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3342发布日期:2022-09-06 20:0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日益增多,化学肥料及农药大量使用以及各种工业企业的工业污水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多,使得大量污染物不可避免的被排放至江河湖泊,导致我国面临的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这些污染物不仅种类繁多、组成复杂,还大多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容易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作用。因此,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民生关心的重点。目前,我国已提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战略,对整治水域污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现有的水质监测仪上的采水样管和水质监测模块等由于长期处于水面下,很容易受到水中的水草、漂浮物等的缠绕,缠绕的异物过多会严重影响到水质监测仪的正常工作。且水里存在的不明物体较多,容易与水质探头发生碰撞,从而损坏仪器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防护性更高的环境监测装置。
4.一种环境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探头、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所述监测探头用于设置在监测船的底部,且用于监测水质;所述第一防护件用于连接在所述监测船的底部上,且设置在所述监测探头朝向所述监测船前进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防护件上开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能够和所述监测探头相连通;所述第二防护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防护件上,且所述第二防护件位于所述监测探头背向所述监测船的一侧,所述第一防护件和所述第二防护件共同围成防护腔,所述监测探头位于所述防护腔内。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件和所述第二防护件呈非平角和非零角设置,所述监测探头远离所述监测船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防护件围成所述防护腔的一侧面上。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件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监测探头远离所述监测船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第二防护件背向所述监测船的一侧面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置不高于所述监测探头远离所述监测船的一端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置。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件沿所述监测船前进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防护件和所述监测船的底部的夹角范围为20
°
~50
°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件和所述监测探头间隔设置形成过水腔,所述过水孔通过所述过水腔和所述监测探头相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水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过水孔呈矩阵排列,相邻两个所述过水孔间隔设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件用于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监测船的底部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件为不锈钢件、塑料件或陶瓷件。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件为不锈钢件、塑料件或陶瓷件。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件为板状、圆锥形、圆柱形、长方形或球形。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监测装置还包括延伸件,所述延伸件用于连接在所述监测船的底部上,所述第一防护件连接在所述延伸件上,且和所述延伸件呈非平角和非零角设置,所述延伸件、所述第一防护件和所述第二防护件共同围成所述防护腔。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监测装置还包括采样管,所述采样管用于设置在所述监测船的底部,且用于收集水质样品,所述采样管和所述监测探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防护件上还开设有防护孔,所述采样管穿设在所述防护孔内。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监测装置还包括接驳架,所述接驳架内形成有接驳腔,所述接驳腔用于放置监测船,所述接驳架的一侧还形成有接驳口,所述接驳口和所述接驳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防护件和所述接驳腔的底壁间隔设置。
