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81400发布日期:2022-06-29 12:2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农村人居水环境保护工作也得到重视。近年来,农村水污染日益加重,尤其是农村的河流,由于生活污水、畜禽粪污、化学肥料和农药等污染源的排入,对农村人居水环境带来极大破坏。
3.由于河流为动水,在河流上游若存在污染源,污染极易扩散到下游河段,要解决下游河段的污染的问题,首先需解决上游的污染源的问题,目前解决上游污染源问题的方法主要为人工定时巡查。
4.发明人认为,在污染源位置不确定的情况下靠人工定时巡查,人为仅能凭借经验寻找污染源,准确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有利于提升寻找污染源的准确率,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检测位处若干检测模块的检测信息;若干所述检测模块位于同一河流通断面处;基于所述检测信息得到各个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物浓度以及所述检测物浓度大于0的模块数量;判断大于0的所述检测物浓度是否一致;若一致,基于所述模块数量,输出污染源距离所述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检测位由若干检测模块组成,用于检测河流的污染。当检测物浓度大于0时,表明此时河流出现污染,由于污染源排放至河流中会经过扩散过程,故能够检测到污染浓度的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检测物浓度一致,故若大于0的检测物浓度一致时,此时即可基于模块数量,得到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有利于工作人员通过距离信息对污染源进行定位并及时处理,无需使工作人员定时巡查,省时省力的同时,易便于提升工作人员寻找污染源的准确率。
8.可选的,在所述获取第一检测位处若干检测模块的检测信息之前,还包括:获取预设的河流宽度;获取河流流速;基于所述河流宽度和所述河流流速,计算所述第一检测位中所述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检测位的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需基于河流宽度和河流流速进行计算,有利于工作人员基于计算出的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增加或减少第一检测位的检测模块的数量,使检测结果更精确。
10.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河流宽度和所述河流流速,计算所述第一检测位中所述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河流流速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流速阈值;若是,获取预设的管理数据库中,与大于所述第一流速阈值的所述河流流速对应的所述检测模块的第一间隔距离;将所述河流宽度除以所述第一间隔距离得到所述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若所述河流流速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流速阈值,判断所述河流流速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流速阈值;若所述河流流速大于所述第二流速阈值,获取所述管理数据库中,与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流速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流速阈值的所述河流流速对应的所述检测模块的第二间隔距离;将所述河流宽度除以所述第二间隔距离得到所述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若所述河流流速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流速阈值,获取所述管理数据库中,与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流速阈值的所述河流流速对应的第三间隔距离;将所述河流宽度除以所述第三间隔距离得到所述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理数据库内存储有与不同的河流流速对应的第一间隔距离、第二间隔距离和第三间隔距离,基于第一间隔距离、第二间隔距离和第三间隔距离,即可得到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便于工作人员基于总体数量增加或减少检测模块的数量,进而有利于检测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更精确。
12.可选的,在所述基于所述河流宽度和所述河流流速,计算所述第一检测位中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河流宽度是否小于预设的宽度阈值;若所述河流宽度小于所述宽度阈值,判断所述河流流速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流速阈值;若所述河流流速大于所述第一流速阈值,发出增加第二检测位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检测位与所述第一检测位相距预设的检测距离,所述第二检测位的所述检测模块的所述总体数量与所述第一检测位的所述检测模块的所述总体数量相同。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河流宽度小于宽度阈值且河流流速大于第一流速阈值时,此时的污染源扩散不充分,需增设检测位,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工作人员增加检测位,增加检测位的方法有利于使检测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更加精确。
14.可选的,在所述判断所述河流流速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流速阈值的步骤之前,包括:在所述河流宽度小于所述宽度阈值时,获取当日天气;判断所述当日天气是否为雨天;若所述当日天气为雨天,判断所述雨天的降水量信息是否大于预设的水量阈值;若所述降水量信息大于所述水量阈值,提高所述第一流速阈值至预设的速度阈值;其中所述速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流速阈值。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当日天气为雨天,且降水量信息大于水量阈值,此时可能引起河流流速加快,进而导致污染源在到达第一检测位时未完全扩散,影响距离信息的检测结果,故此时需将第一流速阈值提高至速度阈值,以便于提高检测距离信息的准确性。
