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箭头部等效装置

文档序号:29598639发布日期:2022-04-09 10:2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箭头部等效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箭等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火箭头部等效装置。


背景技术:

2.火箭头部等效装置安装于火箭头部配重体后端面上,其与设置在地面的测试主机连接。火箭头部等效装置是为了模拟测试火箭头部中的电气部分,通过配合地面测试主机完成不同型号、不同状态火箭测控系统性能测试。
3.现有的火箭头部等效装置往往只针对一种型号或状态的火箭,成本较高,对于新型号或状态的火箭需要重新设计、生产、试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火箭头部等效装置,集成度高,适应于不同型号或状态的火箭系统测试,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火箭头部等效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集成度高,适应于不同型号或状态的火箭系统测试,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实用性强。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箭头部等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子线路板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集成在所述电子线路板上的等效模块,所述等效模块包括微控制器、加速度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加速度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均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航空插头座;
6.所述加速度模块包括第一加速度模块和第二加速度模块,所述第一加速度模块和第二加速度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7.上述的一种火箭头部等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隔离模块以及与所述隔离模块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隔离模块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与航空插头座连接。
8.上述的一种火箭头部等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包括第一隔离模块、第二隔离模块、第三隔离模块和第四隔离模块,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均与微控制器和第一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第三隔离模块和所述第四隔离模块均与微控制器和第二通信模块连接。
9.上述的一种火箭头部等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第二隔离模块、第三隔离模块和第四隔离模块均为bld7720h隔离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为bl3085通信模块。
10.上述的一种火箭头部等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为bl24c128ae0-parc存储模块。
11.上述的一种火箭头部等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芯片bl8032h和芯
片lm1117-3.3。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将微控制器、加速度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封装在壳体中组成等效装置,以使等效装置通过航空插头座和地面测试主机进行连接,不仅集成度高方便安装,而且适应于不同型号或状态的火箭系统测试,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14.2、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加速度模块和第二加速度模块,用于模拟等效测量火箭的轴向加速度数据,便于测试主机根据接收到的火箭的轴向加速度数据判别火箭处于水平还是垂直状态,实现火箭状态的等效测试。
15.3、本实用新型设置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和测试主机通过rs485总线双向连接,实现双向数据通信,不仅能实现该等效装置向测试主机发送模拟测试数据,又能实现测试主机向该等效装置发送模拟测试命令。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集成度高,适应于不同型号或状态的火箭系统测试,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实用性强。
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离模块和通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微控制器;
ꢀꢀꢀꢀꢀꢀꢀꢀ
2-1—第一加速度模块;
ꢀꢀ
2-2—第二加速度模块;
23.3—隔离模块;
ꢀꢀꢀꢀꢀꢀꢀꢀ
3-1—第一通信模块;
ꢀꢀꢀꢀ
3-2—第二通信模块;
24.4—存储模块;
ꢀꢀꢀꢀꢀꢀꢀꢀ
5—电源模块;
ꢀꢀꢀꢀꢀꢀꢀꢀꢀꢀ
6—航空插头座;
25.7—测试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子线路板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集成在所述电子线路板上的等效模块,所述等效模块包括微控制器1、加速度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4和电源模块5,所述加速度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4均与所述微控制器1连接,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航空插头座6;
27.所述加速度模块包括第一加速度模块2-1和第二加速度模块2-2,所述第一加速度模块2-1和第二加速度模块2-2的输出端均与微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
28.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隔离模块3以及与所述隔离模块3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3-1和第二通信模块3-2,所述隔离模块3和微控制器1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1和第二通信模块3-2均与航空插头座6连接。
