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残留检测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4977发布日期:2022-04-22 10:5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药残留检测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农药残留检测卡。


背景技术:

2.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而这些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不正常,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死亡。
3.目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种类繁多,其中利用农药残留检测卡的生化测定法中的酶抑制率法由于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已成为对果蔬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现场快速定性初筛检测的主流技术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4.但现有的农药残留检测卡在滴定完成后,需要将检测卡对折以使胆碱酯酶所在药区和靛酚乙酸酯所在药区吻合并通过人工捏住检测卡一段时间,一是使得胆碱酯酶和靛酚乙酸酯能够接触反应,另一方面是通过人体温提供反应温度,而通过人工捏住检测卡,容易出现胆碱酯酶所在药区和靛酚乙酸酯所在药区错位、影响检测效率的问题,且利用人体温加热法浪费劳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药残留检测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节省劳动力,且提高效率。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药残留检测卡,包括壳体、加样层、显色层和加热元件,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拿取口,所述拿取口能够连通所述壳体内腔与外界,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样层和所述显色层能够通过所述拿取口放入所述壳体内,并使所述加样层位于所述显色层上方,且所述加样层上的果蔬汁液和药剂能够进入所述显色层,所述加热元件能够对所述显色层加热并使所述显色层上的药剂与所述加样层上的药剂反应,所述加样层和所述显色层能够经所述拿取口取出。
8.优选地,还包括吸水层,所述吸水层能够经所述拿取口放入所述壳体内或取出,且所述吸水层用于放置在所述加样层和所述显色层之间,并能够将所述加样层上的果蔬汁液和药剂吸附至所述显色层上。
9.优选地,所述加样层上设有至少两个加样区,所述显色层上设有至少两个显色区,且所述加样层置于所述显色层上方时,各所述加样区与各所述显色区位置对应。
10.优选地,所述加样层上的所述加样区为三个,所述显色层上的所述显色区为三个。
11.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上还开设有至少两个滴加孔,所述加样层放置于所述壳体内时,所述滴加孔的位置与所述加样区的位置一一对应。
12.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外壳、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和金属片,所述过饱和醋
酸钠溶液和所述金属片均位于所述加热外壳内,所述加热外壳为软质材料制成。
13.优选地,所述加热外壳为透明材料制成。
14.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还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外边缘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加热元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加热元件上端,且所述隔板能够将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显色层。
15.优选地,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传热孔,所述传热孔用于将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显色层。