16.可选的,在所述基于所述模块数量,确定污染源距离所述第一检测位的距离的步骤之前包括:若检测到所述检测信息的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检测物浓度不同,则当所述检测物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时,获取起始时间;当所述检测物浓度小于所述第一浓度阈值时,获取终止时间;将所述终止时间减所述起始时间得到持续污染时间;判断所述持续污染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若所述持续污染时间大于所述时间阈值,执行下一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持续污染时间用于判断污染源对河流的污染程度,若持续污染时间大于时间阈值,则表明污染源对河流的污染较为严重,此时需对污染源进行定位便于工作人员对污染源进行处理与整治。
18.可选的,所述距离信息包括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所述基于所述模块数量,输出污染源距离所述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模块数量除以所述第一检测位的所有所述检测模块的所述总体数量,得到占有比率;判断所述占有比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比率阈值;若是,在预设的比率数据库中获取与大于所述第一比率阈值的所述占有比率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若所述占有比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比率阈值,判断所述占有比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比率阈值;若所述占有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比率阈值,在所述比率数据库中获取与大于所述第二比率阈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比率阈值的所述占有比率对应的所述第二距离;若所述占有比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比率阈值,在所述比率数据库中获取与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比率阈值的所述占有比率对应的所述第三距离。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距离、第二距离与第三距离均对应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占有比率即模块数量除以总体数量,中央控制主机基于占有比率,即可从比率数据库中得到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在提高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判断准确性的同时,亦有利于工作人员根据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对污染源进行整治与处理。
20.可选的,在所述在预设的比率数据库中获取与大于所述第一比率阈值的所述占有比率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的步骤、所述在预设的比率数据库中获取与大于所述第二比率阈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比率阈值的所述占有比率对应的所述第二距离的步骤和所述在预设的比率数据库中获取与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比率阈值的所述占有比率对应的所述第三距离的步骤之后,均包括:检测到相同所述检测信息的若干所述检测模块的一侧检测模块作为第一射线的
起点,检测到相同所述检测信息的若干所述检测模块的另一侧检测模块作为第二射线的起点,所述第一射线与所述第二射线均与所述检测位垂直,所述第一射线与所述第二射线均延伸至与所述河流流速相反的方向;所述污染源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射线、所述第二射线与检测到相同所述检测信息的若干所述检测模块相连的直线的区域之间。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染源位于第一摄射线、第二射线与检测到相同检测信息的若干检测模块相连的直线的区域之间,进一步增加污染源位置判断的准确性。
2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程序时采用上述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
23.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大于0的检测物浓度一致时,基于模块数量,即得到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便于提升工作人员寻找污染源的准确率。
25.2.中央控制主机基于占有比率,即可从比率数据库中得到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在提高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判断准确性的同时,亦有利于工作人员根据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对污染源进行整治与处理。
26.3.若当日天气为雨天,且降水量信息大于水量阈值,中央控制主机即将第一流速阈值提高至速度阈值,以便于提高检测距离信息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28.图2是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中在基于模块数量,确定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的步骤之前的流程图。
29.图3是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中基于模块数量,输出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
31.参照图1,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在获取第一检测位处若干检测模块的检测信息之前,还包括:s100、获取预设的河流宽度;本实施例中,河流宽度为人为测量。
32.s200、获取河流流速;本实施例中,采用雷达流速仪或超声波流量计对河流流速进行测量。
33.s300、基于河流宽度和河流流速,计算第一检测位中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
34.由于污水稀释过程中,受河流宽度和河流流速的影响,稀释后的污水到达检测位
时,可能未被所有检测模块检测到。故可基于检测到污染的检测模块的模块数量判断污染源的位置。
35.基于河流宽度和河流流速,计算第一检测位中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的步骤包括:s310、判断河流流速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流速阈值。
36.s320、若是,获取预设的管理数据库中,与大于第一流速阈值的河流流速对应的检测模块的第一间隔距离。
