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台

文档序号:30217931发布日期:2022-05-31 19:0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台

1.本发明涉及射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台。


背景技术:

2.射流是指工作介质从喷嘴中流动的现象,是工程中十分常见的流动形态。高压液体射流是利用液体为载体,通过液体增压原理经特定喷嘴或增压设备将机械能转换为压力能并经由喷嘴小孔形成具有较高能量的射流,将压力能转换为动能。作为一项新技术,高压液体射流技术在最近几十年得到迅速发展,在煤矿开采、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国防、交通、建筑以及医疗领域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液体射流加工、粉碎、清洗和切割等。
3.在一些领域,由于高压液体射流技术的投资大、技术不成熟、产品种类少,大大限制了其应用和推广。加深对射流理论的认识和研究,大力发展先进射流技术,将有助于研发出高端的高压射流产品,这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射流实验台无法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射流实验台无法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台,所述试验台包括:
7.加载机构,包括吸液部、储液箱和动力部,所述吸液部包括吸液腔,所述吸液腔上分别设有进液用的进液口和出液用的出液口,且所述吸液腔经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动力部与所述吸液部相连,以驱动所述吸液腔从所述储液箱内吸液,且所述吸液腔交替进液或出液;
8.射流机构,包括射流架、射流板和被射流件,所述射流板架设在所述射流架上,所述射流板上开设有射流孔,所述射流孔经导管和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吸液腔连通,且所述被射流件通过移动装置可移动的设置在射流孔下。
9.进一步的,所述动力部包括:
10.气缸,包括气缸缸体、气缸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气缸活塞可沿轴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气缸缸体内,且所述气缸活塞将所述气缸缸体沿所述轴向气密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气缸活塞同轴相连,另一端气密穿过所述气缸缸体;
11.换向阀;
12.气源,所述气源与所述第一腔体经所述换向阀、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气源与所述第二腔体经所述换向阀、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交替进气。
13.进一步的,所述动力部还包括:
14.节流阀,所述节流阀设置在所述气源和所述换向阀之间。
15.进一步的,所述吸液部包括:
16.柱塞缸,沿所述轴向设置,且所述柱塞缸的左端与所述气缸固定相连;
17.柱塞缸活塞,可沿所述轴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柱塞缸内,且所述柱塞缸活塞的左端与所述活塞杆同轴固定相连,所述柱塞缸活塞的右端将所述柱塞缸围隔出所述吸液腔;
18.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柱塞缸外周壁靠近右端的上部,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柱塞缸外周壁的下部,且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柱塞缸活塞的运动轨迹上,以在所述出液口出液时,所述柱塞缸活塞覆盖并堵住所述进液口,从而实现所述吸液腔交替进液或出液。
19.进一步的,所述柱塞缸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右端通过端盖密封,所述端盖具有内凹腔,所述出液口开设在所述端盖的周面上,所述出液口经所述内凹腔与所述吸液腔连通。
20.进一步的,所述柱塞缸活塞与所述柱塞缸之间设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同轴套设在所述柱塞缸活塞上。
21.进一步的,所述柱塞缸活塞与所述柱塞缸之间设有活塞密封圈,最靠近所述柱塞缸活塞右端的导向环或活塞密封圈与所述柱塞缸活塞的右端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柱塞缸活塞位于所述柱塞缸内最左端时,所述出液腔的轴向长度最大,为l2,且l1>l2。
22.进一步的,所述的柱塞缸活塞通过气缸轴与所述活塞杆同轴固定相连,所述气缸轴的左端设有榫头,所述榫头同轴插入所述活塞杆的右端内,所述气缸轴的右端延伸至所述柱塞缸内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柱塞缸活塞的左端同轴固定相连,且所述气缸轴可沿所述轴向移动;
23.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环,所述气缸轴的右端上设有周向凹槽,所述固定环固定卡设在所述周向凹槽内,所述气缸轴的右端插入所述柱塞缸活塞内,且所述固定环通过轴向销钉固定在所述柱塞缸活塞的端面上。
24.进一步的,所述射流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支撑板和底板,且所述支撑板通过架起所述支撑板的支柱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25.所述射流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射流孔贯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导管连通;
26.所述导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仅允许液体从所述吸液腔流向所述射流孔;
27.所述射流孔包括上下同轴设置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内端和所述第二孔的内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孔的外端延伸至所述射流板的上表面上并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二孔的外端延伸至所述射流板的下表面上并与所述被射流件相对,且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
