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曲线生成方法、自动分析装置、校准曲线生成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59609发布日期:2023-03-15 03:2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校准曲线生成方法、自动分析装置、校准曲线生成程序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生成在对样品内所含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进行定量时使用的校准曲线的技术。


背景技术:

2.自动分析装置是对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样(样品)中所含的蛋白质、激素、病毒等进行定量的装置。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将与检查项目对应的试剂和样品混合,捕捉对样品和试剂的混合反应液照射光时产生的反应液的浊度变化(透射光、散射光的变化),将一定时间内的反应液的吸光度、散射光强度或它们的变化量与按照每个检查项目预先准备的校准曲线进行比较,对样品中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进行定量。
3.自动分析装置中的校准曲线表示被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活性与吸光度、散射光强度或它们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校正(校准)动作而生成。校准是为了消除装置间差、试剂批次间差而需要的,特别是在新导入了装置、试剂的情况下、变更了试剂的批次的情况下是必须的。
4.为了生成校准曲线而使用的样品是含有已知浓度的被测定物质的标准液。根据检查项目、试剂制造商的不同,标准液的数量不同,也有存在以已知的不同浓度含有被测定物质的多个标准液的检查项目。在校准中,首先将这些标准液和与检查项目对应的试剂分别混合,取得对各标准液和试剂的混合反应液照射光而得到的反应液的经时的浊度变化(透射光、散射光的变化)作为反应过程数据。接着,从各标准液的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一定时间内的吸光度、散射光强度或它们的变化量。将提取出的数据相对于各标准液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作图,得到被测定物质浓度与提取数据的关系式,由此生成校准曲线。一次校准曲线生成时测定各标准液的次数(得到反应过程数据的次数)根据装置而不同。在对各标准液得到多次反应过程数据的装置中,使用一定时间内的提取数据的平均值或中央值等。
5.这样,为了得到校准曲线,需要准备多个标准液、取得校准曲线生成用数据。这些作业基本上在开始进行被测定物质为未知浓度的样品的测定之前实施。因此,在需要校准的检查项目有多个的情况下,到被测定物质为未知浓度的样品的测定开始为止就需要时间。因此,为了减轻校准曲线的生成带来的负担,开发了简化校准曲线的生成的技术、减少生成次数的技术。
6.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1个浓度的标准液用装置自动稀释而生成多点浓度的校准曲线的方法。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以分析条件每次相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并基于预先储存的校准曲线数据对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进行定量的装置。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49137号公报
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7572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12.为了生成校准曲线而使用的标准液的数量依赖于检查项目,但在多数情况下为6个(6种浓度)以上。在一次的校准曲线生成时测定各标准液的次数根据装置、试剂、检查项目等而不同,也存在根据多次测定数据生成校准曲线的装置。在标准液的数量、生成校准曲线时对各标准液的测定次数多的检查项目中,为了生成校准曲线而消耗的试剂量变多。另外,在需要校准的检查项目有多个的情况下,针对每个检查项目准备不同的多个标准液,因此作业变得繁杂。进而,到生成全部项目的校准曲线为止需要时间,到开始进行被测定物质为未知浓度的样品的测定为止的待机时间变长。
13.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稀释1个标准液来制作多个标准液,因此实质上使用的标准液仅为1个。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分析条件每次相同,反复使用相同的校准曲线,因此难以减少制作1个校准曲线时使用的标准液的数量。因此,在专利文献1~2那样的简化校准曲线生成的现有方法中,认为难以在校准曲线上充分反映从多个标准液得到的数据,并且难以抑制制作校准曲线的繁琐。
14.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使用2个(2种浓度)以上的标准液来生成校准曲线的分析工序中,确保校准曲线的精度,并且抑制生成校准曲线的繁琐。
15.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16.本发明的校准曲线生成方法中,对混合了含有零浓度以外的浓度的被测定物质的1个标准液和与所述被测定物质反应的试剂的混合反应液照射光,测定上述混合反应液的经时浊度变化,由此取得反应过程数据,从对上述反应过程数据的离散部分进行补充而得的拟合线中提取多个不同时间的多个光量数据,将上述多个不同时间转换为上述被测定物质的多个浓度,由此生成表示上述多个光量数据与上述多个浓度的关系的上述校准曲线。
17.即,在现有方法中,测定多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液组来取得各标准液的反应过程数据,使用从这些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出的光量数据来生成校准曲线,但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能够从零浓度以外的任意浓度的1个标准液的反应过程数据的拟合线提取与多点校准数据相当的多个光量数据来生成校准曲线。
18.发明效果
19.根据本发明的校准曲线生成方法,在需要校准的检查项目中,根据测定1个标准液而取得的反应过程数据导出相当于多点校准的校准曲线,因此与测定多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而生成校准曲线的现有方法相比,能够抑制试剂的消耗量。另外,与现有方法相比,能够减少准备的标准液的数量,因此能够消除准备的繁琐性。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20.[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校准曲线生成步骤的流程图。
[0021]
[图2]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图例。
[0022]
[图3]表示为了设定校准信息而使用的设定画面的例子。
[0023]
[图4]表示通过吸光度测定取得的反应过程数据的例子。
[0024]
[图5]是由6个已知浓度c’1~c’6的标准液组的吸光度测定得到的反应过程数据的例子。
[0025]
[图6]表示将表1的数据绘图并用折线近似时的校准曲线的例子。
[0026]
[图7]表示标准液6的数据处理后的反应过程数据和拟合线的例子。
[0027]
[图8]表示标准液6的数据处理后的拟合线和与校准曲线生成用的吸光度变化量数据相当的测光点。
[0028]
[图9]表示标准液n的数据处理后的反应过程数据和拟合线的例子。
[0029]
[图10]表示标准液n的数据处理后的拟合线和与测光点:p1~pn相当的吸光度变化量:δa1~δan(输出信息)。
[0030]
[图11]表示校准曲线类型为折线时的实施方式1中生成的校准曲线的例子。
[0031]
[图12]表示将计算出的测光点输入到校准设定画面例中的测光点栏的例子。
[0032]
[图13]表示对表示试剂(批次c)与标准液6(批次d)的反应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的拟合线。
[0033]
[图14]表示标准液6(批次d)的数据处理后的拟合线和相当于图12所示的测光点的吸光度变化量(输出信息)。
[0034]
[图15]表示所生成的校准曲线。
[0035]
[图16]表示将通过实施方式1的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图15)与通过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重合的例子。
[0036]
[图17]表示将计算出的测光点输入到校准设定画面例中的测光点栏的例子。
[0037]
[图18]表示对表示试剂(批次g)与标准液3(批次h)的反应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了处理的数据的拟合线。
[0038]
[图19]表示标准液3(批次h)的数据处理后的拟合线和相当于图17所示的测光点的散射光强度变化量(输出信息)。
[0039]
[图20]表示所生成的校准曲线。
[0040]
[图21]表示将通过实施方式1的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图20)与通过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重合的例子。
[0041]
[图22]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校准信息的设定画面的例子。
[0042]
[图23]表示标准液n的数据处理后的拟合线和与测光点:p2~pn相当的吸光度变化量:δa2~δan(输出信息)。
[0043]
[图24]表示测定了被测定物质为零浓度的标准液1的反应过程而得的反应过程数据。
[0044]
[图25]表示实施方式2中生成的校准曲线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实施方式1》
[0046]
