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绝缘检测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66245发布日期:2022-06-02 04:15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储能模块的绝缘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绝缘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储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在崛起,目前国内的储能技术正从小规模向大规模应用发展,储能模块应用存在电池漏液,线束老化、破皮、温度传感器ntc破皮绝缘下降,结构体绝缘下降等问题,随着电阻值不断下降,会导致电池直接短路,引起火灾,因此需要对储能模块进行绝缘检测。
3.电池绝缘检测方法有不平衡桥和脉冲注入法,脉冲注入会影响系统其他产品稳定性,现在储能95%以上绝缘检测都采用不平衡桥原理,当储能模块接入电源(如pcs逆变器)充放电时,电源模块内存在y电容,y电容充放电电流会影响绝缘电阻采样,现有储能模块的绝缘检测解决方案是系统接入电源模块,单次绝缘采集周期加长,等待电容充放电过程结束,再采集系统绝缘值,单次绝缘采集时间5~10min,随着储能1500v系统应用,内部分压电阻阻值增大,绝缘采集周期会变慢,精度变低,绝缘采集等待时间会导致系统告警延时,安全降低。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消除y电容对绝缘检测的影响并且可以准确进行绝缘检测的绝缘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绝缘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不平衡桥原理对储能系统进行绝缘检测的采集周期长,检测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通过如下实现的:一种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绝缘检测装置,包括储能模块、y电容处理电路、电池管理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储能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依次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正极输入和负极输入之间设有依次电连接的电容值相同的第一电容支路和第二电容支路,所述第一电容支路和所述第二电容支路之间的电连接点与所述储能模块的机壳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支路和所述第二电容支路均由至少一个y电容单元构成,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设有依次电连接的电阻值相同的第一电阻支路和第二电阻支路,所述第一电阻支路和所述第二电阻支路均由至少一个电阻单元构成,所述第一电容支路和所述第二电容支路之间的电连接点与所述y电容处理电路一端电连接,所述y电容处理电路的另一端和所述储能模块的机壳电连接,所述y电容处理电路用于在对所述储能模块进行绝缘检测时消除所述储能模块的机壳中的输入电流以准确测量所述储能模块的绝缘电阻值。通过设置y电容处理电路,能够抵消由于电源模块中y电容充放电造成机壳处产生的电流,实现对储能模块的精准的绝缘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不平衡桥原理对储能系统进行绝缘检测的采集周期
长,检测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7.进一步地,所述y电容处理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储能模块的机壳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支路、所述第二电容支路之间的电连接点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通过在y电容处理电路中设置第一开关和第一二极管,使得在测量机壳的正对机壳阻值时通过闭合第一开关实现第一二极管对机壳的输入电流进行阻断,从而消除了y电容充电形成较大电流导致绝缘检测到的正对机壳阻值偏小的问题。
8.进一步地,所述y电容处理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储能模块的机壳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支路、所述第二电容支路之间的电连接点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通过在y电容处理电路中设置第二开关和第二二极管,使得在测量机壳的负对机壳阻值时通过闭合第二开关实现第二二极管流入机壳的电流和y电容放电输入机壳的电流的中和,从而消除了y电容放电的电流输入机壳导致绝缘检测到的负对机壳阻值偏小的问题。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支路还包括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一电阻支路中的电阻单元串联。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阻支路还包括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和所述第二电阻支路中的电阻单元串联。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支路上设有第一电压检测点,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点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支路中其中一个所述电阻单元的电流输入端。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阻支路上设有第二电压检测点,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支路中其中一个所述电阻单元的电流输入端。
