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0855发布日期:2022-07-09 01:5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化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测定全血中血红蛋白的电化学传感器,属于生物传感器领域。


背景技术:

2.血液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确定贫血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细胞水平,反映机体健康状况。血红蛋白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给人体带来损伤,而血红蛋白疾病遍布人群又极广,尤其是贫血在女姓中的病发率高,这给广大女性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上千万。当发生贫血时,人体会觉得乏力、心情忧郁,通常还会易怒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以及无法忍受寒冷。由此可见,血红蛋白的检测非常具有普及推广的必要性。然而,现有技术及仪器虽然测试准确、稳定,但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体积大、成本高、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推广。
3.目前定量检测血红蛋白含量的技术有很多种,如比色法、比重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等。生物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在医药检测、环境分析及食品检测等相关领域,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与待测分析物发生反应,并将反应信号转化成可分析测量的电信号,从而对待测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该类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样本量少,准确度高、制作成本低以及能用于临床实时检测等特点。但利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时,利用反应试剂与血红蛋白反应,此反应过程没有酶参与,不具有特异性,且个体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和血液中存在多种内外源物质,如内源性常见物质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等;外源性常见物质多巴胺、抗坏血酸、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均对测试均存在明显干扰作用,极易造成血红蛋白测试结果的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该电化学传感器能够消除待测样本中内外源干扰物质造成的背景电流干扰,准确检测出待测样本中待测物质的响应电流。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包括:
6.主体,所述主体形成有相互连通的背景电流测试区和响应电流测试区;
7.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其包括位于所述背景电流测试区的背景电流测试电极和与其相对的第一对电极,所述背景电流测试电极带有表面活性剂和电子媒介体;和
8.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其包括位于所述响应电流测试区的响应电流测试电极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对电极,所述响应电流测试电极带有溶血剂和电子媒介体。
9.可选地,所述背景电流测试电极和响应电流测试电极接入同一电路连接端;
10.所述第一对电极和所述第二对电极接入同一电路连接端。
11.可选地,还包括一触发电极,其位于所述背景电流测试区或所述响应电流测试区,
其能够在感测到微电流后输出一触发信号;
12.所述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所述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在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依次通电。
13.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相互叠加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以夹持所述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和所述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所述第二绝缘层还开设有连通至边缘的缺口,叠加的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缺口位置依次形成所述背景电流测试区和响应电流测试区。
14.可选地,所述缺口处设置有吸液部,所述吸液部能够将外界的待测液通过所述缺口吸入至所述背景电流测试区及所述响应电流测试区。
15.可选地,所述吸液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气孔。
16.可选地,所述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及所述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沿所述缺口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对电极、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第二对电极及响应电流测试电极沿所述缺口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18.可选地,所述背景电流测试电极与所述响应电流测试电极之间的距离为 1.5-3.5mm。
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测试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分析处理所述电化学传感器的电流信号。
20.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获得不同标准浓度的含有待测物质的待测液;通过电化学测试装置,获得不同待测液的总响应电流值i1与背景干扰电流i2;建立待测物质标准浓度与响应电流差

i=i 1-i2的相关性曲线;根据已确定的待测物质标准浓度与响应电流差相关性曲线,验证待测液中的待测物质浓度的准确性。
22.可选的,所述待测液中待测物质浓度与响应电流差的相关性方程为:
23.c=a*x(

i)+b
24.其中,c为待测液中待测物质浓度,

i为相应电流差,a的范围为50至 100,b的范围为-30至30;
25.优选的,所述待测液中待测物质浓度与响应电流差的相关性方程为:
26.c=a*x2(

i)+bx(

i)+c
27.其中,a的范围为-10至+10,b的范围为0至150,c的范围为-5至5。
28.本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29.1.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设置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以测试待测样本中干扰物质产生的背景电流;通过设置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测试待测样本中干扰物质及待测物质的总电流,从而可以消除待测样本内外源干扰物质造成的背景电流干扰,准确检测出待测物质的响应电流,进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实际浓度。
30.2.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将背景电流测试电极和响应电流测试电极接入同一电路连接端;第一对电极和第二对电极接入同一电路连接端,能够进一步减少外界的干扰,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31.3.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以夹持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和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可以避免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极暴露在外界中产生损坏或发生漏电现象,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能够提高该传感器的一体性及美观化程度。
32.4.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设置吸液部,通过毛细管作用,将待测液引入至背景电流测试区及响应电流测试区,即实现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与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与待测液的接触,该设置方式进样方便快捷,直接将待测液吸入测试区,避免待测液在转移过程中被污染,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3.5.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设置气孔,有利于排出吸液部中的空气,避免在进样过程中由于待测样本挤压吸液部内的空气而产生进样阻力,保证待测物质在吸液部流动的更加通畅。
34.6.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设置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及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沿缺口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吸液部内的待测液首先与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相接触,产生背景干扰电流,然后与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相接触,产生响应电流,保证检测过程的有序进行。
35.7.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控制背景电流测试电极与响应电流测试电极之间的距离,保证二者所接触的吸液部内的待测液浓度接近,因此所产生的背景干扰电流大小接近,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3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涉及的电化学传感器中内部电极的示意图;
3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涉及的电化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涉及的电化学传感器中第二绝缘层示意图;
4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电化学测试装置测试的血红蛋白响应电流

