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31966发布日期:2023-05-05 12:2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轮胎检测,具体涉及一种轮胎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轮胎的检测技术逐渐由人工现场检测转变为机器自动检测。采用机器进行轮胎检测时,通常在检测装置外部设置有盖体,盖体一方面能够对检测装置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轮胎的走道板,盖体与检测装置共同构成检测设备。由于通常是对被检测车辆左右两列轮胎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设备在进行设置时,会使用两套检测设备分开布置,这样容易造成线管铺设杂乱,以及暴露在外导致的安全隐患。

2、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轮胎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轮胎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包括第一盖体与第一盖体连接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对经过第一盖体的轮胎进行检测;

3、容装设备,所述容装设备两侧设置有检测设备,所述容装设备包括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底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部设置有与第二盖体连接的固定结构,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固定结构、与检测装置进行连接的配件,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对所述配件进行安装,所述固定结构开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用于线管的穿过。

4、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检测装置可以包括中央处理装置、与中央处理装置信号连接的拍摄装置、与中央处理装置信号连接的传感器等,当车辆轮胎经过第一盖体时,传感器会接收到车辆信号,进而将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装置,所述传感器分可以为两组,当第一组传感器接收到信号,打开给光光源,第二组传感器接收到信号时,进行其拍照。所述拍摄装置会对拍摄区域进行图像采集,最后将图像进行传输分析。所述检测设备可以设置两个,分别设置在容装设备两侧,车辆行驶时两侧的轮胎可以分别从两个检测设备的第一盖体上经过。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包括上盖,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过线孔开设在第一支撑体上,所述第一支撑体上侧抵在上盖的下表面。

6、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为与轮胎正常行驶时前进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支撑体可以沿既定方向排列设置多个。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撑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上侧抵在上盖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第二支撑体和/或第一支撑体连接,所述加强筋抵在上盖下表面。

9、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第二支撑体和/或第一支撑体的侧面。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体能够被置于安装槽中,进而实现与第一支撑体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体和/或第一支撑体侧面开设有配件安装孔。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体和/或第一支撑体的侧面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结构通过第一连接件穿过连接孔与固定件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还包括坡面侧盖,所述坡面侧盖设置在上盖的前端和后端。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或第二支撑体底侧还开设有泄水孔。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1.所述检测设备、容装设备的设置解决了检测设备进行布置、连接时,因管线、配件等连接杂乱造成的设置不合理的技术问题及暴露在外易造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提升安装效率、使用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17、2.所述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的设置解决了设备结构强度低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提升结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18、3.所述加强筋的设置解决了设备结构强度低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提升结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轮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21)包括上盖(211),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体(24),所述第一支撑体(24)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过线孔(23)开设在第一支撑体(24)上,所述第一支撑体(24)上侧抵在上盖(211)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体(25),所述第二支撑体(25)与第一支撑体(24)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25)上侧抵在上盖(211)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体(25)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加强筋(26),所述加强筋(26)与第二支撑体(25)和/或第一支撑体(24)连接,所述加强筋(26)抵在上盖(211)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6)设置在第二支撑体(25)和/或第一支撑体(24)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24)开设有安装槽(241),所述第二支撑体(25)能够被置于安装槽(241)中,进而实现与第一支撑体(2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5)和/或第一支撑体(24)侧面开设有配件安装孔(27)。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21)开设有连接孔(213),所述第二支撑体(25)和/或第一支撑体(24)的侧面设置有固定件(28),所述固定结构通过第一连接件穿过连接孔(213)与固定件(28)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21)还包括坡面侧盖(212),所述坡面侧盖(212)设置在上盖(211)的前端和后端。

10.根据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24)和/或第二支撑体(25)底侧还开设有泄水孔(29)。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轮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包括第一盖体与第一盖体连接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用于对经过第一盖体的轮胎进行检测;容装设备,容装设备两侧设置有检测设备,容装设备包括第二盖体,第二盖体底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部设置有与第二盖体连接的固定结构,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固定结构、与检测装置进行连接的配件,固定结构用于对所述配件进行安装,固定结构开设有过线孔,过线孔用于线管的穿过。检测设备、容装设备的设置解决了检测设备进行布置、连接时,因管线、配件连接杂乱造成的设置不合理的技术问题及暴露在外易造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提升安装效率、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沈宏建,陈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逸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