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监理用坡度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8778发布日期:2021-12-31 22:2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监理用坡度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测量,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工程监理用坡度尺。


背景技术:

2.坡度尺是用于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平距,确定相应的地面坡度或其逆过程的一种图解曲线尺,坡度尺通常由甲、乙两个曲线尺叠合组成:甲尺用于量取相邻两条等高线(首曲线)间的地面坡度(或地面倾角)或进行逆量取;乙尺用于量取相邻六条等高线(计曲线)间的地面坡度(或地面倾角)或进行逆量取。
3.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平距确定相应的地面坡度时,先量取等高线间的平距,再在坡度尺上找出纵线高与此平距相等的纵线位置,所注的百分比(或角度),即为此等高线间的实地坡度。亦可仿此根据给定的地面坡度,确定与此坡度相应的地面位置,用坡度尺在地形图上进行线路工程(如公路、铁路、渠道等)的初步选线,即此种操作的实际应用。
4.公开号为cn21225408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建设监理用坡度尺,包括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安装有刻度调节器,第一壳体的前表面嵌接有刻度盘,刻度盘的前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环体,环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指示针,环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防护壳,两个防护壳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准管,第一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板体,第一板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板体,第二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板,第一板体的内部开设有滑槽,第二板体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插孔,第二板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一板体的内侧壁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滑动于滑槽的内侧壁。
5.上述方案中解决了坡度尺测量不够稳定的问题,但是坡度尺的使用环境往往砂石较多,坡度尺放置一段时间后坡度尺的刻度调节器和安装刻度调节器的凹槽内侧壁之间容易卡入砂石之类的异物,导致刻度调节器无法转动,一旦强行转动容易损坏刻度调节器,影响坡度尺的测量精度。
6.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监理用坡度尺,避免砂石嵌入刻度调节器和壳体之间的缝隙内。
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工程监理用坡度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与其顶面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刻度调节器,所述壳体上转动连接有用于覆盖刻度调节器的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u型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防尘盖的一侧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卡槽,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弹性件嵌入的嵌槽,所述嵌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嵌入卡槽的凸条。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使用坡度尺时,转动防尘盖使其覆盖刻度调节器,且使得弹性件嵌入嵌槽内,弹性件的一端受到嵌槽内壁的挤压发生形变,而后凸条沿弹性件的
侧壁滑动到卡槽内,凸条与卡槽内壁相抵触,从而固定弹性件使其位于嵌槽内,进而固定防尘盖,避免砂石嵌入刻度调节器和壳体之间的缝隙内,保护了坡度尺,使用时,对弹性件的一端施力使其发生形变,使得弹性件的两端相互朝向移动,从而使得凸条与卡槽分离,从而方便取出弹性件,而后翻转防尘盖即可使用。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盖包括布片和呈回字形的骨架,所述布片的外侧与骨架的内沿固定连接,所述骨架的一端与壳体转动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骨架带动布片移动,当骨架背向刻度调节器翻转时,布片可发生形变,而后使得骨架贴合壳体,从而减少防尘盖的占用空间,方便坡度尺的使用。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具有弹性且呈凹形的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的凹部用于容纳骨架远离壳体与骨架连接处的一端嵌入,所述锁止件凹部的两个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凸棱,所述凸棱与骨架相抵触用于保持骨架位于锁止件的凹部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架嵌入锁止件的凹部内,且其与凸棱相抵触,从而限制骨架移动,进而方便在坡度尺使用时固定防尘盖。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凸棱相对的一面均呈外凸型的圆弧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面减少凸棱与骨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在骨架与凸棱相抵触时,减少两者相对移动产生的摩擦力,进而方便骨架嵌入或脱离锁止件的凹部。