2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29.支撑架;
30.滑轨,沿所述轴向设置;
31.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上,且所述滑块上具有用于放置所述被射流件的平面;所述滑块内设有沿所述轴向贯通的通孔,且所述通孔内设有内螺纹;
32.丝杠,与所述滑轨上下对应且平行,所述丝杠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内螺纹啮合,所述丝杠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丝杠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并连接
有电机。
3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34.(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加载机构加载液体,通过设置射流机构产生射流,所述加载机构包括吸液部、储液箱和动力部,所述射流机构包括射流架、射流板和被射流件,所述吸液部通过导管与所述射流板连通;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吸液部从所述储液箱内吸液,所述储液箱内的液体经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吸液部的所述吸液腔内;所述吸液腔内的液体经所述出液口、所述导管流入射流孔形成射流,所述被射流件通过移动装置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射流板下,从而可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射流实验台无法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研究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有益效果。
35.(2)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节流阀可控制所述气源出气的流量大小,增强了所述加载机构的可靠性。
36.(3)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向环能起到矫正所述柱塞缸活塞与所述柱塞缸之间的同心度的作用,以避免所述柱塞缸活塞偏心,影响吸液腔的密封效果。
37.(4)本技术实施例最右端的所述导向环与所述柱塞缸活塞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柱塞缸活塞位于所述柱塞缸内最左端时,即所述柱塞缸活塞位于其轴向行程的最左端时,所述管体内吸液腔的最大长度为l2,l1应严格大于l2,避免当柱塞缸活塞运行到柱塞缸底部时,导向环和活塞密封圈与进液口发生干涉,影响密封和导向效果。
38.(5)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仅允许液体从所述吸液腔流向所述射流孔,从而避免液体倒流。
39.(6)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射流孔包括上下同轴设置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射流板可设置多块,其中各射流板的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均为2mm,第二孔的孔径分别为0.5mm、0.2mm、0.1mm、0.05mm,从而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所述射流板来改变射流速度。
40.(7)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被射流件通过移动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移动装置是滚珠丝杆组,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丝杠转动,所述丝杠带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滑轨上沿所述轴向滑动。所述被射流件放置在所述滑块上,跟随所述滑块同步移动。当所述被射流件固定不动时,可研究固定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当所述被射流件随着所述滚珠丝杆组移动时,可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
41.(8)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气缸活塞的左端端面面积为a1,所述柱塞缸活塞的右端端面面积为a2,通过改变活塞面积,调节两者的面积比a1:a2,可改变供液压力,以满足具体需要。
附图说明
4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3.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台的加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4.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台的射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台的气缸轴与柱塞缸活塞的
配合结构示意图;
46.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台的支撑板与射流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射流实验台无法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的技术问题。
