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路断路快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0580发布日期:2022-03-17 01:2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电路断路快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路断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电路断路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汽车中使用到的线路较为繁复,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线路容易产生老化断裂,因此需定期或不定期对汽车中的电路进行断路检测,以对断路故障进行快速排查,目前当汽车的电路出现断裂,导致断路时,需要专门的断路检测仪器寻找断裂点。
3.现有的汽车电路断路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例如cn210835153所公开的一种汽车电路断路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底端固定设有滚轮,底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工具放置箱,底座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可对检测箱的高度进行调整,可根据检测位置的不同,对检测箱的位置进行调整,但装置整体体积较大,便携性不足,且正极夹头与负极夹头所连接的导线长度通常有限,检测过程中经常因为导线过短频繁移动装置整体,使用较为不便,另外,现有的汽车电路断路检测装置的正极夹头与负极夹头所连接的导线大多需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以检测供电,但若汽车抛锚在连接外部电源较为不便的地点,使用装置进行检测断路时则较为繁琐复杂,工作效率较低,功能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电路断路快速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汽车电路断路检测装置整体体积较大,便携性不足,且正极夹头与负极夹头所连接的导线长度通常有限,检测过程中经常因为导线过短频繁移动装置整体,使用较为不便,另外,现有的汽车电路断路检测装置的正极夹头与负极夹头所连接的导线大多需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以检测供电,但若汽车抛锚在连接外部电源较为不便的地点,使用装置进行检测断路时则较为繁琐复杂,工作效率较低,功能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汽车电路断路快速检测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壳盖与蓄电池,所述壳盖转动连接于装置壳体的顶端,所述蓄电池活动镶嵌于装置壳体的内部右侧位置,所述装置壳体的左侧壁开口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内部分别活动嵌合有正极夹头与负极夹头,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焊接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之间分别形成有收线腔与工具腔,所述收线腔的内部固定镶嵌有收线盘,所述收线盘的内部活动穿插有连接导线,所述壳盖的前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卡接扣,所述装置壳体的前表面中间位置焊接设置有便携提手。
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线盘设置有两组,且收线盘的内部盘旋设置有收缩盘簧,所述连接导线盘绕设置于收缩盘簧的表面。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导线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接导线的左端分别穿过装置壳体与正极夹头、负极夹头固定连接。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导线的右端与蓄电池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的前表面开设有充电口,且充电口贯通装置壳体。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隔板的形状由两个“t”字形组合形成,且分隔板的高度低于装置壳体的整体高度,所述工具腔位于收线腔与分隔板之间。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装置壳体与壳盖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且装置壳体的前表面顶端位置固定安装有与卡接扣配合设置的卡块。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有蓄电池与充电口,正极夹头与负极夹头的连接导线均与蓄电池进行连接,蓄电池则通过连接导线向正极夹头与负极夹头进行检测供电,无需额外连接外接电源,适用于突发故障时的断路检测工作,只需定期通过充电口向蓄电池充电即可,使用方便快捷,实用性得到提升。
