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自动测试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3297发布日期:2022-07-23 11:10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自动测试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测试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自动测试生产线。


背景技术:

2.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是台区智能化的核心装置。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整机测试包含精度校正、功能测试和参数配置,目前这三个环节主要靠人工测试完成。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全国市场容量约1000万台,每年国家电网集中采购约50万台,每台均需要进行整机测试,这个测试环节预计会消耗0.5人/天次,会大幅限制产量并提高生产成本。为了提高产量,一般会安排多组生产人员同时测试,但是每组测试都需要独立高精度电压电流源和电脑,会导致测试设备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人工测试因人而异,存在不可避免的误测和漏测,导致产品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自动测试生产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生产成本高、产品存在不合格品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自动测试生产线,包括自动测试架1、测试工作台2、测试工作柜3、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和电压电流源7;所述电压电流源7设置在所述自动测试架1一侧,所述自动测试架1下方设有所述测试工作台2;所述测试工作台2下方设有所述测试工作柜3;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设置于所述自动测试架1上。
5.所述自动测试架1上设有固定盒41,所述固定盒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自动测试架1上,所述固定盒41设有多个,呈横向排列,一排设有六个,共设有两排,所述固定盒41尺寸与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相匹配;所述自动测试架1上设有标准显示表6,所述标准显示表6与所述固定盒41对应设置,所述标准显示表6具体位于每个所述固定盒41上方。
6.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固定于所述固定盒41内,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下方设有串口服务器5,所述串口服务器5与所述自动测试架1之间设有连接线51。
7.所述测试工作柜3包括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前面设有散热孔31。
8.所述测试工作台2呈扁平板状结构,具体与所述测试工作柜3平行,与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垂直。
9.所述电压电流源7呈柜状,所述电压电流源7前面设有透明门71,所述透明门71通过轴承与所述电压电流源7连接,所述透明门71一侧设有把手72;所述电压电流源7通过电线与所述自动测试架1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1.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化地完成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精度校正、功能测试和参数配置。显著地缩短测试时间,将原来的6小时/台,降低至5分钟/台,从而显著地提高产量。同时
可以将人工测试错误导致的产品不合格率从0.5%降低至0,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测试架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16.图中:1、自动测试架;2、测试工作台;3、测试工作柜;4、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1、固定盒;5、串口服务器;51、连接线;6、标准显示表;7、电压电流源;71、透明门;7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阐明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实施过程及性能展示,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18.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19.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20.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自动测试生产线,包括自动测试架1、测试工作台2、测试工作柜3、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和电压电流源7;所述电压电流源7设置在所述自动测试架1一侧,所述自动测试架1下方设有所述测试工作台2;所述测试工作台2下方设有所述测试工作柜3;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设置于所述自动测试架1上。
21.所述自动测试架1上设有固定盒41,所述固定盒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自动测试架1上,所述固定盒41设有多个,呈横向排列,一排设有六个,共设有两排,所述固定盒41尺寸与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相匹配;所述自动测试架1上设有标准显示表6,所述标准显示表6与所述固定盒41对应设置,所述标准显示表6具体位于每个所述固定盒41上方。
22.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固定于所述固定盒41内,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下方设有串口服务器5,所述串口服务器5与所述自动测试架1之间设有连接线51。
23.所述测试工作柜3包括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前面设有散热孔31。
24.所述测试工作台2呈扁平板状结构,具体与所述测试工作柜3平行,与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垂直。
25.所述电压电流源7呈柜状,所述电压电流源7前面设有透明门71,所述透明门71通过轴承与所述电压电流源7连接,所述透明门71一侧设有把手72;所述电压电流源7通过电线与所述自动测试架1连接。
26.测试流程:
27.(一)自动测试主机是为一台电脑或者嵌入式设备,运行自动测试软件。自动测试
软件控制三相控制单元输出电压电流,并通过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三相标准表读取实时电压电流数据;自动测试软件通过串口服务器对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进行测试程序和出厂程序安装及配置工作,通过交换机读取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的实时数据。
28.(二)、精度校正流程:
29.(1)自动测试系统输出三相额定电压un、额定电流in、电压电流夹角0度;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进行电压、电流、功率测量,将测量值传送至自动测试系统;自动测试系统根据三相标准表读数和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测量值,计算三相电压电流校正系数,并下发至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存储。
30.(2)自动测试系统输出三相额定电压un、额定电流in、电压电流夹角30度;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进行电压、电流、功率测量,将测量值传送至自动测试系统;自动测试系统根据三相标准表读数和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测量值,计算高量程下三相电压电流角差校正系数,并下发至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存储。
31.(3)自动测试系统输出三相额定电压un、电流0.2in、电压电流夹角30度;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进行电压、电流、功率测量,将测量值传送至自动测试系统;自动测试系统根据三相标准表读数和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测量值,计算中量程下三相电压电流角差校正系数,并下发至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存储。
32.(4)自动测试系统输出三相额定电压un、电流0.05in、电压电流夹角30度;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进行电压、电流、功率测量,将测量值传送至自动测试系统;自动测试系统根据三相标准表读数和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测量值,计算低量程下三相电压电流角差校正系数,并下发至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存储。
33.5、功能测试流程:
34.(1)自动测试系统通过扫描枪录入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二维码,建立设备测试记录文件。
35.(2)自动测试系统通过串口服务器给每个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安装测试程序,并分配测试ip地址,进行网口测试。
36.(3)自动测试系统分别输出120%、100%、80%、60%、40%、20%、5%、0倍额定电压电流,电压电流夹角分别为0
°
、30
°
、60
°
、90
°
、-30
°
、-60
°
、-90
°
。在这些工况下自动测试系统通过网线读取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分析测量精度并记录。
37.(4)自动测试系统模拟智能电表,并通过串口服务器连接各个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进行抄表工作并将抄表数据传送给自动测试系统,自动测试系统进行串口通讯测试分析并记录。
38.(5)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通过测试程序,和无线模块进行数据收发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传送至自动测试系统。
39.(6)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通过测试程序,和gps/北斗模块进行数据收发测试和定位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传送至自动测试系统。
40.(7)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通过测试程序,和载波模块进行数据收发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传送至自动测试系统。
41.(8)自动测试系统输出多路开关量信号,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采集后将数据传送至自动测试系统,自动测试系统进行开关量测试并记录。
42.(9)自动测试系统输出可调电阻,供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温度采集使用,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将温度值传送至自动测试系统,自动测试系统进行温度测试并记录。
43.6、参数配置流程:
44.(1)自动测试系统通过网线给每个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安装出厂程序。
45.(2)自动测试系统根据二维码信息,自动配置各个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出厂ip地址。
46.(3)自动测试系统将标准参数表,下载至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
47.(4)自动测试系统读取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的加密证书并存档。
48.(5)自动测试系统读取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出厂编号、esn号、ip地址,存档并打印成不干胶贴,共人工贴装在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4表面。
4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