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墩柱钢筋笼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9426发布日期:2022-04-30 20:4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墩柱钢筋笼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墩柱钢筋笼检测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墩柱钢筋笼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桥梁桥墩钢筋笼在生产和吊装之前需要进行箍筋间距检测来判断钢筋笼是否符合标准,钢筋笼箍筋是螺旋缠绕在钢筋笼主筋外侧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钢筋笼的主筋进行固定,目前常用的检测方式是通过卷尺对间隔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读数,后通过读数来判断是否符合验收标准,但是这种测量方式的检测效率极低且需要人员进行简单的计算方能判断,造成在短时记忆过程中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桥梁墩柱钢筋笼检测装置,通过标杆的强磁吸座吸附在刻度标线指定位置的方式用以标识钢筋笼箍筋标准间距,后通过滑套沿后横杆滑移的方式来时两个立板的卡块卡住相邻的待测箍筋并通过指示杆对照标杆的方式来快速得出待测间距是否符合标准间距,检测方式简单易操作且能够直观显示,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桥梁墩柱钢筋笼检测装置,包括前横杆、后横杆和连接座,所述前横杆和所述后横杆均沿横向设置,且所述前横杆位于所述后横杆的前方,所述连接座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前横杆和所述后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座之间;
6.所述后横杆沿横向滑动配合有滑套,所述滑套的顶面及所述后横杆的顶面一端均竖向固定有立板,且所述立板彼此靠近的端面上部均固定有卡块;
7.所述前横杆的顶面贴附固定有沿横向设置的刻度标线,所述刻度标线的刻度值用以分别表示两个所述卡块之间的间距值且均布设置。
8.作为优选,所述滑套的所述立板前面沿纵向固定有指示杆,且所述指示杆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刻度标线。
9.作为优选,所述刻度标线的顶面竖向设置有标杆,所述标杆的底端固定有强磁吸座,且所述强磁吸座通过磁力吸附的方式与所述前横杆可拆卸固定。
10.作为优选,所述滑套的底端竖向设置有用以锁止所述滑套无法沿所述后横杆滑移的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螺柱和手柄,所述螺柱竖向设置且与所述滑套啮合连接,所述螺柱的上端伸入所述滑套,所述螺柱的下端固定有所述手柄。
11.作为优选,所述螺柱的上端为平头式。
12.作为优选,所述卡块彼此靠近的端面均开设有楔形槽,且所述楔形槽在纵向上为通槽。
13.作为优选,所述前横杆和所述后横杆均为矩形杆,所述指示杆和所述标杆呈t型交
错,且所述指示杆的前端位置不超过所述标杆的后侧。
14.作为优选,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座的外侧沿横向固定有把手。
15.采用上述一种桥梁墩柱钢筋笼检测装置,使用时,将装置拿到现场后,根据现场钢筋笼的情况,通过所述标杆的所述强磁吸座吸附在所述刻度标线对应位置刻度值的方式来标识钢筋笼箍筋标准间距,后拧动所述手柄带动所述螺柱下降并不与所述后横杆接触,之后即可使固定在所述后横杆顶部的所述卡块的所述楔形槽卡在其中一个箍筋的外侧,后通过所述滑套沿所述后横杆滑移的方式使另一个所述卡块滑移至对应的所述楔形槽能够卡住相邻的另一个箍筋外侧并通过反向滑移所述滑套一段距离的方式使两个所述卡块分别卡紧在相邻的两个箍筋之间,此过程中由于所述指示杆随所述滑套进行滑移,则当所述卡块卡紧相邻的两个箍筋时,先拧动所述手柄带动所述螺柱上升至顶端压紧在所述后横杆底面,以此来锁止所述滑套无法乱动,继而锁止此时所述指示杆的位置无法乱动,同时所述指示杆随即滑移至此时相邻两个箍筋之间实际间距对应的所述刻度标线的刻度值,而由于所述标杆的位置在所述刻度标线用以标识钢筋笼箍筋标准间距的对应刻度值位置,继而通过观察所述指示杆与所述标杆的间距便可直接得出待测箍筋间距是否符合标准间距,即当所述指示杆与所述标杆纵向重合时,则表示待测箍筋间距符合标准间距,而当所述指示杆不与所述标杆纵向重合时,则表示待测箍筋间距不符合标准间距,检测方式简单易操作且能够直观显示,有利于提升检测效率且无需人员进行简单的计算就能判断检测结果,避免了短时记忆容易出错的问题。
16.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标杆的强磁吸座吸附在刻度标线指定位置的方式用以标识钢筋笼箍筋标准间距,后通过滑套沿后横杆滑移的方式来时两个立板的卡块卡住相邻的待测箍筋并通过指示杆对照标杆的方式来快速得出待测间距是否符合标准间距,检测方式简单易操作且能够直观显示,有利于提升检测效率且无需人员进行简单的计算就能判断检测结果,避免了短时记忆容易出错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部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剖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剖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外部图。