4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49.通过设置加载机构加载液体、设置射流机构产生射流,所述加载机构包括吸液部、储液箱和动力部,所述射流机构包括射流架、射流板和被射流件,所述吸液部通过导管与所述射流板连通;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吸液部从所述储液箱内吸液,所述储液箱内的液体经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吸液部的所述吸液腔内;所述吸液腔内的液体经所述出液口、所述导管流入射流孔形成射流;
50.并通过设置移动装置,将所述被射流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射流板下,从而可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射流实验台无法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研究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有益效果。
51.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2.定义本技术实施例中,轴向是所述的气缸缸体(气缸活塞22或活塞杆38)的中心轴方向或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且沿所述轴向,以所述第一腔体a所在的一端为左端,所述第二腔体b所在的一端为右端,如图1所示。
53.如图1~3所示,所述试验台包括加载机构和射流机构,其中:
54.所述加载机构包括吸液部、储液箱11和动力部,所述吸液部包括吸液腔24,所述吸液腔24上分别设有进液用的进液口27和出液用的出液口25,且所述吸液腔24经所述进液口27与所述储液箱11连通,所述动力部与所述吸液部相连,以驱动所述吸液腔24从所述储液箱11内吸液,且所述吸液腔24交替进液或出液;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是水。
55.所述射流机构包括射流架、射流板19和被射流件33,所述射流板19架设在所述射流架上,所述射流板19上开设有射流孔37,所述射流孔37经导管30和所述出液口25与所述吸液腔24连通,且所述被射流件33通过移动装置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射流孔37下。
56.综上,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加载机构加载液体,通过设置射流机构产生射流,所述加载机构包括吸液部、储液箱11和动力部,所述射流机构包括射流架、射流板19和被射流件33,所述吸液部通过导管30与所述射流板19连通;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吸液部从所述储液箱11内吸液,所述储液箱11内的液体经所述进液口27进入所述吸液部的所述吸液腔24内;所述吸液腔24内的液体经所述出液口25、所述导管30流入射流孔37形成射流,所述被射流件33通过移动装置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射流板19下,从而可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射流实验台无法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研究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有益效果。
57.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动力部包括气缸1、换向阀14和气源16,其中:
58.所述气缸1包括气缸缸体、气缸活塞22和活塞杆38,所述气缸活塞22可沿所述轴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气缸缸体内,且所述气缸活塞22将所述气缸缸体沿所述轴向气密分隔成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所述活塞杆38位于所述第二腔体b内,且所述活塞杆38的一端与所述气缸活塞22同轴相连,另一端气密穿过所述气缸缸体;
59.所述气源16与所述第一腔体a经所述换向阀14、第一连接管a连通,所述气源16与所述第二腔体b经所述换向阀14、第二连接管b连通,且所述第一腔体a和所述第二腔体b交替进气。所述气源16是便携式的高压空气瓶、二氧化碳瓶、氩气瓶或氮气瓶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气源16是高压气源,所述气源的气压为7bar。
60.具体的,所述气源16经所述换向阀15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a和所述第二连接管b连通,所述换向阀15用于改变进气方向,从而实现交替给所述第一腔体a和所述第二腔体b进气,以改变气缸1的活塞杆38的运动方向:当所述气源16与所述第一腔体a连通时,气压推动所述气缸活塞22和所述活塞杆38向第二腔体b方向(右端)移动,当所述气源16与所述第二腔体b连通时,气压推动所述气缸活塞22和所述活塞杆38向第一腔体a方向(左端)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活塞杆38沿所述轴向的往复移动。
61.进一步的,所述动力部还包括节流阀15,所述节流阀15设置在连通所述气源16和所述换向阀14的第三连接管43上。
62.具体的,所述节流阀15能控制所述气源16出气的流量大小,从而增强了所述加载机构的可靠性。
63.进一步的,所述吸液部包括柱塞缸6和柱塞缸活塞5,其中:
64.所述柱塞缸6沿所述轴向设置,且所述柱塞缸6的左端与所述气缸1同轴固定相连;
65.所述柱塞缸活塞5可沿所述轴向左右滑动地同轴设置在所述柱塞缸6内,且所述柱塞缸活塞5的左端与所述活塞杆38同轴固定相连,所述柱塞缸活塞5的右端将所述柱塞缸6围隔出所述吸液腔24;
66.所述出液口25设置在所述柱塞缸6外周壁右端的上部,所述进液口27设置在所述柱塞缸6外周壁的下部,且所述进液口27位于所述柱塞缸活塞5的运动轨迹上,以在所述出液口25出液时,所述柱塞缸活塞5覆盖并堵住所述进液口27,从而实现所述吸液腔24交替进液或出液。
67.具体的,所述柱塞缸活塞5在所述活塞杆38的带动下同步轴向移动,当所述柱塞缸活塞5随着所述活塞杆38向左移动时,所述吸液腔24内产生负压,所述吸液腔24吸水,当所述柱塞缸活塞5随着所述活塞杆38向右移动时,所述柱塞缸活塞5的外周面覆盖住所述进液口27,并挤压所述吸液腔24内的水向所述出液口25处流动。
68.所述柱塞缸活塞5在所述活塞杆38的带动下,沿所述轴向在所述柱塞缸6内左右移动的路径即为所述柱塞缸活塞5的轴向行程。
69.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活塞22的左端端面面积为a1,所述柱塞缸活塞5的右端端面面积为a2,通过改变a1或a2,调节两者的面积比a1:a2,可改变供液压力。