本技术发明人发现,在需要校准的胶乳免疫比浊项目中,对被测定物质为零浓度以外的某浓度:cn的标准液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反应过程数据反映了浓度比该标准液的浓度低的标准液的反应。具体而言,是如下见解:在测定浓度为cn的标准液而得到的上述反应过程数据中,反应开始后第x秒的测定值或运算值相当于测定浓度为cm(cm≤cn)的标准液时
的一定时间第y秒(y≥x)的测定值或运算值。本技术发明人基于该见解,认为仅利用对被测定物质为零浓度以外的某浓度的1个标准液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反应过程数据,提取该反应过程数据的不同反应时间的多个数据(测定值或运算值)并与被测定物质的多个浓度相关联地进行绘图,通过任意的数学式对这些各绘图进行近似,由此能够生成与由测定多个浓度的标准液组而得到的反应过程数据生成的现有方法的校准曲线同等的校准曲线。
[0047]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说明如下情况:在标准液的数量为n(n≥2)点以上的检查项目中,根据仅测定具有与该项目对应的最浓的被测定物质浓度的标准液n而取得的反应过程数据来生成校准曲线。
[0048]
图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1中的校准曲线生成步骤的流程图。在新导入装置或试剂或者变更试剂批次时,新生成校准曲线。使用在该检查项目中使用的标准液中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最大的标准液n,测定反应过程数据。根据该项目的运算点对得到的反应过程数据实施数据处理后,导出拟合线。在表示与标准液n的测定独立地另外设定的标准液1~n的被测定物质浓度与反应时间(测光点)的关系的“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中,首先对拟合线应用测光点信息,由此根据拟合线确定与标准液1~n的校准数据相当的点。在该时刻,得到与多个测光点对应的多个光量数据(吸光度、散射光强度或者它们的变化量)。接着,按照上述“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将多个测光点信息转换为被测定物质的浓度信息,由此生成表示光量数据与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的关系的校准曲线。上述“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是将测光点信息与相当于标准液组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的信息建立了对应的数据,该测光点信息是为了从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相当于标准液1~n的标准液组的校准数据的光量数据而需要的测光点信息。在此,在将标准液1~n作为组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将标准液1~n标记为标准液组,“标准液组的测定”是指“标准液1~n的测定”。以上的步骤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0049]
到目前为止,作为使用零浓度以外的任意的1个已知浓度标准液的测定数据的校准,存在有量程校准。所谓量程校准,是使用零浓度以外的1个已知浓度标准液的数据,仅更新现有的校准曲线中的校准因子中相当于斜率的k值(k因子)的校准方法。但是,存在如下课题:量程校准无法应用于在存在多个校准因子的多点校准中生成的非线性系统(例如样条函数)的校准曲线信息的更新。在本实施方式1中,从零浓度以外的1个已知浓度标准液的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相当于多点校准的校准曲线生成用数据,得到上述数据与浓度的关系式而生成校准曲线。因此,也能够应对作为量程校准的课题的样条那样的函数的校准曲线。
[0050]
本实施方式1的反应过程数据例如使用自动分析装置来测定。表示被测定物质浓度与反应时间(测光点)的关系的“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例如可以由提供试剂、标准液的制造商提供,在自动分析装置内存在通过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数据和该校准曲线的生成中使用的最浓的标准液的反应过程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在装置内计算。或者,也可以读入储存在外部存储介质中的信息来使用。在由制造商提供的情况下,设想按照试剂批次与标准液批次的组合、或者按照试剂批次单体、或者按照标准液批次单体来提供的情况。
[0051]
《实施方式1: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
[0052]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图例。使用图2对基本的装置动作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以下的例子。
[0053]
自动分析装置100大致上由样品盘103、试剂盘106、反应盘109这3种盘、使样品、试剂在这些盘间移动的分注机构110、111、驱动3种盘、分注机构的驱动部117、控制驱动部的控制电路118、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的吸光度测定电路119、测定来自反应液的散射光的散射光测定电路120、处理由各测定电路测定出的数据的数据处理部121、作为与数据处理部121的接口的操作部122、印刷信息并输出的打印机123以及与网络等连接的通信接口124构成。
[0054]
在样品盘103的圆周上配置有多个作为样品101的收容容器的样品杯102。样品101是血液、尿、髓液、标准液等。在试剂盘106的圆周上配置有多个作为试剂104的收容容器的试剂瓶105。在反应盘109的圆周上配置有多个使样品101和试剂104混合而成的反应液107的收容容器即单元108。各盘通过驱动部117所包含的马达而旋转,该马达由控制电路118控制。
[0055]
样品分注机构110是在使样品101从配置在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样品盘103上的样品杯102向单元108移动一定量时使用的机构。样品分注机构110例如由喷出或吸引样品101的喷嘴、使喷嘴移动到规定的位置的机器人以及从喷嘴喷出或向喷嘴吸引样品101的泵构成。该机器人、泵相当于驱动部117。
[0056]
试剂分注机构111是在使试剂104从配置在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试剂盘106上的试剂瓶105向单元108移动一定量时使用的机构。试剂分注机构111例如由喷出或吸引试剂104的喷嘴、使喷嘴移动到规定的位置的机器人以及从喷嘴喷出或向喷嘴吸引试剂104的泵构成。该机器人、泵相当于驱动部117。
[0057]
单元108在反应盘109中浸渍于温度和流量被控制的恒温槽内的恒温流体112中。因此,单元108及其中的反应液107在伴随着反应盘109的旋转的移动中,其温度也保持为恒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使用水作为恒温流体112,其温度由控制电路118调整为37
±
0.1℃。当然,作为恒温流体112使用的介质、温度是一个例子。
[0058]
搅拌机构113是在单元108内搅拌并混合样品101和试剂104的机构。搅拌机构113例如由对样品101和试剂104进行搅拌的搅拌棒、使搅拌棒移动到规定的位置的机器人以及使搅拌棒旋转的马达构成。该机器人、马达相当于驱动部117。
[0059]
清洗机构114是从分析处理结束的单元108吸引反应液107,清洗变空的单元108的机构。清洗机构114例如由吸引分析结束后的反应液107的喷嘴、向吸引反应液107后的单元108喷出清洗水的喷嘴、吸引清洗水的喷嘴以及使喷嘴移动的机构构成。该机构包含在驱动部117中。在清洗结束后的单元108中,再次从样品分注机构110分注下一个样品101,从试剂分注机构111分注新的试剂104,用于新的分析处理。
[0060]
在反应盘109的圆周上的一部分配置有吸光度测定部115和散射光测定部116。吸光度测定部115和散射光测定部116不一定需要双方,既可以搭载任一方,也可以搭载双方。
[0061]
吸光度测定部115具有光源和透射光受光器。例如,光源为卤素灯,将从光源射出的光照射至单元108,利用衍射光栅对透过收容于单元108的反应液107的光进行分光,并利用光电二极管阵列进行受光。由光电二极管阵列接收光的波长为340nm、405nm、450nm、480nm、505nm、546nm、570nm、600nm、660nm、700nm、750nm、800nm。这些受光器的受光信号通过吸光度测定电路119并被发送到数据处理部121的存储部121a。在此,吸光度测定电路119每隔一定时间取得各波长区域的受光信号,并将所取得的光量值输出到数据处理部121。
[0062]
散射光测定部116具有光源、透射光受光器和散射光受光器。例如,光源为led,将从光源射出的光照射至单元108,透过容纳于单元108的反应液107的光被透射光受光器接收,由反应液107散射的光被散射光受光器接收。照射光的波长例如使用700nm。在散射光测定中,考虑到使得更不易受到样品所包含的夹杂物(乳糜、溶血、黄疸)的影响和是可见光,优选使用600nm~800nm的波长的照射光。光源除了led以外,也可以使用激光光源、氙气灯、卤素灯等。受光器例如使用光电二极管。透射光及散射光受光器的受光信号通过散射光测定电路120并且被发送到数据处理部121的存储部121a。散射光测定电路120也每隔一定时间取得受光信号,并将所取得的光量值输出到数据处理部121。散射光受光器例如配置在相对于由反应盘109的旋转引起的单元108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面内。此时,也可以是在内部配置多个单体的线性阵列,一次接收多个角度的散射光的结构。通过使用线性阵列,能够扩大受光角度的选项。另外,也可以不配置受光器,而配置光纤、透镜等光学系统,将光引导至配置于其他位置的散射光受光器。
[0063]
数据处理部121由存储部121a和解析部121b构成。存储部121a中储存有控制程序、测定程序、数据分析程序、校准曲线数据、测定数据、分析结果等。测定程序例如是校准曲线生成数据的测定程序、样品测定程序。当经由操作部122或通信接口124向数据处理部121输入分析的委托时,执行相应的测定程序,控制程序工作。控制程序使控制电路动作,控制电路使驱动部动作,由此对各机构实施动作分析。经由吸光度测定电路119和散射光测定电路120输出到数据处理部121的测定数据被储存在存储部121a中,与数据解析程序一起被读出到解析部121b。数据分析程序例如是校准曲线生成程序、使用校准曲线对被测定物质为未知浓度的样品浓度进行定量的程序、对校准曲线、样品测定结果判断错误的程序。按照数据分析程序分析的分析结果、分析条件、分析时生成的数据等被返回到存储部121a并被保持。储存于存储部121a的解析结果、错误信息显示于操作部122的显示部122a,若需要则由打印机123进行印刷输出。数据处理部121例如由cpu等处理器实现。
