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智能汽车高寒地区功能测试的试验道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1945发布日期:2022-07-29 20:0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智能汽车高寒地区功能测试的试验道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寒区功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汽车高寒地区功能测试的试验道路系统。


背景技术:

2.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建成超过200个试验场,但这些试验场大都是在而车辆在低温状态下的性能,需要在冬季试验场进行验证开发。汽车冬季试验场,即利用低温及天然的冰雪路面对车辆各系统进行寒区适应性验证和耐久性能验证,及对系统零部件进行标定和匹配。目前,世界上的冬季试验场大都建立在高寒地区,为室外试验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30℃,试验道路可建立在陆地上,亦可建立在冰面上。
3.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暖冬”现象时常出现,为汽车高寒试验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我国与国外成熟企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导致试验场景质量不高,纵向比较一致性差,而各试验场间横向比较,难以满足试验精度要求的观点。其核心问题场景制作水平不高造成,有必要实现全季节化室内寒区试验场全年进行汽车高寒环境测试,室内气温及路面温度均能得到有效的一致性控制,极大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便从根本上提升试验场测试水平,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智能汽车高寒地区功能测试的试验道路系统,能够模拟北方冬季的复杂环境条件,并提供精确的试验数据。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8.一种适用于智能汽车高寒地区功能测试的试验道路系统,包括:试验道路段、车路协同装置和远程控制系统;
9.所述车路协同装置设置在所述试验道路段的所在区域;
10.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设置在试验指挥室内;
11.所述车路协同装置能够与行驶在试验道路段上的智能测试车辆无线通信连接;
12.所述车路协同装置能够与远程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13.优选地,所述试验道路段包括:雨雪场景路段、冰面道路场景路段、冰雪道路场景路段和安全过渡区场景路段;
14.所述雨雪场景路段所在区域设有雨雪模拟装置;
15.所述雨雪模拟装置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连接;
16.所述冰面道路场景路段所在区域设有路面造冰装置;
17.所述路面造冰装置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连接;
18.所述冰雪道路场景路段所在区域设有路面造雪装置;
19.所述路面造雪装置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连接。
20.优选地,所述雨雪模拟装置包括:控制组件、供水组件、降温组件、模拟雪高压管路网和自动喷洒组件;
21.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供水组件、所述降温组件、所述模拟雪高压管路网和所述自动喷洒组件控制连接;
22.所述供水组件分别与所述降温组件和自动喷洒组件连接;
23.所述降温组件与所述模拟雪高压管路网连接;
24.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连接。
25.优选地,所述车路协同装置包括:车辆探测单元和车路通信协同基站单元;
26.所述车辆探测单元能够采集在所述试验道路段上行驶车辆的数据信息;
27.所述车路通信协同基站单元能够与在所述试验道路段上行驶的智能测试车辆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28.所述车辆探测单元和所述车路通信协同基站单元均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29.优选地,所述车辆探测单元包括:数据处理主机和多个探测设备;
30.所述数据处理主机与所述多个探测设备连接;
31.所述数据处理主机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连接;
32.所述多个探测设备包括:摄像设备、激光雷达、微波雷达和红外探测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33.优选地,所述车路通信协同基站单元包括:通信基站支座、中继数据处理装置、无线数据发送装置和无线数据接收装置;
34.所述通信基站支座设置在所述试验道路段的路边;
35.所述中继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无线数据发送装置和所述无线数据接收装置均设置在所述通信基站支座上。
36.优选地,所述试验道路段为直线800米长的路段;
37.其中,测试准备区100米、所述雨雪场景路段100米、所述冰面道路场景路段200米、冰雪道路场景路段200米和安全过渡区场景路段200 米。
38.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距离所述雨雪场景路段20米处的雨雪道路标志牌、设置在距离所述冰面道路场景路段20米处的道路结冰标志牌和设置在距离所述冰雪道路场景路段20米处的冰雪道路标志牌。
39.(三)有益效果
4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智能汽车高寒地区功能测试的试验道路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1.(1)能够模拟北方冬季的复杂环境条件,并提供精确的试验数据。
42.(2)远程监测和控制场景设备运行,精准控制和采集寒区深度,便于智能自动驾驶车辆的不同场景行驶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本专利的各项设备设施技术成熟、易调试、易集成。
