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52484发布日期:2022-11-29 17:3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眩板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防眩板作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通常设置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水泥混凝土护栏上,能够有效遮挡对向车辆前灯的眩光,同时横向通视好、能看到斜前方,对驾驶员心理影响小。目前防眩板产品技术标准为gb/t 24718-2009《防眩板》,防眩板多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塑料板和钢质金属板,宽度80-250mm,长度700-1000mm,外观上常见有直板、反s形、树叶型、人字形等。
3.目前gb/t 24718《防眩板》防眩板抗风荷载及抗变形量测量装置只给出了装置原理简图,但对标准夹具未做详细的规定或描述,现有的板材牵引夹具难以满足防眩板不用板形的要求,尤其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反s形防眩板。标准所参考的实验图,如图1所示,其防眩板及其牵引系统的定滑轮都是固定的,而实际的测试实验中,由于不同的防眩板具有不同的高度,其调整幅度可达到150mm,试验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高度的防眩板对其进行水平调整,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市场上已有通过可升降平台来调整防眩板的中心高度,确保牵引点和定滑轮下缘在同一水平面上,但调整起来相对比较繁琐,需要不断多次调整方可确保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检,用于提供一种灵活的调整装置以确保防眩板牵引点与定滑轮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用于检测防眩板的抗变形量,包括:
6.测试平台:用于固定所述防眩板,
7.夹持装置:用于夹持所述防眩板的中心;
8.牵引系统:连接夹持装置,用于提供在所述防眩板的中心一侧的牵引作用力;
9.测距系统:设于所述测试平台的一侧,用于获取所述防眩板在牵引状态下的形变量;
10.所述测试平台设有移动支架,通过所述移动支架实现所述平台的上下移动,所述牵引系统包括定滑轮、拉绳,所述拉绳传动连接所述牵引系统,所述定滑轮活动连接有滑轮支架,用于调节所述定滑轮下缘高度。本方案的检测装置包括了移动的测试平台、夹持防眩板的夹持装置、在测试平台上固定的防眩板以及可调整的定滑轮及其滑轮支架,通过对测试平台在移动支架上进行高度调整,和对定滑轮高度的调整,通过调整测试平台的高度对防眩板的中心高度进行初步调整,调整定滑轮在滑轮支架上的位置进行高度补偿,确保牵引点与定滑轮下缘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操作简单、高效。
11.优选的,所述测试平台底部两侧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两侧设有螺孔;所述移动支架设有竖直分布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螺孔适应设置。
12.优选的,所述移动支架设有滑动螺栓与滑动螺母,所述滑动螺栓与所述滑槽活动连接,所述螺栓与所述测试平台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的配合用于调节测试平台的高度。
13.优选的,所述测试平台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贴合连接所述防眩板的夹板、及位于所述夹板底部的定位板。
14.优选的,所述夹板两端设有包围所述防眩板的短边,两个固定件短边互相贴合,用于包绕所述防眩板。
15.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测试平台设有对应的固定孔。
16.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设有两个拉板,所述拉板上设有若干固定螺孔,所述拉板靠近所述牵引系统的一侧还设有第一拉环。
17.优选的,所述定滑轮内侧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拉环齐平。
18.优选的,设有支撑螺栓,所述支撑螺栓与所述定滑轮转动连接,拉绳与所述定滑轮适配,所述支撑螺栓与所述滑轮支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拉力系统还设有拉力横梁,所述拉力横梁设有第二拉环,所述刚性拉上
20.优选的,所述测距系统设有测距滑轨、测距滑架、红外测距仪,所述红外测距仪设置于所述测距滑架上,所述测距滑架与所述测距滑轨滑动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测距滑架设有对应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活动连接于所述测距滑架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测距滑架在所述测距滑轨的位置。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3.1)采用了新型防眩板夹具,可以满足不同板形的夹持要求,增强了夹具的通用性。该新型夹具夹持牢固、防眩板板面宽度范围内受力均匀,有效解决了非直板型防眩板牵引过程中板体的扭曲问题,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24.2)通过对测试平台、滑轮支架进行组合优化设计,设计可升降测试平台和高度补偿滑轮支架,可通过调整测试平台的高度对防眩板的中心高度进行初步调整,调整定滑轮在滑轮支架上的位置进行高度补偿,确保牵引点与定滑轮下缘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操作简单、高效;
25.3)采用红外测距系统,通过安装在测试平台后方的红外测距仪,对防眩板上端标记点试验前后位移的测量,就可得到防眩板的变形量,简单高效、测量精度高;
26.该装置具有简单、高效、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能有效防止防眩板牵拉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造成板体的扭曲破坏,同时可升降测试平台及高度补偿滑轮支架组合设计能简单高效的实现牵引点与定滑轮下缘的调平,红外测距系统能够测量准确测量防眩板的变形量,消除防眩板弯曲变形后端部水平高度对变形测量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的测试平台的结构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的移动支架的结构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的单个固定件的结构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的两个固定件的装配俯视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的俯视图。