[0064]
操作部122由显示部122a、以及作为输入部的键盘122b和鼠标122c构成。输入除了键盘122b以外,也可以触摸显示部122a的画面来进行输入,还可以用鼠标122c选择显示在显示部122a的画面上的画面来进行输入。
[0065]
通信接口124例如与医院内的网络连接,与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疗信息系统)、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实验室信息系统)通信。
[0066]
《实施方式1:校准曲线生成用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取得》
[0067]
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为了生成校准曲线而使用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取得进行说明。
[0068]
图3表示为了设定校准信息而使用的设定画面的例子。首先,在需要校准的检查项目中,设定校准信息和分析参数。设定画面有输入如下内容的栏:标准液的批次、使用的标准液n的浓度、将收容标准液n的样品杯102架设于样品盘103时的位置编号、校准曲线数据点数、数据点数对应的校准曲线生成时的浓度和测光点信息等。在图3中,分别设为标准液的批次:aaa、标准液的浓度:y、标准液的架设位置:10、校准曲线数据点数:n、浓度:c1~cn、测光点信息:p1~pn。关于浓度和测光点的意义在后面叙述。作为分析参数,有样品、试剂的分注量、数据处理中使用的运算点等。标准液的架设位置以外的信息例如由提供试剂和标准液的制造商提供。优选标准液的架设位置能够由操作者任意地设定。
[0069]
校准信息和分析参数可以从操作部122输入,也可以经由cd-rom等存储介质读入
到存储部121a,还可以经由通信接口124读入。或者,如果过去已经储存在存储部121a中,则也可以调用该信息。作为校准信息的一部分的浓度和测光点相当于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在存储部121a中存在通过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数据和该校准曲线的生成中使用的最浓浓度的标准液的反应过程数据的情况下,该浓度和测光点也可以反映使用这些数据和标准液n的浓度信息由解析部121b计算出的值。计算方法的例子如后面记载的《实施方式1: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设定》那样。在图3中,示出了能够看到具体的浓度和测光点信息的设定画面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将它们设为非显示的设定画面。所设定的信息储存于存储部121a,被解析部121b读出而用于校准曲线的生成。
[0070]
接着,将该项目的试剂瓶架设于试剂盘106,将该标准液n架设于样品盘103。之后,经由操作部122或者通信接口124输入校准的委托。输入内容传递到数据处理部121,执行储存于存储部121a的校准曲线生成数据的测定程序,控制程序工作。控制程序使控制电路动作,控制电路使驱动部动作,由此各机构实施动作分析。具体的分析动作例如如以后的说明所示。在此,以存在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的项目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存在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的项目。
[0071]
首先,清洗机构114动作而清洗单元108。接着,样品分注机构110进行动作而将样品杯102内的样品101(相当于标准液n)向单元108分注一定量。试剂分注机构111动作,作为试剂瓶105内的试剂104的第一试剂被一定量分注到收容上述样品101的单元108,成为作为样品101和试剂104的混合液的反应液107。在分注样品101、试剂104时,控制电路118使驱动部117工作,使样品盘103、试剂盘106、反应盘109旋转驱动。此时,配置在各盘上的样品杯102、试剂瓶105、单元108根据样品分注机构110和试剂分注机构111的驱动时机,旋转至并定位在规定的分注位置。
[0072]
接着,搅拌机构113进行动作,搅拌单元108内的反应液107。通过反应盘109的旋转,收容反应液107的单元108分别通过吸光度测定部115和散射光测定部116。每当通过各测定部时,来自反应液107的透射光或散射光的信号分别经由吸光度测定电路119和散射光测定电路120被发送到数据处理部121的存储部121a。该数据作为反应过程数据而被积累。
[0073]
在从最初的样品101的分注起经过了约5分钟后,作为试剂104的第二试剂被试剂分注机构111追加分注到收容反应液107的单元108中,被搅拌机构113搅拌,随着反应盘109的旋转一定时间(约5分钟)而分别通过吸光度测定部115和散射光测定部116。每次通过各测定部时得到的来自反应液107的透射光或散射光的信号分别经由吸光度测定电路119和散射光测定电路120发送到数据处理部121的存储部121a,成为合计约10分钟的反应过程数据。
[0074]
图4表示通过吸光度测定取得的反应过程数据的例子。横轴所示的测光点表示测定反应过程数据的顺序。纵轴表示由吸光度测定电路119测定出的吸光度数据。在该例子中,以约18秒间隔取得吸光度数据,测光点1~16是从样品和第一试剂的反应液得到的吸光度数据,测光点17~34是从样品、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的反应液得到的吸光度数据。在反应过程数据是由散射光测定电路120测定的散射光强度数据的情况下,图4中的纵轴为散射光强度。所取得的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被储存在存储部121a中,被解析部121b读出而用于校准曲线的生成。在多次取得反应过程数据的情况下,在生成校准曲线时,可以将取得它们的平均的数据作为校准曲线生成用数据,也可以选择使用任意1个。
测光点p1p2p3p4p5p6
[0089]
在表1和表2中,吸光度的变化量数据(δa’1~δa’6)相同,因此如表3所示,导出被测定物质的浓度与测光点的关系。
[0090]
[表3]
[0091]
表3被测定物质的浓度与测光点的关系
[0092]
浓度c’1c’2c’3c’4c’5c’6测光点p1p2p3p4p5p6
[0093]“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设定并非通过表3的信息的导出来完成,需要根据在生成校准曲线时重新使用的标准液6的浓度(c6)来重新评价表3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c'1~c'6)。校准曲线特别是每当试剂批次改变时需要重新生成。在生成校准曲线时重新使用标准液6,但该标准液6内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c6)与在表3的导出中使用的标准液组中的标准液6内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c'6)对应,但实际上有时它们的浓度不同(例如标准液批次不同的情况)。为了防备这样的情况,通过使用在生成校准曲线时重新使用的标准液6的浓度(c6)对表3所示的标准液组(标准液1~6)的浓度(c’1~c’6)进行校正,完成最终的“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设定。在此,示出例如使用以下的式(1)来校正浓度的例子。
[0094]
cm=cn
×
(c
′m÷c′
n)

式(1)
[0095]
cm是在本发明中生成的校准曲线的数据点数第m个(1≤m≤n)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cn是标准液n(n≥2)的浓度,c’m是在被测定物质的浓度与测光点的关系表(表3)的导出中使用的标准液组中的标准液m的浓度,c’n是在被测定物质的浓度与测光点的关系表(表3)的导出中使用的标准液组中的标准液n的浓度。
[0096]
如以上的说明例那样,导出被测定物质的浓度:cm和反应时间(测光点):pm的信息。在此,将导出的信息称为“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为了容易理解,在设为n=6的状态下,在表4中整理示出“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
[0097]
[表4]
[0098]
表4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
[0099]
浓度c1c2c3c4c5c6测光点p1p2p3p4p5p6
[0100]
该表4的“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相当于图3中的浓度和测光点的信息。测光点信息可以是通过1组标准液批次和试剂批次的组合而导出的信息,也可以使用对通过各种批次的组合而导出的测光点数据进行平均而得到的信息。该“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也可以由提供试剂和标准液的制造商按照试剂批次和标准液批次的组合、或者按照试剂批次单体、或者按照标准液批次单体来提供。另外,如上所述,在存储部121a中储存有为了导出该信息而需要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必要信息和计算程序读出到解析部121b并由解析部121b计算后,返回到存储部121a,根据需要进行调用。或者,也可以读入存储在外部存储介质中的信息来使用。
[0101]
在这里的说明例中,使用反应过程数据的一定时间的变化量作为通过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数据,但也可以不是变化量,也可以是某测光点的吸光度、散射光强度,还可以是指定的测光点的前后的点的数据的平均值等(这些相当于将运算点设为1点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标准液6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处理不是必须的,可以使用原样的数据,或者也可