29.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模块3包括第一隔离模块、第二隔离模块、第三隔离模块和第四隔离模块,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均与微控制器1和第一通信模块3-1连接,所述第三隔离模块和所述第四隔离模块均与微控制器1和第二通信模块3-2连接。
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第二隔离模块、第三隔离模块和第四隔离模块均
为bld7720h隔离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1和第二通信模块3-2均为bl3085通信模块。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模块4为bl24c128ae0-parc存储模块。
32.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5包括芯片bl8032h和芯片lm1117-3.3。
33.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器1可参考兆易创新的32位通用微控制器gd32f103rgt6,包含多路uart、spi、can接口,具有主频高、功耗低等特点。
3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1包括型号为bl3085的芯片u5,所述第二通信模块3-2包括型号为bl3085的芯片u8。
3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包括型号为bld7720h的芯片u3,所述第二隔离模块包括型号为bld7720h的芯片u4,所述第三隔离模块包括型号为bld7720h的芯片u6,所述第四隔离模块包括型号为bld7720h的芯片u7,所述芯片u3的第7引脚经电阻r19接微控制器1的pa10引脚,所述芯片u4的第2引脚经电阻r20接微控制器1的pa9引脚,所述芯片u4的第3引脚接微控制器1的pa8引脚,所述芯片u3的第2引脚接所述芯片u5的第1引脚,所述芯片u4的第7引脚接所述芯片u5的第4引脚,所述芯片u4的第6引脚接所述芯片u5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所述芯片u5的第7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l1的一端,另一路为第一通信模块3-1的485a端,所述芯片u5的第6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l1的另一端,另一路为第一通信模块3-1的485b端;
36.所述芯片u6的第7引脚经电阻r21接微控制器1的pa3引脚,所述芯片u7的第2引脚经电阻r22接微控制器1的pa2引脚,所述芯片u7的第3引脚接微控制器1的pa1引脚,所述芯片u6的第2引脚接所述芯片u8的第1引脚,所述芯片u7的第7引脚接所述芯片u8的第4引脚,所述芯片u7的第6引脚接所述芯片u8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所述芯片u8的第7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l2的一端,另一路为第二通信模块3-2的485a端,所述芯片u8的第6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l2的另一端,另一路为第二通信模块3-2的485b端。
37.本实施例中,所述航空插头座6可参考j30j-51tjk。
38.本实施例中,实际连接时,所述测试主机7可参考本领域常规的测试计算机。
39.本实施例中,实际连接时,第一通信模块3-1的485a端、第一通信模块3-1的485b端、第二通信模块3-2的485a端和第二通信模块3-2的485b端均与航空插头座6的一端连接,所述航空插头座6的另一端通过rs485总线和测试主机7连接。
40.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模块4为上海贝岭的bl24c128ae0-parc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4的scl引脚和微控制器1的pb8引脚,所述存储模块4的sda引脚和微控制器1的pb9引脚,通过i2c总线与微控制器1连接,用于测试数据的存贮。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速度模块2-1和第二加速度模块2-2均可参考河北美泰的msv3020-50加速度计,其输出端与微控制器1的io连接。
4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芯片bl8032h的第3引脚分四路,第一路经电阻r1接所述芯片bl8032h的第5引脚,第二路经电容c7接地,第三路径电容c6接地,第三路接12v电源;所述芯片bl8032h的第2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13接所述芯片bl8032h的第6引脚,另一路接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七路,第一路接电容c8的一端,第二路接电阻r3的一端,第三路经电容c9接地,第四路经电容c10接地,第五路经电阻r9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第六路接芯片lm1117-3.3的第3引脚,第七路为5v电源输出端;所述芯片bl8032h的第4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容c8的另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
另一端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3的另一端,另一路经电阻r4接滑动电阻rp1的一个固定端;所述滑动电阻rp1的另一个固定端和滑动电阻rp1的滑移端均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接地;所述芯片lm1117-3.3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芯片lm1117-3.3的第2引脚分四路,第一路接芯片lm1117-3.3的第4引脚,第二路经电容c11接地,第三路经电容c12接地,第四路为3.3v电源输出端。
43.本实施例中,设置电源模块5为微控制器1、加速度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4及其他用电模块供电。
44.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加速度模块2-1和第二加速度模块2-2,用于模拟等效测试火箭的轴向加速度数据,便于测试主机根据接收到的火箭的轴向加速度数据判别火箭处于水平还是垂直状态,实现火箭状态的等效测试。
45.本实施例中,设置微控制器1,不仅是为了接收第一加速度模块2-1和第二加速度模块2-2的轴向加速度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测试主机7;另外,实际测试过程中,还可利用微控制器1接收地面测试主机7发送的测试命令,将等效测试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测试主机7。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