37.第一间隔距离指检测模块与相邻的检测模块之间的距离,管理数据库内存储有与河流流速对应的第一间隔距离,具体的,管理数据库为工作人员经过对同一河流的多次试验得出,通常河流流速越快,检测模块设置的数量应增多,即第一间隔距离越小。
38.s330、将河流宽度除以第一间隔距离得到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
39.河流宽度除以第一间隔距离即得到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具体实施中,若河流宽度除以第一间隔距离得到的总体数量非整数,则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取总体数量,后进行检测模块的安装。
40.s340、若河流流速小于或等于第一流速阈值,判断河流流速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流速阈值。
41.s350、若河流流速大于第二流速阈值,获取预设的管理数据库中,与小于或等于第一流速阈值,且大于第二流速阈值的河流流速对应的检测模块的第二间隔距离。
42.由通常河流流速越快,检测模块设置的数量应增多,即第一间隔距离越小可知,由于第一流速阈值大于第二流速阈值,故第二间隔距离大于第一间隔距离。
43.s360、将河流宽度除以第二间隔距离得到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
44.s370、若河流流速小于或等于第二流速阈值,获取预设的管理数据库中,与小于或等于第二流速阈值的河流流速对应的第三间隔距离。
45.s380、将河流宽度除以第三间隔距离得到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
46.具体的,第三间隔距离大于第二间隔距离。下面对步骤s310-步骤s380进行举例说明:设置第一流速阈值为4000m3/s,第二流速阈值为1000m3/s,且管理数据库中,河流速度用v表示,当v>4000m3/s时,第一间隔距离为300cm;当1000m3/s<v≤4000m3/s时,第二间隔距离为500cm;当v≤1000m3/s时,第三间隔距离为800cm;若测量得到的河流宽度为2km,在此以河流流速v为1500m3/s进行举例,由于1000m3/s<1500m3/s≤4000m3/s,故此时检测模块与相邻检测模块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间隔距离即500cm,由于河流宽度为2km,此时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为2000m
÷
5m=400个,即此时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为400个。
47.具体的,在基于河流宽度和河流流速,计算第一检测位中检测模块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之后,还包括:参照图1,s400、判断河流宽度是否小于预设的宽度阈值。
48.s410、在河流宽度小于宽度阈值时,获取当日天气;s420、判断当日天气是否为雨天;若当日天气为雨天,此时可能造成河流流速加快,若此时出现污染源,流速加快,会造成第一检测位监测的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不准确。
49.若当日天气非雨天,则执行步骤s500。
50.s430、若当日天气为雨天,判断雨天的降水量信息是否大于预设的水量阈值;s440、若降水量信息大于水量阈值,提高第一流速阈值至预设的速度阈值;其中速度阈值大于第一流速阈值。
51.雨天的降水量信息基于天气预报记录得到,若设置日降水量的水量阈值为80mm,由步骤s380可知,第一流速阈值为4000m3/s,设置速度阈值为6000m3/s,获取的日降水量的降水量信息为100mm,此时由于1000mm》80mm,故提高第一流速阈值4000m3/s至速度阈值6000m3/s,以便于提高第一检测位检测的距离信息的准确性。
52.参照图1,s500、若河流宽度小于宽度阈值,判断河流流速是否大于第一流速阈值。
53.河流流速大于第一流速阈值,表示此时河流流速较快,若河流宽度小于宽度阈值,可能造成污染稀释不完全,进而导致基于模块数量判断的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不准确。
54.若河流宽度大于宽度阈值,则中央控制主机无动作。
55.s600、若河流流速大于第一流速阈值,发出增加第二检测位的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检测位与第一检测位相距预设的检测距离,第二检测位的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与第一检测位的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相同。
56.由于实际情况中,若河流宽度较窄,河流流速较快,易造成检测位检测到的检测物浓度不同,从而造成检测偏差。故设置检测位时需将河流宽度和河流速度均作为参考因素。
57.具体的,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后台工作人员增加检测位,举例说明,设置宽度阈值为500m,检测距离为2km,根据步骤s380可知第一流速阈值为4000m3/s,若检测得到的河流宽度为200m,且检测得到的河流流速大于4000m3/s,此时中央控制主机发出提示工作人员增加第二检测位的提示信息,第二检测位与第一检测位的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一致。具体的,第二检测位与第一检测位的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一致仅针对与第二检测位于第一检测位所处的河流宽度一致的情况下,若第二检测位所在的河流宽度与第一检测位所处的河流宽度不一致,则第二检测位的检测模块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检测位的检测模块之间的距离一致,再将第二检测位所处的河流宽度除以第二检测位的检测模块之间的距离得到第二检测位的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
58.若河流流速小于第一流速阈值,则中央控制主机无动作。
59.s700、获取第一检测位处若干检测模块的检测信息;若干检测模块位于同一河流通断面处;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河流是否受到污染。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为氨氮传感器,用于检测河流中的氨氮浓度,通过氨氮浓度确定河流是否受到污染;在另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为亚硝酸盐传感器,用于检测亚硝酸盐的浓度,河流中存在亚硝酸盐,表明河流受到污染。
60.若干检测模块位于同一河流通断面处,即若干检测模块连成的线与河流的水流流向垂直。
61.s800、基于检测信息得到各个检测模块的检测物浓度以及检测物浓度大于0的模块数量;检测物浓度大于0时,表明此时河流中可能出现污染,由于污水在河流中会稀释,
故稀释后的污水顺着河流流速的方向移动,直至被检测位检测到,此时检测位检测的检测物浓度大于0,且若干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检测物浓度均一致。
