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烟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2370发布日期:2022-08-03 00:5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烟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烟颗粒物浓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烟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餐饮行业中排烟管排放的气体(样气),需要通过检测设备来对油烟颗粒物(油、盐等颗粒物)浓度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符合排放规定。现阶段,用于对油烟颗粒物浓度进行检测的设备存在一下缺陷:
3.1、体积大、便携式差的缺陷;
4.2、对样气进行取样的采样管在工作中,样气中的油烟会附着在采样管的内壁上、且样气湿度大,不仅影响了检测精度,而且需对采样管定期清理,清理难度大,清理周期短;
5.3、样气采样、检测后,需要用泵体将样气排出检测设备,样气同样会进入到泵体的内部,样气中的油烟同样会附着在泵体的内部,大大影响了泵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烟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在保证正常检测的前提下,达到体积小、便携、降低样气在管体内壁上的粘附率、提高检测精度和保证泵体使用寿命的目的。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烟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测量模块,所述测量模块上连通有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的采样机构,所述采样机构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与所述采样机构连通的零气输入结构,所述零气输入结构上设有加热元件;所述测量模块上还连通有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喷送式排气机构。
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采样机构包括设有进气接头和一端延伸至所述测量模块内的内管,所述内管的另一端插装定位于所述进气接头内;
9.所述零气输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连接座和套装于所述内管外部的外管,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外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接头螺纹连接;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设有零气通道,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所述零气通道连通的过滤泵送机构,所述内管穿过所述连接座、并延伸至测量模块内,所述内管上设有与所述零气通道和所述内管内部连通的零气入口,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设有所述加热元件。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气接头包括设有进气通道的进气弯头,所述进气弯头上螺纹安装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与所述外管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外管上还螺纹安装有与所述连接接头相抵的紧固螺母;所述内管的端部插装定位于所述连接接头上、并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11.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接头上设有锥形变化的定位孔,所述内管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适配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大端顶靠于所述进气弯头上、且直径大
于所述进气通道的直径。
12.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零气入口高于所述外管的顶端设置。
13.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滤泵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并与所述零气通道连通的气腔,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送气管,所述送气管设有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零气过滤器,位于所述零气过滤器上游的所述送气管上设有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稀释泵,位于所述稀释泵上游的所述送气管设有预过滤器,所述预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管上还螺纹安装有螺帽,所述螺帽上螺纹安装有护罩,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护罩内。
15.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热元件为电加热元件。
16.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护罩上设有与所述壳体相连的支撑座。
17.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喷送式排气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射流泵,所述射流泵上设有与所述测量模块连通的射流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射流器输出端连通的排气口。
18.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
19.由于该油烟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固定安装有测量模块,测量模块上连通有延伸至壳体外部的采样机构,采样机构与壳体之间设有与采样机构连通的零气输入结构,零气输入结构上设有加热元件;测量模块上还连通有设置于壳体上的喷送式排气机构,基于上述结构,该油烟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在使用中,将采样机构的采样端置于排烟管内、并将采集到的样气(采样的气体)输送至测量模块进行检测,在样气输送的过程中,零气输入结构同步往采样机构输送零气(洁净气体)、并与样气混合,同时,加热元件同步对混合的样气和零气进行加热工作;当测量模块检测完成后,通过喷送式排气机构将混合的样气和零气以喷送的方式进行排放。
20.综上所述,采用该油烟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21.1、通过输入的零气,实现了对样气的稀释,有利于降低样气与内管内壁的粘附率,保证了检测精度;
22.2、通过加热可大大减少样气的湿度,有利于提升检测精度,同时也能起到降低样气在内管内壁上附着率的作用;