33.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的定滑轮及其定滑轮组件的装配结构图。
35.图9为图1中的左视图。
36.图10为图9中线b-b的剖视图。
37.图11为图1中椭圆a的局部放大图。
38.图中,防眩板100,测试平台200,移动支架210,滑槽211,调节块220,固定件230,夹持装置300,第一拉环310,牵引系统400,定滑轮410,滑轮支架420,长板421,滑轮长槽422,支撑螺栓423,拉绳430,拉力横梁440,测距系统500,红外测距仪510,测距滑轨520,测距滑架530,锁紧装置540。
具体实施方式
39.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40.实施例1
41.如图1所示,一种抗变形量测量装置,用于检测防眩板100的抗变形量,包括:
42.测试平台200:用于固定所述防眩板100,
43.夹持装置300:用于夹持所述防眩板100的中心;
44.牵引系统400:连接夹持装置300,用于提供在所述防眩板100的中心一侧的牵引作用力;
45.测距系统500:设于所述测试平台200的一侧,用于获取所述防眩板100在牵引状态下的形变量;
46.所述测试平台200设有移动支架210,通过所述移动支架210实现所述平台的上下移动,所述牵引系统包括定滑轮410、拉绳430,所述拉绳430传动连接所述牵引系统400,所述定滑轮410活动连接有定滑轮410支架,用于调节所述定滑轮410下缘高度。本方案的检测装置包括了移动的测试平台200、夹持防眩板100的夹持装置300、在测试平台200上固定的防眩板100以及可调整的定滑轮410及其定滑轮410支架,通过对测试平台200在移动支架210上进行高度调整,和对定滑轮410高度的调整,通过调整防眩板100安装试验台的高度对防眩板100的中心高度进行初步调整,调整定滑轮410在滑轮支架420上的位置进行高度补偿,确保牵引点与定滑轮410下缘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操作简单、高效。
47.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测试平台200底部两侧设有调节块220,所述调节块220两侧设有螺孔;所述移动支架210设有竖直分布的滑槽211,所述滑槽211与所述螺孔适应设置。
48.如图1-3所示,优选的,所述移动支架210设有滑动螺栓与滑动螺母,所述滑动螺栓
与所述滑槽211活动连接,所述螺栓与所述测试平台200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的配合用于调节测试平台200的高度。
49.如图1、4、5所示,优选的,所述测试平台200设有固定件230,所述固定件230包括贴合连接所述防眩板100的夹板、及位于所述夹板底部的定位板。
50.优选的,所述夹板两端设有包围所述防眩板100的短边,两个固定件230短边互相贴合,用于包绕所述防眩板100。
51.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测试平台200设有对应的固定孔。
52.如图1、6、7所示,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300设有两个拉板,所述拉板上设有若干固定螺孔,所述拉板靠近所述牵引系统400的一侧还设有第一拉环310。
53.如图1、6-11所示,优选的,设有刚性拉绳430,所述定滑轮410支架包括滑轮支架420、定滑轮410本体,所述定滑轮410与所述滑轮支架420滑动连接。所述滑轮支架420位于所述定滑轮410两侧的长板421、位于所述长板421底侧的支撑工件,所述长板421设有对应的滑轮长槽422。
54.优选的,所述定滑轮410内侧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拉环310齐平。
55.优选的,设有支撑螺栓423,所述支撑螺栓423与所述定滑轮410转动连接,拉绳430 与所述定滑轮410适配,所述支撑螺栓423与所述滑轮支架420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56.进一步的,所述拉力系统还设有拉力横梁440,所述拉力横梁440设有第二拉环,所述刚性拉上
57.优选的,所述测距系统500设有测距滑轨520、测距滑架530、红外测距仪510,所述红外测距仪510设置于所述测距滑架530上,所述测距滑架530与所述测距滑轨520滑动连接。
58.进一步,所述测距滑架530设有对应的锁紧装置540,所述锁紧装置540活动连接于所述测距滑架530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测距滑架530在所述测距滑轨520的位置。
5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60.1)采用了通用性的夹持装置300,可以满足不同板形的夹持要求,增强了通用性。该夹持装置300夹持牢固、防眩板100板面宽度范围内受力均匀,有效解决了非直板型防眩板 100牵引过程中板体的扭曲问题,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61.2)通过对测试平台200、滑轮支架420进行组合优化设计,设计可升降测试平台200 和高度补偿滑轮支架420,可通过调整测试平台200的高度对防眩板的中心高度进行初步调整,调整定滑轮410在滑轮支架420上的位置进行高度补偿,确保牵引点即第一拉环310 的中心与定滑轮410下缘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操作简单、高效;
62.3)采用红外测距系统500,通过安装在测试平台200后方的红外测距仪510,对防眩板 100上端标记点试验前后位移的测量,就可得到防眩板100的变形量,简单高效、测量精度高;
63.该装置具有简单、高效、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能有效防止防眩板牵拉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造成板体的扭曲破坏,同时可升降测试平台200及高度补偿滑轮支架420组合设计能简单高效的实现牵引点与定滑轮下缘的调平,红外测距系统能够测量准确测量防眩板的变形量,消除防眩板弯曲变形后端部水平高度对变形测量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64.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
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