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伏硅化破碎带型铀矿探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79055发布日期:2022-06-29 11:0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伏硅化破碎带型铀矿探测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能源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伏硅化破碎带型铀矿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2.铀是一种战略能源资源。硅化破碎带型铀矿是铀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南等地区。硅化破碎带型铀矿成矿围岩以花岗岩为主,矿体为脉状、透镜状,矿体的形态和大小与硅化破碎带规模有关,矿石有用组分较简单,以单铀型为主。
3.华南处亚热带气候区,植被发育,土壤覆盖层较厚,硅化破碎带往往由于新构造期的地质构造作用,往往被碎裂并被土壤层所覆盖。以往的找矿方法一般是通过地表伽玛或伽玛能谱测量、210po测量、氡气测量等方法,找出地表土壤中的放射性异常,然后通过轻型山地工程对地表异常进行揭露,再后通过重型山地工程进行深部探索,从而达到发现铀矿床的目的。
4.工作经验告诉我们,上述方法虽然发现了不少硅化破碎带型或其它类型的铀矿床,但找矿效率并不高,这些矿床是通过大量地表异常或矿化点的逐个揭露筛选而个别成型的,地表异常或矿化点发展成矿床的比例可能不到1%,浪费了大量勘探揭露工作量。
5.本发明寻求一种通过地表异常就可知道深部有没有铀矿化的探测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根据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隐伏硅化破碎带型铀矿探测方法来解决,接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阐述。
7.一种隐伏硅化破碎带型铀矿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于地面设置勘测点,获取各个测点的u含量与
210
po含量;
9.s2,拟合得到
210
po与u含量的一元回归方程,
210
po=au+b;
10.s3,获取每个测点的
210
po
剩余值

210
po
剩余值

210
po
分析值
—210po
理论值
,其中,
210
po
分析值
由实地采样分析获取,
210
po理论值通过回归方程求得;
11.s4,获取
210
po
剩余值
中的异常值,表征深部存在铀矿化。
12.进一步地,勘测点数量至少在100点以上,点距50m。
13.进一步地,
210
po
剩余值
中的异常值的判定:获取
210
po剩余值的均值x和标准差δ,
210
po
剩余值
≥x+2.5δ。
14.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综合现有的伽玛能谱测量法和
210
po测量法的测量方法,通过地表异常来判断深部铀矿远景的目的,从而不必对地表大量异常进行工程揭露,而是可选择深部有铀矿远景的地表异常进行工程揭露,达到有的放矢,节约勘探成本,提高找矿效率之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本发明方法在华南某硅化破碎带型铀矿点上实测的综合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接下来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来做详细地阐述。
17.一种隐伏硅化破碎带型铀矿探测方法,是基于现有的伽玛(伽玛能谱)能谱测量法和
210
po测量法的测量方法,可实现通过地表异常来判断深部铀矿远景的目的,从而不必对地表大量异常进行工程揭露,而是可选择深部有铀矿远景的地表异常进行工程揭露,达到有的放矢,节约勘探成本,提高找矿效率之目的;因此,本实施例对伽玛测量法和
210
po测量法进行预先阐述。
18.硅化破碎带型铀矿形成年龄在早白垩-古近纪之间,矿化形成后经历了晚新生代的新构造作用的改造,由于硅化破碎带与围岩的物性差异,特别是在硅化破碎带上盘与围岩之间往往形成了构造薄弱带,往往形成了新断层或破碎带,硅化破碎带也往往变成了胶结疏松的破碎硅化带,从而导通了深部铀矿衰变子体氡气上升运移的通道。
19.伽玛能谱测量法(地面γ能谱测量):是利用铀系和钾的γ射线能谱存在一定差异的特征,通过选择合适的特征谱线和谱段,测量地面某测点不同能谱的γ射线强度来确定测点的铀(包括钍、钾)的当量含量,具体地,通过设计大致垂直构造带走向的测量剖面,用γ能谱议测定覆盖层中的铀(钍、钾)的当量含量,以期发现地表或浅表的铀(钍)矿化信息,不过伽玛测量法的缺陷在于γ能谱测量对深部铀矿化的探测能力有限。
20.210
po测量法:
210
po是放射性铀系列
238
u的第十一代衰变子体,与铀元素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210
po测量法的本质是利用氡扩散晕寻找铀矿的方法,其原理是氡射气在扩散过程中逐渐衰变成
210
po,通过长期积累形成了一个与氡晕基本处于放射性平衡的
210
po扩散晕。众所周知,土壤层中
210
po主要来源有两个部分,一是地表铀矿化在演化过程中衰变所产生,二是深部隐伏铀矿化衰变的子体通过构造破碎带经扩散运移至土壤覆盖层所产生。土壤层中
210
po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深部隐伏铀矿体的信息,但单一的
210
po测量法无法区分是地表矿化引起的还是深部铀矿体引起的异常。
21.单一的伽玛能谱测量法或
210
po测量法,都无法反映深部的铀矿化信息,而两种测量方法的组合则为探测隐伏铀矿化提供了可能,深部隐伏铀矿引起的地面异常可通过
210
po 异常来表征,因此需要获取深部隐伏铀矿引起的
210
po异常数据。
22.210
po是放射性铀系列
238
u的第十一代衰变子体,土壤γ能谱测量的铀(u)含量与同点土壤样品中
210
po活度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基于此,本实施例通过测区内各个测点的u含量与
210
po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出它们的一元回归方程,即:
210
po=au+b,各测点样品的
210
po分析值减去回归方程式中
210
po值的剩余值,得到
210
po剩余值,所述的
210
po剩余值消除了地表铀矿化所产生的
210
po异常的影响,故
210
po剩余值的变化特征可反映深部隐伏铀矿化信息。
23.在穿过硅化破碎带的测量剖面上,用伽玛能谱仪(例如上海厂fd-3022-i便携式多道伽玛能谱仪)在各个测点测量其当量铀(钍、钾)的含量,在同一测点采取
210
po土壤样品,供室内开展
210
po分析,如果测量点中既有u异常,也有
210
po异常,则
210
po异常有可能是地表矿化引起的,也可能是深部矿化引起的,深部矿化异常信息用
210
po剩余值表征,
210
po剩余值越大,表明深部铀矿化强度越强。
24.地表覆盖层较厚,前人进行了少量地表揭露,深部矿化前景不明朗。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展了地面γ能谱和
210
po联合剖面测量,共实测剖面3条,剖面长1km,剖面方位 40
°
,点
距50m,测点数153个。统计表明,地表铀矿化信息较弱,铀异常点基本产在硅化破碎带内,土壤
210
po活度异常与铀异常分布趋势相似,增高异常点大多产在硅化破碎带内,土壤
210
po活度异常是由地表矿化引起的还是深部矿化引起的需要定量分析。
25.本实施例通过3条剖面上153个测点的u含量与
210
po活度值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其相关系数为γa=0.258,相关检验表明,
210
po活度与u含量正相关明显,其关系式为:
210
po=8.8+4.4u。每个测点的
210
po
剩余值