23.3、体积小、便于携带,有利于油烟颗粒物浓度检测工作的开展;
24.4、样气以喷送的方式排放,解决了样气经过泵体的内部、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25.由于采样机构包括设有进气接头和一端延伸至测量模块内的内管,内管的另一端插装定位于进气接头内;零气输入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连接座和套装于内管外部的外管,外管的一端与连接座螺纹连接在一起,外管的另一端与进气接头螺纹连接;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零气通道,连接座上设有与零气通道连通的过滤泵送机构,内管穿过连接座、并延伸至测量模块内,内管上设有与零气通道和内管内部连通的零气入口,外管的外壁上设有加热元件,从而在进行采样中,将进气接头置于排烟管内,样气通过进气接头进入到内管的内部,通过过滤泵送机构将洁净的气体(零气)送入零气通道,之后,零气会通过零气通道进入到内管内、并与样气混合,之后进入到测量模块内进行检测,采用上述结构,不仅实现了内管直接插入至测量模块内、并提供样气,结构简单,布置紧凑;而且实现了内管与外管的
错开设置,保证了样气和零气的分别输送。
26.由于进气接头包括设有进气通道的进气弯头,进气弯头上螺纹安装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与外管螺纹连接在一起,外管上还螺纹安装有与连接接头相抵的紧固螺母;内管的端部插装定位于连接接头上、并与进气通道连通,从而通过进气弯头与连接接头的螺纹连接,便于内管插装定位于连接接头上、且能保证与进气通道的连通,通过紧固螺母便于螺纹连接后的进气弯头和连接接头固定安装于外管上,进而实现内管、外管和进气接头的装配,结构简单,拆装便利性高,有利于进行清洗工作。
27.由于连接接头上设有锥形变化的定位孔,内管的端部设有与定位孔相适配的锥形部,锥形部的大端顶靠于进气弯头上、且直径大于进气通道的直径,从而通过该结构,不仅保证了进气通道和内管的连通,而且结构简单,对内管的插装式定位效果好。
28.由于零气入口高于外管的顶端设置,从而实现了样气与零气在第一时间进行混合、并对样气进行稀释,进一步降低了样气在内管内壁上的粘附率。
29.由于过滤泵送机构包括设置于连接座上、并与零气通道连通的气腔,连接座上设有与气腔连通的送气管,送气管设有安装于壳体内的零气过滤器,位于零气过滤器上游的送气管上设有安装于壳体内的稀释泵,位于稀释泵上游的送气管设有预过滤器,预过滤器设置于壳体的外部,从而在往零气通道内输送零气时,空气经预过滤器过滤后进入稀释泵,之后稀释泵对空气进行稀释,之后稀释的空气经零气过滤器二次过滤后,通过送气管送入与零气通道连通的气腔内,结构简单,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好,为保证检测精度和降低烟气在内管内壁上的粘附率奠定了基础。
30.由于外管上还螺纹安装有螺帽,螺帽上螺纹安装有护罩,加热元件设置于护罩内,从而通过螺帽来实现护罩在外管上的装配,通过护罩来对加热元件进行保护。
31.由于加热元件为电加热元件,结构简单,加热快速,且加热效果好。
32.由于护罩上设有与壳体相连的支撑座,从而通过支撑座在护罩和壳体之间的过渡,起到了对护罩、外管和内管进行支撑的作用。
33.由于喷送式排气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射流泵,射流泵上设有与测量模块连通的射流器;壳体上还设有与射流器输出端连通的排气口,从而样气经过测量模块后,通过射流泵和射流器配合以喷送的方式将样气排出排气口,结构简单,对样气的排放效果好。
附图说明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图1的工作原理图;
37.图3是图1中a的放大图
38.图4是图1去除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图4的剖视图;
40.图6是图5中b的放大图;
41.其中,1-壳体;101-连接座;1011-气腔;1012-锥形导向孔;102-送气管;103-零气过滤器;104-稀释泵;105-预过滤器;1051-进气孔;2-测量模块;3-采样机构;301-内管;3011-零气入口;3012-锥形部;302-外管;3021-螺帽;3022-护罩;3023-支撑座;303-零气通
道;304-进气弯头;3041-进气通道;3042-进气口;305-连接接头;3051-定位孔;306-紧固螺母;4-加热元件;5-喷送式排气机构;501-射流泵;502-射流器;503-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3.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油烟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该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测量模块2;该测量模块2上连通有延伸至壳体1外部的采样机构3,该采样机构3与壳体1之间设有与采样机构3连通的零气输入结构,该零气输入结构上设有加热元件4;该测量模块2上还连通有设置于壳体1上的喷送式排气机构5。
44.如图4至图6共同所示,该采样机构3包括设有进气接头和一端延伸至测量模块2内的内管301,该内管301的另一端插装定位于进气接头内;该零气输入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连接座101和套装于内管301外部的外管302(参见图3),该外管302的一端与连接座101螺纹连接在一起,该外管302的另一端与进气接头螺纹连接;该内管301与外管302之间设有零气通道303,该连接座101上设有与零气通道303连通的过滤泵送机构,该内管301穿过连接座101、并延伸至测量模块2内(即:该内管301的长度大于外管302的长度、且内管301的端部凸出外管302的端部),该内管301上设有与零气通道303和内管301内部连通的零气入口3011,作为优选,该零气入口3011高于外管302的顶端设置;该外管302的外壁上设有加热元件4。
45.该进气接头包括设有进气通道3041的进气弯头304,在本方案中,该进气通道3041的进气口3042设置为喇叭口,以便能大量收集所采样的气体、并能集中的进入内管301内部;该进气弯头304上螺纹安装有连接接头305,该连接接头305与外管302螺纹连接在一起,该外管302上还螺纹安装有与连接接头305相抵的紧固螺母306;该内管301的端部插装定位于连接接头305上、并与进气通道3041连通。
46.该连接接头305上设有锥形变化的定位孔3051,该内管301的端部设有与定位孔3051相适配的锥形部3012,该锥形部3012的大端顶靠于进气弯头304上、且直径大于进气通道3041的直径。
47.该过滤泵送机构包括设置于连接座101上、并与零气通道3041连通的气腔1011,该连接座101上设有与气腔1011连通的送气管102,该送气管102设有安装于壳体1内的零气过滤器103,位于零气过滤器103上游的送气管102上设有安装于壳体1内的稀释泵104,位于稀释泵104上游的送气管102设有预过滤器105,该预过滤器105设置于壳体1的外部,该预过滤器105上设有进气孔1051;在本方案中,该连接座101上还设有与气腔1011连通的锥形导向孔1012,该锥形导向孔1012向测量模块2方向延伸,以便内管301在准配时顺利的进入到测量模块2。
48.该外管302上还螺纹安装有螺帽3021,该螺帽3021上螺纹安装有护罩3022,该加热元件4为电加热元件(如:电加热丝等)、并设置于护罩3022内;该护罩3022上设有与壳体1相连的支撑座3023。
49.该喷送式排气机构5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射流泵501,该射流泵501上设有与测量模块2连通的射流器502,在本方案中,该测量模块2为粉尘仪表;该壳体1上还设有与射流器502输出端连通的排气口503,样气的排放方向参见图2中所示的箭头指向。
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