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3.1、卡块;101、楔形槽;2、立板;3、后横杆;4、前横杆;401、刻度标线;5、连接座;501、把手;6、滑套;7、锁定组件;701、螺柱;702、手柄;8、指示杆;9、标杆;901、强磁吸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5.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墩柱钢筋笼检测装置,包括前横杆4、后横杆3和连接座5,前横杆4和后横杆3均沿横向设置,且前横杆4位于后横杆3的前方,连接座5的数量为两个,且前横杆4和后横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座5之间。后横杆3沿横向滑动配合有滑套6,滑套6的顶面及后横杆3的顶面一端均竖向固定有立板2,且立板2彼此靠近的端面上部均固定有卡块1。前横杆4的顶面贴附固定有沿横向设置的刻度标线401,刻度标线401的刻度值用以分别表示两个卡块1之间的间距值且均布设置,优选刻度标线401的分度值为1mm。
26.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滑套6的立板2前面沿纵向固定有指示杆8,且指示杆8的位置高度高于刻度标线401,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指示杆8的设置来参照刻度标线401得出相邻待测箍筋的实际间距,刻度标线401的顶面竖向设置有标杆9,标杆9的底端固定有强磁吸座901,且强磁吸座901通过磁力吸附的方式与前横杆4可拆卸固定,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标杆9的强磁吸座901吸附在刻度标线401指定位置的方式用以标识钢筋笼箍筋标准间距。
27.滑套6的底端竖向设置有用以锁止滑套6无法沿后横杆3滑移的锁定组件7,锁定组件7包括螺柱701和手柄702,螺柱701竖向设置且与滑套6啮合连接,螺柱701的上端伸入滑套6,螺柱701的下端固定有手柄702,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螺柱701顶端压紧在后横杆3底面的方式来锁止滑套6无法沿后横杆3滑移,同时便于通过螺柱701顶端离开后横杆3底面的方式来解除对滑套6无法沿后横杆3滑移的锁止。
28.螺柱701的上端为平头式,如此设置,便于螺柱701的顶端能够更为贴合的压紧在后横杆3顶面来锁止滑套6无法沿后横杆3滑移,卡块1彼此靠近的端面均开设有楔形槽101,且楔形槽101在纵向上为通槽,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楔形槽101的设置来确保卡块1能够更为紧固的卡紧在相邻两个箍筋的外侧。
29.前横杆4和后横杆3均为矩形杆,优选为钢管,如此设置,便于滑套6沿后横杆3滑移时具有良好的导向设计,同时便于刻度标线401能够在前横杆4顶面均布设置,指示杆8和标杆9呈t型交错,且指示杆8的前端位置不超过标杆9的后侧,优选指示杆8和标杆9的直径一致,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观察指示杆8相对于标杆9位置的方式来确认待测箍筋间距是否符合标准间距,其中一个连接座5的外侧沿横向固定有把手501,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手持把手501的方式带动装置在检测现场灵活移动。
30.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将装置拿到现场后,根据现场钢筋笼的情况,通过标杆9的强磁吸座901吸附在刻度标线401对应位置刻度值的方式来标识钢筋笼箍筋标准间距,后拧动手柄702带动螺柱701下降并不与后横杆3接触,之后即可使固定在后横杆3顶部的卡块1的楔形槽101卡在其中一个箍筋的外侧,后通过滑套6沿后横杆3滑移的方式使另一个卡块1滑移至对应的楔形槽101能够卡住相邻的另一个箍筋外侧并通过反向滑移滑套6一段距离的方式使两个卡块1分别卡紧在相邻的两个箍筋之间,此过程中由于指示杆8随滑套6进行滑移,则当卡块1卡紧相邻的两个箍筋时,先拧动手柄702带动螺柱701上升至顶端压紧在后横杆3底面,以此来锁止滑套6无法乱动,继而锁止此时指示杆8的位置无法乱动,同时指示杆8随即滑移至此时相邻两个箍筋之间实际间距对应的刻度标线401的刻度值,而由于标杆
9的位置在刻度标线401用以标识钢筋笼箍筋标准间距的对应刻度值位置,继而通过观察指示杆8与标杆9的间距便可直接得出待测箍筋间距是否符合标准间距,即当指示杆8与标杆9纵向重合时,则表示待测箍筋间距符合标准间距,而当指示杆8不与标杆9纵向重合时,则表示待测箍筋间距不符合标准间距,检测方式简单易操作且能够直观显示,有利于提升检测效率且无需人员进行简单的计算就能判断检测结果,避免了短时记忆容易出错的问题。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