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0124发布日期:2021-12-01 10:4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的制作方法
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


背景技术:

2.一般物品生产完以后要进行尺寸上的检测,以挑选出不良品进行淘汰,并将良品进行涂布等加工步骤,习知检测步骤是以人工进行量测,如此不仅会大量耗费人力成本,且以人力进行量测常常存在人为疏忽而导致检测效果失准,因此不容易进行大量作业,存在亟待改善的缺弊。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可快速且有效率地对物件进行量测,另外该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的车架可较稳定地行驶于崎岖路面。
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供检测一环境内的一物件,该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包括一车架、二驱动支架、二连杆组件、一工作臂、一工作部及至少二第二摄影装置。该二驱动支架设于该车架,各该驱动支架包括一第一杆件、一第一导轮、一驱动装置及一驱动轮,该第一杆件组接于该车架,该驱动轮与该驱动装置的一驱动轴相组接,该第一导轮设于该第一杆件远离该驱动装置的一端。该二连杆组件设于该车架,各该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二杆件及一第二导轮,该第二杆件组接于该车架,该第二杆件的一端设有该第二导轮、另一端设有相间隔的二耳片,该二耳片穿设有一长槽,该二耳片套设于该第一杆件,一锁固件穿设于该二长槽及该第一杆件,以使该二耳片可相对该第一杆件移动。该工作臂可摆动地设于该车架。该工作部设于该工作臂远离该车架的一端,包括一第一摄影装置,该第一摄影装置供朝该物件进行摄影。该至少二第二摄影装置供设于该环境内并朝该物件进行摄影。其中,该第一摄影装置及该至少二第二摄影装置通过自动光学检查(英语: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简称aoi)方式以检测该物件,并借此计算出该工作部与该物件的相对位置以驱动该工作臂移动。
6.优选地,该车架底部邻近该二第一导轮的一侧设有一rfid读取装置,该rfid读取装置供感应设于该环境内的至少一rfid标签,以得知该车架于该环境中的相对位置。
7.优选地,该车架底部另设有一磁导装置,该磁导装置供感应设于该环境内的一磁条。
8.优选地,该工作臂包括复数支臂及复数转动关节,相邻的二该支臂之间连接一该转动关节。
9.优选地,另包括一承架,该承架设于该车架,该工作臂另包括一座体,该座体可转
动地设于该承架,该座体通过一该转动关节连接于一该支臂。
10.优选地,该工作部包括一旋转件,该旋转件设于该工作臂远离该车架一端的该支臂,该旋转件设有一发光元件及一架体,该架体包括一连接板及二侧板,该第一摄影装置设于该连接板,该二侧板的一设另设有一喷涂装置。
11.优选地,该车架的相对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及一挡止件,该二驱动支架分别枢设于该二第一固定部,该二第二杆件分别枢设于该二第二固定部,该挡止件朝该第一杆件的方向延伸并经由该第一杆件的上方跨过该第一杆件并朝下弯折,该挡止件朝下的一侧设有二抵顶件,该二抵顶件位于该第一杆件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二侧,该二抵顶件呈圆筒状并沿铅直方向延伸。
12.优选地,各该驱动支架包括二结合板件及一固定框体,该二结合板件、该固定框体及该第一杆件相固接,该驱动装置夹设于该二结合板件之间。
13.优选地,该固定框体设于该第一杆件远离该第一导轮的一端,该二结合板件位于该第一导轮与该固定框体之间,该驱动装置朝该固定框体延伸,该驱动轴凸设于该固定框体;该二结合板件远离该第一杆件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固定部,该第二杆件位于该第二导轮与该二耳片之间的部位枢接于该第二固定部。
14.优选地,该二第一固定部设于该车架的一端并邻近于底部,该二第二固定部设于该车架的另一端并邻近于顶部,该二挡止件分别位于该二第一固定部的铅直上方;各该耳片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长槽的延伸方向;各该驱动轮位于该车架同侧的该第一导轮与该第二导轮之间。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可快速且有效率地对物件进行量测,另外该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的车架可较稳定地行驶于崎岖路面。
附图说明
17.图1至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令一局部分解图。
21.图7至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23.请参考图1至9,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供检测一环境内的一物件,该具aoi动态多角度视觉品质检测系统的移动载具包括一车架1、二驱动支架2、二连杆组件3、一工作臂4、一工作部5及至少二第二摄影装置6。
