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液工作站采血管拔帽底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1549发布日期:2022-03-16 15:1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液工作站采血管拔帽底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液工作站采血管拔帽底座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体外诊断ivd行业,大部分前处理加样装置的作业者在进行实验前,还需要手工将采血管的橡胶帽拔下来,根据样本数量的不同,作业者每天需要重复这一动作达几百甚至上千次,极大的浪费了作业者的工作效率;为了减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现有的采血管拔帽装置一般会采用底部装置夹持采血管,顶部机械手旋转拔帽的方式进行采血管拔帽作业,但设备顶部机械手如果在夹持的功能上增加旋转结构,一方面增加了机械手的体积,给顶部其他传动结构增加负载,另一方面位于顶部的旋转电机,线束等零件体积受限,运动力量和使用寿命都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需要一种移液工作站采血管拔帽底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液工作站采血管拔帽底座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设有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与工作台底部的第一步进电机、贯穿设置于工作台顶部且与第一步进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同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轴、水平设置于第一驱动轴顶部的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方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采血且与旋转台相接触的夹持组件,所述工作台顶部还设有用于驱动夹持组件运动的升降驱动组件。
4.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轴承内部的夹持传动螺母套、以环形阵列形式设置于夹持传动螺母套内的四个斜45度滑块,相邻的链两个斜45度滑块互相垂直,所述斜45度滑块外侧壁与轴承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斜45度滑块外侧壁上设有横截面成t形的t形块,所述轴承内侧壁上开设有t形块相配合的t形槽。
5.进一步地,所述斜45度滑块与旋转台滑动连接,所述斜45度滑块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旋转台上设有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的纵截面均成梯形。
6.进一步地,所述斜45度滑块内侧壁设有弧形夹块,四个弧形夹块可相互拼接成一个空腔圆柱。
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轴承外侧壁上的传动外壳套、设置于工作台底部的第二步进电机、位于旋转台一侧贯穿设置于工作台顶部且与第二步进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同轴转动的螺柱、螺接于螺柱上的电机螺母,所述电机螺母与传动外壳套通过第一传动杆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外壳套左端设置设有第二传动柱,所述工作台左端设有与第二传动柱滑动连接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外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传动柱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二传动柱的横截面均成梯形。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为直线步进电机,所述电机螺母上可拆卸设有用于检测直线步进电机准确度的检测仪,所述电机螺母上设有固定块,所述检测仪上设有连接杆,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供连接杆插接的安装槽,所述连接杆外侧壁上上下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扇形板,所述安装槽内内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扇形板相配合的第二扇形板,当连接杆插接于安装槽内时,第一扇形板位于第二扇形板左端。
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工作台底部设置第一步进电机,解放顶部装置空间,使得旋转驱动组件不再受零件体积受限,提高了旋转运动力量和使用寿命;通过旋转驱动组件和夹持组件的相互配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传动外壳套的俯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斜45度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6.图5为图1中a处的部分纵向剖面示意图;
17.图6为图1中b的处的放大示意图;
18.图7为图6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1