1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药残留检测卡,壳体内的加样层位于显色层上方,且加样层上的果蔬汁液和药剂能够进入显色层,相对于现有的需要对折的检测卡来说,只需要将加样层和显色层放置于壳体内并使其上下排列即可,不需要对折操作,且通过加热元件对显色层加热并使显色层上的药剂与加样层上的药剂反应,从而不需要通过人工捏住检测卡加热,进而避免人体温加热法,因所处环境不同,存在随机性而导致的结果不准确,且避免检测人员长时间保持一个捏住动作,节省劳动力,加样层和显色层能够经拿取口取出,便于观察显色层的显色,以及加样层和显色层的更换,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药残留检测卡的爆炸图(去掉壳体侧壁);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药残留检测卡的剖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药残留检测卡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0-农药残留检测卡,1-壳体,2-加样层,3-吸水层,4-显色层,5-隔板,6-加热元件,7-传热孔,8-滴加孔,9-过饱和醋酸钠溶液,10-金属片,11-加热外壳,12-拿取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药残留检测卡,以解决现有的检测卡需要人工捏住加热、浪费劳动力的技术问题。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药残留检测卡100,用于对果蔬上的残留农药进行检测,包括壳体1、加样层2、显色层4和加热元件6,加热元件6位于壳体1内,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拿取口12,拿取口12能够连通壳体1内腔与外界,便于将加样层2和显色层4
放入或取出,进而在需要进行催化反应时,将加样层2和显色层4放入壳体1内,利用加热元件6提供加样层2和显色层4反应所需要的热量,避免人体温加热法,因所处环境不同,存在随机性而导致的结果不准确,且不需要通过人工捏住检测卡加热,避免检测人员长时间保持一个捏住动作,节省劳动力,加样层2和显色层4能够通过拿取口12放入壳体1内,并使加样层2位于显色层4上方,且加样层2上的果蔬汁液和药剂能够进入显色层4,相对于现有的需要对折的检测卡来说,只需要将加样层2和显色层4放置于壳体1内并使其上下排列即可,不需要对折操作,加样层2和显色层4能够经拿取口12取出,便于观察显色层4的显色,以及加样层2和显色层4的更换,使用方便,且当需要进行多组检测时,直接更换加样层2和显色层4即可,优选地,加样层2和显色层4的一端能够伸出拿取口12,以便于将加样层2和显色层4取出。
27.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药残留检测卡100还包括吸水层3,吸水层3能够经拿取口12放入壳体1内或取出,且吸水层3用于放置在加样层2和显色层4之间,并能够将加样层2上的果蔬汁液和药剂吸附至显色层4上,利用吸水层3能够加快加样层2上果蔬汁液和药剂的移动速度,实现果蔬汁液、加样层2上药剂以及显色层4上药剂的混合和反应,提高反应效率,优选地,吸水层3为吸水膜。
28.加样层2上设有至少两个加样区,显色层4上设有至少两个显色区,且加样层2置于显色层4上方时,各加样区与各显色区位置对应,进而便于进行对照实验,一个加样区内滴入果蔬汁液,另一个加样区内不滴入果蔬汁液,然后进行加热,观察两个加样区对应的两个显色区的颜色对比,进而便于分析农药残留情况,其中,加样区内的药剂为胆碱酯酶,显色区的药剂为靛酚乙酸酯,利用胆碱酯酶可催化靛酚乙酸酯(红色)水解为乙酸和靛酚(蓝色),农药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使催化、水解、变色的过程发生改变的原理,观察各显色区的颜色变化,判断药物残留情况,原理简单。
29.加样层2上的加样区为三个,显色层4上的显色区为三个,进而两组用于实验,一组作为对照组,避免产生假阳性,影响农药残留的检测准确性。
30.壳体1的上端面上还开设有至少两个滴加孔8,加样层2放置于壳体1内时,滴加孔8的位置与加样区的位置一一对应,既可以在加样层2提前滴加好果蔬汁液再放入壳体1内直接加热,又可以先将加样层2和显色层4放入壳体1内,然后再滴加果蔬汁液并加热,进而避免检测人员的手污染果蔬汁液,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1.加热元件6包括加热外壳11、过饱和醋酸钠溶液9和金属片10,过饱和醋酸钠溶液9和金属片10均位于加热外壳11内,加热外壳11为软质材料制成,便于通过掰动加热外壳11,实现对金属片10的掰动,利用金属片10的摩擦消除了过饱和溶液并不稳定的“稳定”状态,使溶液在金属片10表面形成微小晶核并迅速生长,消耗溶液中过饱和的那部分溶质,直至溶液进入稳定的饱和状态,且此过程放热,实现加热元件6的加热,且能够持续发热一段时间,以满足药剂催化反应需要,同时,当放热完成后,直接将壳体1连带加热元件6泡在热水中,既保证加热元件6恢复液体状态,以便下一次加热使用,又实现对壳体1内部的清洗,以便循环使用,优选地,金属片10为铁片。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加热元件6为可拆卸设计,即加热元件6能够从壳体1内拿取,以便于单独加热,以供下一次放热使用。
32.加热外壳11为透明材料制成,能够便于观察内部形态和金属片10的位置。
33.壳体1内还固定有隔板5,隔板5的外边缘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加热元件6固定
于壳体1的内底面,隔板5位于加热元件6上端,且隔板5能够将加热元件6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显色层4,通过隔板5对加样层2和显色层4进行支撑,防止由于其变形而导致加样区和显色区无法对齐,影响整体检测效率。
34.隔板5上开设有多个传热孔7,传热孔7用于将加热元件6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显色层4,且保证显色区的均匀受热。
35.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