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储存的固废取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1417发布日期:2022-04-14 22:0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储存的固废取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废取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快速储存的固废取样系统。


背景技术:

2.固废一般具有较大的污染性,在对固废处理时,需要先对其成分进行检测,再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对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含有挥发性物质或见光易分解成分的固废,要求取样后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越短越好。目前的固废取样方式,通常是用取样器取样后,再将样品转移至样品保存装置中,样品在转移过程中,暴露面积大、暴露时间长,对样品监测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设计一款能快速储存的取样设备使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快速储存的固废取样系统,在完成取样后可以快速储存,极大地缩短了样品暴露时间,保证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且成品储罐便于取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所述的可快速储存的固废取样系统包括取样筒、样品储罐、储存外罐、顶出器、样品盖、垫圈;所述取样筒放置在样品储罐内;所述样品储罐放置在储存外罐内;所述样品盖可开合地盖合在样品储罐上;所述顶出器包括顶出板和顶杆;所述储存外罐的底部开设有用于让顶杆自由穿过的通孔,所述顶出板设置在储存外罐和样品储罐的底面之间,所述顶杆穿出储存外罐的罐底;所述垫圈垫在储存外罐的底部。
6.作为优选,所述的取样筒下端敞开,上端设有阻挡环,内设与取样筒内壁相切的取样塞,取样塞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取样筒内,取样塞的上端面设有手杆;所述取样筒倒扣放置在样品储罐内;所述样品盖上开设有可使手杆穿过的通孔。
7.作为优选,所述的储存外罐包括下部筒体和上部压合圈;下部筒体的上端面分别设有两根后端螺栓和两根前端螺栓;所述的上部压合圈开设有与后端螺栓和前端螺栓相对的通孔,下部筒体和上部压合圈通过螺栓和螺母可调节间距连接;所述样品盖外径大于储存外罐的外径,包括可相切的两个半盖,两个半盖的后端分别与后端螺栓铰接,前端开设有可与前端螺栓卡接的卡口;两个半盖可开合地设置在下部筒体和上部压合圈之间;所述两个半盖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用于手杆通过的半圆孔。
8.作为优选,所述的两个半盖与后端螺栓铰接处设有避让弧;半盖的前端外壁上设有手拉柄。
9.作为优选,所述的垫圈垫设在储存外罐的底部时,顶杆的底端与垫圈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10.作为优选,所述取样筒上还设有可拆卸的取样助力杆;所述取样助力杆包括两根卡杆和手持杆;所述手持杆连接在两根卡杆的上端;所述卡杆的尾端设有半工字型的卡块;
所述的阻挡环的上端面开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并设有可使半工字型卡块取出的取出口;所述取样助力杆通过卡块和卡槽与阻挡环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持杆的中心设有让手杆穿过的通孔。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兼具取样和样品储存功能,取样筒与其他结构紧密配合,取样结束后,可直接对取样筒完整转移并连同样品一起封闭储存,极大地缩短了取样后样品的转移时间和暴露面积,且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结构,不仅密封效果好,且兼具有保温、遮光功能,特别适应于流动状固废的取样、保存和遮光、保温处理,保持样品的真实性,为获得真实可靠的分析检测结果提供保障。
13.此外,通过设置顶出器和垫圈,便于将样品储罐取出,增加使用或清洗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储存外罐与样品盖连接关系爆炸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储存外罐剖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样筒剖视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顶出器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样筒俯视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样助力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取样筒、2-样品储罐、3-储存外罐、4-样品盖、5-垫圈、6-顶出板、7-顶杆、8-阻挡环、9-取样塞、10-手杆、11-下部筒体、12-上部压合圈、13-后端螺栓、14-前端螺栓、15-半盖、16-卡口、17-半圆孔、18-避让弧、19-手拉柄、20-卡杆、21-手持杆、22-卡块、23-卡槽、24-取出口、2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23.如图1-7所示,所述的可快速储存的固废取样系统包括取样筒1、样品储罐2、储存外罐3、顶出器、样品盖4和垫圈5。
