号试验机2和推送装置b5将进行与同检测钢簧a8系列时一样的工作。
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系统包括试验机、机器人、推送装置、报废小车、身份识别托盘、输送带和控制结构,控制结构分别与试验机、机器人和推送装置连接通信;试验机、推送装置、身份识别托盘和输送带均设有多组,同步完成不同型号的钢簧的检修;输送带上设有身份识别托盘可识别不同型号的钢簧,机器人将识别后的钢簧送至推送装置处,推送装置将钢簧送至试验机内检修,检修数据存储至控制结构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系统设有两组试验机、推送装置、报废小车、身份识别托盘和输送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试验机、推送装置、报废小车、身份识别托盘和输送带呈直角分布,机器人位于直角的拐角内。4.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之一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装置包括平台、夹爪气缸、夹爪、伺服电机、丝杆滑台,所述控制结构与夹爪气缸以及伺服电机连接,所述试验机下方设置有平台,平台上设有夹爪气缸和夹爪,夹爪气缸收缩或张开从而带动夹爪抓握钢簧;伺服电机与丝杠滑台连接,丝杠滑台上设置有所述夹爪气缸和夹爪,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夹爪气缸和夹爪可在丝杆滑台上发生前后移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滑台设置在所述平台上,丝杆滑台的运动方向为朝向或离开所述试验机的方向。6.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之一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系统还包括缓存区和新簧区这两个钢簧放置的区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部件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包括试验机、机器人、推送装置、报废小车、身份识别托盘、输送带和控制结构,控制结构分别与试验机、机器人和推送装置连接通信;试验机、推送装置、身份识别托盘和输送带均设有多组,同步完成不同型号的钢簧的检修;输送带上设有身份识别托盘可识别不同型号的钢簧,机器人将识别后的钢簧送至推送装置处,推送装置将钢簧送至试验机内检修,检修数据存储至控制结构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柔性化检修系统,实现了作业信息化管理,保障现场作业安全可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有效保证转向架小部件的检修质量,大幅提升作业精益化程度。大幅提升作业精益化程度。大幅提升作业精益化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叶丹 葛召华 钱建强 金永祥 张洪民 张幼庆 张强 董韬 张恩宇 陆唯豪 梁殿呈 郭其昌 田林林 董智源 袁泉 田文峰 皋世俊 陶明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8
技术公布日:2021/10/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