17.上述环境监测装置,将监测探头设置在监测船的底部,使其能够更好地监测到水质情况。同时,在监测探头朝向监测船前进方向的一侧上设置第一防护件,能够保证在监测船前进过程中水中的生物或者杂质不会撞击到监测探头上,避免了对监测探头造成损害,保证了监测探头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在监测船前进过程中,第一防护件在水中会产生一定的阻力进行产生旋涡,影响监测探头对水质进行监测。因此,在第一防护件上开设有过水孔,降低在监测船前进行驶过程中,使得水流能够通过过水孔直接流到监测探头附近,降低了第一防护件产生的阻力,避免了第一防护件产生旋涡对监测探头产生影响。而开设过水孔也能够起到降低第一防护件重量的效果,继而保证了环境监测装置的便捷性和实用性。监测探头位于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围成的防护腔内,第二防护件位于监测探头背向监测船的一侧,在水下情况未知的情况下,第二防护件能够保证监测探头不会磕碰到水底硬物或者缠绕在水草上。进一步提高了环境监测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环境监测装置的侧视图;
21.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环境监测装置的正视图。
22.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23.10、环境监测装置;100、监测探头;200、第一防护件;300、第二防护件;310、过水孔;400、延伸件;500、采样管;600、过滤头;700、监测船。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的环境监测装置10,包括监测探头100、第一防护件200和第二防护件300。监测探头100用于设置在监测船700的底部,且用于监测水质。第一防护件200用于连接在监测船700的底部上,且设置在监测探头100朝向监测船700前进方向上的一侧。第一防护件200上开设有过水孔310。过水孔310能够和监测探头100相连通。第二防护件300连接在第一防护件200上,且第二防护件300位于监测探头100背向监测船700的一侧。第一防护件200和第二防护件300共同围成防护腔。监测探头100位于防护腔内。
26.将监测探头100设置在监测船700的底部,使其能够更好地监测到水质情况。同时,在监测探头100朝向监测船700前进方向的一侧上设置第一防护件200,能够保证在监测船700前进过程中水中的生物或者杂质不会撞击到监测探头100上,避免了对监测探头100造成损害,保证了监测探头100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在监测船700前进过程中,第一防护件200在水中会产生一定的阻力进行产生旋涡,影响监测探头100对水质进行监测。因此,在第一防护件200上开设有过水孔310,降低在监测船700前进行驶过程中,使得水流能够通过过水孔310直接流到监测探头100附近,降低了第一防护件200产生的阻力,避免了第一防护件200产生旋涡对监测探头100产生影响。而开设过水孔310也能够起到降低第一防护件200重量的效果,继而保证了环境监测装置10的便捷性和实用性。监测探头100位于第一防护件200和第二防护件300围成的防护腔内,第二防护件300位于监测探头100背向监测船700的一侧,在水下情况未知的情况下,第二防护件300能够保证监测探头100不会磕碰到水底硬物或者缠绕在水草上。进一步提高了环境监测装置1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27.监测船700多为无人监测船700。环境监测装置10主要由无人监测船700船体平台、无人船自主控制系统和各种水质监测仪组成。水质监测仪包括:水质多参数分析仪、流动注射分析仪、侧扫声呐、化学需氧量分析仪、氨氮分析仪、总氮分析仪、总磷分析仪、总铅分析仪、六价铬分析仪、ph分析仪、溶解氧分析仪、浊度分析仪、电导率分析仪、高猛酸盐指数分析仪、总有机碳分析仪、总酚分析仪、光谱分析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28.然而,现有的水质监测仪上的采水样管和水质监测模块等由于长期处于水面下,很容易受到水中的水草、漂浮物等的缠绕,缠绕的异物过多会严重影响到水质监测仪的正常工作。且水里存在的不明物体较多,容易与水质探头发生碰撞,从而损坏仪器设备。本实施例中的监测探头100即为水质监测模块,通过第一防护件200和第二防护件300围成防护腔,保护监测探头100避免其受到异物缠绕或者水底硬物磕碰,提高了环境监测装置10的安全性,延长了监测探头100的使用寿命。
29.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境监测装置10还包括中央控制器。监测船700上设置有通信天线。通信天线能够传输信号至中央控制器。监测船700上还设置有gps。gps和通信天线电性连接。gps生成监测船700的位置信息,通信天线能够将位置信息传递至中央控制器。通信天线包括2.4g遥控器天线和5.8g专网通信天线。保证无人监测船700的控制稳定性。
3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200和第二防护件300呈非平角和非零角设置。监测探头100远离监测船700的一端连接在第二防护件300围成防护腔的一侧面上。第一防护件
200和第二防护件300呈夹角设置,能够保证防护腔有足够空间保护监测探头100。而监测探头100的一端连接在第二防护件300上,保证了第二防护件300能够为监测探头100提供稳定的保护。
3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防护件300上开设有固定孔。监测探头100远离监测船700的一端穿设在固定孔内。第二防护件300背向监测船700的一侧面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置不高于监测探头100远离监测船700的一端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置。监测探头100穿设在固定孔内,能够扩大监测探头100和第二防护件300的接触面积。也能够为监测探头100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和防护。