24.该二驱动支架2设于该车架1,各该驱动支架2包括一第一杆件21、一第一导轮22、
一驱动装置23及一驱动轮232,该第一杆件21组接于该车架1,该驱动轮232与该驱动装置23的一驱动轴231相组接,该第一导轮22设于该第一杆件21远离该驱动装置23的一端,于本实施例中各该驱动装置23为驱动马达,通过该驱动装置23的驱动轴231转动即可带动该驱动轮232转动。
25.该二连杆组件3设于该车架1,各该连杆组件3包括一第二杆件31及一第二导轮32,该第二杆件31组接于该车架1,该第二杆件31的一端设有该第二导轮32、另一端设有相间隔的二耳片33,该二耳片33穿设有一长槽34,该二耳片33套设于该第一杆件21,一锁固件35穿设于该二长槽34及该第一杆件21,以使该二耳片33可相对该第一杆件21移动。于本实施例中各该耳片3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长槽34的延伸方向。
26.该工作臂4可摆动地设于该车架1。
27.该工作部5设于该工作臂4远离该车架1的一端,包括一第一摄影装置51,该第一摄影装置51供朝该物件进行摄影。
28.该至少二第二摄影装置6供设于该环境内并朝该物件进行摄影。
29.其中,该第一摄影装置51及该至少二第二摄影装置6通过自动光学检查(英语: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简称aoi)方式以检测该物件,并借此计算出该工作部5与该物件的相对位置以驱动该工作臂4移动。通过该第一摄影装置51及该至少二第二摄影装置6分别摄影到该物件的实际影像与预设影像的误差进行计算,以得知该物件的实际坐标以及该工作部5与该物件的相对坐标,以及有效计算出该物件的尺寸,借此得知该物件的尺寸良率,且该工作臂4可进行摆动以改变该工作部5与该物件的相对位置,设于该工作部5的一喷涂装置55即可对该物件进行喷涂作业,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快速且有效率地对该物件进行量测,且量测效果精准,可取代大量人力。
30.较佳地,该车架1底部邻近该二第一导轮22的一侧设有一rfid读取装置11,该rfid读取装置11供感应设于该环境内的至少一rfid标签91,以得知该车架1于该环境中的相对位置。另外,该车架1底部另设有一磁导装置12,该磁导装置12供感应设于该环境内的一磁条92,以设定该车架1的预设路线。
31.其中,该工作臂4包括复数支臂41及复数转动关节42,相邻的二该支臂41之间连接一该转动关节42,通过各该转动关节42带动一该支臂41摆动,该工作臂4即可有效地控制该工作部5于三度空间与该物件的相对位置,于本实施例中另包括一承架7,该承架7设于该车架1,该工作臂4另包括一座体43,该座体43可转动地设于该承架7,该座体43通过一该转动关节42连接于一该支臂41,以使该工作臂4可相对该车架1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
32.该工作部5包括一旋转件52,该旋转件52设于该工作臂4远离该车架1一端的该支臂41,该旋转件52设有一发光元件53及一架体54,该架体54包括一连接板541及二侧板542,该第一摄影装置51设于该连接板541,该二侧板542的一设另设有该喷涂装置55,即可同时进行检测及喷涂作业。于其它实施例中该工作部另可设有一取物装置,以进行取物作业移动该物件。
33.具体而言,该车架1的相对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固定部13、一第二固定部14及一挡止件15,该二驱动支架2分别枢设于该二第一固定部13,该二第二杆件31分别枢设于该二第二固定部14,该挡止件15朝该第一杆件21的方向延伸并经由该第一杆件21的上方跨过该第一杆件21并朝下弯折,该挡止件15朝下的一侧设有二抵顶件16,该二抵顶件16位于该第一
杆件21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二侧,该二抵顶件16呈圆筒状并沿铅直方向延伸,该二抵顶件16可将该第一杆件21进行限位,避免该第一杆件21左右摆动而影响该车架1行驶时的稳定度。
34.进一步的说,各该驱动支架2包括二结合板件24及一固定框体25,该二结合板件24、该固定框体25及该第一杆件21相固接,该驱动装置23夹设于该二结合板件24之间,以进行固定。详细地说,该固定框体25设于该第一杆件21远离该第一导轮22的一端,该二结合板件24位于该第一导轮22与该固定框体25之间,该驱动装置23朝该固定框体25延伸,该驱动轴231凸设于该固定框体25;该二结合板件24远离该第一杆件21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固定部13,该第二杆件31位于该第二导轮32与该二耳片33之间的部位枢接于该第二固定部14。借此,该第一杆件21及该第二杆件31即可分别相对该车架1摆动,当该车架1行驶于上坡或下坡等崎岖路面时,可确保该第一导轮22、该驱动轮232、及该第二导轮32皆贴抵于路面(如图8所示),以平稳地进行移动,避免过于震荡而发生翻覆的状况,因此可使该车架行驶于崎岖路面提升舒适性及稳定性。于本实施例中该二第一固定部13设于该车架1的一端并邻近于底部,该二第二固定部14设于该车架1的另一端并邻近于顶部,该二挡止件15分别位于该二第一固定部13的铅直上方;各该驱动轮232位于该车架1同侧的该第一导轮22与该第二导轮32之间。
35.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