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

文档序号:26460730发布日期:2021-08-31 13:50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标的监测、化学指标的监测和生态系统的监测。

现有的一些环境测控装置在对测控区域的空气、温度及湿度进行测控,然而现有的装置往往对地表面上空的周围环境测控,而未能够更好的对地表面的空气湿度及温度进行测控,而且地表面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与上空的温度及湿度远远不一样,同时现有的摄像头不能够移动拍摄不便于全面的对周围环境观察,使测控的较为不全面从而导致了数据的传输不够详细,检测较为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方便摄像头移动拍便于观察四周,便于对地表面进行测控,检测较为全面,便于数据的传输详细的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包括:测控机器人;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测控机器人的两侧内壁上;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环境测控箱,所述环境测控箱固定安装在所述放置架的顶部;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境测控箱的底部内壁上;测控机构,所述测控机构设置在所述环境测控箱内;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测控机器人的两侧内壁上;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测控机器人的两个手臂上;衔接架,所述衔接架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卡块的顶部;放置框,所述放置框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架的底部;四个放置块,四个所述放置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放置框的两侧内壁上;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放置块的顶部;衔接板,所述衔接板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放置块的底部;装配块,所述装配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板的底部,所述装配块的一侧开设有装配槽;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槽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测控机构包括控制台、测控传感器、信号发射器、温度接收器和两个数据传输线,所述控制台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台的顶部,所述测控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境测控箱的左侧,所述信号发射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境测控箱的右侧,两个所述数据传输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台的两侧,所述温度接收器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数据传输线的底部,所述温度接收器的底部位于所述测控机器人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传动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转动轴,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所述传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转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测控机器人的顶部,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固定镶嵌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传动杆上。

优选的,所述测控机器人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测控机器人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蓄电池之间设有连接线。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通过测控机器人可以更好对环境测控的区域进行测控同时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将测控的数据通过信号发射器进行远程传递,并且在移动监测过程中较为方便对地表面的温度进行测控,使测控较为全面彻底,使环境测控数据传输较为详细,并通过转动机构对摄像头进行转动,便于远程观看测控区域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测控机器人;2、第一安装板;3、放置架;4、环境测控箱;5、固定台;6、控制台;10、测控传感器;11、信号发射器;12、温度接收器;13、数据传输线;14、第二安装板;15、减速电机;16、传动杆;17、第一锥形齿轮;18、第二锥形齿轮;19、转动轴;20、卡块;21、衔接架;22、放置框;23、蓄电池;24、放置块;25、衔接板;26、装配块;27、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包括:测控机器人1;第一安装板2,所述第一安装板2固定安装在所述测控机器人1的两侧内壁上;放置架3,所述放置架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顶部;环境测控箱4,所述环境测控箱4固定安装在所述放置架3的顶部;固定台5,所述固定台5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境测控箱4的底部内壁上;测控机构,所述测控机构设置在所述环境测控箱4内;第二安装板14,所述第二安装板14固定安装在所述测控机器人1的两侧内壁上;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4的顶部;两个卡块20,两个所述卡块20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测控机器人1的两个手臂上;衔接架21,所述衔接架21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卡块20的顶部;放置框22,所述放置框22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架21的底部;四个放置块24,四个所述放置块24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放置框22的两侧内壁上;蓄电池23,所述蓄电池23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放置块24的顶部;衔接板25,所述衔接板25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放置块24的底部;装配块26,所述装配块26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板25的底部,所述装配块26的一侧开设有装配槽;摄像头27,所述摄像头27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槽的内壁上。

所述测控机构包括控制台6、测控传感器10、信号发射器11、温度接收器12和两个数据传输线13,所述控制台6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台5的顶部,所述测控传感器10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境测控箱4的左侧,所述信号发射器11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境测控箱4的右侧,两个所述数据传输线13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台6的两侧,所述温度接收器12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数据传输线13的底部,所述温度接收器12的底部位于所述测控机器人1的底部,通过测控机器人1可以更好对环境测控的区域进行测控同时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将测控的数据通过信号发射器11进行远程传递,并且在移动监测过程中较为方便对地表面的温度进行测控,使测控较为全面彻底,使环境测控数据传输较为详细。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15、传动杆16、第一锥形齿轮17、第二锥形齿轮18和转动轴19,所述减速电机1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4的顶部,所述传动杆16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速电机15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7固定套设在所述传动杆16上,所述转动轴19转动安装在所述测控机器人1的顶部,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8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轴19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8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7相啮合,通过转动机构对摄像头27进行转动,便于远程观看测控区域的情况。

所述第二安装板1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固定镶嵌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传动杆16上,可以更好的对传动杆16进行稳固支撑。

所述测控机器人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万向轮,便于移动测控环境的情况。

所述测控机器人1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蓄电池23之间设有连接线,可以更好的对转动机构上的减速电机15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环境测控装置安装在机测控机器人1上,然后将测控机器人1放在需要进行测控的环境区域,并远程操控测控机器人1进行移动,而且在测控机器人1移动的同时并利用顶部的太阳能板向蓄电池23送电,蓄电池23通过连接线向减速电机15送电,然后减速电机15带动传动杆16转动,传动杆16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7啮合第二锥形齿轮18转动,并通过第二锥形齿轮18带动转动轴19转动,转动轴19带动测控机器人1的上半部转动同时带动了摄像头27一并转动,可便于远程观看;

最后通过远程开启控制台6,然后测控机器人1移动中所接受的空气湿度湿度及温度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数据通过测控传感器10接收传输在控制台6内,并且测控机器人1在移动中温度接收器12可对地表面的温度进行感应接收并通过数据传输线13传递到控制台6内,并通过信号发射器11将接收的数据进行远程发送,加快了对环境测控的工作效率,通过测控机器人1可以更好对环境测控的区域进行测控同时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将测控的数据通过信号发射器11进行远程传递,并且在移动监测过程中较为方便对地表面的温度进行测控,使测控较为全面彻底,使环境测控数据传输较为详细,并通过转动机构对摄像头27进行转动,便于远程观看测控区域的情况。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通过测控机器人1可以更好对环境测控的区域进行测控同时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将测控的数据通过信号发射器11进行远程传递,并且在移动监测过程中较为方便对地表面的温度进行测控,使测控较为全面彻底,使环境测控数据传输较为详细,并通过转动机构对摄像头27进行转动,便于远程观看测控区域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