3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200沿监测船700前进方向倾斜设置。第一防护件200和监测船700的底部的夹角范围为20
°
~50
°
。第一防护件200倾斜设置能够减小第一防护件200在监测船700前进时候的阻力。夹角范围为20
°
~50
°
更加符合流体力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防护件200和监测船700的底部的夹角范围也可以视为130
°
~160
°

3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防护件300为板状结构,第二防护件300水平设置。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二防护件300在监测船700前进时候的阻力。
3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200和监测探头100间隔设置形成过水腔。过水孔310通过过水腔和监测探头100相连通。过水腔保证了监测探头100附近有足够的水流进入,且水质稳定。
35.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水孔3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过水孔310呈矩阵排列。相邻两个过水孔310间隔设置。多个过水孔310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防护件200在水中的阻力,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第一防护件200的重量。
3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200用于可拆卸地连接在监测船700的底部上。具体地,第一防护件200通过卡槽连接、卡扣连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设置在监测船700的底部上。现有的水质监测模块探头往往都是直接固定安装在船体下方,不便拆装和进行维护清洗。因此,本技术的第一防护件200能够拆卸地连接在监测船700的底部上,可以将第一防护件200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提高了环境监测装置10的维护便捷性。同时由于第二防护件300连接在第一防护件200上,也能够对第二防护件300进行清洗。
3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200为不锈钢件、塑料件或陶瓷件。第二防护件300为不锈钢件、塑料件或陶瓷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案例选择不锈钢金属材料,并不意味着只能运用不锈钢金属材料制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考虑到成本、重量等因素,可以选择其它如陶瓷、工程塑料等制作第一防护件200或者第二防护件300。要重点考虑选择能够长期在水中使用的材料,以提高环境监测装置10的使用寿命。
38.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防护件300为板状、圆锥形、圆柱形、长方形或球形。只要能够稳定监测探头100即可。进一步地,不论第二防护件300为板状、圆锥形、圆柱形、长方形或球形,第二防护件300都开设有固定孔,监测探头100通过固定孔固定在第二防护件300上。
39.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境监测装置10还包括延伸件400。延伸件400用于连接在监测船700的底部上。第一防护件200连接在延伸件400上,且和延伸件400呈非平角和非零角设置。延伸件400、第一防护件200和第二防护件300共同围成防护腔。延伸件400和第一防护件200在监测探头100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和监测探头100的长度一致。延伸件400为不锈钢件、塑料件或陶瓷件。延伸件400能够进一步扩大防护腔的空间,保证监测探头100的监测
范围。
40.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境监测装置10还包括采样管500。采样管500用于设置在监测船700的底部,且用于收集水质样品。采样管500和监测探头100间隔设置,第一防护件200上还开设有防护孔。采样管500穿设在防护孔内。还包括过滤头600,采样管500的一端连接在监测船700的底部,采样管500的另一端设置过滤头600,过滤头600用于过滤水中杂质,采样管500用于采集水质样本。
41.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境监测装置10还包括接驳架。接驳架内形成有接驳腔。接驳腔用于放置监测船700。接驳架的一侧还形成有接驳口。接驳口和接驳腔相连通。第二防护件300和接驳腔的底壁间隔设置。第二防护件300和接驳腔的底壁间隔设置,保证了监测船700在接驳腔内时,船底的监测探头100不会碰触到接驳腔的底壁或者地面,保证了监测船700上监测探头100的安全。
42.在一个实施例中,接驳架包括架体和底托。架体内形成有接驳腔。架体的一侧形成有接驳口。底托设置于接驳腔的底壁上,底托用于托起监测船700,以使第二防护件300和接驳腔的底壁间隔设置。将监测船700放置在接驳架的接驳腔内,底托能够在接驳腔内将监测船700托起,保证监测船700在接驳腔的安全稳定。也使得第二防护件300能够和接驳腔的底壁产生间隔,保证了监测船700在接驳腔内时,船底的监测探头100不会碰触到接驳腔的底壁或者地面,保证了监测船700上监测探头100的安全。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抵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抵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