70.进一步的,所述柱塞缸6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右端通过端盖8密封,所述端盖8具有内凹腔29,所述出液口25开设在所述端盖8的周面上,所述出液口25经所述内凹腔29与所述吸液腔24连通。
71.具体的,所述端盖8是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通过第一螺栓28固定在所述管体的
右端上,且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管体之间设有密封用第一o形圈10,所述管体是不锈钢管。
72.另外,所述内凹腔29的直径小于所述柱塞缸活塞5,所述柱塞缸活塞5无法进入所述内凹腔29内,所述内凹腔29可起到存储液体的作用,从而起到稳压作用。
73.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箱11位于所述吸液腔24的下方,且所述储液箱11和所述吸液腔24依次经进液通道和所述进液口27连通。
74.进一步的,所述柱塞缸活塞5与所述柱塞缸6之间间隔设有两个导向环12,所述导向环12分别同轴套设在所述柱塞缸活塞5上。
75.具体的,所述导向环12是同轴套设在所述柱塞缸活塞5上的圆环,起到矫正所述柱塞缸活塞5与所述柱塞缸6之间的同心度的作用,以避免所述柱塞缸活塞5偏心,影响吸液腔的密封效果。
76.进一步的,所述柱塞缸活塞5与所述柱塞缸6之间还设有活塞密封圈4,且所述活塞密封圈4位于两个所述导向环12的中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密封圈4是格莱圈。
77.进一步的,最右端的所述导向环12与所述柱塞缸活塞5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柱塞缸活塞5位于所述柱塞缸6内最左端时,即所述柱塞缸活塞5位于其轴向行程的最左端时,所述管体内吸液腔24的最大长度为l2,l1应严格大于l2,避免当柱塞缸活塞5运行到柱塞缸底部时,导向环12和活塞密封圈4与进液口27发生干涉,影响密封和导向效果。
78.进一步的,所述柱塞缸6的左端通过第二法兰2、第二螺栓23与所述气缸缸体的右端同轴固定相连,所述柱塞缸6的右端通过支撑螺栓9支撑固定,从而使得所述柱塞缸6保持水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螺栓9与所述第一法兰的外周面固定连接。
79.进一步的,所述的柱塞缸活塞5通过气缸轴3与所述活塞杆38同轴固定相连,所述气缸轴3的左端设有榫头,所述榫头同轴插入所述活塞杆38的右端内,所述气缸轴3的右端延伸至所述柱塞缸6内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柱塞缸活塞5的左端同轴固定相连,且所述气缸轴3可沿所述轴向移动;
80.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环13,所述气缸轴3的右端上设有周向凹槽,所述固定环13固定卡设在所述周向凹槽内,所述气缸轴3的右端插入所述柱塞缸活塞5内,且所述固定环13通过轴向销钉26固定在所述柱塞缸活塞5的端面上。
81.具体的,为便于安装,所述固定环13是由经过线切割对半切开形成的两个半圆环构成,所述连接件将所述气缸轴3与所述柱塞缸活塞5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气缸1驱动所述柱塞缸活塞5沿轴向左右移动。
82.进一步的,所述射流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支撑板17和底板22,且所述支撑板17通过架起所述支撑板17的支柱20与所述底板22固定连接;
83.所述射流板19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7的下表面上,且所述支撑板17上开设有与所述射流孔37对准并贯通的连接孔31,所述连接孔31与所述导管30连通;
84.所述导管30上设有单向阀7,所述单向阀7仅允许液体从所述吸液腔24流向所述射流孔37。
85.具体的,所述射流板19通过螺栓32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7上,当所述柱塞缸活塞5随着所述活塞杆38向右移动时,所述柱塞缸活塞5挤压所述吸液腔24内的水依次经所述出液口25、所述导管30、所述单向阀7、所述连接孔31流向所述射流孔37,形成射流,且射流向下冲击所述被射流件33。
86.进一步的,所述射流孔37和所述连接孔31之间设有密封用第二o形圈18,以防止液体经所述射流孔37和所述连接孔31之间渗漏,所述第二o形圈18夹紧在所述射流板19和所述支撑板17之间。
87.进一步的,所述射流孔37包括上下同轴设置的第一孔39和第二孔40,所述第一孔39的内端和所述第二孔40的内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孔39的外端延伸至所述射流板19的上表面上并与所述连接孔31连通,所述第二孔40的外端延伸至所述射流板19的下表面上并与所述被射流件33相对,且所述第一孔39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40的孔径。
88.具体的,所述射流板19可设置多块,其中各射流板19的所述第一孔39的孔径均为2mm,所述第二孔40的孔径分别为0.5mm、0.2mm、0.1mm、0.05mm,以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所述射流板19来改变射流速度。
89.进一步的,所述被射流件33通过移动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22上,所述移动装置是滚珠丝杆组,所述滚珠丝杆组包括:
90.支撑架34;
91.滑轨41,沿所述轴向设置;
92.滑块36,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41上,且所述滑块36上具有用于放置所述被射流件33的平台42;所述滑块36内设有沿所述轴向贯通的通孔,且所述通孔内设有内螺纹;
93.丝杠35,与所述滑轨41上下对应且平行,所述丝杠35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内螺纹啮合,所述丝杠35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4上,且所述丝杠35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34并连接有电机21。
