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2819发布日期:2022-01-29 14:1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测量量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机械零部件,如弯管或铲斗的测绘过程中,常会遇到直径或半径测量的需求,而被测机械零部件又通常只有一段是圆弧,难以捕捉原点位置,又或者被测圆半径过大,传统的尺规无法延伸足够长度,都难以准确的测量出其直径或半径的尺寸。
3.现有技术中,测量尺设置有带两个对称且等长支腿的横梁,并在横梁中部设置与横梁垂直的伸缩尺,伸缩尺、各个支腿均与横梁垂直。通过支腿和伸缩尺与待测圆弧相抵,以三点定圆的方式确定圆弧的半径长度,实现对待测圆弧的半径测量。
4.但是在上述的方案中,伸缩尺由于需要与横梁发生相对运动来完成测量,所以在使用或测量过程中,伸缩尺容易脱离横梁,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圆弧测量尺在使用过程中,零件易脱出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测量装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装置,包括测量主体和伸缩尺,在测量主体上沿同向延伸设置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二支腿相互平行且等长设置;伸缩尺设置在所述测量主体上,与所述测量主体活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平行且等间距设置,所述伸缩尺上沿穿过所述测量主体的两端中,至少一端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适于限制所述伸缩尺脱出所述测量主体。
7.伸缩尺沿背向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限位件。
8.测量主体和所述伸缩尺上设有刻度线。
9.伸缩尺的零刻度对应设置在所述限位件的位置处,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测量主体抵接时,所述伸缩尺与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同向延伸的端部呈齐平设置。
10.伸缩尺、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沿同向延伸的端部均呈尖端设置。
11.测量主体上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连接,适于使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发生等距且反向的运动。
12.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轴、齿轮件、第一调节齿条和第二调节齿条。其中,齿轮件套设在所述调节轴上,并连接所述调节轴,适于在所述调节轴作用下转动;第一调节齿条与所述齿轮件啮合,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腿连接设置,适于在所述齿轮件作用下移动;第二调节齿条与所述齿轮件啮合,并与所述第一调节齿条相对设置在所述齿轮件两侧,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腿连接设置,适于在所述齿轮件作用下与所述第一调节齿条发生等距且反向的运动。
13.测量主体还包括内腔,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内腔中。
14.调节轴上还设置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适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调节轴转动。
15.限位件为限位块。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主体和伸缩尺。测量主体上沿同向延伸设置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二支腿相互平行且等长设置;伸缩尺设置在所述测量主体上,与所述测量主体活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平行且等间距设置,所述伸缩尺上沿穿过所述测量主体的两端中,至少一端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适于限制所述伸缩尺脱出所述测量主体。
18.在测量主体上设置伸缩尺,使其可以与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配合,在伸缩尺和两个支腿的端部都与待测圆弧相抵后,通过已知的两个支腿间的间距和测量所得的伸缩尺的端部相较各支腿的端部间的位移长度,经勾股定理可以算得待测圆弧的半径长度,此外,至少在伸缩尺的一端设置限位件,可以限制限位件在拿取或测量过程中脱离测量主体,提高测量装置的测量便捷性。
19.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装置,伸缩尺的零刻度对应设置在所述限位件的位置处,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测量主体抵接时,所述伸缩尺与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同向延伸的端部呈齐平设置。
20.在限位件与测量主体顶端的一侧抵接时,该侧的测量主体顶端对应的限位件刻度为零,此时伸缩尺和各支腿的端部齐平设置,当测量主体上两支腿分别与待测圆弧抵接时,限位件在待测圆弧的作用下与测量主体相对运动,测量主体顶端对应的限位件刻度即为限位件的运动距离,且该距离对应为圆弧中部与两支腿端部连线的间距。这样设置可以更加直观、便捷的识别限位件在测量过程中的位移。
2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装置,所述伸缩尺、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沿同向延伸的端部均呈尖端设置。
22.呈尖端设置的伸缩尺、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其端部可以与待测圆弧的外壁紧密抵接,实现精确测量,避免端部呈其他形式设置时,会因待测圆弧的外径不同,而改变端部与其抵接的位置,进而使两支腿间距发生变化,影响计算结果。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测量装置在测量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所示的测量装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3为图2所示的测量装置在未测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1所示的测量装置上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1所示的测量装置内腔中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图1所示的测量装置中限位件为百分表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测量主体;11-第一支腿;12-第二支腿;13-内腔;14-操作部;15-齿轮件;
16-第一调节齿条;17-第二调节齿条;2-伸缩尺;21-限位件;22-百分表;3-待测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6.如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装置,包括:测量主体1和伸缩尺2。
