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进样器的进样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6215发布日期:2022-01-15 10:4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进样器的进样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溶液混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进样器的进样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理化检验实验中,常用到火焰原子吸收仪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前述两种仪器的半自动进样器会涉及到同时进样内标溶液和样本溶液,现有的进样方式是使用单管道进样,即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各自通过管道进入进样器,采用这种方式,由于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未较好地混合,会造成仪器的系统误差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混合均匀程度的装置。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进样器的进样混合装置,包括y型管和混合机构,y型管包括主管、球型壳和两根副管,主管和两根副管均与球型壳连通;混合机构包括转动杆和空心球,空心球位于球型壳内,转动杆穿过球型壳与空心球连接,空心球上设有排液口和若干孔洞,孔洞的孔径小于副管的管径,排液口能与主管以及两根副管连通。
5.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进行理化检验实验时,通过将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各自从一根副管内加入,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流入交汇处的球型壳位置时,空心球转动的过程中副管内的溶液经孔洞进入空心球内,由于孔洞的孔径小于副管的管径,所以两根副管内的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经孔洞喷射进入空心球内混合,有利于提高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的混合均匀程度;空心球转动的过程中排液口依次与两根副管连通,两根副管内的溶液依次涌入空心球内,当排液口与第二根副管连通时,副管内的溶液经排液口冲击进入空心球内与另一根副管内涌入空心球内的溶液混合,同样有利于提高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的混合均匀程度;而且进入空心球内的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在空心球转动的过程中搅动混合,也有利于提高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的混合均匀程度;即本技术通过喷射混合、冲击混合以及搅动混合,提高了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的混合均匀程度,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不稳定带来的检测结果波动。
6.进一步的,转动杆贯穿球型壳和空心球。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转动杆位于空心球内的部分在转动的过程中也能对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进行扰动,从而提高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的混合均匀程度。
7.进一步的,转动杆与球型壳的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有利于提高转动杆与球型壳的侧壁的密封性,避免溶液溢出。
8.进一步的,转动杆上设有搅拌杆,搅拌杆位于空心球内。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转动杆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搅拌杆转动,能对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进行混合,从而提高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的混合均匀程度。
9.进一步的,球型壳的内侧壁设有弧形槽,空心球的外侧壁设有弧形块,弧形块转动设置于弧形槽内。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空心球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弧形块转动,当弧形块经过副管进入弧形槽内时,有利于推动副管内的溶液经过弧形槽后进入另一副管内与另一副管内的溶液预混合;另外当弧形块经过副管进入弧形槽内时,有利于推动副管内的溶液进入弧形槽内,从而有利于带动副管内的溶液流动,确保溶液持续不断补充至副管内,有利于提高副管内的溶液压力,进而提高溶液喷射时的压力,以提高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的混合效果。
10.进一步的,弧形块的横截面呈弧形。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弧形块促使副管内的溶液流动时,副管内的溶液更容易绕过横截面呈弧形的弧形块进入孔洞内。
11.进一步的,弧形块的端面呈斜面,弧形块的外侧壁弧长大于弧形块的内侧壁弧长。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弧形块的端面呈斜面,即弧形块的端面与空心球的外侧壁形成锐角,更加便于推动副管内的溶液流动至弧形槽内。
12.进一步的,弧形块与弧形槽的底部之间形成缝隙。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当副管内的溶液内含有未完全溶解的不规则颗粒物时,颗粒物进入缝隙后能够被研磨,在没有颗粒物进入缝隙的情况下,缝隙能够被水封。
13.进一步的,副管内设有流速监测仪。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监测副管内溶液的流速,便于及时调节与副管连通并向副管内输送溶液的管道上的阀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正向剖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正向剖视图;
16.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7.图4为弧形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管1、球型壳2、副管3、进液孔4、排液孔5、转动杆6、空心球7、排液口8、孔洞9、弧形槽10、弧形块11。
20.实施例一:
21.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所示: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进样器的进样混合装置,包括机架、y型管和混合机构,y型管包括主管1、球型壳2和两根副管3,主管1和两根副管3均通过抱箍和螺栓固定安装在机架上,而且主管1和两根副管3均与球型壳2焊接,球型壳2上开有进液孔4和排液孔5,主管1通过排液孔5与球型壳2连通,副管3通过进液孔4与球型壳2连通。
22.混合机构包括伺服电机、转动杆6和空心球7,伺服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伺服电机位于球型壳2的后方,伺服电机的型号可以选用mr-j2s-10a;空心球7转动设置于球型壳2内,空心球7的外径与球型壳2的内径相等;转动杆6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或者通过法兰连接,转动杆6的另一端穿过球型壳2与空心球7的外侧壁焊接,即球型壳2的侧壁上开有通孔,转动杆6的另一端穿过通孔与空心球7的外侧壁焊接,转动杆6与球型壳2侧壁上的通孔转动连接。
23.当然,转动杆6的另一端也可以贯穿球型壳2和空心球7,即空心球7的侧壁上也开有通孔,转动杆6与空心球7上的通孔的侧壁焊接;另外,转动杆6与球型壳2侧壁上的通孔之间安装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密封圈套在转动杆6上;转动杆6上焊接有搅拌杆(图中未示出),搅拌杆位于空心球7内。
24.空心球7上开有排液口8和若干孔洞9,孔洞9的孔径小于副管3的管径,排液口8能通过排液孔5与主管1连通,还能通过进液孔4与两根副管3连通。
25.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6.在进行理化检验实验时,通过将样本溶液从图1中左侧副管3内加入,将内标溶液从右侧副管3内加入,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流入球型壳2位置时,伺服电机带动空心球7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副管3内的溶液经孔洞9进入空心球7内,由于孔洞9的孔径小于副管3的管径,所以两根副管3内的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经孔洞9喷射进入空心球7内混合,有利于提高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的混合均匀程度。
27.空心球7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排液口8依次与左右两根副管3连通,两根副管3内的溶液依次涌入空心球7内,当排液口8与右侧副管3连通时,副管3内的内标溶液经排液口8冲击进入空心球7内与左侧副管3内涌入空心球7内的样本溶液混合,同样有利于提高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的混合均匀程度。
28.另外,进入空心球7内的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在空心球7转动的过程中搅动混合,也有利于提高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的混合均匀程度。
29.实施例二:
3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3所示,球型壳2的内侧壁上开有弧形槽10,空心球7的外侧壁焊接有弧形块11,弧形块11转动设置在弧形槽10内;其中,空心球7上的孔洞9是由前至后在竖直方向上一圈一圈排布的,弧形块11位于两圈孔洞9之间,即弧形块11未封堵孔洞9。
31.如图4所示,弧形块11的横截面呈弧形,副管3内的溶液更容易沿箭头方向绕过弧形块11进入孔洞9内;弧形块11的端面呈斜面,即如图3所示,弧形块11的外侧壁弧长大于弧形块11的内侧壁弧长,弧形块11与弧形槽10的底部之间形成缝隙。当然,也可以在副管3内安装型号为jx的流速监测仪。
32.如图2、3所示,空心球7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弧形块11顺时针转动,当弧形块11经过左侧副管3进入弧形槽10内时,有利于推动副管3内的样本溶液经过弧形槽10后进入右侧副管3内与内标溶液预混合,有利于提高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的混合均匀程度。
33.另外当弧形块11经过副管3进入弧形槽10内时,有利于推动副管3内的样本溶液进入弧形槽10内,从而有利于带动副管3内的溶液流动,确保溶液持续不断补充至副管3内,有利于提高副管3内的溶液压力,进而提高溶液喷射时的压力,使样本溶液和内标溶液充分接触以提高混合效果。
3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