94.具体的,所述电机21带动所述丝杠35转动,所述丝杠35带动所述滑块36在所述滑轨41上沿所述轴向滑动。所述被射流件33放置在所述滑块36上,跟随所述滑块36同步移动。当所述被射流件33固定不动时,可研究固定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当所述被射流件33随着所述滚珠丝杆组移动时,可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
95.进一步的,所述平台42上表面水平,且下表面固定在所述滑块36的上表面上。
96.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台得使用方法如下:
97.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柱塞缸活塞5位于所述柱塞缸6的最左端,进液口27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打开节流阀15,气源16内的高压气体通过节流阀15、换向阀14、第一连接管a进入气缸1的无杆腔(第一腔体a),气缸1的有肝腔(第二腔体b)内的低压气体被排到空气中,气缸轴3带动柱塞缸活塞5向右运动,进液口27逐渐被关闭,吸液腔24内的高压水通过端盖8上的出液口25、单向阀7、支撑板17上的连接孔31通入射流板19内的射流孔37实现高压液体射流。
98.可通过开启所述移动装置,驱动所述被射流件33沿着所述轴向移动,完成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可通过调节电机21转速来改变所述被射流件33的水平移动速度,且可通过更换具有不同孔径的射流孔37的射流板19来改变射流速度,从而完成不同要求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满足多种实验需求。
99.准备状态,如图2所示,柱塞缸活塞5位于柱塞缸6的最右侧,进液口27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打开节流阀15,气源16内的高压气体通过节流阀15、换向阀14、第二连接管b进入气缸1的有杆腔(第二腔体b),气缸轴3带动柱塞缸活塞5向左运动,进液口27逐渐被打开,此时吸液腔24内几乎为真空,储液箱11内的液体被大气压压入所述吸液腔24内,准备下一次实
验。
100.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01.(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加载机构加载液体,通过设置射流机构产生射流,所述加载机构包括吸液部、储液箱11和动力部,所述射流机构包括射流架、射流板19和被射流件33,所述吸液部通过导管30与所述射流板19连通;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吸液部从所述储液箱11内吸液,所述储液箱11内的液体经所述进液口27进入所述吸液部的所述吸液腔24内;所述吸液腔24内的液体经所述出液口25、所述导管30、所述单向阀7、所述连接孔31流入射流孔37形成射流,所述被射流件33通过移动装置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射流板19下,从而可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射流实验台无法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研究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有益效果。
102.(2)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节流阀15可控制所述气源16出气的流量大小,增强了所述加载机构的可靠性。
103.(3)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向环4能起到矫正所述柱塞缸活塞5与所述柱塞缸6之间的同心度的作用,以避免所述柱塞缸活塞5偏心,影响吸液腔的密封效果。
104.(4)本技术实施例最右端的所述导向环4与所述柱塞缸活塞5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柱塞缸活塞5位于所述柱塞缸内最左端时,即所述柱塞缸活塞5位于其轴向行程的最左端时,所述管体内吸液腔24的最大长度为l2,l1应严格大于l2,避免当柱塞缸活塞5运行到柱塞缸底部时,导向环4和活塞密封圈12与进液口27发生干涉,影响密封和导向效果。
105.(5)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管上设有单向阀7,所述单向阀7仅允许液体从所述吸液腔24流向所述射流孔37,从而避免液体倒流。
106.(6)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射流孔包括上下同轴设置的第一孔39和第二孔40,所述射流板19可设置多块,其中各射流板19的所述第一孔39的孔径均为2mm,第二孔40的孔径分别为0.5mm、0.2mm、0.1mm、0.05mm,从而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所述射流板19来改变射流速度。
107.(7)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被射流件33通过移动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22上,所述移动装置是滚珠丝杆组,所述电机21带动所述丝杠35转动,所述丝杠35带动所述滑块36在所述滑轨41上沿所述轴向滑动。所述被射流件33放置在所述滑块36上,跟随所述滑块36同步移动。当所述被射流件33固定不动时,可研究固定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当所述被射流件33随着所述滚珠丝杆组移动时,可研究移动状态下的高压射流侵彻试验。
108.(8)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气缸活塞22的左端端面面积为a1,所述柱塞缸活塞5的右端端面面积为a2,通过改变活塞面积,调节两者的面积比a1:a2,可改变供液压力,以满足具体需要。
109.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量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
110.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外、中间、内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11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