i与实测的血红蛋白浓度的线性相关性曲线图;
4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5中电化学测试装置计算的血红蛋白浓度与实测的血红蛋白浓度的线性相关性曲线图。
42.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
43.1、背景电流测试电极;2、第一对电极;3、响应电流测试电极;4、第二对电极;5、电路连接端;6、导线;7、触发电极;8、第一绝缘层;9、第二绝缘层;10、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7.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任意能够与电子媒介体反应产生电流的物质,例如可以为血红蛋白、葡萄糖、尿酸及过氧化氢等。当检测的物质不同时,工作电极表面负载的电子媒介体的种类也不同。下述实施例以检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当以检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为例进行说明时,干扰物质分为全血内源性常见物质及全血外源性常见物质,其中,全血内源性常见物质包括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等;全血外源性常见物质包括多巴胺、抗坏血酸、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52.实施例1
53.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包括:主体、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和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其中,主体形成有相互连通的背景电流测试区和响应电流测试区;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包括位于背景电流测试区的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和与其相对的第一对电极2,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带有表面活性剂和电子媒介体;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包括位于响应电流测试区的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对电极4,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带有溶血剂和电子媒介体。通过设置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以测试血液中干扰物质产生的背景电流;通过设置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测试血液中干扰物质及血红蛋白的总电流,从而可以消除血液样本内外源干扰物质造成的背景电流干扰,准确检测出血液中血红
蛋白的响应电流,进而计算出血红蛋白的实际浓度;通过在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表面附着有表面活性剂,可以排除血液中脂类物质的干扰,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在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表面附着有溶血剂,从而将血液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释放,保证检测过程的有序进行。
54.具体的,本实施例对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不做限制,只要能排除血液中脂类物质的干扰即可,例如可以为皂素、十二烷基硫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曲拉通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本实施例对溶血剂的种类不做限制,只要能将红细胞破坏使得血红蛋白被释放即可,例如可以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55.具体的,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表面的电子媒介体与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表面的电子媒介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与血液中的干扰物质及血红蛋白发生反应即可。优选的,为了保证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表面的电子媒介体与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表面的电子媒介体和血液中的干扰物质的反应能力相同,即电化学响应电流一致,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表面的电子媒介体与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表面的电子媒介体相同。具体的,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表面的电子媒介体可以为铁氰化钾、亚甲蓝、二甲基二茂铁和二甲酸二茂铁的至少一种,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表面的电子媒介体包括铁氰化钾、四硫富瓦烯、二甲基二茂铁和二甲酸二茂铁中的至少一种。
56.具体的,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可以为金电极、碳电极、钯电极或合金电极,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可以为金电极、碳电极、钯电极或合金电极。
5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上还附着有第一稳定剂和第一缓冲剂。具体的,第一稳定剂可以为高聚物、合成纤维和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缓冲剂可以为磷酸氢钠、磷酸二氢钠和柠檬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5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上还附着有第二稳定剂和第二缓冲剂。具体的,第一稳定剂可以为高聚物、合成纤维和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缓冲剂可以为磷酸氢钠、磷酸二氢钠和柠檬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5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和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接入同一电路连接端5;第一对电极2和第二对电极4接入同一电路连接端5。通过将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和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接入同一电路连接端5;第一对电极2和第二对电极4接入同一电路连接端5,能够进一步减少外界的干扰,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60.可以理解的是,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第一对电极2 和第二对电极4均通过导线6与电路连接端5相连。
61.具体的,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和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的工作电位均介于 0.1至0.5v之间。具体的,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的工作电位为0.12v,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的工作电位为0.35v。通过控制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和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的工作电位不同,确保在不同的工作电位下启动不同的测试电极组工作,保证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和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的交替测试。
6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一触发电极7,其位于背景电流测试区或响应电流测试区,其能够在感测到微电流后输出一触发信号;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依次通电。通过设置触发电极7,其能够在感测到微电流后输出触发信号,从而将该电化学传感器启动,提高该传感器的灵敏性及自动化程度。
