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稀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9049发布日期:2022-02-26 01:4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血细胞稀释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血细胞稀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细胞稀释器。


背景技术:

2.临床医学检验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在临床医学检验中需要使用到血细胞稀释器。
3.现有的细胞稀释器体型较大,在对细胞稀释器移动时,往往需要多人一起才能抬动,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细胞稀释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细胞稀释器,旨在解决细胞稀释器便利性差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血细胞稀释器,包括:承载底座;仪器本体,固定设置在承载底座上;移动模块,用于该稀释器的移动,所述移动模块包括与承载底座相连的多个移动轮;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对该细胞稀释器的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脚;第一滑动单元,所述第一滑动单元包括与所述承载底座相连的第一固定筒以及活动设置在第一固定筒内的第一滑块,所述移动轮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第二滑动单元,所述第二滑动单元包括与承载底座相连的第二固定筒以及活动设置在第二固定筒内的第二滑块,所述支撑脚与所述第二滑块相连;以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运动以实现该稀释器移动和固定的切换。
6.优选地,第一活动单元,所述承载底座内设有供第一活动单元滑动的第一油腔;第二活动单元,所述承载底座内设有供第二滑动单元滑动的第二油腔;连通单元,所述连通单元包括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一油腔通过第一输油管与第一固定筒相连,所述第二油腔通过第二输油管与第二固定筒相连;以及驱动单元,同于为第一活动单元和第二活动单元相对运动提供动力。
7.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驱动模块,相邻所述驱动模块之间通过带轮组件传动连接,且其中一个驱动模块通过电机驱动;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双向丝杠,所述承载底座内设有供双向丝杠转动的空槽;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包括至少一对活动设置在双向丝杠上的移动块;以及连接单元,所述第一活动单元和所述第二活动单元均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移动块相连。
8.优选地,所述仪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单元,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包括多个设置在仪器本体上的缓冲角垫;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设置在相邻两个缓冲角垫之间;以及弹性伸缩单元,所述活动板通过所述弹性伸缩单元与所述仪器本体相连。
9.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侧面均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上开设有
环形凹槽。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细胞稀释器,驱动组件可同时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运动,从而使得移动轮和支撑脚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该细胞稀释器移动和固定的切换,便于对该细胞稀释器的位置进行更换,具有省时省力,便于操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细胞稀释器的结构图;
12.图2为图1中承载底座的剖面图;
13.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14.图中:1-承载底座、2-仪器本体、3-移动轮、4-支撑脚、5-第一固定筒、6-第二固定筒、7-第一滑块、8-第二滑块、9-第一活塞板、10-第二活塞板、11-第一油腔、12-第二油腔、13-第一输油管、14-第二输油管、15-双向丝杠、16-移动块、17-固定杆、18-连接杆、19-空槽、20-电机、21-带轮组件、22-缓冲角垫、23-活动板、24-弹簧、25-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17.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细胞稀释器的结构图,包括:承载底座1;
18.仪器本体2,固定设置在承载底座1上;
19.移动模块,用于该稀释器的移动,所述移动模块包括与承载底座1相连的多个移动轮3;
20.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对该细胞稀释器的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脚4;
21.第一滑动单元,所述第一滑动单元包括与所述承载底座1相连的第一固定筒5以及活动设置在第一固定筒5内的第一滑块7,所述移动轮3与所述第一滑块7相连;
22.第二滑动单元,所述第二滑动单元包括与承载底座1相连的第二固定筒6以及活动设置在第二固定筒6内的第二滑块8,所述支撑脚4与所述第二滑块8相连;以及
23.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滑块7和第二滑块8相对运动以实现该稀释器移动和固定的切换。
2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筒5和第二固定筒6均嵌设在承载底座1底面,其中第一固定筒5为半封闭式结构。
25.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驱动组件可同时驱动第一滑块7和第二滑块8相对运动,从而使得移动轮3和支撑脚4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该细胞稀释器移动和固定的切换,便于对该细胞稀释器的位置进行更换,具有省时省力,便于操作的优点。
26.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27.第一活动单元,所述承载底座1内设有供第一活动单元滑动的第一油腔11;
28.第二活动单元,所述承载底座1内设有供第二滑动单元滑动的第二油腔12;
