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釆集和水深测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1554发布日期:2022-06-15 09:4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釆集和水深测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样品采集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釆集和水深测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海洋监测领域中,通过研究海洋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律,确定海区的纳污能力。研究水体污染对海洋生物特别是对海洋底栖生物的影响,进行海洋环境评价、预测和综合管理。采集有代表性的沉积物样品是实施沉积物监测,反映海洋环境的沉积现状和污染历史的重要环节。
3.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各种采泥器进行获取,尤其是箱式采泥器,但是现有的箱式采泥器普遍存在取泥后运送的过程中因为不够严密而导致样品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釆集和水深测量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釆集和水深测量的装置存在取泥后运送的过程中因为不够严密而导致样品泄漏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釆集和水深测量的装置,包括:
6.箱体,上下端均设有开口;
7.两个取泥斗,均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两侧;
8.导向架,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端;
9.拉杆组件,上下滑动装配在所述导向架上,所述拉杆组件与所述两个取泥斗连动,当所述拉杆组件上拉时连动所述两个取泥斗相对向下旋转并抵合,以封闭所述箱体下端的开口,当所述拉杆组件下移时连动所述两个取泥斗反向向上旋转并展开,以打开所述箱体下端的开口;
10.防漏泥斗,转动安装于任意一个取泥斗上且与所述两个取泥斗连动,当所述两个取泥斗旋转抵合时,连动所述防漏泥斗旋转至两个取泥斗的抵合处,当两个取泥斗展开时,连动所述防漏泥斗展开。
11.进一步的,所述拉杆组件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导向架设有偏心转动的限位钩件,所述限位钩件与所述定位部配合钩紧时,使得所述拉杆组件上拉受限并形成取泥前下放装置的下放状态,当松开对所述拉杆组件的拉力时,所述限位钩件受自重发生偏心翻转,形成取泥时装置受自重下降至取泥位的取泥状态。
12.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取泥斗的两端的转动点处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延伸杆,所述拉杆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连动侧,每一连动侧包括竖杆和两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竖杆的下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延伸杆的延伸端。
13.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箱体上端两侧的固定套筒,所述拉杆组
件两侧的竖杆分别滑动装配在两个固定套筒内。
14.进一步的,所述防漏泥斗的两端分别转动在一个所述取泥斗的两侧上,所述防漏泥斗的两端的转动点处均设有第二延伸杆,另一个所述取泥斗上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对应的取泥斗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延伸杆的延伸端。
15.进一步的,所述防漏泥斗上均匀遍布有多个用于滤水的通孔。
16.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外侧设有多个用于增加配重的配重槽体,每一所述配重槽体上设有用于装入配重块的槽口。
17.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配重槽体对称分布在箱体的两侧,每一侧的配重槽体上的槽口朝向同一方向,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锁紧每一侧的所有配重槽体的槽口的锁板。
18.进一步的,所述拉杆组件上设有提拉手。