14.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有分隔板与工具腔,分隔板将装置壳体内腔分割为几部分,分别用于放置蓄电池与收线盘,而空出的工具腔则可用于放置检测及维修用的工具,集成度高,功能性得到有效提升,实现有限体积的最大功能利用,实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15.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有壳盖与装置壳体,壳盖与装置壳体通过卡接扣连接,实现装置壳体的闭合,并通过便携提手则可提起装置整体进行移动,方便对装置整体的随身携带,便携性高。
16.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有收线盘与收缩盘簧,拉动正极夹头或负极夹头,即可对对应的连接导线施加拉伸力,收缩在收线盘内的连接导线则压缩收缩盘簧,使收缩盘簧向轴心收缩,进而将盘旋的连接导线抽出收线盘,实现连接导线长度的调节,灵活性高,使正极夹头与负极夹头在不移动装置整体的情况下,使用范围得到大幅提升,检测完毕后,收缩盘簧回弹,则将连接导线重新收卷至收线盘内,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壳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线盘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线盘剖面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装置壳体;2、壳盖;3、蓄电池;301、充电口;4、卡接槽;5、正极夹头;6、负极夹头;7、分隔板;8、收线腔;9、工具腔;10、收线盘;1001、收缩盘簧;11、连接导线;12、卡接扣;13、便携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电路断路快速
检测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壳盖2与蓄电池3,壳盖2转动连接于装置壳体1的顶端,蓄电池3活动镶嵌于装置壳体1的内部右侧位置,装置壳体1的左侧壁开口设置有卡接槽4,卡接槽4的内部分别活动嵌合有正极夹头5与负极夹头6,装置壳体1的内部焊接设置有分隔板7,分隔板7之间分别形成有收线腔8与工具腔9,收线腔8的内部固定镶嵌有收线盘10,收线盘10的内部活动穿插有连接导线11,壳盖2的前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卡接扣12,装置壳体1的前表面中间位置焊接设置有便携提手13。
24.参照图3和图4所示,具体的,收线盘10设置有两组,且收线盘10的内部盘旋设置有收缩盘簧1001,连接导线11盘绕设置于收缩盘簧1001的表面;连接导线11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接导线11的左端分别穿过装置壳体1与正极夹头5、负极夹头6固定连接;连接导线11的右端与蓄电池3固定连接,蓄电池3的前表面开设有充电口301,且充电口301贯通装置壳体1,本实施例中,拉动正极夹头5或负极夹头6,即可对对应的连接导线11施加拉伸力,收缩在收线盘10内的连接导线11则压缩收缩盘簧1001,使收缩盘簧1001向轴心收缩,进而将盘旋的连接导线11抽出收线盘10,实现连接导线11长度的调节,灵活性高,使正极夹头5与负极夹头6在不移动装置整体的情况下,使用范围得到大幅提升,检测完毕后,收缩盘簧1001回弹,则将连接导线11重新收卷至收线盘10内,使用方便快捷,正极夹头5与负极夹头6的连接导线11均与蓄电池3进行连接,蓄电池3则通过连接导线11向正极夹头5与负极夹头6进行检测供电,无需额外连接外接电源,适用于突发故障时的断路检测工作,只需定期通过充电口301向蓄电池3充电即可,使用方便快捷,实用性得到提升。
25.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具体的,分隔板7的形状由两个“t”字形组合形成,且分隔板7的高度低于装置壳体1的整体高度,工具腔9位于收线腔8与分隔板7之间;装置壳体1与壳盖2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且装置壳体1的前表面顶端位置固定安装有与卡接扣12配合设置的卡块,本实施例中,分隔板7将装置壳体1内腔分割为几部分,分别用于放置蓄电池3与收线盘10,而空出的工具腔9则可用于放置检测及维修用的工具,集成度高,功能性得到有效提升,实现有限体积的最大功能利用,实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壳盖2与装置壳体1通过卡接扣12连接,实现装置壳体1的闭合,并通过便携提手13则可提起装置整体进行移动,方便对装置整体的随身携带,便携性高。
2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及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拉动正极夹头5或负极夹头6,即可对对应的连接导线11施加拉伸力,收缩在收线盘10内的连接导线11则压缩收缩盘簧1001,使收缩盘簧1001向轴心收缩,进而将盘旋的连接导线11抽出收线盘10,实现连接导线11长度的调节,灵活性高,使正极夹头5与负极夹头6在不移动装置整体的情况下,使用范围得到大幅提升,检测完毕后,收缩盘簧1001回弹,则将连接导线11重新收卷至收线盘10内,使用方便快捷,正极夹头5与负极夹头6的连接导线11均与蓄电池3进行连接,蓄电池3则通过连接导线11向正极夹头5与负极夹头6进行检测供电,无需额外连接外接电源,适用于突发故障时的断路检测工作,只需定期通过充电口301向蓄电池3充电即可,使用方便快捷,实用性得到提升,分隔板7将装置壳体1内腔分割为几部分,分别用于放置蓄电池3与收线盘10,而空出的工具腔9则可用于放置检测及维修用的工具,集成度高,功能性得到有效提升,实现有限体积的最大功能利用,实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壳盖2与装置壳体1通过卡接扣12连接,实现装置壳体1的闭合,并通过便携提手13则可提起装置整体进行移动,方便对装置整体的随身携带,便携性高。
2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