29.连通单元,所述连通单元包括第一输油管13和第二输油管14,所述第一油腔11通过第一输油管13与第一固定筒5相连,所述第二油腔12通过第二输油管14与第二固定筒6相连;以及
30.驱动单元,同于为第一活动单元和第二活动单元相对运动提供动力。
31.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驱动组件可以为伺服直线模组,也可以为气缸、液压缸等伸缩式结构,只要能够实现第一滑块7和第二滑块8的相对直线滑动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3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单元包括至少一对第一活塞板9,所述第二活动单元包括至少一对第二活塞板10,所述第一活塞板9和第二活塞板10分别滑动设至在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内,其中,第一油腔1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油腔11对称设置在第二油腔12两侧,当然,第一活动单元和第二活动单元也可以选用块状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33.有必要说明的是,第一滑块7和第二滑块8分别密封滑动设置在第一固定筒5和第二固定筒6内,以避免油液的泄漏。
34.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油腔11、第二油腔12、第一固定筒5和第二固定筒6内均充满油液,驱动单元可同时驱动第一活塞板9和第二活塞板10相对运动,当第二活塞板10推动第二油腔12内油液进入第二固定筒6内时,油液推动第二滑块8向下运动,而第二滑块8在稀释器重力的作用下推动第一固定筒5内油液进入到第一油腔11内,从而使得移动轮3隐藏在第一固定筒5内的同时,使得支撑脚4与地面接触,进而实现该稀释器位置的固定,相反的,当驱动单元推动第一活塞板9将第一油腔11内油液输送至第一固定筒5内时,第二固定筒6内油液回流至第二油腔12内,使得移动轮3与底面接触。
35.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驱动模块,相邻所述驱动模块之间通过带轮组件21传动连接,且其中一个驱动模块通过电机20驱动;
36.所述驱动模块包括:
37.双向丝杠15,所述承载底座1内设有供双向丝杠15转动的空槽19;
38.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包括至少一对活动设置在双向丝杠15上的移动块16;以及
39.连接单元,所述第一活动单元和所述第二活动单元均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移动块16相连。
40.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驱动单元可以为设置在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内的伸缩气缸,只要能够实现第一活塞板9和第二活塞板10的相对直线运动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20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双向丝杠15传动连接,相邻所述双向丝杠15之间通过带轮组件21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块16对称设置在双向丝杠15上,且移动块16与所述双向丝杠15螺纹配合,所述移动块16滑动设置在空槽19内,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固定杆17和连接杆18,所述固定杆17和连接杆18呈“十”字连接,所述固定杆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板9和第二活塞板10,所述连接杆18与所述移动块16固定连接,当然,连接
单元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第一活塞板9、第二活塞板10和移动块16的连接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42.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电机20带动双向丝杠15转动时,使得两个移动块16相对运动,通过固定杆17和连接杆18的作用,以此实现第一活塞板9和第二活塞板10的相对运动。
43.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仪器本体2上还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
44.第一缓冲单元,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包括多个设置在仪器本体2上的缓冲角垫22;
45.活动板23,所述活动板23设置在相邻两个缓冲角垫22之间;以及
46.弹性伸缩单元,所述活动板23通过所述弹性伸缩单元与所述仪器本体2相连。
47.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角垫22固定设置在仪器本体2的拐角上,具体的,缓冲角垫22的材质为硅胶或者橡胶,所述弹性伸缩单元包括多个弹簧24,当然,弹性伸缩单元也可以为橡胶板、弹簧24板等弹性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48.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缓冲机构的设置,可对仪器本体2移动时受到的振动或者受到的撞击进行缓冲,对仪器本体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仪器本体2在移动或者受撞击时,内部零件损坏的现象,提高了仪器本体2的使用寿命。
49.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滑块7和第二滑块8的侧面均设置有橡胶圈25,所述橡胶圈25上开设有环形凹槽。
50.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橡胶圈25的设置,提高了第一滑块7、第二滑块8侧面与相应固定筒内壁之间的密封性,环形凹槽的设置,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提高了橡胶圈25的柔软性和可塑性,从而提高了橡胶圈25的使用寿命。
51.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血细胞稀释器,驱动组件可同时驱动第一滑块7和第二滑块8相对运动,从而使得移动轮3和支撑脚4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该细胞稀释器移动和固定的切换,便于对该细胞稀释器的位置进行更换,具有省时省力,便于操作的优点;另外,缓冲机构的设置,可对仪器本体2移动时受到的振动或者受到的撞击进行缓冲,对仪器本体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仪器本体2在移动或者受撞击时,内部零件损坏的现象,提高了仪器本体2的使用寿命。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