6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主体包括相互叠加的第一绝缘层8和第二绝缘层9,以夹持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和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第二绝缘层9还开设有连通至边缘的缺口10,叠加的第一绝缘层8和第二绝缘层9在缺口10位置依次形成背景电流测试区和响应电流测试区。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层8和第二绝缘层 9以夹持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和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可以避免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极暴露在外界中产生损坏或发生漏电现象,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能够提高该传感器的一体性及美观化程度。
64.具体的,本实施例对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第一对电极2、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及第二对电极4的形状不做限制,例如,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及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为方形,第一对电极2及第二对电极为l形。
65.具体的,为了保证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及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在测试过程中的稳固性,防止二者发生位移而使测试结果产生误差,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第一对电极2、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及第二对电极4的边缘分别被夹持在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夹层内。
66.具体的,本实施例对该电化学传感器的进样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可以为滴液进样,也可以吸液进样。
6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缺口10处设置有吸液部,吸液部能够将外界的待测液通过缺口10吸入至背景电流测试区及响应电流测试区。通过设置吸液部,通过毛细管作用,将待测液引入至背景电流测试区及响应电流测试区,即实现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与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与待测液的接触,该设置方式进样方便快捷,直接将待测液吸入测试区,避免待测液在转移过程中被污染,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68.具体的,本实施例对吸液部的材质不做限定,只要能实现将待测液引入至背景电流测试区及响应电流测试区即可,例如,吸液部的材质可以为一系列含多个亲水基团(如羟基、羧基、胺基以及聚环氧乙烷链段)的聚合物。
6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吸液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气孔。通过设置气孔,有利于排出吸液部中的空气,避免在进样过程中由于血样挤压吸液部内的空气而产生进样阻力,保证血液在吸液部流动的更加通畅。
7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及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沿缺口10 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通过设置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及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沿缺口10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吸液部内的待测液首先与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相接触,产生背景干扰电流,然后与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相接触,产生响应电流,保证检测过程的有序进行。
71.具体的,本实施例对缺口10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实现将待测液引入至背景电流测试区及响应电流测试区即可,例如可以为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为了保证缺口10内具有足够的排布空间,确保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及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的有序排布,同时减少待测液的进样量,缺口10优选为长方形。
72.优选的,第一对电极2、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第二对电极4及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沿缺口10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该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保证检测过程的有序进行,减少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7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与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之间的距离为1.5-3.5mm,优选为2.5mm。通过控制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与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之间的距离,保证
二者所接触的吸液部内的待测液浓度接近,因此所产生的背景干扰电流大小接近,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74.实施例2
75.本技术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电化学测试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和实施例 1的电化学传感器,控制单元用于分析处理电化学传感器的电流信号。该电化学测试装置能够检测到背景干扰电流及总响应电流,通过控制单元可以计算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响应电流,以确定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从而消除血液样本中内外源干扰物质造成的背景电流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76.该电化学测试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通过吸液部将待测液引入至背景电流测试区和响应电流测试区,触发电极7感测到待测液内的微电流后输出触发信号,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依次通电;首先控制该测试装置的工作电位处于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的工作电位范围内,启动背景电流测试电极组,利用背景电流测试电极1上的电子媒介体与血浆内具有氧化还原特性的干扰物质反应,检测待测液中内外源干扰物质造成的背景干扰电流,继续控制该测试装置的工作电极处于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的工作电位范围内,启动响应电流测试电极组,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表面的溶血剂将血液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释放,利用响应电流测试电极3表面的电子媒介体与血红蛋白及具有氧化还原特性的干扰物质反应,以检测中血液中血红蛋白与内外源干扰物质的总响应电流,并通过计算出总响应电流与背景干扰电流的差值,即得到血红蛋白的响应电流。
77.实施例3
78.本技术的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电化学测试装置,该电化学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如下:
79.1)配置多个血液样本,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标定,调整血红蛋白标准浓度分别为3.5g/dl、7.0g/dl、10.0g/dl、13.5g/dl、17.0g/dl、20.0g/dl、 24.0g/dl;
80.2)用不含血红蛋白浓度与响应电流线性方程的电化学测试装置测试每个血液样本的总响应电流i1及背景干扰电流i2,每个血液样本测试10次,取平均值,如表1所示:
81.表1
[0082][0083]
3)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以血红蛋白响应电流