62.s900、判断大于0的检测物浓度是否一致;s1000、若一致,基于模块数量,输出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
63.若大于0的检测物浓度一致,则表明此时污染稀释完全,此时即可根据模块数量确定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其中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为预设,即工作人员基于同一条河流进行多次试验统计得出。
64.若大于0的检测物浓度不一致,则执行步骤s1010。
65.参照图2,在基于模块数量,确定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的步骤之前包括:s1010、若检测到检测信息的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检测物浓度不同,则当检测物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时,获取起始时间;若检测到检测信息的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检测信息不同,此时会造成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不准确,此时中央控制主机即在判定检测物浓度大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时,获取起始时间,即起始时间为检测模块检测的检测物浓度大于第一浓度阈值的时间。
66.s1020、当检测物浓度小于第一浓度阈值时,获取终止时间;终止时间为检测模块检测的检测物浓度小于第一浓度阈值的时间。
67.s1030、将终止时间减起始时间得到持续污染时间;s1040、判断持续污染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s1050、若持续污染时间大于时间阈值,执行发出增加第二检测位的提示信息的步骤。
68.由于具体场景中,污水到达第一检测位时,第一检测位测得的检测物浓度随时间会逐渐减小,持续污染时间用于检测污染经过第一检测位持续的时间。持续时间越长,表明污染源污染河流的时间越长,即当持续污染时间大于时间阈值时,由于此时检测到检测信息的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检测物浓度不同,故此时中央控制主机发出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工作人员增加第二检测位,使中央控制主机基于第二检测位,得到污染源距离第二检测位的位置。
69.若持续时间小于或等于时间阈值,则表明污染源可能为短暂污染,例如小部分动物粪便污染等等,此时中央控制主机无动作。
70.参照图3,距离信息包括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基于模块数量,输出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的步骤包括:s1060、将模块数量除以第一检测位的所有检测模块的总体数量,得到占有比率;模块数量即为检测到相同的检测物浓度的检测模块的数量,将模块数量除以总体数量,即得到占有比率,中央控制主机基于占有比率即可得到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
71.s1070、判断占有比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比率阈值;s1080、若是,在预设的比率数据库中获取与大于第一比率阈值的占有比率对应的第一距离;比率数据库中的大于第一比率阈值的占有比率与第一距离对应,举例说明,若设
第一比率阈值为80%,比率数据库中,当占有比率大于第一比率阈值时,对应的第一距离为8km,若占有比率为90%,由于占有比率大于第一比率阈值,则中央控制主机基于比率数据库得到对应的第一距离为8km,表明此时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为8km。
72.s1090、若占有比率小于或等于第一比率阈值,判断占有比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比率阈值;s1100、若占有比率大于第二比率阈值,在比率数据库中获取与大于第二比率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比率阈值的占有比率对应的第二距离;s1110、若占有比率小于或等于第二比率阈值,在比率数据库中获取与小于或等于第二比率阈值的占有比率对应的第三距离。
73.基于步骤s1080对步骤s1090-s1110进行举例说明,若设第二比率阈值为60%,比率数据库中,当占有比率小于或等于第一比率阈值且占有比率大于第二比率阈值时,对应的第二距离为6km,若占有比率小于或等于第二比率阈值时,对应的第三距离为4km。若占有比率为75%,由于占有比率小于或等于第一比率阈值且占有比率大于第二比率阈值,此时中央控制主机得到第二距离为6km,证明此时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为6km;若占有比率为40%,由于占有比率小于或等于第二比率阈值,此时中央控制主机得到第三距离为4km,证明此时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为4km。
74.具体的,在在预设的比率数据库中获取与大于第一比率阈值的占有比率对应的第一距离的步骤、在预设的比率数据库中获取与大于第二比率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比率阈值的占有比率对应的第二距离的步骤和在预设的比率数据库中获取与小于或等于第二比率阈值的占有比率对应的第三距离的步骤之后,均包括:检测到相同检测信息的若干检测模块的一侧检测模块作为第一射线的起点,检测到相同检测信息的若干检测模块的另一侧检测模块作为第二射线的起点,第一射线与第二射线均与检测位垂直,第一射线与第二射线均延伸至与河流流速相反的方向;污染源的位置位于第一射线、第二射线与检测到相同检测信息的若干检测模块相连的直线的区域之间。
7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当河流受到污染时,污染在河流中稀释扩散,经过第一检测位时,第一检测位检测到检测物浓度大于0且若干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检测物浓度一致时,中央控制主机获取模块数量,并基于模块数量除以总体数量得到的占有比率得到污染源距离第一检测位的距离信息,便于工作人员对污染源进行定位,进而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寻找污染源的准确率。
76.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智能终端。
77.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程序,处理器用于在执行程序时采用上述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
78.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存储介质。
79.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8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