13.进一步地,还包括总正继电器和总负继电器,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输入通过所述总正继电器和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输入通过所述总负继电器和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
14.另外,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绝缘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上述的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绝缘检测装置实现的,包括:当y电容单元中y电容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闭合并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在当前时刻的电压;基于第一总路电流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点的电压得到所述储能模块对应的正对机壳阻值;当y电容单元中y电容充电时,控制第二开关闭合并获取第二电压检测点在当前时刻的电压;基于第二总路电流根据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点的电压得到所述储能模块对应的负对机壳阻值以完成对所述储能模块的绝缘检测。
1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第一开关闭合并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在当前时刻的电压,之前包括:控制第三开关闭合并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在当前时刻的电压;基于第一总路电流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点的电压得到所述储能模块对应的正对机壳阻值;
控制第四开关闭合并获取第二电压检测点在当前时刻的电压;基于第二总路电流根据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点的电压得到所述储能模块对应的负对机壳阻值以完成对所述储能模块的绝缘检测;当到达预设时间后,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在当前时刻的电压和第二电压检测点在当前时刻的电压,基于第一总路电流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点的电压得到所述储能模块对应的正对机壳阻值,并且基于第一总路电流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点的电压得到所述储能模块对应的正对机壳阻值;根据第三开关闭合时对应的正对机壳阻值和到达预设时间对应的正对机壳阻值得到第一变化值,并根据第四开关闭合时对应的负对机壳阻值和到达预设时间对应的负对机壳阻值得到第二变化值;若所述第一变化值和所述第二变化值均小于预设值,则不执行控制第一开关闭合并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在当前时刻的电压;否则,则执行控制第一开关闭合并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在当前时刻的电压。通过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闭合前,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直接完成正对机壳阻值和负对机壳阻值的检测,可以判断y电容是否对绝缘检测有影响,从而可以在不同情况下适应性的控制y电容处理电路工作或者不工作,来实现对储能系统精准的绝缘检测。
16.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y电容处理电路,能够抵消由于电源模块中y电容充放电造成机壳处产生的电流,实现对储能模块的精准的绝缘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不平衡桥原理对储能系统进行绝缘检测的采集周期长,检测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17.2)通过在y电容处理电路中设置第一开关和第一二极管,使得在测量机壳的正对机壳阻值时通过闭合第一开关实现第一二极管对机壳的输入电流进行阻断,从而消除了y电容充电形成较大电流导致绝缘检测到的正对机壳阻值偏小的问题。
18.3)通过在y电容处理电路中设置第二开关和第二二极管,使得在测量机壳的负对机壳阻值时通过闭合第二开关实现第二二极管流入机壳的电流和y电容放电输入机壳的电流的中和,从而消除了y电容放电的电流输入机壳导致绝缘检测到的负对机壳阻值偏小的问题。
19.4)通过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闭合前,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直接完成正对机壳阻值和负对机壳阻值的检测,可以判断y电容是否对绝缘检测有影响,从而可以在不同情况下适应性的控制y电容处理电路工作或者不工作,来实现对储能系统精准的绝缘检测。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21.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绝缘检测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绝缘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22.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储能模块1、y电容处理电路2、第一开关21、第一二极管22、第二开关23、第二二极管24、电池管理模块3、电阻31、电源模块4、y电容41。