以使用该运算点的前后的数据的平均值等。另外,在现有方法中的校准曲线数据的生成中,与本次的说明例同样地,即使在计算反应过程数据的一定时间的变化量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运算点间的单纯的减法处理,而是并用运算点前后的点的数据来对它们的平均值进行减法处理。在该情况下,在为了生成校准曲线而取得的标准液6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处理中也实施同样的运算处理即可。另外,浓度的重新评估并不限定于式(1)的换算式,也可以使用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等。数据的处理方法是针对每个检查项目而决定的。
[0102]
本技术发明人发现,标准液1~6中被测定物质浓度最浓的标准液6的反应过程数据包含其他标准液1~5的反应过程数据。即,可知在对标准液6的反应过程数据的离散部分进行补充而得的拟合线中,表4所示的测光点p1~p6处的光量数据与根据标准液组(标准液1~6)的各反应过程数据通过现有方法计算出的校准曲线生成用的光量数据(在上述中为吸光度变化量δa’1~δa’6)等价。
[0103]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对标准液6的反应过程数据的拟合线暂时应用从标准液组(标准液1~6)通过现有方法取得的光量数据,从标准液6的反应过程数据的拟合线导出提取与现有方法的多点校准数据相当的数据的测光点信息(图8)。进而,将这些测光点信息与相当于标准液组(标准液1~6)中分别含有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的信息建立关联(表4)。在此,将该相关联的测光点信息与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的关系称为“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在本发明中,通过仅使用该“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和在变更后的试剂批次中取得的标准液6的反应过程数据,实现了与使用标准液组(标准液1~6的全部)生成的校准曲线等价的校准曲线。
[0104]
在此,简单地记载本发明中的校准曲线的生成方法,更详细的步骤、具体例在《实施方式1:校准曲线的生成》以后记载。
[0105]
在本发明中,首先,对于在变更后的试剂批次中取得的仅标准液6的反应过程数据的拟合线,应用“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中的测光点信息来提取多个光量数据(吸光度、散射光强度或者它们的变化量)。在该时刻,得到与多个测光点对应的多个光量数据。接着,根据“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将测光点信息转换为被测定物质的浓度信息,由此将提取出的光量数据与被测定物质的浓度建立关联。通过得到该相关联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与提取出的光量数据的关系式来生成校准曲线。这样,即使在需要重新校准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如现有方法那样取得标准液组(多个浓度的标准液的组)的反应过程数据,仅使用“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和在变更后的试剂批次中取得的标准液6的反应过程数据,同时实现了与使用标准液组(标准液1~6的全部)的情况等价的校准曲线。步骤的详细内容及具体例在后面叙述。
[0106]
《实施方式1:校准曲线的生成》
[0107]
对使用所设定的“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来生成校准曲线的步骤进行说明。储存在存储部121a中的校准信息(图3)、分析参数的运算点和校准曲线类型、标准液n(在上述例子中为标准液6)的反应过程数据(《实施方式1:校准曲线生成用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取得》中取得的数据,在此设为吸光度数据)、校准曲线生成程序被解析部121b调用。“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相当于校准信息(图3)中的浓度和测光点的信息。校准曲线生成程序的执行内容如下。
[0108]
首先,按照运算点的信息,对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处理。运算点由检查项
目决定。处理方法优选为与在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设定中对已知浓度c’n的标准液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例如,在此,以在《实施方式1: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设定》中使用的处理方法为例,设为运算点为(18、30)这2点,以测光点18的吸光度:a18为基准,从全部的测定值中减去a18来进行处理。对数据处理后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拟合,导出拟合式来补充离散的测定数据。
[0109]
图9表示标准液n的数据处理后的反应过程数据和拟合线的例子。拟合函数例如是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等。优选使用与在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设定中使用的拟合函数相同种类的函数。将由校准信息(图3)设定的测光点信息(p1~pn)代入所得到的拟合式,计算(输出)吸光度变化量的数据(δa1~δan)。
[0110]
图10表示标准液n的数据处理后的拟合线和与测光点:p1~pn相当的吸光度变化量:δa1~δan(输出信息)。在此,输出的吸光度变化量:δa1~δan与在基于现有方法的校准曲线生成中由测定标准液组(标准液1~n)时的反应过程数据得到的光量数据等价。接着,根据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将测光点:p1~pn转换为被测定物质的浓度信息(图3的浓度信息:c1~cn),由此将浓度(c1~cn)与吸光度变化量的数据(δa1~δan)建立关联。相对于浓度(c1~cn)绘制吸光度变化量的数据(δa1~δan),利用由分析参数信息指定的校准曲线类型(线性、折线、样条等)的数学式进行近似而算出校准因子,生成校准曲线。
[0111]
图11表示校准曲线类型为折线时的实施方式1中生成的校准曲线的例子。横轴是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纵轴是吸光度变化量数据:δa。校准因子是校准点(校准曲线点)处的吸光度、散射光强度或者它们的变化量数据、校准曲线的斜率等这样的近似式的系数信息。校准因子及其计算方法根据校准曲线的类型(线性、折线、样条等)而变化。所生成的校准曲线、处理后的反应过程数据等被储存在存储部121a中。在测定出被测定物质为未知浓度的样品时,校准曲线的信息被解析部121b调出,用于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的定量。
[0112]
在此,在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处理中,说明了运算点为2点的情况,但也存在运算点为1点的情况。在1点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该点的数据,也可以使用该点前后的数据的平均值等。另外,在运算点为2点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是如上述那样以运算开始点(在上述中相当于点18)的测定数据为基准进行减法运算的处理内容,例如,也可以以运算开始点的前后的多个点的数据的平均值等为基准进行减法运算处理。此时,在减法对象点的数据中,也可以使用该点前后的多个点的数据的平均值等。
[0113]
《实施方式1:校准曲线的生成和校准因子的计算例1》
[0114]
以下,列举具体的检查项目,介绍使用该市售试剂和该市售标准液并按照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内容来生成校准曲线的例子。作为吸光度测定项目,选择fdp(纤维蛋白原
·
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项目,另外作为散射光测定项目,选择高灵敏度crp(c反应性蛋白)项目,介绍校准曲线的生成例。均为胶乳免疫比浊项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胶乳免疫比浊项目。
[0115]
首先,介绍fdp项目的情况。首先,设定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在此,由于按照上述说明的导出例,因此需要通过现有方法生成校准曲线的数据。该数据使用以下的试剂和标准液取得。
[0116]
·
试剂:批次a
[0117]
·
标准液组:批次b,浓度为6点。
[0118]
·
标准液组(批次b)的浓度:标准液1_0.0μg/ml、标准液2_7.6μg/ml、标准液3_15.0μg/ml、标准液4_29.0μg/ml、标准液5_61.0μg/ml、标准液6_121.0μg/ml。
[0119]
首先,使试剂(批次a)与标准液组(批次b)反应,分别取得标准液组(标准液1~6)的反应过程数据,使用2点运算点(19、34),算出该点间的吸光度变化量。在此,也使用各点的前1个点的数据,从33点和34点的吸光度的平均减去18点和19点的吸光度的平均,作为吸光度变化量。接着,通过式(2)对标准液组(批次b)中的标准液6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处理。x为18~34点。
[0120]
第x点的数据=(x和(x﹣1)点的吸光度的平均值)﹣(18和19点的吸光度的平均)

式(2)
[0121]
用指数函数拟合处理后的反应过程数据。此时,以测光点24为边界,在24点以前和24点之后区分拟合。将上述算出的标准液组的吸光度变化量分别代入得到的拟合式,算出测光点。在此,在24点以前和24点之后将数据分开进行拟合,但未必需要将数据分割来实施拟合,优选在拟合线与处理后的反应过程数据最相符的条件下进行拟合。
[0122]
图12表示将计算出的测光点输入到校准设定画面例中的测光点栏的例子。
[0123]
