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稳态热传递性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51866发布日期:2022-06-18 02:0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稳态热传递性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墙体性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墙体稳态热传递性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及复合板式材料)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检测是建筑节能材料检测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发展,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50%左右,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为建筑本身的隔热保温性能。国家对于建筑材料的节能指标非常重视,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50411-201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明确要求对建筑节能材料复合保温板等墙体节能定型产品的传热系数或热阻作为主控项目检测。
3.目前,用于建筑墙体材料稳态热传递性能检测的设备常采用防护热箱法作为检测手段,这类设备在使用时存在诸多不便,如样品材料不便于安装到试件框上,在安装时费时费力,影响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墙体稳态热传递性质检测设备。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墙体稳态热传递性质检测设备,包括机体、设于机体上的试件框、用于封闭试件框的封门、安装在机体底部的支撑装置、分别位于试件框两侧用于控制封门转动的调节件、用于将封门固定在在试件框外的多个锁定件;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于试件框底部的斜台、转动连接在斜台底部的多个滚轮、设于斜台上的穿槽、滑动连接在穿槽内的支撑块;所述封门底部与试件框转动连接;所述斜台位于封门正下方;所述支撑块底部设有防滑垫;所述支撑块与斜台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穿槽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方槽;所述支撑块两侧对称设有两个t形杆;所述t形杆插入方槽内。
6.进一步地,所述方槽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楔形条;所述第一楔形条与滑槽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t形杆上设有缺口;所述第一楔形条一端可插入缺口内;所述第一楔形条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滑动连接一滑块;所述滑块底部设有梯形块;所述滑块顶部穿出滑槽外且设半圆头;所述滑块与滑槽间固定有第三弹簧。
7.进一步地,所述封门靠近试件框内部一侧设有框槽;所述框槽内安装有密封框;所述密封框与试件框表面相抵;所述锁定件包括固定在试件框外的斜槽、设于封门表面的锁体、滑动连接在锁体上的锁块;所述锁块一端设有锁条;所述锁条可插入斜槽内;所述锁块另一端设有片体;所述锁体上设有锁槽;所述锁块上滑动连接一插块;所述插块与锁块之间固定有弹性金属片;所述插块可嵌入锁槽内。
8.进一步地,所述封门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楔形条;所述密封框内部设有空腔且一端底部设有斜坡;所述第二楔形条顶端与斜坡接触;所述第二楔形条底部与试件框底部相抵。
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包括底部转动连接在试件框外部的壳体、顶部转动连接在
封门上的柱杆;所述壳体内设有气腔;所述柱杆底部插入气腔内且二者之间固定有第四弹簧;所述气腔上设有开口;所述气腔端部设有气孔;所述气孔内安装有气阀;所述气阀包括滑动连接在气孔内的阀芯、设于阀芯上的封片、固定在封片与气孔之间的第五弹簧、设于阀芯上的多个通槽。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翻转封门使其落于斜台之上,从而形成一倾斜的平面,以便于将待检测的墙体材料放入试件框内进行检测,方便了对墙体材料的安装,降低了工作负担;封门落下时防滑垫紧贴地表,使机体保持稳定,有助于墙体材料安装工作的进行。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3.图3为图2沿线a-a的等轴测剖视图。
14.图4为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5.图5为图2沿线b-b的等轴测剖视图。
16.图6为图5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7.图7为图1中锁定件的等轴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19.如图1-7所示,一种墙体稳态热传递性质检测设备,包括机体1、试件框2、封门3、支撑装置4、调节件5、锁定件6;机体1上具有与常规的利用防护热箱法制成的墙体稳态热传递性质检测设备所拥有的防护箱体,冷箱热箱等结构,这些结构为现有技术,在说明书附图中未给出;试件框2设于机体1上,且位于冷箱与热箱之间,用于安装样品材料,其对样品材料的固定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封门3位于试件框2外,用于封闭试件框2以使机体1内部处于密封状态,其底部与试件框2底部铰接;支撑装置4安装在机体1底部;调节件5共两个,对称安装在试件框2两侧,用于控制封门3转动;锁定件6共两个,将封门3固定在在试件框2外,以实现试件框2的封闭;支撑装置4包括斜台41、滚轮42、穿槽43、支撑块44;斜台41设于试件框2底部,且位于封门3的正下方,滚轮42至少具有两个,分别转动连接在斜台41底部;穿槽43设于斜台41上,支撑块44插入穿槽43内,与穿槽43滑动连接;支撑块44底部设有防滑垫441,且支撑块44与斜台41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442;穿槽43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方槽411;支撑块44两侧对称设有两个t形杆443,t形杆443顶端插入方槽411内。