24.取样筒1下端敞开,上端设有阻挡环8,内设与取样筒1内壁相切的取样塞9,取样塞9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取样筒1内,取样塞9的上端面设有手杆10。
25.为了取样时便于施力,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取样筒1上还设有可拆卸的取样助力杆。取样助力杆包括两根卡杆20和手持杆21,手持杆21垂直连接在两根卡杆20的上端;卡杆20的尾端设有半工字型的卡块22;阻挡环8的上端面开设有与卡块22相匹配的卡槽23,并设有可使半工字型卡块22取出的取出口24;取样助力杆通过卡块22和卡槽23与阻挡环8可拆卸连接;手持杆21的中心设有让手杆10穿过的通孔,取样助力杆沿手杆10可上下滑动。取样筒1完成取样后倒扣放置在样品储罐2内。
26.储存外罐3包括下部筒体11和上部压合圈12,下部筒体11的上端面分别设有两根后端螺栓13和两根前端螺栓14,上部压合圈12开设有与后端螺栓13和前端螺栓14相对的通
孔,下部筒体11和上部压合圈12通过后端螺栓13和前端螺栓14可调节间距连接。样品盖4外径大于储存外罐3的外径,包括可相切闭合的两个半盖15,两个半盖15的后端分别与后端螺栓13铰接,前端开设有可与前端螺栓14卡接的卡口16,半盖15可开合地设置在下部筒体11和上部压合圈12之间;两个半盖15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用于手杆10通过的半圆孔17,两个半圆孔17围成可使手杆10通过的通孔,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半圆孔17的内壁、和两个半盖的相切先上均铺设有弹性材料,以使手杆10穿过后,依然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样品盖4的厚度以能顺利通过下部筒体11和上部压合圈12,且能将下部筒体11和上部压合圈12密封为宜;部筒体11和上部压合圈12的螺栓连接方式,便于在样品盖4盖合后,通过扭紧螺母25,强化密封效果。
27.作为一种优选技术上方案,两个半盖15与后端螺栓13铰接处设有避让弧18,避让弧18可避免在打开或闭合时两个半盖15相互影响。半盖15的前端外壁上设有手拉柄19。
28.样品储罐2为上部敞开的筒式结构,样品盖4可开合地盖合在样品储罐2上;样品储罐2防止在储存外罐3内。
29.顶出器包括顶出板6和顶杆7,储存外罐3的底部开设有用于让顶杆7自由穿过的通孔,顶出板6设置在储存外罐3和样品储罐2的底面之间,顶杆7穿出储存外罐3的罐底,垫圈5垫在储存外罐3的底部,垫圈5垫设在储存外罐3的底部时,顶杆7的底端与垫圈5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发明人首先设计了除顶出器外的其他部件,但在使用时发现,样品储罐2很难取出,当需要一次性监测样品储罐2内样品,或需要将样品储罐2取出清洗时,很难将样品储罐取出,如果将整个装置倒扣,使样品储罐2在重力的作用下取出,则会造成样品也随着一起被倒出,极为不便,通过设置顶出器和垫圈4,不需要取出样品储罐2时,将储存外罐3放置在垫圈4上,顶杆7漏出于储存外罐3,保证样品盖4将样品储罐2盖合密封;当需要取出样品储罐2时,打开样品盖4,将储存外罐3从垫圈5上拿下,放置在实验台上,顶杆7受力上移,将顶出板6顶高,进而使样品储罐2的上端漏出于储存外罐3之外,便于取出;如果顶出力度不够,可以对储存外罐3施加以向下的力,将顶出板6顶高。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31.取样:将储存外罐3放置在垫圈5上,取出取样筒1,手握手持杆21,使卡块22与取出口24正对后下压,转动手持杆21,使卡块22卡入卡槽23内,完成取样助力杆与取样筒1的卡接;将取样筒1的下端对准固废,一只手握紧手持杆21,另一只收向上拉动手杆10,在取样塞9的抽吸作用下,固废被抽吸进入取样筒1。
32.存样:将取样筒1开口朝下,放入样品储罐2,转动手持杆21,使卡块22从卡槽23内取出;手握手拉柄19,使两个半盖15相切闭合,完成存样;手拎拉杆10,将样品转移到需要存放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可极大地降低样品从取样器转移到储存器的时间,降低样品的暴漏时间和面积,降低挥发或分解;手杆10在取样时为取样筒1提供真空,移动时,充当手柄作用,实现单手移动。
33.取样分析:当样品被带进实验室进行检测时,手握手拉柄19,旋转两个半盖15,将样品盖4完全打开,手握手持杆21,将卡块22对准取出口24,并旋转,使卡块22与卡槽23卡合,向下推动手杆10,将样品从取样筒1内推入样品储罐2,然后拿出取样筒1,用取样工具从样品储罐2内取样。
34.样品储罐2清洗,双手捧住储存外罐3,将储存外罐3从垫圈5上拿下,放置实验台,
对储存外罐3施加向下的力,顶杆7顶起顶出板6上移,进而将样品储罐2定稿,当样品储罐2部分漏出于储存外罐3时,将样品储罐2取出。
35.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于流动性固废的取样,例如污泥、具有一定含水量的废渣等。取样时,通过拉动手杆10,产生真空抽吸,将样品吸入取样筒1;拉杆10不仅能完成取样,还更便于取样后的移动。取样后的取样筒1直接放入样品储罐2内储存,在取样筒1和取样塞9的一重密封,加上样品盖4的二次密封,能避免样品的挥发或光照分解,且多层结构,保温效果较好,有利于样品温度的稳定,进一步增加样品的稳定性。
3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