接着,设定浓度信息。在校准曲线生成中使用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取得中使用的试剂和标准液如下所述。此时使用的试剂和标准液的批次与在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设定中使用的批次不同。
[0124]
·
试剂:批次c
[0125]
·
标准液:批次d,浓度为6点,仅使用标准液6
[0126]
·
标准液(批次d)的浓度:标准液6_121.0μg/ml(作为参考,记载标准液6以外的浓度;标准液1_0.0μg/ml、标准液2_7.3μg/ml、标准液3_15.2μg/ml、标准液4_29.0μg/ml、标准液5_61.0μg/ml)
[0127]
在此,使用式(1)算出浓度。计算出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如图12所示的校准设定画面例中的浓度栏所示。在此,标准液组(批次b)中的标准液6内的被测定物质浓度(121.0μg/ml)与标准液6(批次d)内的被测定物质浓度(121.0μg/ml)相同,因此使用式(1)换算浓度的结果与标准液组的被测定物质浓度相同。在此,在批次b和批次d的标准液6的被测定物质浓度相互不同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式(1),将校准曲线的生成中使用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换算为与标准液组(批次b)的标准液1~6对应的值。该换算在后述的例2中也是同样的。
[0128]
最后生成校准曲线。使用式(2)对使试剂(批次c)与标准液6(批次d)反应而取得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处理并以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式。此时,以测光点24为边界,在24点以前和24点之后区分拟合。由于优选应用在设定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时采用的拟合条件,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拟合。
[0129]
图13表示对表示试剂(批次c)与标准液6(批次d)的反应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了处理的数据的拟合线。
[0130]
图14表示标准液6(批次d)的数据处理后的拟合线和相当于图12所示的测光点的吸光度变化量(输出信息)。将图12的测光点分别代入拟合式,算出与各校准曲线点对应的吸光度变化量。
[0131]
表5除了校准曲线点和浓度以外,还表示图14中的测光点和吸光度变化量(输出信息)。
[0132]
[表5]
[0133]
表5校准曲线点、浓度、测光点、吸光度变化量的关系
[0134]
校准曲线点123456浓度(μg/ml)0.07.615.029.061.0121.0测光点19.119.620.121.223.834.0吸光度变化量1815329256310502035
[0135]
图15表示所生成的校准曲线。相对于浓度绘制吸光度变化量,用折线近似而生成校准曲线。在此的例子中,校准曲线类型是折线,作为校准因子,例如有各校准曲线点处的吸光度变化量和各浓度区间的斜率等。各校准曲线点的吸光度变化量如表5所示的吸光度变化量。各浓度区间的斜率例如如下。fdp浓度为0.0μg/ml以上且小于7.6μg/ml时,斜率为(153﹣18)/(7.6﹣0.0)≈17.8,fdp浓度为7.6μg/ml以上且小于15.0μg/ml时,斜率为(292﹣153)/(15.0﹣7.6)≈18.8,fdp浓度为15.0μg/ml以上且小于29.0μg/ml时,斜率为(563﹣292)/(29.0﹣15.0)≈19.4,fdp浓度为29.0μg/ml以上且小于61.0μg/ml时,斜率为(1050﹣563)/(61.0﹣29.0)≈15.2,fdp浓度为61.0μg/ml以上时,斜率为(2035﹣1050)/(121.0﹣61.0)≈16.4。
[0136]
图16表示将通过本实施方式1的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图15)与通过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重合的例子。用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是指,将上述标准液1~6(批次d)作为标准液组来进行处理,使用与试剂(批次c)分别反应而得到的反应过程数据,将从33点和34点的吸光度的平均减去18点和19点的吸光度的平均而得到的吸光度变化量,相对于标准液1~6(批次d)的浓度(标准液1_0.0μg/ml、标准液2_7.3μg/ml、标准液3_15.2μg/ml、标准液4_29.0μg/ml、标准液5_61.0μg/ml、标准液6_121.0μg/ml)进行绘图,用折线近似而得到的曲线。根据图16,通过本实施方式1的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与通过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大致一致。
[0137]
另外,在此,将批次d的标准液1~6视为未知浓度的样品,使其与试剂(批次c)反应,测定反应过程数据,与通过本实施方式1的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数据(图15)进行比较,对标准液1~6(批次d)的浓度进行定量。具体而言,分别在标准液1~6(批次d)的反应过程数据中,将从33点和34点的吸光度的平均值减去18点和19点的吸光度的平均值而得到的吸光度变化量与校准曲线数据进行比较,对该标准液1~6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进行定量。表6表示其结果和准确性。
[0138]
[表6]
[0139]
表6使用由本实施方式1的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数据,对标准液1~6(批次d)的被测定物质浓度进行定量的结果和准确性
[0140][0141]
确认得到的准确性在测定期待值的85~115%以内。在此,测定期待值相当于已知浓度。
[0142]
《实施方式1:校准曲线的生成和校准因子的计算例2》
[0143]
接着,介绍高灵敏度crp项目的情况。首先,设定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在此,由于按照上述说明的导出例,因此需要用现有方法生成校准曲线的数据。该数据使用以下的试剂和标准液取得。
[0144]
·
试剂:批次e
[0145]
·
标准液组:批次f,浓度为3点。
[0146]
·
标准液组(批次f)的浓度:标准液1_0.0mg/dl、标准液2_0.2mg/dl、标准液3_1.0mg/dl。
[0147]
首先,使试剂(批次e)与标准液组(批次f)反应,分别取得标准液组(标准液1~3)的反应过程数据,使用2点运算点(20、34),算出该点间的散射光强度变化量。在此,还使用各点的前1个点的数据,从33点和34点的散射光强度的平均减去19点和20点的散射光强度的平均,作为散射光强度变化量。接着,通过式(3)对标准液组(批次f)中的标准液3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处理。x为18~34点。
[0148]
第x点的数据=(x和(x﹣1)点的散射光强度的平均值)﹣(19和20点的散射光强度的平均)

式(3)
[0149]
用指数函数对处理后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拟合。此时,以测光点21为边界,在21点以前和21点之后区分拟合。将上述计算出的标准液组的散射光强度变化量分别代入得到的拟合式,计算出测光点。在此,在21点以前和21点之后将数据分开进行拟合,但未必需要将数据分割来实施拟合,优选在拟合线与处理后的反应过程数据最相符的条件下进行拟合。
[0150]
图17表示将计算出的测光点输入到校准设定画面例中的测光点栏的例子。
[0151]
接着,设定浓度信息。在校准曲线生成中使用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取得中使用的试剂和标准液如下所述。此时使用的试剂和标准液的批次与在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设定中使用的批次不同。
[0152]
·
试剂:批次g
[0153]
·
标准液:批次h,浓度为3点,仅使用标准液3。
[0154]
·
标准液(批次h)的浓度:标准液3_1.0mg/dl(作为参考,记载标准液3以外的浓度。标准液1_0.0mg/dl、标准液2_0.2mg/dl)
[0155]
在此,使用式(1)算出浓度。导出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信息如图17所示的校准设定画面例中的浓度栏所示。
[0156]
最后生成校准曲线。使用式(3)对使试剂(批次g)与标准液3(批次h)反应而取得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处理并以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式。此时,以测光点21为边界,在21点以前和21点之后区分拟合。由于优选应用在设定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时采用的拟合条件,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拟合。
[0157]
图18表示对表示试剂(批次g)与标准液3(批次h)的反应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了处理的数据的拟合线。
[0158]
图19表示标准液3(批次h)的数据处理后的拟合线和相当于图17所示的测光点的散射光强度变化量(输出信息)。将图17的测光点分别代入拟合式,计算出与各校准曲线点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变化量。
[0159]
表7除了校准曲线点和浓度以外,还表示图19中的测光点和散射光强度变化量(输出信息)。
[0160]
[表7]
[0161]
表7校准曲线点、浓度、测光点、散射光强度变化量的关系
[0162]
校准曲线点123浓度(mg/dl)0.00.21.0测光点20.222.434.2散射光强度变化量45381553
[0163]