210
po
分析值
—210po
理论值

210
po理论值即可通过
210
po=8.8+4.4u求得。
26.测区的
210
po剩余值介于-13.2~213.4bq/kg,均值(x)为5.7bq/kg,标准差(δ) =1.6bq/kg,
210
po
剩余值
≥x+2.5δ=14.7bq/kg的异常点有7个,这些异常点均位于硅化破碎带内或其上覆的土壤层中,根据这此异常分布特征和硅化破碎带的产状,开展了钻探查证,结果表明,在
210
po剩余值较高的硅化破碎带的深部,发现了较好的工业矿体,在地表铀矿化较好但
210
po
剩余值
不具明显异常的硅化破碎带深部,未发现铀矿体。
210
po
剩余值
异常较好地指示了深部的铀矿化信息。
27.210
po测量和γ能谱测量,单独使用,对寻找地表铀矿化是有用的,对深部隐伏铀矿的探测往往不尽如人意。众所周知,地表或近地表的矿越来越少,开发出有效的深部铀矿探测技术越来越显得迫切。我们通过设计,把
210
po和γ能谱测量结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的于硅化破碎带型铀矿深部探测有用的技术方法组合。
28.试验表明,在同一剖面,通过
210
po和地面γ能谱联合测量,对硅化破碎带型铀矿的深部探测可以起到明显的指示效果,通过试验,在某矿点深部发现了新的铀矿体,并为该区深入找矿指明了方向。
29.为进一步验证本发明在实际勘测中的可行性,本发明在华南某硅化破碎带型铀矿点上实测,并给出附图1,这是一条γ能谱和
210
po联合测量综合剖面图,该矿点产于燕山早期第一阶段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发育f1、f2、f3、f4、f5共5条nw向硅化破碎带,在垂直硅化破碎带的测量剖面上,γ能谱和
210
po联合测量显示:f3硅化破碎带具明显u异常,eu=201.6
×
10-6
,也有明显
210
po活度异常(895bq/kg),f2和f4有
210
po异常,但u异常不明显,f1和f5有微弱的
210
po异常,但u异常不明显,通过计算获得的
210
po
剩余值
,最高异常值为213.4bq/kg,产在f2硅化破碎带中,在深部约400m处发现了较好的工业铀矿体,
210
po
剩余值
次高异常(137.3bq/kg)产在f4硅化破碎带内,在深部约300m处见到铀矿化体,而在f3硅化破碎带露头,地表探槽见到工业铀矿体,u和
210
po均显示异常,但
210
po
剩余值
仅为13.9bq/kg。钻探揭露表明,深部没有见到铀矿化现象,而f5硅化破碎带,虽地表u和
210
po 异常较弱,但
210
po
剩余值
异常较明显,深部有一定的资源前景,值得进一步揭露。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