1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端的开口设有开关门。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釆集和水深测量的装置,包括:箱体,上下端均设有开口;两个取泥斗,均分别转动连接在箱体的两侧;导向架,设置于箱体上端;拉杆组件,上下滑动装配在导向架上且与两个取泥斗连动,当拉杆组件上拉时连动两个取泥斗相对向下旋转并抵合,以封闭箱体下端的开口,当拉杆组件下移时连动两个取泥斗反向向上旋转并展开,以打开箱体下端的开口;防漏泥斗,转动安装于任意一个取泥斗上且与两个取泥斗连动,当两个取泥斗抵合时,连动防漏泥斗旋转至抵合处,当两个取泥斗展开时,连动防漏泥斗展开。本实用新型通过拉杆组件控制两个取泥斗实现取泥,并通过防漏泥斗在两个取泥斗的抵合处进行防漏,有效的防止泥从抵合处漏出,提高了取泥效率。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釆集和水深测量的装置取泥前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釆集和水深测量的装置取泥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釆集和水深测量的装置取泥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识说明:
26.1、箱体;11、配重槽体;12、锁板;13、开关门;
27.2、取泥斗;21、第一延伸杆;22、驱动杆;
28.3、导向架;31、限位钩件;311、钩块;312、偏心块;32、固定套筒;
29.4、拉杆组件;41、定位部;42、竖杆;43、连杆;44、提拉手;
30.5、防漏泥斗;51、第二延伸杆;5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33.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34.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35.为方便理解本方案,以表层样品的为例子介绍采样过程:
36.将绞车的钢丝绳与采泥器连结,检查是否牢固,同时测采样点水深;
37.慢速开动绞车将采泥器放入水中,稳定后,常速下放至离海底3m~5m的距离,再全速降至海底,通过下降的冲击力使得泥进入采泥器中;
38.采泥后,慢速提升采泥器离底后,快速提至水面,再行慢速,当采泥器高过船舷时,停车,将其轻轻降至接样板上;
39.打开采泥器上部耳盖,轻轻倾斜采泥器,使上部积水缓缓流出,若因采泥器在提升过程中受海水冲刷,致使样品流失过多或因沉积物太软、采泥器下降过猛,沉积物从耳盖中冒出,均应重采;
40.样品处理完毕,弃出采泥器中的残留沉积物,冲洗干净,待用。
41.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釆集和水深测量的装置,本装置属于箱式采泥器,具体可以包括:
42.箱体1,上下端均设有开口;
43.两个取泥斗2,均分别转动连接在箱体1的两侧;
44.导向架3,设置于箱体1上端;
45.拉杆组件4,上下滑动装配在导向架3上,拉杆组件4与两个取泥斗2连动,当拉杆组件4上拉时连动两个取泥斗2相对向下旋转并抵合,以封闭箱体1下端的开口,当拉杆组件4下移时连动两个取泥斗2反向向上旋转并展开,以打开箱体1下端的开口;
46.防漏泥斗5,转动安装于任意一个取泥斗2上且与两个取泥斗2连动,当两个取泥斗2旋转抵合时,连动防漏泥斗5旋转至两个取泥斗2的抵合处,当两个取泥斗2展开时,连动防漏泥斗5展开。
47.本实施例中,箱体1为方形体,箱体1上端的开口为观察口,可设置铰接开关的开关门13(即耳盖);箱体1下端的开口为进泥口。两个取泥斗2形状可以相同,且对称设置在箱体1的两侧,导向架3作为导向结构,可以使拉杆组件4 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
48.具体的,拉杆组件4上设置提拉手44,钢丝绳连接在提拉手44上,由此下放装置(即采泥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下放过程中并未将拉杆组件4上移,在采泥时,采泥器在离海底3m~5m的距离时完全解开对拉杆组件4的拉力,使箱体1全速降至海底,通过下降的冲击力使得泥从箱体1下端的开口进入箱体1 中,然后在拉起拉杆组件4使拉杆组件4向上移动,连动两个取泥斗2向下旋转并抵合,以封闭箱体1下端的开口,从而将泥封在箱体1中;与此同时,通过防漏泥斗5在两个取泥斗2的抵合处进行防漏,有效的防止泥从抵合处漏出,提高了取泥效率。
49.进一步的,在采泥器下放的过程中,下放深度也需要监测,从而方便判断在什么位置释放拉杆组件4,钢丝绳连接在拉杆组件4上设置的提拉手44上,可在钢丝绳上设置长度标识,通过观察钢丝绳上的长度标识即可知晓采泥器的下放深度。
50.在一实施例中,图1、图2和图3,拉杆组件4上设有定位部41,导向架3 设有偏心转动的限位钩件31,限位钩件31与定位部41配合钩紧时,使得拉杆组件4上拉受限并形成取泥前下放装置的下放状态,当松开对拉杆组件4的拉力时,限位钩件31受自重发生偏心翻转,形成取泥时采泥器受自重下降至取泥位的取泥状态。
