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定位防盗的野外用土壤智能墒情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68824发布日期:2021-11-06 02:3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定位防盗的野外用土壤智能墒情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墒情监测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定位防盗的野外用土壤智能墒情监测仪。


背景技术:

2.土壤墒情监测仪是土壤墒情与旱情信息管理系统以抗旱减灾为目标,以实时气象、水利工程蓄水引水情况等信息为数据源,利用先进的土壤水分传感器等先进设备,结合适合地域的数学模型,依托计算机网络环境,建立了集墒情信息管理、查询服务、预测分析为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
3.土壤墒情监测仪在使用时,工作人员会使用电脑对土壤墒情监测仪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用于野外没有地方放置电脑,导致工作人员需要一手抱着电脑,另一只手进行对电脑操作,这就导致给工作人员操作带来极大不便,出现难以采集数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定位防盗的野外用土壤智能墒情监测仪。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定位防盗的野外用土壤智能墒情监测仪,包括连接柱和支撑装置,所述连接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连接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侧壁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和控制箱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凸臂,两个所述凸臂彼此靠近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控制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靠近滑杆的一端开设有圆孔,所述矩形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呈“t”字形,所述矩形块的两侧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呈“u”字形,所述插杆的一端和套筒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凸臂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凸臂的一端和转动杆螺纹连接。
7.优选的,所述矩形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彼此远离的一端和插杆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侧壁滑动连接有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l”形,且两个限位块以控制箱的中心轴对称分布。
9.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箱盖,所述控制箱远离支撑装置的一端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和控制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活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呈“c”字形,两个所述把手彼此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箱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
块,所述夹块呈“u”字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支撑装置,通过转动凸臂内的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和转动杆螺纹连接,此时拉动转动杆内的滑杆,使得滑杆向矩形块方向移动,滑动矩形块两侧的插杆,使得“u”字形插杆向远离矩形块的方向移动,从而让滑杆进入矩形块的圆孔内,使得滑杆上的限位孔和“u”字形插杆在同一直线上,松开插杆一端的第二弹簧,让第二弹簧恢复弹力,第二弹簧带动插杆向矩形块的圆孔内收缩,使得插杆和滑杆表面的限位孔固定,使得滑杆带着转动杆固定,此时工作人员将电脑放在支撑板上进行操作,当使用完成后,将滑杆从矩形块的圆孔内拔出,再将螺纹杆从转动杆内转出,此时支撑板一端的第一弹簧恢复弹力,第一弹簧带动转动杆向支撑板方向收缩,再将支撑板转向控制箱的一侧,将“l”形限位块滑向支撑板,使得限位块将支撑板固定,使得支撑板不会掉落,解决了用于野外没有地方放置电脑,导致工作人员需要一手抱着电脑,另一只手进行对电脑操作,这就导致给工作人员操作带来极大不便,出现难以采集数据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固定装置,通过将两个把手向彼此靠近的一端,使得两个把手一端的“c”卡块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转动,此时滑动固定板一端的滑动柱,使得滑动板带动“u”字形夹块向把手方向移动,让“u”字形夹块将两个把手夹住,再打开箱盖,将箱盖转向固定板方向,使得箱盖上的固定环位于两个卡块之间,再将滑动板向远离固定板的一端滑动,滑动板带动夹块一起移动,使得夹块不再固定两个把手,此时第三弹簧恢复弹力,第三弹簧带动把手复位,使得把手带动卡块复位,两个卡块将固定环固定,固定环带动箱盖固定,解决了传统的箱盖无法固定,当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采集时,箱盖晃动影响工作人员操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定位防盗的野外用土壤智能墒情监测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定位防盗的野外用土壤智能墒情监测仪中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定位防盗的野外用土壤智能墒情监测仪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定位防盗的野外用土壤智能墒情监测仪中图2的a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1、连接柱;2、太阳能板;3、控制箱;4、箱盖;5、支撑装置;501、支撑板;502、限位块;503、矩形块;504、凸臂;505、转动杆;506、滑杆;507、第一弹簧;508、螺纹杆;509、限位孔;510、插杆;511、套筒;512、圆孔;513、第二弹簧;6、固定装置;61、固定环;62、固定板;63、把手;64、卡块;65、第三弹簧;66、滑动板;67、夹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