37.测量主体1呈梯形板状设置,包括对应短边设置的顶端和对应长边设置的底端,底端上设置有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两个支腿沿相同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并与底端垂直设置,此外,两支腿等长设置。两个支腿间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贯穿顶端和底端,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容纳槽也可以为容纳腔。
38.伸缩尺2呈长片状,穿设在测量主体1的容纳槽中,与容纳槽活动连接,可以沿自身长队方向相对容纳槽运动,伸缩尺2所在的容纳腔设置在测量主体1中部,与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等间距设置,并与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平行。伸缩尺2上沿穿过所述测量主体1的两端中至少一端设置有限位件21,限位件21具体形状不做限制,限制伸缩尺2脱出测量主体1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1为呈方板状设置在伸缩尺2的端部的限位块,其外径大于容纳槽内径。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限位件21也可以为百分表22,可以显示伸缩尺2的位移量。
39.在测量主体1上设置伸缩尺2,使其可以与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配合,在伸缩尺2和两个支腿的端部都与待测圆弧3相抵后,通过已知的两个支腿间的间距和测量所得的伸缩尺2的端部相较各支腿的端部间的位移长度,经勾股定理可以算得待测圆弧3的半径长度,此外,至少在伸缩尺2的一端设置限位件21,可以限制限位件21在拿取或测量过程中脱离测量主体1,提高测量装置的测量便捷性。
40.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尺2沿背向所述第一支腿11和所述第二支腿12的一端,即伸缩尺2在顶端的一侧,设置有限位件21,这样使用者在拿取测量装置时,手持测量主体1即可,
避免伸缩尺2从测量主体1底端一侧脱出。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限位件21可以设置在伸缩尺2在测量主体1底端的一侧,作为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限位件21可以分别设置在伸缩尺2的两端。
41.在本实施例中,测量主体1沿垂直于各个支腿的方向上设置有刻度线,进一步地,该侧刻度线的零刻度对应设置在两个支腿的中线,即伸缩尺2的中部或测量主体1对应位置的外壁上,此外,伸缩尺2上同样设有刻度线。
42.由于测量主体1上两支腿间距可以为定值,并直接在测量主体1上标识出,伸缩尺2的可以通过外部测量工具或增设百分表22、距离传感器等装置实现测量。所以,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测量主体1和伸缩尺2仅其中之一设置有刻度线,作为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测量主体1和伸缩尺2都不设置刻度线。
43.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尺2的零刻度设置在限位件21的下缘位置处,在限位件21与测量主体1抵接时,伸缩尺2与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同向延伸的端部齐平设置。
44.在限位件21与测量主体1顶端的一侧抵接时,该侧的测量主体1顶端对应的限位件21刻度为零,此时伸缩尺2和各支腿的端部齐平设置,当测量主体1上两支腿分别与待测圆弧3抵接时,限位件21在待测圆弧3的作用下与测量主体1相对运动,测量主体1顶端对应的限位件21刻度即为限位件21的运动距离,且该距离对应为圆弧中部与两支腿端部连线的间距。这样设置可以更加直观、便捷的识别限位件21在测量过程中的位移。
45.此外,伸缩尺2、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沿同向延伸的端部都呈尖端设置,且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个尖端端点对应设置在各结构的中线上。
46.呈尖端设置的伸缩尺2、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其端部可以与待测圆弧3的外壁紧密抵接,实现精确测量,避免端部呈其他形式设置时,会因待测圆弧3的外径不同,而改变端部与其抵接的位置,进而使两支腿间距发生变化,影响计算结果。
4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间的间距可调,且与伸缩尺2等间距。在测量主体1靠近底端的内部设置有内腔13,并内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轴、齿轮件15、第一调节齿条16和第二调节齿条17。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间的间距也可以固定设置。作为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内腔13也可以不设置,调节机构设置在测量主体1背向容纳槽的一侧。
48.调节轴穿过齿轮件15,并与其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轴上还设置有操作部1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操作部14为旋轮,其部分突出至内腔13外侧,可以供用户手动驱动旋轮的转动,进而带动齿轮件15的同步运动。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操作部14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电机或设置在调节轴上的连杆等,进一步的,操作部14乃至调节轴也可以不设置,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动或外部工具如螺丝刀等,旋拧调节轴或齿轮件。
49.第一调节齿条16和第二调节齿条17分置在齿轮件15上下两侧,并与其啮合,第一调节齿条16一端与第一支腿11连接固定,第二调节齿条17的一端与另一支腿连接固定,在齿轮件15转动过程中,第一调节齿条16和第二调节齿条17在齿轮件15的驱动下沿相反的方向运动,同时第一调节齿条16和第二调节齿条17的齿距相等,两齿条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等距运动。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始终保持与伸缩尺2等件的设置,保证了测量的稳定。
50.工作过程:
51.将测量装置放置在待测圆弧3上,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以及伸缩尺2的尖端分别与待测圆弧3抵接,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分别与伸缩尺2等距,测量并读数为a,测量主体1的顶端与伸缩尺2限位件21的间距,测量并读数为b,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待测圆弧3的半径为r=0.5(a2/b+b)。
5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