51.本实施例中,在使用钢丝绳下放采泥器的过程中,钢丝绳是与拉杆组件4 连接的,受重力影响,自然状态下拉杆组件4就是被上拉的,因此在拉杆组件4 上设置定位部41,在导向架3设有偏心转动的限位钩件31,限位钩件31包括钩块311和偏心块312,在下放采泥器的过程中,预先通过钩块311钩在定位部 41上,通过自然状态下,拉杆组件4被钢丝绳提住的拉力就可以使得钩块311 钩和定位部41稳定钩紧,从而防止拉杆组件4向上移动,此时也就是取泥前下放装置的下放状态。而在当离海底3m~5m时解开对拉杆组件4的拉力,钩块311 和定位部41之间失去作用力,并在偏心块312的重力作用下使得钩块311旋转并与定位部41脱离;此时也就是采泥器受自重下降至取泥位的取泥状态。而在取泥后,钢丝绳上拉拉杆组件4时,拉杆组件4则不会再与限位钩件31的之间相互作用,而是拉杆组件4完全上移并连动两个取泥斗2进行抵合。
52.在一实施例中,每一取泥斗2的两端的转动点处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延伸杆 21,拉杆组件4包括对称设置的连动侧,每一连动侧包括竖杆42和两根连杆43,两根连杆43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竖杆42的下端,两根连杆43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延伸杆21的延伸端。
53.本实施例中,取泥斗2的两端的转动点作为箱体1上的定点,在每一取泥斗2的两端均设置第一延伸杆21后,通过控制第一延伸杆21进行旋转即可连动两个取泥斗2进行旋转抵合或展开;具体的,竖杆42下端的两根连杆43呈分叉状,两个取泥斗2的对应端上的第一延伸杆21也呈交叉状并与对应的连杆 43连接;基于此结构;当拉杆组件4下移时,即竖杆42下移,竖杆42下移时带动两根连杆43向外进一步岔开,从而带动对应的第一延伸杆21之间也进一步岔开,进而使得两个取泥斗2旋转展开。反之,可以理解的,当拉杆组件4 上移时,即竖杆42上移,即可实现两个取泥斗2旋转抵合。
54.在一实施例中,导向架3包括分别位于箱体1上端两侧的固定套筒32,拉杆组件4两侧的竖杆42分别滑动装配在两个固定套筒32内。
55.本实施例中,固定套筒32可以使竖杆42滑动得更稳定,也可以用于限制竖杆42得移动路径。固定套筒32可以直接采用焊接的装配方式固定在箱体1 的上端两侧,而在一些
实施例中,比如箱体1的高度较低,拉杆组件4上下移动路径较大时,则将固定套筒32的位置上移至箱体1的上方两侧,通过多根连接杆来将固定套筒32与箱体1固定连接。
56.在一实施例中,图1、图2和图3,防漏泥斗5的两端分别转动在一个取泥斗2的两侧上,防漏泥斗5的两端的转动点处均设有第二延伸杆51,另一个取泥斗2上设有驱动杆22,驱动杆2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对应的取泥斗2上,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延伸杆51的延伸端。
57.本实施例中,为防止泥从两个取泥斗2的抵合处漏出,设置了防漏泥斗5,防漏泥斗5可随两个取泥斗2进行同步运动,防漏泥斗5的两端的转动点在对应的取泥斗2上是定点,驱动杆22连接在对应取泥斗2上的位置也是定点,在两个取泥斗2旋转时,两个取泥斗2上对应的两个定点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基于这一特点,两个取泥斗2旋转抵合时,两个定点之间相互靠近,此时驱动杆22和第二延伸杆51之间发生旋转并使得夹角缩小,同时也连动防漏泥斗5 运动至取泥斗2的抵合处,从而防止泥漏出,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过程中,防漏泥斗5随着对应的取泥斗2旋转而同步运动时,其自身也相对对应的取泥斗2 发生旋转,并更快的到达抵合处,从而更大限度的阻止了泥在两个取泥斗2抵合时漏出。
58.进一步的,防漏泥斗5上均匀遍布有多个用于滤水的通孔52。通孔52根据具体的规格需求进行设定,避免泥从通孔52中露出即可。
59.在一实施例中,箱体1的外侧设有多个用于增加配重的配重槽体11,每一配重槽体11上设有用于装入配重块的槽口。
60.本实施例中,受海洋深度和海流的影响,采泥器的重量是确保其准确的下降到指定位置的重要条件,若海流过大,容易导致采泥器偏离指定位置,因此本实施例在箱体1的外侧设有多个用于增加配重的配重槽体11;优选的,可在箱体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对称分布的三个配重槽体11,可根据具体的需求在从槽口处将配重块装入配重槽体11中。
61.更具体的,每一侧的配重槽体11上的槽口朝向同一方向,箱体1上设有用于锁紧每一侧的所有配重槽体11的槽口的锁板12。锁板12通过螺钉与箱体1 固定,确保稳定的锁紧槽口,避免配重块从配重槽体11中脱出。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