图20表示所生成的校准曲线。相对于浓度绘制散射光强度变化量,用折线近似而生成校准曲线。在此的例子中,校准曲线类型是折线,校准因子中例如有各校准曲线点处的散射光强度变化量和各浓度区间的斜率等。各校准曲线点处的散射光强度变化量如表7所示的散射光强度变化量。各浓度区间的斜率例如如下。crp浓度为0.0mg/dl以上且小于0.2mg/dl时,斜率为(538﹣4)/(0.2﹣0.0)=2670.0,crp浓度为0.2mg/dl以上时,斜率为(1553﹣538)/(1.0﹣0.2)≈1268.8。
[0164]
图21表示将通过本实施方式1的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图20)与通过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重合的例子。用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是指,将上述标准液1~3(批次h)作为标准液组来进行处理,使用与试剂(批次g)分别反应而得到的反应过程数据,将从33点和34点的散射光强度的平均减去19点和20点的散射光强度的平均而得到的散射光强度变化量,相对于标准液1~3(批次h)的浓度(标准液1_0.0μg/ml、标准液2_0.2mg/dl、标准液3_1.0μg/ml)进行绘图,用折线近似而得到的曲线。根据图21,通过本实施方式1的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与通过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大致一致。
[0165]
另外,在此,将批次h的标准液1~3视为未知浓度的样品,使其与试剂(批次g)反应,测定反应过程数据,与通过本实施方式1的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数据(图20)进行比较,对标准液1~3(批次h)的浓度进行定量。具体而言,分别在标准液1~3(批次h)的反应过程数据中,将从33点和34点的散射光强度的平均值减去19点和20点的散射光强度的平均值而得到的散射光强度变化量与校准曲线数据进行比较,对该标准液1~3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进行定量。表8表示其结果和准确性。
[0166]
[表8]
[0167]
表8使用由本实施方式1的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数据,对标准液1~3(批次h)的被测定物质浓度进行定量的结果和准确性
[0168]
样品标准液1标准液2标准液3

已知浓度[mg/dl]0.00.21.0

定量结果[mg/dl]0.000.211.00准确性(
②÷①×
100%)-102.8%100.5%
[0169]
确认得到的准确性在测定期待值的90~110%以内。在此,测定期待值相当于已知浓度。
[0170]
在此,记载了折线类型的校准因子的计算例,但计算方法并不限定于此。另外,校准因子及其计算方法根据校准曲线的类型(线性、折线、样条等)而变化。
[0171]
《实施方式1:总结》
[0172]
本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100通过对通过测定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而得到的反应过程数据应用“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来确定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中的与“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所示的测光点一致的点。该测光点信息是用于仅从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与以往测定标准液组(标准液1~n)而获得的校准数据相当的光量数据而需要的信息,是与标准液n的测定独立地另外设定的信息。另外,该测光点信息与相当于标准液组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的信息相关联。所确定的点由测光点和光量数据构成。根据“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将所确定的点中的测光点信息转换为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由此生成表示光量数据与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的关系的校准曲线。由此,虽然实际测定的仅是标准液n,但能够取入标准液1~n的校准数据。因此,能够通过仅测定标准液n而得到与使用标准液组(标准液1~n的全部)生成的校准曲线等价的校准曲线。
[0173]
上述实施例对使用了被测定物质浓度最浓的标准液n的情况下的校准曲线生成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需要使用标准液n,也可以仅使用具有能够对标准液n所包含的最浓的被测定物质浓度的反应进行外推的程度的浓度的标准液(n﹣n)(n为整数,0《n《n),通过与上述内容同样的方法生成校准曲线。在该情况下,实际测定的仅为标准液(n﹣n),并且能够生成取入了标准液1~n的校准数据的校准曲线。因此,能够通过仅测定标准液(n﹣n)来得到与使用标准液组(标准液1~n的全部)生成的校准曲线等价的校准曲线。
[0174]
本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100在得到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时使用的标准液组的批次与得到校准曲线生成用的反应过程数据的标准液的批次不同的情况下,按照式(1)对批次间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的差量进行校正后,生成校准曲线。由此,如果暂时取得测光点信息,则不需要指定为了得到校准曲线生成用的反应过程数据而使用的标准液的批次、该标准液中含有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即,能够仅通过与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取得所使用的标准液组的批次不同的批次的1个标准液(标准液n或者标准液(n﹣n))的测定来生成校准曲线。
[0175]
在本实施方式1中,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可以通过使用自动分析装置100实际测量标准液组(标准液1~n)来取得,也可以读出预先取得的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来取得。该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不限于从自动分析装置所附带的储存器读出的方法,也可以使用通过因特网等的通信单元来取得。另外,也可以经由在图12等中例示的输入画面进行输入。由此,能够根据自动分析装置100的运用条件等,以各种方式取得测光点-浓度转换用
数据。
[0176]
《实施方式2》
[0177]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标准液的数量为n(n≥3)点以上的检查项目中,除了测定最大浓度的标准液n以外,还测定不包含被测定物质的零浓度的标准液1,使用通过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从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出的与校准曲线点2~n相当的数据以及从标准液1的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出的校准曲线点1的数据,生成校准曲线。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不仅实际测量最大浓度的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还使用实际测量了被测定物质为零浓度的标准液1的数据。在本实施方式2中,能够将发生了与被测定物质无关的非特异性反应时的影响准确地反映到校准曲线中。
[0178]
迄今为止,作为使用零浓度的标准液和零浓度以外的任意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这2个标准液的校准,存在2点校准。在2点校准中,使用上述2个标准液的数据来更新已有的校准曲线中的校准因子(试剂空白值和k值)。具体而言,使用零浓度标准液来校正试剂空白值(空白吸光度、空白散射光强度或者这两者),使用零浓度以外的任意的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来更新k值(k因子)。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发明使用从上述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出的与校准曲线点2~n相当的多点数据和从上述标准液1的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出的校准曲线点1的数据来新生成校准曲线,是2点校准的应用。
[0179]
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和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设定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避免重复说明,在此省略说明,仅记载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部分。
[0180]
《实施方式2:校准曲线生成用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取得》
[0181]
对本实施方式2中的校准曲线的生成中使用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取得进行说明。首先,在需要校准的检查项目中,设定校准信息和分析参数。
[0182]
图22表示本实施方式2中的校准信息的设定画面的例子。校准信息包括标准液的批次、所使用的标准液1和标准液n的浓度、将收容标准液1和标准液n的样品杯102架设于样品盘103时的位置编号、校准曲线数据点数、数据点数的校准曲线生成时的浓度和测光点信息等。在图22中,分别设为标准液的批次:bbb、标准液1的浓度:0、标准液n的浓度:z、标准液1的架设位置:13、标准液n的架设位置:14、校准曲线数据点数:n、浓度:c1~cn、测光点信息:p2~pn(与c1对应的测光点不可输入和显示)。
