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4585发布日期:2021-12-18 00:4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vocs检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适用于苏玛罐标气的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2.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化合物,vocs是大气对流层非常重要的痕量分,在大气化学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二次有机污染形成、大气的氧化能力、人体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目前对于分析检测空气中全组分的vocs,分析过程中也会用到多种组分标准气体建立校准曲线,但是目前市售的有证标准样品均为干燥的标准气体,而环境样品均是含一定湿度的气体,两者状态差异较大,对于分析检测过程带来较大的影响,且苏玛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对高碳的吸附性变严重,特别是高碳组分,被吸附在罐内出不来;美国to

15a新标准也提到需要在配气或者稀释to

15、to

15a、pams等标气时,需要往标气苏玛罐内加入一定比例的纯净水,以减小苏玛罐内高碳的吸附,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3.但是目前国内并没有将苏玛罐标气加湿很好的实现方案,有从业者采用简单的三通接头及橡皮垫,串入苏玛罐进气管道,将水注入到管道中,水顺着管道流入苏玛罐中,但是注入的水可能会直接流到苏玛罐的底部,在底部形成积水,可能导致苏玛罐内腔和内壁的水不均匀,导致测试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湿效果好、能提高分析准确度的加湿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加湿装置,包括进水机构、汽化腔、加热机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与汽化腔连通,所述进水机构与汽化腔连通,用于向汽化腔内注水,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将汽化腔内的水加热成水蒸气,以实现对输入的标气进行稀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汽化腔内设有汽化衬管,所述汽化衬管的直径小于汽化腔的直径,所述加热机构布置在所述汽化腔外壁的附近;所述进水机构与汽化衬管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汽化腔的内壁和汽化衬管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将汽化腔内壁和汽化衬管外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进气管与第一腔连通,所述出气管与第二腔连通。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机构为注水针,所述汽化腔顶部设有用于密封汽化腔的密封垫,所述注水针穿过所述密封垫向汽化衬管内注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汽化衬管内的下部设有玻璃棉。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垫上方设有密封垫盖。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垫盖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呈倒三角形,所述注水针穿过导向孔及密封垫插入所述汽化衬管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机构为至少2根以上的加热棒,所述加热棒均匀布置在所述汽化腔外壁的附近。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机构为圆环形的加热套筒,所述加热套筒围设在所述汽化腔外壁的附近。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垫为氟橡胶注水隔垫或硅胶注水隔垫。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流量传感器。