附图说明
4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智能汽车高寒地区功能测试的试验道路系统的路段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雨雪场景路段;2:标志牌;3:冰面道路场景路段;
46.4:安全过渡区场景路段;5:冰雪道路场景路段。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4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智能汽车高寒地区功能测试的试验道路系统,包括:试验道路段、车路协同装置和远程控制系统。
49.所述车路协同装置设置在所述试验道路段的所在区域;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设置在试验指挥室内;所述车路协同装置能够与行驶在试验道路段上的智能测试车辆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车路协同装置能够与远程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50.工作人员能够借助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试验道路系统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场景设备运行,精准控制和采集寒区深度,便于智能自动驾驶车辆的不同场景行驶方案的制定和执行。
5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试验道路段包括:雨雪场景路段1、冰面道路场景路段3、冰雪道路场景路段5和安全过渡区场景路段4。
52.所述雨雪场景路段1所在区域设有雨雪模拟装置;所述雨雪模拟设备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连接。
53.这里的雨雪模拟装置受所述远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模拟设定的天气条件,例如下雨场景或下雪场景。
54.所述冰面道路场景路段3所在区域设有路面造冰装置;所述路面造冰装置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连接。
55.这里的路面造冰装置受所述远程控制系统的控制令相应路面产生结冰的自然条件,便于智能测试车辆的测试。
56.所述冰雪道路场景路段5所在区域设有路面造雪装置;所述路面造雪装置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连接。
5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雨雪模拟装置包括:控制组件、供水组件、降温组件、模拟雪高压管路网和自动喷洒组件。
58.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供水组件、所述降温组件、所述模拟雪高压管路网和所述自动喷洒组件控制连接;所述供水组件分别与所述降温组件和自动喷洒组件连接;所述降温组件与所述模拟雪高压管路网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连接。
5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路协同装置包括:车辆探测单元和车路通信协同基站单元;所述车辆探测单元能够采集在所述试验道路段上行驶车辆的数据信息;所述车路通信协同基站单元能够与在所述试验道路段上行驶的智能测试车辆建立数据通信连接;所述车辆探测单元和所述车路通信协同基站单元均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60.建设车路通讯协同基站单元,为智能驾驶车辆提供边缘通讯环境,同时作为远端通讯节点,接入车路协同通讯网,提供必须要的道路环境信息支持。接收经mec计算并发出的预警讯息。
6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探测单元包括:数据处理主机和多个探测设备;所述数据处理主机与所述多个探测设备连接;所述数据处理主机与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多个探测设备包括:摄像设备、激光雷达、微波雷达和红外探测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62.车辆探测单元的作用在于探测车辆进入警戒范围,同时将信号提供给mec,此探测器可以采用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红外、视频等技术措施实现。
6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路通信协同基站单元包括:通信基站支座、中继数据处理装置、无线数据发送装置和无线数据接收装置;所述通信基站支座设置在所述试验道路段的路边;所述中继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无线数据发送装置和所述无线数据接收装置均设置在所述通信基站支座上。
64.本实施例中所述试验道路段为直线800米长的路段;其中,测试准备区100米、所述雨雪场景路段100米、所述冰面道路场景路段200米、冰雪道路场景路段200米和安全过渡区场景路段200米。
65.具体地,道路选取直线路800米,双向行驶,路宽度建议不小于5 米,包括测试准备区100m,雨雪场景路段100m,设置50个雨雪模拟装置、间距2m,测试车辆的建议速度30-60km/h;为满足通过性试验,冰面道路的建议长度200m(冰池底面长度),横坡与纵坡为1%,冰面道路厚度满足10-20mm的深度即可,有条件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测试需求进行调整,冰面道路做防水措施,全过渡区场景路段200m做适应性测试,冰面道路场景路段200m,冰雪道路场景路段200m,厚度满足20-30mm。
66.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适用于智能汽车高寒地区功能测试的试验道路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距离所述雨雪场景路段20米处的雨雪道路标志牌2、设置在距离所述冰面道路场景路段20米处的道路结冰标志牌2和设置在距离所述冰雪道路场景路段20米处的冰雪道路标志牌2。
67.具体设置在路右侧,用于测试车辆对其进行识别并响应。
68.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