i为x轴,以血红蛋白标准浓度为y轴,作图得图4,获得血红蛋白标准浓度与血红蛋白响应电流

i之间的关系方程,
即c(hb)=-0.2996*x2(

i)+5.5247x(

i)+1.6996,相关系数r2=0.9962,其中,c(hb)为血红蛋白标准浓度,

i为血红蛋白响应电流。
[0084]
4)将3)中得到的关系方程输入至控制单元中,得到能够排除背景干扰电流的电化学测试装置。
[0085]
实施例4
[0086]
本技术的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测试电化学测试装置抗干扰能力的方法,其中,电化学测试装置选自实施例2中的电化学测试装置,抗干扰能力分为对血液内源性干扰物质的抗干扰能力及对血液外源性干扰物质的抗干扰能力。
[0087]
该电化学测试装置对血液内源性干扰物质的抗干扰能力的测试步骤如下:
[0088]
配制三个高、中、低浓度血液样本,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标定调整血红蛋白浓度为7.0g/dl、13.5g/dl、20.0g/dl;血液样本中的内源性干扰物质浓度均远高于生理浓度,最后在待测血液样本中的干扰物质的浓度设置为:尿酸的浓度为23.5mg/dl,非共轭胆红素的浓度为20mg/dl,胆固醇的浓度为500mg/dl、甘油三脂的浓度3000mg/dl。用不含血红蛋白浓度与响应电流线性方程的电化学测试装置测试添加了干扰物质和无干扰物质的三个浓度待测血液,比较其电流响应的差异来评估干扰物质的影响大小,每个浓度测试10次,取平均值;另外,计算血液样本(%)添加了干扰物质相对于未添加干扰物质的血液响应的相对百分比,如表2-表4所示:
[0089]
表2
[0090][0091]
表3
[0092][0093]
表4
[0094][0095]
由表中数据可知,尿酸、非共轭胆红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未对电化学测试装置的产生明显影响.虽然干扰物质本身的氧化还原性会使干扰物质与过量的电子媒介体反应或干扰血红蛋白与电子媒介体反应,产生电流偏高或偏低,但实验中干扰物质的浓度设置是远高于人体正常血液中干扰物质含量的,所以在实际中的干扰偏差均会小于实验的检测结果,说明该电化学测试装置对尿酸、非共轭胆红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较好的抗干扰性。
[0096]
该电化学测试装置对血液内源性干扰物质的抗干扰能力的测试步骤如下:
[0097]
配制三个高、中、低浓度血液样本,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标定调整血红蛋白浓度为7.0g/dl、13.5g/dl、20.0g/dl;血液样本中的外源性干扰物质浓度均远高于生理浓度,最后在待测血液样本中的干扰物质的浓度设置为:多巴胺的浓度为0.09mg/dl、抗坏血酸的浓度为6mg/dl、布洛芬的浓度为50mg/dl、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为20mg/dl,用不含血红蛋白浓度与响应电流线性方程的电化学测试装置测试添加了干扰物质和无干扰物质的三个浓度待测血液,比较其电流响应的差异来评估干扰物质的影响大小,每个浓度测试10次,取平均值;另外,计算血液样本(%)添加了干扰物质相对于未添加干扰物质的血液响应的相对百分比。如表5-表7所示:
[0098]
表5
[0099][0100]
表6
[0101][0102]
表7
[0103][0104]
由表中数据可知,多巴胺、抗坏血酸、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均未对电化学测试装置产生明显影响.虽然干扰物质本身的氧化还原性会使干扰物质与过量的电子媒介体反应或干扰血红蛋白与电子媒介体反应,产生电流偏高或偏低,但实验中干抗物质的浓度设置均是远高于人体正常血液中干扰物质含量的,所以在实际中的干扰偏差均会小于实验的检测结果,说明该电化学测试装置对多巴胺、抗坏血酸、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有较好的抗干扰性。
[0105]
实施例5
[0106]
本技术的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测试电化学测试装置准确性的方法,其中,电化学测试装置选自实施例2中的电化学测试装置,测试步骤如下:
[0107]
在3.5g/dl-24.0g/dl血红蛋白浓度内随机配制50个血液样本,对每一个样本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与电化学测试装置进行测试,将电化学测试装置测试血红蛋白最终浓度值与血细胞分析仪实测的血红蛋白浓度进行相关性计算,以电化学测试装置测试血红蛋白最终浓度值为纵坐标,以血细胞分析仪实测的血红蛋白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后如图4所示,线性方程为y=0.9808x+0.1479, 相关系数r2=0.9885。
[0108]
从图5可以看出,电化学测试装置测试血红蛋白最终浓度值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相关性很好,可以满足临床及poct快速检测的要求。
[0109]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110]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
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