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一种可定位防盗的野外用土壤智能墒情监测仪,包括连接柱1和支撑装置5,连接柱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2。
22.下面具体说一下其支撑装置5和固定装置6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3.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柱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箱3,控制箱3的侧壁设有支撑装置5,支撑装置5包括支撑板501,支撑板501的一端和控制箱3转动连接,支撑板5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凸臂504,两个凸臂504彼此靠近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505,转动杆50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06,滑杆506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509,控制箱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矩形块503,矩形块503靠近滑杆506的一端开设有圆孔512,通过转动凸臂504内的螺纹杆508,使得螺纹杆508和转动杆505螺纹连接,此时拉动转动杆505内的滑杆506,使得滑杆506向矩形块503方向移动,滑动矩形块503两侧的插杆510,使得“u”字形插杆510向远离矩形块503的方向移动,从而让滑杆506进入矩形块503的圆孔512内,使得滑杆506上的限位孔509和“u”字形插杆510在同一直线上,松开插杆510一端的第二弹簧513,让第二弹簧513恢复弹力,第二弹簧513带动插杆510向矩形块503的圆孔512内收缩,矩形块5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511,套筒511呈“t”字形,矩形块503的两侧滑动连接有插杆510,插杆510呈“u”字形,插杆510的一端和套筒511滑动连接,转动杆50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07,第一弹簧507远离转动杆505的一端和支撑板501固定连接,凸臂504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508,螺纹杆508远离凸臂504的一端和转动杆505螺纹连接,矩形块50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13,两个第二弹簧513彼此远离的一端和插杆510固定连接,控制箱3的侧壁滑动连接有两个限位块502,限位块502呈“l”形,使得插杆510和滑杆506表面的限位孔509固定,使得滑杆506带着转动杆505固定,此时工作人员将电脑放在支撑板501上进行操作,当使用完成后,将滑杆506从矩形块503的圆孔512内拔出,再将螺纹杆508从转动杆505内转出,此时支撑板501的第一弹簧507恢复弹力,第一弹簧507带动转动杆505向支撑板501方向收缩,再将支撑板501转向控制箱3的一侧,将“l”形限位块502滑向支撑板501,使得限位块502将支撑板501固定,使得支撑板501不会掉落,且两个限位块502以控制箱3的中心轴对称分布。
24.其整个支撑装置5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装置5,通过转动凸臂504内的螺纹杆508,使得螺纹杆508和转动杆505螺纹连接,此时拉动转动杆505内的滑杆506,使得滑杆506向矩形块503方向移动,滑动矩形块503两侧的插杆510,使得“u”字形插杆510向远离矩形块503的方向移动,从而让滑杆506进入矩形块503的圆孔512内,使得滑杆506上的限位孔509和“u”字形插杆510在同一直线上,松开插杆510一端的第二弹簧513,让第二弹簧513恢复弹力,第二弹簧513带动插杆510向矩形块503的圆孔512内收缩,使得插杆510和滑杆506表面的限位孔509固定,使得滑杆506带着转动杆505固定,此时工作人员将电脑放在支撑板501上进行操作,当使用完成后,将滑杆506从矩形块503的圆孔512内拔出,再将螺纹杆508从转动杆505内转出,此时支撑板501的第一弹簧507恢复弹力,第一弹簧507带动转动杆505向支撑板501方向收缩,再将支撑板501转向控制箱3的一侧,将“l”形限位块502滑向支撑板501,使得限位块502将支撑板501固定,使得支撑板501不会掉落,解决了用于野外没有地方
放置电脑,导致工作人员需要一手抱着电脑,另一只手进行对电脑操作,这就导致给工作人员操作带来极大不便,出现难以采集数据的问题。
25.如图1和图4所示,控制箱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箱盖4,控制箱3远离支撑装置5的一端设有固定装置6,固定装置6包括固定板62,固定板62的一端和控制箱3固定连接,固定板62的两侧活动连接有把手63,通过将两个把手63向彼此靠近的一端,使得两个把手63一端的“c”卡块64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转动,此时滑动固定板62一端的滑动柱,使得滑动板66带动“u”字形夹块67向把手63方向移动,让“u”字形夹块67将两个把手63夹住,再打开箱盖4,将箱盖4转向固定板62方向,使得箱盖4上的固定环61位于两个卡块64之间,再将滑动板66向远离固定板62的一端滑动,把手6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64,卡块64呈“c”字形,两个把手63彼此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5,箱盖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1,固定板6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动板66,滑动板66带动夹块67一起移动,使得夹块67不再固定两个把手63,此时第三弹簧65恢复弹力,第三弹簧65带动把手63复位,使得把手63带动卡块64复位,两个卡块64将固定环61固定,固定环61带动箱盖4固定,滑动板6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67,夹块67呈“u”字形。
26.其整个的固定装置6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固定装置6,通过将两个把手63向彼此靠近的一端,使得两个把手63一端的“c”卡块64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转动,此时滑动固定板62一端的滑动柱,使得滑动板66带动“u”字形夹块67向把手63方向移动,让“u”字形夹块67将两个把手63夹住,再打开箱盖4,将箱盖4转向固定板62方向,使得箱盖4上的固定环61位于两个卡块64之间,再将滑动板66向远离固定板62的一端滑动,滑动板66带动夹块67一起移动,使得夹块67不再固定两个把手63,此时第三弹簧65恢复弹力,第三弹簧65带动把手63复位,使得把手63带动卡块64复位,两个卡块64将固定环61固定,固定环61带动箱盖4固定,解决了传统的箱盖4无法固定,当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采集时,箱盖4晃动影响工作人员操作的问题。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