21.一种移液工作站采血管拔帽底座装置,参照图1-7,其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底部设有旋转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与工作台1底部的第一步进电机2、贯穿设置于工作台1顶部且与第一步进电机2输出端固定连接同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轴3、水平设置于第一驱动轴3顶部的旋转台4,旋转台4上方设有轴承17,轴承17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采血且与旋转台4相接触的夹持组件,通过使夹持组件与工作台1相接触,对夹持组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工作台1顶部还设有用于驱动夹持组件运动的升降驱动组件。通过在工作台1底部设置第一步进电机2,解放顶部装置空间,使得旋转驱动组件不再受零件体积受限,提高了旋转运动力量和使用寿命。
22.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轴承17内部的夹持传动螺母套18、以环形阵列形式设置于夹持传动螺母套18内的四个斜45度滑块6,使相邻的链两个斜45度滑块6互相垂直,使斜45度滑块6外侧壁与轴承17内侧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斜45度滑块6,利用斜45度滑块6的斜面,
来实现对采血管的夹紧与放松。斜45度滑块6外侧壁上设有横截面成t形的t形块7,轴承17内侧壁上开设有t形块7相配合的t形槽19,使t形块7滑动连接于t形槽19内,对斜45度滑块6起到限位的作用,有助于使夹持传动螺母更好地带动斜45度滑块6在旋转台4上运动。
23.使斜45度滑块6与旋转台4滑动连接,斜45度滑块6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0,旋转台4上设有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10内的第一滑块9,第一滑块9与第一滑槽10的纵截面均成梯形,进一步地对斜45度滑块6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对斜45度滑块6在旋转台4上稳定运动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
24.斜45度滑块6内侧壁设有弧形夹块8,四个弧形夹块8可相互拼接成一个空腔圆柱,使用时使采血放置于空腔圆柱内,有助于更稳定地夹持住采血管。
25.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轴承17外侧壁上的传动外壳套5、设置于工作台1底部的第二步进电机16、位于旋转台4一侧贯穿设置于工作台1顶部且与第二步进电机16输出端固定连接同轴转动的螺柱26、螺接于螺柱26上的电机螺母12,使电机螺母12与传动外壳套5通过第一传动杆11固定连接。在夹持采血管时,通过启动第二步进电机16,第二步进电机16带动电机螺母12运动,使电机螺母12在螺柱26上下降,电机螺母12带动第一传动杆11向下运动,第一传动杆11带动传动外壳套5向下运动,传动外壳套5带动轴承17和夹持传动螺母套18向下运动,夹持传动螺母套18带动t形块7和斜45度滑块6项向下运动,此时使采血管放置于夹持传动螺母套18中央位置,当四个弧形夹块8可相互拼接成一个空腔圆柱时,即完成对采血管的夹持,使用同样的运力即可实现对采血管的放松,然后在对采血管拔帽时,启动第一步进电机2,第一步进电机2带动第一驱动轴3运动,第一驱动轴3带动旋转台4运动,旋转台4带动夹持组件转动,夹持组件带动轴承17运动,同时夹持组件带动采血管转动,此时使工作人员手持帽盖,使采血管受到两个方向的反作用力,即完成对采血管的拔帽,同时调控好第一步进电机2与第二步进电机16的旋转角度行程,即可实现对采血管的重复性拔帽。
26.传动外壳套5左端设置设有第二传动柱14,工作台1左端设有与第二传动柱14滑动连接的安装块15,安装块15外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传动柱14相配合的第二滑槽25,第二滑槽25与第二传动柱14的横截面均成梯形,通过第二滑槽25与第二传动柱14的相互配合,增加了传动外壳套5的作用力,有助于使升降驱动组件更稳定地带动传动外壳套5上下运动。
27.第二步进电机16为直线步进电机,电机螺母12上可拆卸设有用于检测直线步进电机准确度的检测仪21,通过设置检测仪21,便于检测直线步进电机的移动精度。电机螺母12上设有固定块13,检测仪21上设有连接杆20,固定块13上开设有供连接杆20插接的安装槽22,连接杆20外侧壁上上下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扇形板23,安装槽22内内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扇形板23相配合的第二扇形板24,当连接杆20插接于安装槽22内时,第一扇形板23位于第二扇形板24左端,通过第一扇形板23与第二扇形板24的相互配合,便于快速拆卸安装检测仪21,使用便捷。
28.工作原理:在夹持采血管时,通过启动第二步进电机16,第二步进电机16带动电机螺母12运动,使电机螺母12在螺柱26上下降,电机螺母12带动第一传动杆11向下运动,第一传动杆11带动传动外壳套5向下运动,传动外壳套5带动轴承17和夹持传动螺母套18向下运动,夹持传动螺母套18带动t形块7和斜45度滑块6项向下运动,此时使采血管放置于夹持传动螺母套18中央位置,当四个弧形夹块8可相互拼接成一个空腔圆柱时,即完成对采血管的夹持,使用同样的运力即可实现对采血管的放松,然后在对采血管拔帽时,启动第一步进电
机2,第一步进电机2带动第一驱动轴3运动,第一驱动轴3带动旋转台4运动,旋转台4带动夹持组件转动,夹持组件带动轴承17运动,同时夹持组件带动采血管转动,此时使工作人员手持帽盖,使采血管受到两个方向的反作用力,即完成对采血管的拔帽,同时调控好第一步进电机2与第二步进电机16的旋转角度行程,即可实现对采血管的重复性拔帽。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