[0183]
将与c1对应的测光点设为不可输入和显示的理由如下。标准液1典型地使用被测定物质的浓度为零的标准液(图22:如输入到标准液的浓度那样)。在该情况下,通常,标准液1不与该试剂反应,在反应过程数据中未发现经时变化,但实际上有时稍微反应而得到光量变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于标准液1,通过实测得到校准曲线生成用的光量数据。因此,使用由分析参数指定的运算点来计算标准液1的校准曲线生成用数据,因此对于c1,不需要在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中应用的测光点信息,设为不可输入。
[0184]
在分析参数中,有样品、试剂的分注量、在数据处理中使用的运算点等信息。标准液的架设位置以外的信息例如由提供试剂和标准液的制造商提供。优选标准液的架设位置能够由操作者任意地设定。校准信息和分析参数可以从操作部122输入,也可以经由cd-rom等存储介质读入到存储部121a,还可以经由通信接口124读入。或者,如果过去已经储存在存储部121a中,则也可以调用该信息。作为校准信息的一部分的浓度和测光点相当于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在存储部121a中存在通过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数据和该校准曲
线的生成中使用的最浓浓度的标准液的反应过程数据的情况下,该浓度和测光点也可以反映使用这些数据和标准液n的浓度信息由解析部121b计算出的值。计算方法的例子如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那样。在图22中,示出了能够看到具体的浓度和测光点信息的设定画面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将它们设为非显示的设定画面。所设定的信息储存于存储部121a,被解析部121b读出而用于校准曲线的生成。
[0185]
接着,将该项目的试剂瓶架设于试剂盘106,将该标准液1和标准液n架设于样品盘103。之后,经由操作部122或者通信接口124输入校准的委托。输入内容传递到数据处理部121,执行储存于存储部121a的校准曲线生成数据的测定程序,控制程序工作。控制程序使控制电路动作,控制电路使驱动部动作,由此各机构实施动作分析。具体的分析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所取得的标准液1和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被储存在存储部121a中,被解析部121b读出而用于校准曲线的生成。在此,在各标准液中多次取得反应过程数据的情况下,在生成校准曲线时,可以将取得它们的平均的数据作为输入信息,也可以选择任意1个作为输入信息。
[0186]
《实施方式2:校准曲线的生成》
[0187]
对实施方式2中的校准曲线的生成进行说明。储存于存储部121a的校准信息、分析参数的运算点以及校准曲线类型、标准液1与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在此设为吸光度数据)、校准曲线生成程序被解析部121b调用。校准曲线生成程序的执行内容如下。
[0188]
首先,按照运算点的信息,对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处理。运算点由检查项目决定。处理方法优选为与在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设定中对已知浓度c’n的标准液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例如,在此,设为运算点为(18、30)这2点,以测光点18的吸光度:a18为基准,从全部的测定值中减去a18来进行处理。对数据处理后的反应过程数据进行拟合,导出拟合式来补充离散的测定数据。拟合函数例如是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等。优选使用与在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设定中使用的拟合函数相同种类的函数。将由校准信息(图22)设定的测光点信息(p2~pn)代入所得到的拟合式,计算吸光度变化量的数据(δa2~δan)作为输出信息。
[0189]
图23表示标准液n的数据处理后的拟合线和与测光点:p2~pn相当的吸光度变化量:δa2~δan(输出信息)。
[0190]
图24表示测定了被测定物质为零浓度的标准液1的反应过程的反应过程数据。接着图23,根据运算点从标准液1的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数据。运算点针对每个检查项目唯一地指定,因此设为在上述的例子中使用的(18、30)这2点。算出该点间的一定时间内的吸光度变化量δa1(=第30点的吸光度﹣第18点的吸光度)。
[0191]
相对于浓度绘制吸光度变化量的数据,用由分析参数信息指定的校准曲线类型(线性、折线、样条等)的数学式近似而算出校准因子,生成校准曲线。校准因子是校准点(校准曲线点)处的吸光度、散射光强度或者它们的变化量数据、校准曲线的斜率等近似式的系数信息。校准因子及其计算方法根据校准曲线的类型(线性、折线、样条等)而变化。
[0192]
图25表示实施方式2中生成的校准曲线的例子。所生成的校准曲线、处理后的反应过程数据等被储存在存储部121a中。在测定出被测定物质为未知浓度的样品时,校准曲线的信息被解析部121b调出,用于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的定量。
[0193]
在此,在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处理中,说明了运算点为2点的情况,但也存在
运算点为1点的情况。在1点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该点的数据,也可以使用该点前后的数据的平均值等。另外,在运算点为2点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是如上述那样以运算开始点(在上述中相当于点18)的测定数据为基准进行减法运算的处理内容,例如,也可以以运算开始点的前后的多个点的数据的平均值等为基准进行减法运算处理。此时,在减法对象点的数据中,也可以使用该点前后的多个点的数据的平均值等。另外,在根据运算点从标准液1的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数据的情况下,不仅是上述的计算例,也可以根据运算点数,与标准液n的情况同样地使用各种计算式。
[0194]
上述实施例说明了使用被测定物质浓度最浓的标准液n和被测定物质为零浓度的标准液1的情况下的校准曲线生成方法,但也可以代替标准液n而使用具有能够对标准液n中包含的最浓的被测定物质浓度的反应进行外推的程度的浓度的标准液(n﹣n)(n为整数,0《n《n),通过与上述内容同样的方法生成校准曲线。
[0195]
《实施方式3》
[0196]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说明使用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执行校准曲线生成的内容的程序,利用与自动分析装置独立的工具生成校准曲线的情况。以下对基本的程序的内容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以下的例子。
[0197]
程序例如具有设定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步骤(步骤(1))、根据在步骤(1)中设定的测光点从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校准曲线生成用的光量数据的步骤(步骤(2))、将在数据提取时使用的测光点信息转换为被测定物质的浓度信息并将浓度信息与提取数据关联起来的步骤(步骤(3))以及将提取数据相对于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进行绘制并且用指定的数学式对该绘制进行近似来生成校准曲线的步骤(步骤(4))。步骤(1)中的具体的处理内容与《实施方式1: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的设定》中说明的内容相同,因此在此避免重复的说明。步骤(2)~(4)中的具体的处理内容也与《实施方式1:校准曲线的生成》中说明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该程序中,例如步骤(2)也可以是实施方式2那样的从标准液1与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中提取校准曲线生成用的光量数据的步骤。
[0198]
本实施方式3的程序搭载于与自动分析装置100独立的解析工具等而被运用。在程序中使用的信息中,有通过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信息(校准数据)、该校准曲线生成时使用的运算点、标准液的浓度、反应过程数据、试剂批次变更后测定的标准液n和标准液1的浓度信息、反应过程数据等。这些信息也可以是已经存储在搭载该程序的解析工具中的数据。或者,这些信息可以从该解析工具的操作部输入,也可以经由外部存储介质、通信接口而读入到解析工具。或者,也可以将由与解析工具连接的自动分析装置取得的信息从自动分析装置读入到解析工具来使用,也可以将由未与解析工具连接的自动分析装置取得的信息经由外部存储介质、因特网等读入到解析工具。
[0199]
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程序,在未搭载本发明的校准曲线生成单元的自动分析装置中,通过将搭载本实施方式3的程序的解析工具与该装置连接,将由解析工具生成的校准曲线发送到该装置,在该装置中也能够使用由本发明的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另外,也可以不将由解析工具生成的校准曲线发送到该装置而保持储存在解析工具内的存储部中的状态,将由该装置测定出的被测定物质为未知浓度的样品的反应过程数据读入到解析工具,在解析工具内利用校准曲线数据来对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进行定量。在该情况下,可以将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的定量结果发送给该装置,并在该装置中显示,也可以经由与该装置连接的通