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远离防尘盖的一端形成有背向防尘盖设置的推动部,所述弹性件嵌入嵌槽时,所述推动部与壳体相抵触。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弹性件嵌入嵌槽内时,推动部与壳体相抵触,从而限制弹性件进一步嵌入嵌槽,进而对弹性件起到定位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移动推动部方,方便对弹性件的一端进行施力,进而方便将弹性件从嵌槽内取出来。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架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壳体相抵触的密封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架和壳体之间通过密封圈相抵触,从而提高骨架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提高防尘盖的防尘效果。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架的一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壳体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座,两个所述卡座相对的一面均开设有用于容纳转轴端面嵌入的凹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轴脱离凹孔,即可取出转轴,从而方便对防尘盖进行更换。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部远离弹性件的一侧呈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凸面背向弹性件设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面与手指相抵触,提高人们移动推动部时的舒适性。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不使用坡度尺时,转动防尘盖使其覆盖刻度调节器,且使得弹性件嵌入嵌槽内,弹性件的一端受到嵌槽内壁的挤压发生形变,而后凸条沿弹性件的侧壁滑动到卡槽内,凸条与卡槽内壁相抵触,从而固定弹性件使其位于嵌槽内,进而固定防尘盖,避免砂石嵌入刻度调节器和壳体之间的缝隙内,保护了坡度尺,使
用时,对弹性件的一端施力使其发生形变,使得弹性件的两端相互朝向移动,从而使得凸条与卡槽分离,从而方便取出弹性件,而后翻转防尘盖即可使用。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27.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28.图4为图1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29.图中:1、壳体;2、刻度调节器;3、防尘盖;4、弹性件;5、卡槽;6、嵌槽;7、凸条;8、布片;9、骨架;10、锁止件;11、凸棱;12、推动部;13、密封圈;14、连接杆;15、转轴;16、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1.一种工程监理用坡度尺,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开设有与其顶面连通的凹槽,凹槽内转动连接有圆柱状的刻度调节器2,壳体1上转动连接有用于覆盖刻度调节器2的防尘盖3,防尘盖3包括布片8和呈回字形的骨架9,布片8的外侧粘接在骨架9的内沿上,骨架9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远离骨架9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圆柱状的转轴15,壳体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座16,两个卡座16相对的一面均开设有用于容纳转轴15端面嵌入的凹孔,骨架9上粘接有呈回字形且用于与壳体1相抵触的密封圈13,密封圈13采用橡胶材质。
32.如图1和图2所示,防尘盖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呈u型的弹性件4,弹性件4远离防尘盖3的一侧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卡槽5,壳体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弹性件4嵌入的嵌槽6,嵌槽6的内壁上形成有用于嵌入卡槽5的凸条7,弹性件4远离防尘盖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背向防尘盖3设置的推动部12,弹性件4嵌入嵌槽6时,推动部12与壳体1相抵触,推动部12远离弹性件4的一侧呈弧形面,弧形面的凸面背向弹性件4设置。
33.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上粘接有两个具有弹性且呈凹形的锁止件10,锁止件10的凹部用于容纳骨架9远离壳体1与骨架9连接处的一端嵌入,锁止件10凹部的两个内侧均一体成型有凸棱11,位于同一锁止件10上的两个凸棱11相对的一面均呈外凸型的圆弧面,凸棱11与骨架9相抵触用于保持骨架9位于锁止件10的凹部内。
34.不使用坡度尺时,转动防尘盖3,转轴15在凹孔内转动,骨架9转动带动布片8转动用以覆盖刻度调节器2,骨架9转动带动弹性件4嵌入嵌槽6内,弹性件4的一端受到嵌槽6内壁的挤压发生形变,而后凸条7沿弹性件4的侧壁滑动到卡槽5内,凸条7与卡槽5内壁相抵触,从而固定弹性件4使其位于嵌槽6内,进而固定防尘盖3,弹性件4嵌入嵌槽6内时,推动部12与壳体1相抵触,从而限制弹性件4进一步嵌入嵌槽6,进而对弹性件4起到定位作用,骨架9和壳体1之间通过密封圈13相抵触,从而提高骨架9与壳体1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提高防尘盖3的防尘效果,避免砂石嵌入刻度调节器2和壳体1之间的缝隙内,保护了坡度尺。
35.使用坡度尺时,通过移动推动部12,方便对弹性件4的一端进行施力,进而方便让弹性件4发生形变,通过弧形面与手指相抵触,提高人们移动推动部12时的舒适性,弹性件4的两端相互朝向移动,凸条7脱离卡槽5,从而方便取出弹性件4,而后翻转防尘盖3,布片8可
发生形变,而后使得骨架9贴合壳体1,从而减少防尘盖3的占用空间,方便坡度尺的使用,骨架9嵌入锁止件10的凹部内,由于两个凸棱11相对的一面均呈外凸型的圆弧面,从而减少骨架9与凸棱11之间的接触面积,在骨架9与凸棱11相抵触时,减少两者相对移动产生的摩擦力,进而方便骨架9嵌入或脱离锁止件10的凹部,骨架9位于锁止件10的凹部内且其与凸棱11相抵触,从而限制骨架9移动,进而方便在坡度尺使用时固定防尘盖3。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