20.当封门3转动至与斜台41接触时,封门3表面形成一个倾斜的平台,样品材料可沿平台移动到试件框2内,方便了样品的安装;封门3落到斜台41上时挤压支撑块44使其沿穿槽43下移,防滑垫441得以下移并紧贴底面,以增大机体1与底面间的摩擦力,阻碍滚轮42转动以使样品在安装过程中使机体1保持稳定,避免发生意外;而安装完成后,随着封门3的复位,第一弹簧442带动支撑块44上移复位,防滑垫441脱离底面,方便对机体1进行移动;t形杆443与方槽411的配合限制了支撑块44的移动方向,使其稳定移动。
21.进一步地,方槽411一侧设有滑槽412,滑槽41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楔形条413;第一楔形条413与滑槽412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414;t形杆443上设有缺口444,第一楔形条413一端可插入缺口444内;第一楔形条413上设有插槽415,插槽415内滑动连接一滑块416;滑块416底部设有梯形块417,梯形块417嵌入插槽415时可推动第一楔形条413沿滑槽412横移;滑块416顶部穿出滑槽412外且设半圆头418;滑块416与滑槽412间固定有第三弹簧419;封门3转动至接触斜台41时,封门3接触半圆头418并推动滑块416下移,梯形块417退出插槽415,在第二弹簧414作用下,第一梯形条插入方槽411内,并在支撑块44下移的过程中,随着t形杆443的下移而嵌入缺口444内,以限制第一弹簧442复位;封门3复位时脱离半圆头418,第三弹簧419带动滑块416上移复位,梯形块417重新插入插槽415内,并推动第一楔形条413退出缺口444外,第一弹簧442随之带动支撑块44复位,即封门3复位后支撑块44才得以复位,避免安装过程中支撑块44在第一弹簧442作用下上下抖动而干扰安装。
22.进一步地,封门3靠近试件框2内部一侧设有框槽31,框槽31内安装有密封框32,密封框32与试件框2表面相抵;锁定件6包括斜槽61、锁体62、锁块63;锁体62上设有锁槽64;斜槽61固定在试件框2外,且位于封门3侧方;锁体62设于封门3表面,锁块63与锁体62滑动连接;锁块63一端设有锁条631,锁条631可插入斜槽61内;锁块63另一端设有片体632;锁块63上滑动连接一插块633,插块633与锁块63之间固定有弹性金属片634,插块633可嵌入锁槽64内;在安装好样品并使封门3转动复位后,推动片体632使锁块63沿锁体62滑动,锁条631随之接触锁槽64,并沿着锁槽64表面滑移,使得密封框32紧贴试件框2表面,实现试件框2的密封。
23.进一步地,封门3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楔形条33;密封框32内部设有空腔321,一端底部设有斜坡322;第二楔形条33顶端与斜坡322接触,底部与试件框2底部相抵;通过设置第二楔形条33,当封门3转动至与斜台41接触时,第二楔形条33端部脱离试件框2,此时密封框3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移至退入框槽31内,避免样品沿封门3表面移动时对密封框32造成磨损;而封门3复位后,试件框2挤压第二楔形条33底部使其上移,密封框32伸出框槽31外,并在锁条631与斜槽61的配合下使空腔321内气压增大,从而实现密封框32紧贴试件框2,完成对试件框2的密封。
24.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5包括壳体51、柱杆52;壳体51底部铰接在试件框2外部,柱杆52顶端铰接在封门3表面;壳体51内设有气腔511,柱杆52底部插入气腔511内,二者之间固定有第四弹簧512;气腔511上设有开口513;气腔511端部设有气孔514,气孔514内安装有气阀53;气阀53包括阀芯531、封片532、第五弹簧533、通槽534;阀芯531滑动连接在气孔514内;封片532设于阀芯531上,第五弹簧533固定在封片532与气孔514之间;通槽534具有多个,呈圆周分布设于阀芯531四周,用于连通气孔514与外界。
25.封门3下移时,壳体51及柱杆52同步移动,柱杆52相对气腔511滑动,第四弹簧512压缩,同时在第五弹簧533的作用下封片532紧贴气孔514表面,气腔511内部封闭而形成负压,对封门3的移动产生阻碍,从而使封门3平稳地转动,避免封门3快速掉落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封门3转动过程中柱杆52逐渐移动至开口513内侧,气腔511通过开口513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封门3在第四弹簧512弹力的阻碍下继续移动至与斜台41贴合,避免过大的负压使封门3无法移动到位;样品安装完成后,翻转封门3使其上移复位,气腔511内的压力变化使第五弹簧533压缩,气腔511内部通过气孔514与封片532间的间隙以及通槽534与外
界进行气体交换,使得封门3能够顺利复位而无阻碍。
26.具体使用时,按压插块633使弹性金属片634压缩,推动片体632使锁条631退出斜槽61外,随后转动封门3使其与斜台41贴合,防滑垫441随之紧贴地面,利用封门3表面形成的斜面将样品放入试件框2并安装好后,反转封门3使其复位,推动叶片使其插入斜槽61内,直至插块633在弹性金属片634作用下重新插入锁槽64内,密封层紧贴试件框2表面,完成对试件框2的密封,为对样品进行检测做准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