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0.1、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适用于对标气进行加湿,通过加热机构将汽化腔内的水加热成水蒸气,实现对输入的标气进行稀释,而非直接注水,加热形成的水蒸气与进气管通入的标气混匀后经过出气管进入苏玛罐中,能有效避免在苏玛罐内形成积水,不会影响voc组分吸附,在实现加湿的同时能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21.2、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汽化腔内设有汽化衬管,汽化衬管的直径小于汽化腔的直径,进水机构与汽化衬管连通,通过密封件将汽化腔内壁和汽化衬管外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进气管与第一腔连通,出气管与第二腔连通;通过进水机构向汽化衬管内注水,加热机构将注入的水加热成水蒸气,从进气管通入的标气先进入第一腔,然后穿过汽化衬管,与汽化衬管内的水蒸气充分混匀后,从汽化衬管的底部进入到第二腔内,第二腔的上部与出气管连通,加湿后的标气经过出气管进入苏玛罐内,由于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通过汽化衬管连通,通入的标气必须穿过汽化衬管才能从出气管进入到苏玛罐中,此过程中能确保所有通入的标气均实现了加湿,且标气在穿过汽化衬管过程中与水蒸气接触时间更长,混合更加均匀,对通入的标气加湿效果更好,能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例说明:
24.1、进水机构;2、汽化腔;3、加热机构;4、进气管;5、出气管;6、汽化衬管;7、密封件;8、密封垫;9、玻璃棉;10、密封垫盖;11、导向孔;12、流量传感器;13、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包括进水机构1、汽化腔2、加热机构3、进气管4和出气管5,进气管4和出气管5均与汽化腔2连通,进水机构1与汽化腔2连通,用于向汽化腔2内注水,加热机构3用于将汽化腔2内的水加热成水蒸气,以实现对输入的标气进行稀释。
27.本实施例的加湿装置,适用于对标气进行加湿,通过加热机构3将汽化腔2内的水加热成水蒸气,实现对输入的标气进行稀释,而非直接注水,加热形成的水蒸气与进气管4
通入的标气混匀后经过出气管5进入苏玛罐中,能有效避免在苏玛罐内形成积水,不会影响voc组分吸附,在实现加湿的同时能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28.本实施例中,汽化腔2内设有汽化衬管6,汽化衬管6的直径小于汽化腔2的直径,加热机构3布置在汽化腔2外壁的附近;进水机构1与汽化衬管6连通。汽化腔2的内壁和汽化衬管6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件7(如o型密封圈),密封件7将汽化腔2内壁和汽化衬管6外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进气管4与第一腔连通,出气管5与第二腔连通。通过进水机构1向汽化衬管6内注水,加热机构3将注入的水加热成水蒸气,从进气管4通入的标气先进入第一腔,汽化衬管6的顶部与第一腔连通,标气从汽化衬管6的顶部进入汽化衬管6,与汽化衬管6内的水蒸气充分混匀后,从汽化衬管6的底部进入到第二腔内,第二腔的上部与出气管5连通,加湿后的标气经过出气管5进入苏玛罐内,由于进气管4与出气管5之间通过汽化衬管6连通,通入的标气必须穿过汽化衬管6才能从出气管5进入到苏玛罐中,此过程中能确保所有通入的标气均实现了加湿,且标气在穿过汽化衬管6过程中与水蒸气接触时间更长,混合更加均匀,对通入的标气加湿效果更好,能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29.本实施例中,进水机构1为注水针,采用注水针能对注入水量精确可控,汽化腔2顶部设有用于密封汽化腔2的密封垫8,注水针穿过密封垫8向汽化衬管6内注水;汽化衬管6的下部内壁上设有支撑凸部,支撑凸出上方设有玻璃棉9,注入的水在玻璃棉9处瞬间汽化,通过标气带出进入到第二腔,出气管5与第二腔连通,加湿后的标气通过出气管5进入苏玛罐内。汽化衬管6内设置的玻璃棉9使得水在该处汽化,万一有掉落的针头或注入的水带有杂质,汽化衬管6、玻璃棉9、密封垫8均能方便更换。
30.本实施例中,密封垫8上方设有密封垫盖10,密封垫8采用氟橡胶注水隔垫或硅胶注水隔垫,通过密封垫盖10压紧,密封垫盖10的中间设有导向孔11,导向孔11呈倒三角形,导向孔11的底部的孔径略大于注水针的针头,注水针穿过导向孔11及密封垫8插入汽化衬管6内。通过设计导向孔11,可以方便往汽化衬管6内注水,通过导向孔11使注水针的针头在插入和拔出时方向保持一致,且保证针头气密性良好,避免加水时吸入空气。
31.本实施例中,加热机构3为至少2根以上的加热棒,加热棒均匀布置在汽化腔2外壁的附近,汽化腔2的外壁还设有恒温探头,通过加热机构3和恒温探头保证汽化腔2的温度长期恒温在150℃以上,以确保标气组分几乎不会被残留。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机构3可以为圆环形的加热套筒,加热套筒围设在汽化腔2外壁的附近,圆环形的加热套筒能实现对汽化腔2外壁进行均匀加热。
32.本实施例中,进气管4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3和流量传感器12,通过压力传感器13监测进气管4的压力,通过流量传感器12监测进气管4内标气的流量大小。
33.具体进行加湿操作时,通过计算,得到加湿水量,将注水针吸水,从密封垫盖10中心的导向孔11穿过密封垫8插入汽化衬管6内,注入水后,拔出针头,水向下流至玻璃棉9处瞬间汽化,通过稀释气(通常为氮气)带出汽化腔2,通过带伴热的出气管5进入苏玛罐内。通过将水汽化实现标气加湿,能减小苏玛罐内高碳的吸附,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3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