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尿液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9523发布日期:2021-11-03 20:2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验科尿液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检验科尿液取样器。


背景技术:

2.检验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包括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体液学以及输血学等分支学科,每天承担包括病房、门急诊病人、各类体检以及科研的各种人体和动物标本的检测工作,一般检验科按检查分组。
3.市场上的检验科尿液取样器在移动过程中其外壁残留的尿液易伴随着晃动产生洒落等,对外部环境带来影响的同时需要操作人员进行清理,影响检验整体工作效率,且现有的取样器其单次可提取的量过于局限,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检验科尿液取样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验科尿液取样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验科尿液取样器,包括:
6.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橡胶气囊;
7.第一取样管,其安置于所述主体的内侧;
8.橡胶垫,其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
9.杯盖,其安置于所述主体的外侧,所述杯盖的下方安置有储放杯;
10.凹槽,其开设于所述储放杯的外壁。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取样管还包括:
12.伸缩软管,其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取样管的端部外侧;
13.第二取样管,其安置于所述伸缩软管的下方,所述第二取样管的末端设置有端部,所述第二取样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接块;
14.刻度,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取样管的表面;
15.海绵块,其活动安装在与所述端部的外侧。
16.优选的,所述第二取样管的顶端通过焊接连接有转接块,且第二取样管通过转接块与第一取样管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活动结构。
17.优选的,所述海绵块与端部之间相互套接,且海绵块的形状结构与端部的形状结构相吻合。
18.优选的,所述凹槽还包括:
19.固定块,其固定安置于所述凹槽的内侧;
20.衔接块,其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块的外侧,所述衔接块的末端连接有吸盘。
21.优选的,所述吸盘与衔接块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吸盘通过衔接块与固定块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活动结构。
22.优选的,所述橡胶垫通过粘接与主体的底面连接,且橡胶垫的中轴线与主体的中轴线相重合。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验科尿液取样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检验科尿液取样器,采用多个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可实现对于取样管的灵活拆卸与组装,为后期检验人员的清理与多次循环利用等过程提供了便捷,且可实现对该取样器内侧可存放尿液量的空间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了不同量的取样需求,使得该取样器的实用性及使用灵活性得到很好的提高,方便取样化验;
24.1、本实用新型通过海绵块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在取样过程中端部处残留有尿液,且在移动中产生滴落等影响外部环境的情况发生,海绵块直接对其进行吸附,且该设计的海绵块为活动可拆卸式,便于后期更换等过程;通过转接块的设置,便于后期操作者对于第一取样管与第二取样管间的灵活组装与拆卸,为后期对其内侧的清理等过程提供了便捷,保证了其清洗后的干净程度,同时实现了多次循环利用。
25.2、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软管的设置,实现了对该取样管体整体长度进行一定范围内灵活调整的效果,满足了不同量的取样需求,且该设计的伸缩软管其安装及拆卸过程均较为简易、省力,使用起来更加灵活便利;通过刻度的设置,更加便于操作人员在取样过程中对于取量的准确把握,从而实现定量取样,且该设计的刻度为凸出于第二取样管外表面,不易磨损且使用寿命较长,结构合理、实用性较强。
