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81850发布日期:2021-09-08 03:3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毂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而轮胎在生产销售之前必须要做轮胎的检测,而对轮胎多种性能检测时需要用到多个检测装置,而现有的轮胎检测装置上下轮胎时速度较慢,降低了轮胎的检测速度,同时现有的轮胎检测装置一般无法检测轮胎的轮毂是否出现移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用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轮胎检测装置对轮胎进行检测是无法检测轮胎的轮毂是否出现移位和轮胎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顶端开设有开孔,所述检测台底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检测台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摩擦机构,所述检测台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架,所述检测架截面呈倒l型,所述检测架水平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红外检测探头,所述检测台底端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开孔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检测台顶端靠近其中一个所述摩擦机构一侧固定连接有单片机。
5.为了使得对轮胎进行固定检测,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u型支架的凹陷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连接块顶端并穿过开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固定连接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螺钉,所述承载台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角度传感器。
6.为了使得模拟轮胎在路面上正常转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摩擦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检测台顶端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摩擦块,所述摩擦块一侧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固定端与固定块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底端与检测台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摩擦块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7.为了使得对轮胎进行快速检测,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检测台顶部一端的滑轨,所述滑轨正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正面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正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放置盘,所述弧形放置盘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齿条底部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一侧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
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底端与支撑块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底端与检测台底端固定连接。
8.为了使得该检测装置正常工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单片机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探头、第一驱动电机、角度传感器、气缸、压力传感器、电动伸缩杆和第二驱动电机均与单片机电性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通过设有驱动机构配合红外检测探头,将轮胎的轮毂与承载台螺纹连接后,通过第一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承载台转动使得轮胎高速转动,通过气缸推动摩擦块使得摩擦块接触路面,模拟轮胎在路面上正常高速转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轮胎与摩擦块之间的压力,模拟不同重量的车辆使用该轮胎时在路面行驶的情况,通过红外检测探头和角度传感器检测轮胎在承载台顶端高速转动时是否发生移位,提高轮胎的良品率;
11.2)通过设有上料机构,检测人员将待检测轮胎放置于弧形放置盘顶端,通过第二驱动电机转动带动齿轮转动,使得齿条带动弧形放置盘下降,检测人员可以快速的取下待检测轮胎进行检测,提高了轮胎的检测效率,通过限位块避免轮胎掉落弧形放置盘。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摩擦机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检测台;2、开孔;3、驱动机构;31、u型支架;32、连接块;33、第一驱动电机;34、承载台;35、固定螺钉;4、摩擦机构;41、支撑杆;42、转动杆;43、摩擦块;44、气缸;45、固定块;5、上料机构;51、滑轨;52、齿条;53、弧形放置盘;54、限位块;55、主动齿轮;56、第二驱动电机;57、支撑块;6、检测架;7、红外检测探头;8、支撑腿;9、防滑垫;10、单片机;11、电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检测台1顶端开设有开孔2,检测台1底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3,检测台1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摩擦机构4,检测台1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上料机构5,上料机构5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架6,检测架6截面呈倒l型,检测架6水平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红外检测探头7,检测台1底端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8,四个支撑腿8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9,开孔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1,检测台1顶端靠近其中一个摩擦机构4一侧固定连接有单片机
10。
20.优选的,驱动机构3包括u型支架31,u型支架31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2,u型支架31的凹陷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33,第一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贯穿连接块32顶端并穿过开孔2设置,第一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顶端固定连接有承载台34,承载台34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螺钉35,承载台34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角度传感器。
21.具体使用时,首先检测人员将轮胎放置于承载台34顶端,然后通过螺母与固定螺钉35螺纹连接,将轮胎的轮毂固定连接于承载台34顶端从而固定轮胎,然后第一驱动电机33转动带动承载台34高速转动,通过摩擦机构4模拟轮胎在路面正常行驶时产生的摩擦,通过固定连接于承载台34底端的角度传感器配合固定连接于检测架6底端的红外检测探头7,检测轮胎在高速转动时是否产生移位,通过上料机构5便于检测人员快速的取用待检测轮胎,提高轮胎的检测效率,通过固定连接于支撑腿8底端的防滑垫9,避免该检测装置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移动,影响轮胎检测的准确率,当轮胎检测完成后,将螺母从固定螺钉35上旋下,通过电动伸缩杆11的活塞杆将轮胎顶起,便于检测人员快速的取下检测完成后的轮胎,通过角度传感器、红外检测探头7、摩擦机构4,使得该检测装置具备对轮胎进行多种性能测试。
22.优选的,摩擦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于检测台1顶端的支撑杆41,支撑杆41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2,转动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摩擦块43,摩擦块43一侧与气缸4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气缸44的固定端与固定块45一侧固定连接,固定块45的底端与检测台1顶端固定连接,摩擦块43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23.具体使用时,气缸44的活塞杆推动摩擦块43,使得摩擦块43接触轮胎,通过摩擦块43内设置的压力传感器,使得气缸44推动摩擦块43挤压轮胎时,可以模拟不同重量的车辆安装该轮胎在路面行驶,通过第一驱动电机33带动承载台34高速转动,使得轮胎高速转动对摩擦块43表面产生摩擦,使得该检测装置可以对轮胎进行摩擦检测。
24.优选的,上料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于检测台1顶部一端的滑轨51,滑轨51正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正面固定连接有齿条52,齿条52正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放置盘53,弧形放置盘53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4,齿条52底部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55,主动齿轮55一侧与第二驱动电机5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56底端与支撑块57顶端固定连接,支撑块57底端与检测台1底端固定连接。
25.具体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将待检测轮胎放置于弧形放置盘53顶端,通过固定连接于弧形放置盘53顶端两侧的限位块54对轮胎进行限位,避免轮胎掉落弧形放置盘53,造成该检测装置的损坏同时避免影响轮胎的检测进程,通过第二驱动电机56带动主动齿轮55转动,主动齿轮55与齿条52啮合连接,从而使得通过控制第二驱动电机56正反转,即可控制齿条52的上升与下降,当轮胎检测完成后,检测人员取下承载台34顶端的轮胎,然后将弧形放置盘53顶端的轮胎取下进行检测,使得检测人员不需要再自己去搬轮胎进行检测,提高了轮胎的检测效率。
26.优选的,单片机10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红外检测探头7、第一驱动电机33、角度传感器、气缸44、压力传感器、电动伸缩杆11和第二驱动电机56均与单片机10电性连接。
27.具体使用时,检测人员可以将外接显示装置与单片机10电性连接,通过外接的显示装置,检测人员可以更直观的调节摩擦块43与轮胎之间的压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外接的
显示装置观察轮胎在检测过程中是否发生移位,通过单片机10分别控制红外检测探头7、第一驱动电机33、气缸44、电动伸缩杆11和第二驱动电机56的正常工作。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