信接口发送至院内网络,或者也可以采用从解析工具直接发送至院内网络的方式。在此,该分析工具与该装置的连接不是必须的,也可以通过采用通过外部存储介质、因特网等交换必要的信息的方式,使用在本发明中生成的校准曲线对被测定物质为未知浓度的检体的浓度进行定量。
[0200]
《实施方式4》
[0201]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对搭载了如下功能的自动分析装置100以及解析工具进行说明:将在实施方式1~3中生成的校准曲线与在自动分析装置100或者搭载了校准曲线生成程序的解析工具中已储存的校准曲线数据进行比较,实施错误检查,在符合错误检查的设定的情况下,报告针对所生成的校准曲线的错误,选择是否使用。在此,已储存在自动分析装置或搭载有校准曲线生成程序的解析工具中的校准曲线数据是指通过现有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数据、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生成的校准曲线的上次数据等。
[0202]
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因此在此,以自动分析装置中的错误检查的实施、错误的报告、是否使用的选择功能为焦点进行说明。在解析部121b中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生成校准曲线时,存储在存储部121a中的错误判定信息被读出到解析部121b,与所生成的校准曲线数据进行比较来检查有无错误。作为错误检查的内容,例如,将校准因子那样的校准曲线的数学式中的系数信息等按照已储存的校准曲线数据与本发明的校准曲线数据中进行比较来计算偏离程度,在该偏离超过已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报告错误。错误检查的结果与所生成的校准曲线信息一起被发送到存储部121a。在有错误信息的情况下,该错误信息、校准曲线数据和是否使用该校准曲线的确认委托从存储部121a经由显示部122a或通信接口124发送到院内网络等进行显示。该显示优选能够由用户选择显示/不显示。关于是否使用的选择,可以触摸显示部122a的画面来选择,也可以用鼠标122c选择显示部122a的画面中显示的画面。或者,也可以将在院内网络中选择的信息经由通信接口124发送到存储部121a。
[0203]
接着,对搭载有校准曲线生成程序的解析工具中的错误检查的实施、错误的报告、所使用的校准曲线的选择功能进行说明。该功能可以作为步骤(5)编入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校准曲线生成程序内,也可以使解析工具内的解析部具有错误判定功能。
[0204]
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校准曲线生成程序内作为步骤(5)进行编入的情况下,例如,在步骤(1)~(4)中生成校准曲线后,作为步骤(5),校准曲线检查程序工作,存储于解析工具内存储部的比较用的校准曲线数据被读出到该程序内,与所生成的校准曲线数据进行比较来检查有无错误。作为错误检查的内容,如上所述。错误检查的结果与所生成的校准曲线信息一起被发送到分析工具内的存储部。在有错误信息的情况下,在解析工具的显示部显示该错误信息、校准曲线数据以及是否使用该校准曲线的确认委托。该显示优选能够由用户选择显示/不显示。也可以将确认委托等信息发送到与解析工具连接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存储部121a,经由显示部122a或者通信接口124发送到院内网络等进行显示。校准曲线可否使用的选择结果被发送到分析工具内的存储部,在选择了“使用”的情况下,使用在实施方式1~3中生成的校准曲线。
[0205]
在使解析工具内的解析部具有错误判定功能的情况下,例如,在通过校准曲线生成程序生成校准曲线后,从存储部向解析部读出已储存的比较用的校准曲线数据,对这些校准曲线中的信息进行比较来检查有无错误。作为错误检查的内容,如上所述。错误检查的
结果被发送至分析工具内存储部。在有错误信息的情况下,在解析工具的显示部显示该错误信息、校准曲线数据以及是否使用该校准曲线的确认委托。该显示优选能够由用户选择显示/不显示。也可以将确认委托等信息发送到与解析工具连接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存储部121a,经由显示部122a或者通信接口124发送到院内网络等进行显示。校准曲线可否使用的选择结果被发送到分析工具内的存储部,在选择了“使用”的情况下,使用在实施方式1~3中生成的校准曲线。
[0206]
在此,对在生成的校准曲线数据中报告了错误时选择是否使用的功能进行了说明,但在选择了“不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追加能够选择要使用的校准曲线的功能。
[0207]
《实施方式5》
[0208]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对使用在实施方式1~3中生成的校准曲线或者在实施方式1~3中生成且在实施方式4中选择的校准曲线,测定被测定物质为未知浓度的样品,并对其浓度进行定量的情况进行说明。
[0209]
首先,对包含未知浓度的被测定物质的样品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取得进行说明。将该项目的试剂瓶架设于试剂盘106,将该样品架设于样品盘103。之后,经由操作部122或者通信接口124输入样品测定的委托。输入内容传递到数据处理部121,执行储存于存储部121a的样品测定程序,控制程序工作。控制程序使控制电路动作,控制电路使驱动部动作,由此各机构实施动作分析。具体的分析动作与《实施方式1:校准曲线生成用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取得》中记载的内容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所取得的反应过程数据被储存在存储部121a中。
[0210]
接着,对被测定物质的浓度的定量进行说明。从存储部121a向解析部121b读出该反应过程数据、校准曲线数据和数据解析程序。从被测定物质为未知浓度的样品的该反应过程数据中基于按每个测定项目指定的运算点,提取吸光度、散射光强度或它们的变化量数据。将该提取出的数据与校准曲线的光量数据进行比较,对该样品中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进行定量。提取出的数据、定量后的浓度信息、错误信息等储存于存储部121a,并显示于操作部122的显示部122a。另外,根据需要,除了通过打印机123进行印刷输出之外,还通过通信接口124发送到医院内的网络等。在此,记载了利用自动分析装置内的解析部121b对样品中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进行定量的例子,但也可以将所取得的反应过程数据读入到搭载有实施方式3那样的校准曲线生成程序的其他工具中,在该工具内对校准曲线数据和样品测定数据进行比较来对样品中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进行定量。
[0211]
《关于本发明的变形例》
[0212]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各种变形例。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构成。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够在某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相同的构成或其他构成。
[0213]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胶乳免疫比浊项目为例,说明了将抗体或抗原致敏后的胶乳试剂和包含被测定物质(抗原或抗体)的标准液或来自生物体的样品混合,通过吸光或散射光测定由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胶乳凝集反应的情况,但在本发明中测定的检查项目并不限定于胶乳免疫比浊项目。例如,也可以是将对抗体或抗原致敏的不溶性载体(二氧化硅
粒子、磁性粒子、金属胶体等)与包含被测定物质(抗原或抗体)的标准液或来自生物体的样品混合,利用吸光或散射光测定因抗原抗体反应而产生的粒子的凝集反应的系统。
[0214]
换言之,只要对2个(2种浓度)以上的标准液中的被测定物质的浓度最浓的标准液n(n≥2)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反应过程数据包含浓度比标准液n淡的标准液中的反应,按照标准液n的反应过程数据和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生成的校准曲线相对于使用标准液组(标准液1~n)生成的校准曲线近似(两者的差量在阈值以内,不产生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错误),则除了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样品/检查项目/标准液以外,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校准曲线生成方法。
[0215]
另外,不一定需要使用标准液n,即使在使用具有能够对标准液n所包含的最浓的被测定物质浓度的反应进行外推的程度的浓度的标准液(n﹣n)(n为整数,0《n《n)来代替标准液n的情况下,只要标准液(n﹣n)的反应过程数据包含浓度比标准液(n﹣n)淡的标准液中的反应,进而能够利用该反应过程数据对标准液n的反应进行外插,按照标准液(n﹣n)的反应过程数据和测光点-浓度转换用数据生成的校准曲线与使用标准液组(标准液1~n)生成的校准曲线近似,就能够对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样品、检查项目、标准液以外应用本发明的校准曲线生成方法。
[0216]
符号说明
[0217]
100:自动分析装置,101:样品,102:样品杯,103:样品盘,104:试剂,105:试剂瓶,106:试剂盘,107:反应液,108:单元,109:反应盘,110:样品分注机构,111:试剂分注机构,112:恒温流体,113:搅拌机构,114:清洗机构,115:吸光度测定部,116:散射光测定部,117:驱动部,118:控制电路,119:吸光度测量电路,120:散射光测量电路,121:数据处理部,121a:存储部,121b:解析部,122:操作部,122a:显示部,122b:键盘,122c:鼠标,123:打印机,124:通信接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