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5992发布日期:2021-10-16 09:4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片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贴片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背景技术:

2.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热释电效应原理制成的探测红外辐射的传感器,能够检测人体或某些动物等发出的红外辐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等一系列处理后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并引起外置装置响应,在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火焰探测、气体探测和温度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3.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结构上引入场效应管,其目的在于完成阻抗变换。由于热电元输出的是电荷信号,并不能直接使用,因而需要用电阻将其转换为电压形式。故引入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应接成共漏形式来完成阻抗变换。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由传感探测元、干涉滤光片和场效应管匹配器三部分组成。设计时应将高热电材料制成一定厚度的薄片,并在它的两面镀上金属电极,然后加电对其进行极化,这样便制成了热释电探测元。
4.现有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一般都是贴片式,采用热风回流进行锡焊在电路板上,但是这种焊接方式不够稳固,容易产生脱落,但是锡焊是最优的固定方式,因此需要对连接进行加固;同时现有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不能减少振动对内部传感元件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贴片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片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包括基座、减震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第一减震弹簧、活动座、活动杆、铰接座、滑块、滑杆、凹槽板和第二减震弹簧,所述基座的顶部与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部延伸至外壳的顶部上方,所述基座的左侧底部与电源正极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所述基座的中部底部与信号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所述基座的右侧底部与电源负极管的顶端固定安装;
7.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电路板主体、固定柱、复位弹簧、接触块、贯穿销和限位柱,所述电路板主体的顶部与固定柱的底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左端与传感器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右端与外壳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右侧底部部与活动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顶端与活动座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底端与铰接座铰接活动连接,所述铰接座的底部与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套设在滑杆的外表面。
10.优选的,所述凹槽板的底部与基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滑杆的左端与凹槽板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右端与凹槽板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
左端与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套设在滑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右端与凹槽板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与固定槽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接触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顶端与接触块的底部接触,所述贯穿销的右端从左往右依次贯穿基座的左侧、固定槽的左侧、固定柱的左侧并延伸至固定柱的右方。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底端与电路板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基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与限位槽卡合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贴片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震机构、第一减震弹簧、活动座、活动杆、铰接座、滑块、滑杆、凹槽板和第二减震弹簧,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不能减少振动对内部传感元件的影响的问题。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机构、电路板主体、固定柱、固定槽、复位弹簧、接触块、贯穿销、限位槽、限位柱,达到了加固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一般都是贴片式,采用热风回流进行锡焊在电路板上,但是这种焊接方式不够稳固,容易产生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座俯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座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的放大视图。
21.图中:1基座、2外壳、3传感器本体、4电源正极管、5信号管、6电源负极管、7减震机构、701第一减震弹簧、702活动座、703活动杆、704铰接座、705滑块、706滑杆、707凹槽板、708第二减震弹簧、8固定机构、801电路板主体、802固定柱、803固定槽、804复位弹簧、805接触块、806贯穿销、807限位槽、808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贴片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包括基座1、减震机构7和固定机构8,减震机构7包括有第一减震弹簧701、活动座702、活动杆703、铰接座704、滑块705、滑杆706、凹槽板707和第二减震弹簧708,基座1的顶部与外壳2的底部固定安装,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本体3,传感器本体3的顶部延伸至外壳2的顶部上方,基座1的左侧底部与电源正极管4的顶端固定安装,基座1的中部底部与信号管5的顶端固定安装,基座1的右侧底部与电源负极管6的顶端固定安装,第一减震弹簧701的左端与
传感器本体3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弹簧701的右端与外壳2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传感器本体3的右侧底部部与活动座702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动杆703的顶端与活动座702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活动杆703的底端与铰接座704铰接活动连接,铰接座704的底部与滑块705的顶部固定连接,滑块705套设在滑杆706的外表面,凹槽板707的底部与基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滑杆706的左端与凹槽板707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滑杆706的右端与凹槽板707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弹簧708的左端与滑块705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弹簧708套设在滑杆706的外表面,第二减震弹簧708的右端与凹槽板707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减震机构7、第一减震弹簧701、活动座702、活动杆703、铰接座704、滑块705、滑杆706、凹槽板707和第二减震弹簧708,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不能减少振动对内部传感元件的影响的问题;
24.固定机构8包括有电路板主体801、固定柱802、复位弹簧804、接触块805、贯穿销806和限位柱808,电路板主体801的顶部与固定柱802的底端固定连接,基座1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803,复位弹簧804的顶端与固定槽803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804的底端与接触块805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柱802的顶端与接触块805的底部接触,贯穿销806的右端从左往右依次贯穿基座1的左侧、固定槽803的左侧、固定柱802的左侧并延伸至固定柱802的右方,限位柱808的底端与电路板主体801的顶部固定连接,基座1开设有限位槽807,限位柱808与限位槽807卡合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机构8、电路板主体801、固定柱802、固定槽803、复位弹簧804、接触块805、贯穿销806、限位槽807、限位柱808,达到了加固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一般都是贴片式,采用热风回流进行锡焊在电路板上,但是这种焊接方式不够稳固,容易产生脱落的问题。
25.在使用时,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产生上下震动的时候,由于活动杆703的作用,会使滑块705在滑杆706上相向或相反运动,滑杆706上相向或相反运动带动第二减震弹簧708伸张或收缩从而达到缓冲,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产生左右震动的时候通过第一减震弹簧701,可以进行缓冲,第二减震弹簧708进行辅助缓冲,达到了减震的效果,通过设置固定柱802、固定槽803、复位弹簧804、接触块805、贯穿销806、限位槽807、限位柱808,固定柱802接触接触块805,这时候复位弹簧804被压缩,然后通过贯穿销806贯穿固定柱802,进行限位作用,另一方面限位柱808与限位槽807进行卡合连接,最终达到了加固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一般都是贴片式,采用热风回流进行锡焊在电路板上,但是这种焊接方式不够稳固,容易产生脱落的问题。
26.综上可得,通过设置减震机构7、第一减震弹簧701、活动座702、活动杆703、铰接座704、滑块705、滑杆706、凹槽板707和第二减震弹簧708,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不能减少振动对内部传感元件的影响的问题。
27.通过设置固定机构8、电路板主体801、固定柱802、固定槽803、复位弹簧804、接触块805、贯穿销806、限位槽807、限位柱808,达到了加固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一般都是贴片式,采用热风回流进行锡焊在电路板上,但是这种焊接方式不够稳固,容易产生脱落的问题。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