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

文档序号:29390972发布日期:2022-03-23 15:1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


背景技术:

2.表面等离激元是在金属表面区域的一种自由电子和光子相互作用形成的电磁振荡,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现有传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传感器拆下进行维修检测等,而传感器大多数是通过螺丝固定住的,拆卸操作起来过于繁琐,不能够方便快捷的对传感器进行拆卸,降低了传感器检修的效率,且传感器在安装后容易被碰撞时,容易产生轻微细小的晃动,会影响传感器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解决了不能够方便快捷的对传感器进行拆卸和传感器发生碰撞容易产生轻微细小的晃动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和位于传感器下方的底座,所述传感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正面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底板的底部且位于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并滑动连接有第一卡板,两个所述第一卡板相对的一端均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转动件固定在第一卡板上,通过销杆转动,所述转动板正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转动件与连接杆远离第一卡板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动件固定在转动板上,通过销杆转动,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远离连接杆的一端贯穿第二卡板并延伸至第二卡板的外部,所述第二卡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卡板相适配的开口,所述连接板的后部贯穿并滑动连接有卡接机构。
5.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杆,卡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卡杆的前端贯穿转动板并延伸至转动板的前方,所述转动板正面的上方与左侧均开设有与卡杆相适配的卡孔。
6.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板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顶部贯穿并滑动连接有稳定杆。
7.优选的,所述稳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球,所述第一卡板的底部开设有与圆球相适配的弧形槽。
8.优选的,所述稳定杆的外表面且位于稳定板的上方套设有弹簧,弹簧的底端与稳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弹簧的顶端与稳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转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拧动板。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通过将卡杆从卡孔内拔出,再转动拧动板,使转动板转动,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一卡板向转动板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一卡板从第二卡板内的开口拔出,能够方便的对传感器进行拆卸,不需要使用其它工具,更加的省时省力,操作使用起来更加的快捷,大大的提高了对传感器检修的效率。
13.(2)该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通过第一卡板移动到第二卡板内的开口,使弧形槽会移动到圆球的外表面,通过弹簧的作用力,从而使圆球会紧紧的顶住第一卡板下的弧形槽,使第一卡板稳定的固定在第二卡板内的开口内部,使第一卡板受到碰撞也不会发生轻微的晃动偏移,能够更好的保障了传感器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板、拧动板、卡孔和卡杆结构的右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7.图中:1、传感器;2、底座;3、底板;4、连接板;5、转动板;6、固定板;7、第一卡板;8、连接杆;9、第二卡板;10、卡接机构;11、卡杆;12、卡孔;13、稳定板;14、稳定杆;15、圆球;16、弧形槽;17、弹簧;18、拧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包括传感器1和位于传感器1下方的底座2,传感器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底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正面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板5,底板3的底部且位于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两个固定板6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并滑动连接有第一卡板7,两个第一卡板7相对的一端均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连接杆8,转动板5正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转动件与连接杆8远离第一卡板7的一端转动连接,底座2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9,第一卡板7远离连接杆8的一端贯穿第二卡板9并延伸至第二卡板9的外部,第二卡板9远离固定板6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卡板7相适配的开口,连接板4的后部贯穿并滑动连接有卡接机构10,能够方便的对传感器1进行拆卸,不需要使用其它工具,更加的省时省力,操作使用起来更加的快捷,大大的提高了对传感器1检修的效率,卡接机构10包括卡杆11,卡杆11的前端贯穿转动板5并延伸至转动板5的前方,转动板5正面的上方与左侧均开设有与卡杆11相适配的卡孔12。
20.第二卡板9靠近固定板6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板13,稳定板13的顶部贯穿并滑动连接有稳定杆14,稳定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球15,使第一卡板7稳定的固定在第二卡板9内的开口内部,使第一卡板7受到碰撞也不会发生轻微的晃动偏移,能够更好的保障了传感器1的精准性,第一卡板7的底部开设有与圆球15相适配的弧形槽16,稳定杆14的外表面且位于稳定板13的上方套设有弹簧17,弹簧17为工业级弹簧,有很好的抗疲劳能力,可反
复拉伸长期进行使用,并且在长期使用后可进行更换。
21.转动板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拧动板18。
22.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3.使用时,需要将传感器1拆卸时,将卡杆11从卡孔12脱离出来,顺时针转动拧动板18九十度,使转动板5转动,通过连接杆8拉动第一卡板7,使两个第一卡板7脱离第二卡板9内的开口,同时第一卡板7上弧形槽16移动,从圆球15表面进行挤压,使稳定杆14向上移动一点,在弹簧17的作用力下再进行复位,两个第一卡板7脱离第二卡板9使传感器与底座2拆开,再将卡杆11插入另一个卡孔12内,当需要将传感器与底座2安装时,将卡杆11从卡孔12拔出脱离,逆时针转动转动板5,通过连接杆8推动第一卡板7穿过第二卡板9内的开口,同时圆球15在弹簧17的作用力下顶住第一卡板7,使弹簧17不会发生轻微晃动,再将卡杆11插进对应的卡孔12内进行固定。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包括传感器(1)和位于传感器(1)下方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正面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板(5),所述底板(3)的底部且位于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两个所述固定板(6)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并滑动连接有第一卡板(7),两个所述第一卡板(7)相对的一端均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转动板(5)正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转动件与连接杆(8)远离第一卡板(7)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底座(2)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9),所述第一卡板(7)远离连接杆(8)的一端贯穿第二卡板(9)并延伸至第二卡板(9)的外部,所述第二卡板(9)远离固定板(6)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卡板(7)相适配的开口,所述连接板(4)的后部贯穿并滑动连接有卡接机构(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10)包括卡杆(11),所述卡杆(11)的前端贯穿转动板(5)并延伸至转动板(5)的前方,所述转动板(5)正面的上方与左侧均开设有与卡杆(11)相适配的卡孔(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板(9)靠近固定板(6)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板(13),所述稳定板(13)的顶部贯穿并滑动连接有稳定杆(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球(15),所述第一卡板(7)的底部开设有与圆球(15)相适配的弧形槽(1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14)的外表面且位于稳定板(13)的上方套设有弹簧(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拧动板(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和位于传感器下方的底座,传感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正面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板,底板的底部且位于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并滑动连接有第一卡板,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该光学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通过将卡杆从卡孔内拔出,再转动拧动板,使转动板转动,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一卡板向转动板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一卡板从第二卡板内的开口拔出,能够方便的对传感器进行拆卸,不需要使用其它工具,更加的省时省力,操作使用起来更加的快捷,提高了对传感器检修的效率。提高了对传感器检修的效率。提高了对传感器检修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祁云平 苏明瑞 张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0.21
技术公布日:2022/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