26.3、本实用新型通过橡胶垫的设置,其在工作人员转动主体的过程中将直接与下方杯盖紧密结合接触、贴合,隔绝外侧空气的流动,从而保证了主体安置过程中与杯盖间的密封性,避免在储放杯外侧遭受碰撞时内侧液体产生外洒等现象;通过该设置的吸盘,由于吸盘具有较强的吸附力,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储放杯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其防倾倒性能,同时一定程度上为后期检验人员的取样等操作提供了便捷。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检验科尿液取样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检验科尿液取样器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检验科尿液取样器的橡胶垫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检验科尿液取样器的第一取样管与第二取样管连接处局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31.图中:主体;2、橡胶气囊;3、储放杯;4、凹槽;5、衔接块;6、固定块;7、吸盘;8、橡胶垫;9、第一取样管;10、伸缩软管;11、第二取样管;12、刻度;13、海绵块;14、端部;15、转接块;16、杯盖。
具体实施方式
32.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检验科尿液取样器,包括:
33.主体1,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橡胶气囊2;
34.第一取样管9,其安置于主体1的内侧;
35.橡胶垫8,其固定设置于主体1的底部;
36.杯盖16,其安置于主体1的外侧,杯盖16的下方安置有储放杯3;
37.凹槽4,其开设于储放杯3的外壁;
38.第一取样管9还包括:
39.伸缩软管10,其活动安装在第一取样管9的端部外侧;通过伸缩软管10的设置,实现了对该取样管体整体长度进行一定范围内灵活调整的效果,满足了不同量的取样需求,且该设计的伸缩软管10其安装及拆卸过程均较为简易、省力,使用起来更加灵活便利;
40.第二取样管11,其安置于伸缩软管10的下方,第二取样管11的末端设置有端部14,第二取样管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接块15;
41.刻度12,其固定设置于第二取样管11的表面;通过刻度12的设置,更加便于操作人员在取样过程中对于取量的准确把握,从而实现定量取样,且该设计的刻度12为凸出于第二取样管11外表面,不易磨损且使用寿命较长,结构合理、实用性较强;
42.海绵块13,其活动安装在与端部14的外侧;
43.第二取样管11的顶端通过焊接连接有转接块15,且第二取样管11通过转接块15与第一取样管9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活动结构;通过转接块15的设置,便于后期操作者对于第一取样管9与第二取样管11间的灵活组装与拆卸,为后期对其内侧的清理等过程提供了便捷,保证了其清洗后的干净程度,同时实现了多次循环利用;
44.海绵块13与端部14之间相互套接,且海绵块13的形状结构与端部14的形状结构相吻合;通过海绵块13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在取样过程中端部14处残留有尿液,且在移动中产生滴落等影响外部环境的情况发生,海绵块13直接对其进行吸附,且该设计的海绵块13为活动可拆卸式,便于后期更换等过程;
45.凹槽4还包括:
46.固定块6,其固定安置于凹槽4的内侧;
47.衔接块5,其活动安装于固定块6的外侧,衔接块5的末端连接有吸盘7;
48.吸盘7与衔接块5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吸盘7通过衔接块5与固定块6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活动结构;通过该设置的吸盘7,由于吸盘7具有较强的吸附力,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储放杯3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其防倾倒性能,同时一定程度上为后期检验人员的取样等操作提供了便捷;
49.橡胶垫8通过粘接与主体1的底面连接,且橡胶垫8的中轴线与主体1的中轴线相重合;通过橡胶垫8的设置,其在工作人员转动主体1的过程中将直接与下方杯盖16紧密结合接触、贴合,隔绝外侧空气的流动,从而保证了主体1安置过程中与杯盖16间的密封性,避免在储放杯3外侧遭受碰撞时内侧液体产生外洒等现象。
50.综上,该检验科尿液取样器,使用时,首先根据图1

4中所示的结构,检验人员需要在衔接块5与固定块6的配合作用下将两侧吸盘7分别旋转至竖直的状态,利用其本身具有的较强吸附力,来保证储放杯3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随后检验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长度的伸缩软管10将其分别稳定套置在第一取样管9的底端与第二取样管11的顶端,将干净的海绵块13套置在端部14外侧,此时可直接将取样管伸入至储放杯3内侧,直接手部握持橡胶气囊2并进行挤压,在虹吸效应下储放杯3内侧的待检验尿液将直接被吸入至第一取样管9与第二取样管11内,且操作人员可根据第二取样管11外壁设计的刻度12来实现对取样量的精准把握,方便后期取样化验,在取样后的主体1移动过程中,海绵块13直接对端部14外壁处残留的尿液进行吸附,有效避免了其直接滴落在外部环境中;
51.完后取样后的主体1,此时需要操作人员通过转动主体1使得其稳定安置在杯盖16顶部,且橡胶垫8在工作人员转动主体1的过程中将直接与下方杯盖16紧密结合接触、贴合,隔绝外侧空气的流动,从而保证了主体1安置过程中与杯盖16间的密封性,避免在储放杯3外侧遭受碰撞时内侧液体产生外洒等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