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5.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绝缘检测装置,绝缘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储能系统的机壳的绝缘电阻以确保储能系统的稳定性,绝缘检测装置包括储能模块1、y电容处理电路2、电池管理模块3和电源模块4,储能模块1、电池管理模块3和电源模块4依次连接,电源模块4正极输入和负极输入之间设有依次电连接的电容值相同的第一电容支路和第二电容支路,第一电容支路和第二电容支路之间的电连接点与储能模块1的机壳电连接,第一电容支路和第二电容支路均由至少一个y电容单元构成,电池管理模块3设有依次电连接的电阻值相同的第一电阻支路和第二电阻支路,第一电阻支路和第二电阻支路均由至少一个电阻单元构成,第一电容支路和第二电容支路之间的电连接点与y电容处理电路2一端电连接,y电容处理电路2的另一端和储能模块1的机壳电连接,y电容处理电路2用于在对储能模块1进行绝缘检测时消除储能模块1的机壳中的输入电流以准确测量储能模块1的绝缘电阻值。
26.具体地,y电容单元可以是一个y电容,也可以是由数量多于一个的y电容串联或并联或混联而成,多个y电容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实施例以第一电容支路和第二电容支路均包括一个y电容单元,y电容单元为一个y电容41来进行说明。即图1中c1和c2均为y电容41,第一电容支路为c1,第二电容支路为c2。
27.具体地,电阻单元可以是一个电阻,也可以是由数量多于一个的电阻串联或并联或混联而成,多个电阻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实施例第一电阻支路和第二电阻支路均包括两个电阻单元,电阻单元为一个电阻31构成来进行说明。即r1、r2、r3、r4均为电阻31,第一电阻支路由r1、r2串联而成,第二电阻支路由r3、r4串联而成。
28.优选地,y电容处理电路2包括第一开关21和第一二极管22,第一二极管22的正极通过第一开关21和储能模块1的机壳电连接,第一电容支路、第二电容支路之间的电连接点与第一二极管22的负极电连接。通过在y电容处理电路2中设置第一开关21和第一二极管
22,使得在测量机壳的正对机壳阻值时通过闭合第一开关21实现第一二极管22对机壳的输入电流进行阻断,从而消除了y电容41充电形成较大电流导致绝缘检测到的正对机壳阻值偏小的问题。
29.优选地,y电容处理电路2还包括第二开关23和第二二极管24,第二二极管24的负极通过第二开关23和储能模块1的机壳电连接,第一电容支路、第二电容支路之间的电连接点与第二二极管24的正极电连接。通过在y电容处理电路2中设置第二开关23和第二二极管24,使得在测量机壳的负对机壳阻值时通过闭合第二开关23实现第二二极管24流入机壳的电流和y电容41放电输入机壳的电流的中和,从而消除了y电容41放电的电流输入机壳导致绝缘检测到的负对机壳阻值偏小的问题。
30.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对储能系统的绝缘检测方式中,常见的是采用不平衡桥原理进行测试,当储能模块接入电源(如pcs逆变器)充放电时,电源模块内存在y电容,y电容充放电电流会影响绝缘电阻采样,单次绝缘采集周期加长,等待电容充放电过程结束,再采集系统绝缘值,单次绝缘采集时间5~10min,随着储能1500v系统应用,内部分压电阻阻值增大,绝缘采集周期会变慢,精度变低,绝缘采集等待时间会导致系统告警延时,安全降低。
31.因此,通过设置y电容处理电路2,能够抵消由于电源模块4中y电容41充放电造成机壳处产生的电流,实现对储能模块1的精准的绝缘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不平衡桥原理对储能系统进行绝缘检测的采集周期长,检测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32.优选地,第一电阻支路还包括第三开关q1,第三开关q1和第一电阻支路中的电阻单元串联。
33.优选地,第一电阻支路上设有第一电压检测点u2,第一电压检测点u2电连接于第一电阻支路中其中一个电阻单元的电流输入端。
34.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电路中实时测量总电流i1,第一电压检测点u2设于r2靠近储能模块1正端,在第三开关q1闭合时,通过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u2的电压值,再根据r2的电阻值,可以计算得到r2所在支路的电流i2,从而得到r1和r2串联而成的第一电阻支路两端的电压,即正对机壳电阻rx两端的电压u1,从而计算正对机壳电阻rx的电阻值为u1/(i1-i2),即可计算出正对机壳电阻rx,判断储能模块1的正对绝缘特性。
35.优选地,第二电阻支路还包括第四开关q2,第四开关q2和第二电阻支路中的电阻单元串联。
36.优选地,第二电阻支路上设有第二电压检测点u3,第二电压检测点u3电连接于第二电阻支路中其中一个电阻单元的电流输入端。
37.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电路中实时测量总电流i3,第二电压检测点u3设于r3靠近储能模块1负端,在第四开关q2闭合时,通过获取第二电压检测点u3的电压值,再根据r3的电阻值,可以计算得到r3所在支路的电流i4,从而得到r3和r4串联而成的第二电阻支路两端的电压,即负对机壳电阻rx两端的电压u2,再根据r3和r4的总的电阻值得到负对机壳电阻rx两端的电压u2,从而计算正对机壳电阻rx的电阻值为u2/(i3-i4),即可计算出负对机壳电阻rx,判断储能模块1的负对绝缘特性。
38.优选地,还包括总正继电器和总负继电器,电源模块4的正极输入通过总正继电器和电池管理模块3的一端电连接,电源模块4的负极输入通过总负继电器和电池管理模块3的另一端电连接。
39.现有技术中不设有y电容处理电路2,即第一电容支路和第二电容支路之间的电连接点与储能模块1的机壳直接电连接,来进行对储能模块1的机壳的绝缘检测。针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区别,进行如下说明:现有技术对机壳进行绝缘检测包括正对机壳阻值和负对机壳阻值的测量,正对机壳阻值测试过程:断开q1、q2开关,总正继电器闭合,储能模块1处于对c1、c2进行,c1、c2处于充电状态,由于c1、c2为y电容,y电容具有通交隔直的特性,导致电路中电流持续下降,此时闭合q1,在闭合q1的瞬间,会形成较大电流,机壳pe处有电流流入,因此会造成计算得到的正对机壳阻值偏小,造成绝缘检测不准确。
