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环境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4029发布日期:2022-08-09 21:2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环境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检测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环境检测仪。


背景技术:

2.环境监测仪是用于监测室内外环境各项参数的仪器总称,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3.现有的环境监测仪在对环境都是采用放置在指定位置进行对环境中的灰尘含量进行检测的,但是由于在放置的时候由于下方接地面积较小,导致环境检测仪放置后容易出现晃动的情况,若此时有一阵大风可能会导致环境检测仪倒地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损坏环境检测仪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环境检测仪,解决了现有的环境监测仪在放置的时候由于下方接地面积较小,导致环境检测仪放置后容易出现晃动的技术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便携式环境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本体,装设于检测仪本体上侧的把手、转动连接于检测仪本体下侧的有齿轮、滑动连接于检测仪本体下侧的有两个齿板和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第二连接板;
7.两齿板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和第一连接板、两个第二连接板连接,齿轮位于两个齿板之间,齿轮和两个齿板啮合。
8.可选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下侧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
9.可选的,定位槽内滑动配合有滑杆,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柱。
10.可选的,第一板体的一侧开设有直槽,直槽内弹性配合有卡杆,且滑杆的一侧开设有和卡杆相适配的卡槽。
11.可选的,齿轮的上侧连接有截面为t形杆的柱体,且检测仪本体的下侧开设有和柱体相适配的t形槽。
12.可选的,检测仪本体的下侧开设有两燕尾槽,且齿板的上侧连接有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块。
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以提高放置检测仪本体后的接触面积,使检测仪本体在放置地面后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检测仪本体放置后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齿板,齿板和齿轮之间的配合可以同时驱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对运动,使在进行调整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时候更加方便,从而调整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速度。
15.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检测仪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板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1.检测仪本体1、第一板体2、滚柱3、齿轮4、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滑槽7、滑杆8、齿板9、定位槽10、直槽11、卡杆12、把手13、第二板体14。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3.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4.请参阅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环境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本体1,装设于检测仪本体1上侧的把手13、转动连接于检测仪本体1下侧的有齿轮4、滑动连接于检测仪本体1下侧的有两个齿板9和两个第一连接板5、两个第二连接板6;
25.两齿板9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14,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14分别和第一连接板5、两个第二连接板6连接,齿轮4位于两个齿板9之间,齿轮4和两个齿板9啮合。
26.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在需要进行对检测仪本体1进行放置一个位置的时候,先将检测仪本体1的放置在地面上,然后拉动第一板体2或第二板体14,然后第一板体2或第二板体14一侧连接的齿板9带动齿轮9转动,然后齿轮9驱动另一个齿板9相对滑动,同时与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14连接的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会沿检测仪本体1的下侧张开,然后提高检测仪本体1接触地面的面积,从而使检测仪本体1在放置后更加稳定,在需要拿去检测仪本体1的时候,先将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14收缩,然后提起把手13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所有用电设备均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
27.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可以提高放置检测仪本体1后的接触面积,使检测仪本体1在放置地面后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检测仪本体1放置后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齿板9,齿板9和齿轮4之间的配合可以同时驱动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相对运动,使在进行调整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的时候更加方便,从而调整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的速度。
28.本实施例的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14的下侧均开设有滑槽7,滑槽7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10,定位槽10内滑动配合有滑杆8,滑杆8可以使滚珠3缩入滑槽7内,避免了放置后的检测仪本体1因人员触碰而出现移动的情况;
29.滑杆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柱3,滚柱3方便了人员在地面调整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避免了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因地面生涩而出现调节不便的问题;
30.第一板体2的一侧开设有直槽11,直槽11内弹性配合有卡杆12,直槽11内壁的一侧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和卡杆12固定连接,且滑杆8的一侧开设有和卡杆12相适配的卡槽;
31.在需要进行将滚珠3缩入滑槽7内时,先拉动卡杆12,使卡杆12沿直槽11挤压弹簧并从滑杆8一侧开设的卡槽内滑出,然后因检测仪本体1的重量会将滚柱3压入滑槽7内,然后松开卡杆12,使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并将卡杆12弹回原位并托住滑杆8,从而完成对滚柱3位置的调整,在需要使滚柱3从新从滑槽7内滑出的时候,先提起检测仪本体1,然后拉动卡杆12,使使卡杆12沿直槽11挤压弹簧,然后因滚柱3重量原因会向下运动,并从滑槽7内滑出,然后松开卡杆12,使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并将卡杆12弹入卡槽内,从而完成对滚柱3的固定。
32.本实施例的齿轮4的上侧连接有截面为t形杆的柱体,且检测仪本体1的下侧开设有和柱体相适配的t形槽,通过t形杆的柱体和t形槽的配合,使齿轮4不会出现悬空的情况。
33.本实施例的检测仪本体1的下侧开设有两燕尾槽,且齿板9的上侧连接有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块,通过燕尾块和燕尾槽的配合避免了齿板9出现悬空的情况。
34.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3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