40.一段时间后,当总正充电完成时,机壳pe的电流逐渐减低趋于零,此时机壳pe的电流对绝缘检测没有影响,因此无需控制y电容处理电路2进行工作。
41.负对机壳阻值测试过程:断开q1、q2开关,总负继电器闭合,储能模块1处于对c1、c2进行,c1、c2处于充电状态,由于c1、c2为y电容,y电容具有通交隔直的特性,导致电路中电流持续下降,此时闭合q2,在闭合q2的瞬间,会形成较大电流,机壳pe处有电流流入,因此会造成计算得到的负对机壳阻值偏小,造成绝缘检测不准确。
42.一段时间后,当总负放电完成时机壳pe的电流逐渐减低趋于零,此时机壳pe的电流对绝缘检测没有影响,因此无需控制y电容处理电路2进行工作。
43.本技术中正对机壳阻值测试过程:闭合q1,断开q2,同时控制y电容处理电路2的第一开关21闭合,从而与第一开关21串联的第一二极管22对机壳pe的电流进行阻断,从而消除了因为机壳pe的电流对绝缘检测造成的影响。
44.负对机壳阻值测试过程:闭合q1,断开q2,同时控制y电容处理电路2的第二开关23闭合,从而与第二开关23连接的第二二极管24对机壳pe的电流进行中和,从而消除了因为机壳pe的电流对绝缘检测造成的影响。
45.如图2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绝缘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实施例1中的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绝缘检测装置实现的,包括:s100:当y电容单元中y电容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21闭合并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u2在当前时刻的电压;s200:基于第一总路电流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点u2的电压得到所述储能模块1对应的正对机壳阻值;s300:当y电容单元中y电容放电时,控制第二开关23闭合并获取第二电压检测点u3在当前时刻的电压;s400:基于第二总路电流根据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点u3的电压得到所述储能模块1对应的负对机壳阻值以完成对所述储能模块1的绝缘检测。
46.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100所述控制第一开关21闭合并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u2在当前时刻的电压,之前包括:控制第三开关q1闭合并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u2在当前时刻的电压;
基于第一总路电流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点u2的电压得到所述储能模块1对应的正对机壳阻值;控制第四开关q2闭合并获取第二电压检测点u3在当前时刻的电压;基于第二总路电流根据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点u3的电压得到所述储能模块1对应的负对机壳阻值以完成对所述储能模块1的绝缘检测;当到达预设时间后,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u2在当前时刻的电压和第二电压检测点u3在当前时刻的电压,基于第一总路电流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点u2的电压得到所述储能模块1对应的正对机壳阻值,并且基于第一总路电流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点u2的电压得到所述储能模块1对应的正对机壳阻值;根据第三开关q1闭合时对应的正对机壳阻值和到达预设时间对应的正对机壳阻值得到第一变化值,并根据第四开关q2闭合时对应的负对机壳阻值和到达预设时间对应的负对机壳阻值得到第二变化值;若所述第一变化值和所述第二变化值均小于预设值,则不执行控制第一开关21闭合并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u2在当前时刻的电压;否则,则执行控制第一开关21闭合并获取第一电压检测点u2在当前时刻的电压。
47.其中,预设值为本领域人员按照绝缘检测的标准自行设定。
48.具体地,在对正对机壳阻值或负对机壳阻值进行检测时,间隔预设时间后,再次对正对机壳阻值或负对机壳阻值进行检测,如果对应的阻值变化过大则说明y电容对绝缘检测造成了影响,则进入控制y电容处理电路流程,即闭合对应的第一开关21或第二开关23;如果后序检测到阻值变化趋于不变,即小于预设值,则说明y电容的影响暂时消失,则不需要控制y电容处理电路2进行辅助,即可完成对正对机壳阻值和负对机壳阻值的检测,即此时的电路连接关系为第一电容支路和第二电容支路之间的电连接点与储能模块1的机壳直接电连接。
49.此检测过程是持续的,即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设定的预设时间,完成每间隔一段预设时间,完成一次检测,直到检测的阻值不再发生变化时,或者变化在预设值范围内时,此时的检测结果为准确结果。
50.通过在第一开关21和第二开关23闭合前,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直接完成正对机壳阻值和负对机壳阻值的检测,可以判断y电容是否对绝缘检测有影响,从而可以在不同情况下适应性的控制y电容处理电路2工作或者不工作,来实现对储能系统精准的绝缘检测。
51.虽然本发明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5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能够相互结合。
5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