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32669发布日期:2022-08-13 07:0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电能运用离不开电缆传输,而配网电力电缆是电能传输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在正常情况下配网电力电缆由若干根导线进行组合而成,各个导线之间互相绝缘。当电力电缆出现故障时,由于电力网络跨度距离较长,实际工作环境复杂,在对配网电缆线路的故障进行定位时,难以精确对故障位置进行定位。
3.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配网电缆线路的故障定位方式并未考虑实际的复杂环境要素对故障定位的精度影响,定位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用于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配网电缆线路的故障定位方式并未考虑实际的复杂环境要素对故障定位的精度影响,定位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
6.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拓扑结构分析,获得第一线路分布结构图;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分布结构图,生成第一分布参数网络等效电路;基于频域反射法和所述第一分布参数网络等效电路,获得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和所述第一分布参数网络对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仿真模拟,获得第一仿真模型,其中,所述第一仿真模型具有第一预设故障位置;根据第一预设输出频率在所述预设位置向所述第一仿真模型输入第一正弦信号时序信息,获得第一反射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反射信号和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获得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当所述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故障位置的误差不满足第一误差阈值,对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误差拟合,获得第二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实际线路故障定位分析。
7.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用于对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拓扑结构分析,获得第一线路分布结构图;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分布结构图,生成第一分布参数网络等效电路;第二获得单元,用于基于频域反射法和所述第一分布参数网络等效电路,获得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和所述第一分布参数网络对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仿真模拟,获得第一仿真模型,其中,所述第一仿真模型具有第一预设故障位置;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预设输出频率在
所述预设位置向所述第一仿真模型输入第一正弦信号时序信息,获得第一反射信号;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射信号和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获得第一故障定位信息;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故障位置的误差不满足第一误差阈值,对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误差拟合,获得第二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实际线路故障定位分析。
8.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电力电缆进行结构分析,获得线路分布结构图,根据线路分布结构图,生成对应的等效电路。基于频域反射法和等效电路,获得阻抗谱特性信息。根据阻抗谱特性信息和等效电路对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仿真模拟,获得仿真模型具有预设故障位置。基于频域反射法获得反射信号。根据反射信号和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对故障进行定位。通过引入环境要素优化故障定位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配网电缆线路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1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流程示意图;
1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中获取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1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中获得第三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14.图4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系统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一生成单元12,第二获得单元13,第三获得单元14,第四获得单元15,第五获得单元16,第一处理单元17。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用于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配网电缆线路的故障定位方式并未考虑实际的复杂环境要素对故障定位的精度影响,定位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17.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电力电缆进行拓扑结构分析,获得线路分布结构图。根据线路分布结构图,生成对应的等效电路。基于频域反射法和等效电路,获得阻抗谱特性信息。根据阻抗谱特性信息和等效电路对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仿真模拟,获得仿真模型具有预设故障位置。基于频域反射法获得反射信号。根据反射信号和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对故障进行定位。通过引入部署温度、湿度、以及环境噪声等环境要素优化故障定位的方式,实现了配网电缆线路故障定位的准确性。解决了存在配网电缆线路的故
障定位方式并未考虑实际的复杂环境要素对故障定位的精度影响,定位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19.在介绍了本技术基本原理后,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22.s100:对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拓扑结构分析,获得第一线路分布结构图;
23.具体的,在电能运用离不开电缆传输,而配网电力电缆是电能传输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在正常情况下配网电力电缆由若干根导线进行组合而成,各个导线之间互相绝缘。由于电力网络跨度距离较长,在对配网电缆线路的故障进行定位时,难以精确对故障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对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拓扑结构分析,其中第一配网电力电缆为实施例中需要对故障进行定位的电力电缆。拓扑结构是一种连接网络站点中的相互连接形式,在实施例中拓扑结构用于体现电力电缆的连接关系,用于构成配网电力电缆的实际网络结构,即配网电力电缆的实际连接情况以及分布结构情况。通过对故障进行定位的电力电缆进行拓扑结构分析,获取电缆的实际连接情况以及分布结构情况构成第一线路分布结构图。其中第一线路分布结构图用于体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的线路连接情况以及线路分布情况。
24.s200: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分布结构图,生成第一分布参数网络等效电路;
25.具体的,根据第一线路分布结构图即第一配网电力电缆的线路连接情况以及线路分布情况,获取第一分布参数网络等效电路。在实施例中以长线路为例,该第一分布参数网络等效电路为长线路的等效电路。通过对第一配网电力电缆的线路连接情况以及线路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获取参数网络等效电路,由于输电网络输送距离较长,在确定具体的故障位置可以将整体的线路分成多个单位等效线路的组合。由于等效电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比较复杂的结构用一比较简单的结构替代,替代之后的电路与原电路变换的部分保持相同的作用效果,因此可以方便对复杂电路进行分析。
26.s300:基于频域反射法和所述第一分布参数网络等效电路,获得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
27.具体的,频域反射法是定位电缆局部缺陷和故障等阻抗不连续点的有效手段,其中阻抗是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引起的阻碍作用称为阻抗,当电缆线路出现缺陷或者故障时,此时在电缆路径中的电气参数出现改变,造成电缆路径中的出现阻抗不连续的点。基于频域反射法和第一分布参数网络等效电路,对该第一分布参数网络等效电路进行分析,获取首端阻抗特性函数即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
28.s400:根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和所述第一分布参数网络对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仿真模拟,获得第一仿真模型,其中,所述第一仿真模型具有第一预设故障位置;
29.具体的,将获取到的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和第一分布参数网络进行仿真模拟,该仿真模拟通过在第一配网电力电缆中加入故障,其中第一配网电力电缆中加入故障为多个,并获取第一配网电力电缆中加入故障的具体位置。通过在第一配网电力电缆中加入已知的故障,便于对配网电力电缆中故障定位的准确性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配网电力电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其中上述步骤中第一仿真模型即为第一配网电力电缆中加入多个故障后构成的模型,由于在第一仿真模型中加入的故障均为已知的状态,因此第一仿真模型中多个故障的位置即为第一预设故障位置。
30.s500:根据第一预设输出频率在所述预设位置向所述第一仿真模型输入第一正弦信号时序信息,获得第一反射信号;
31.具体的,由于频域反射法是通过向被测电缆中注入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所实现的,因此在基于该方法对配网电缆线路的故障进行定位时,需要采用预设的频率的信号将其输入第一配网电力电缆中进行故障的定位。其中第一预设输出频率为输入配网电力电缆中的预设频率,该预设频率包括多个不同的频率,且该预设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将第一预设输出频率在预设位置向第一仿真模型输入第一正弦信号时序信息,其中预设位置为第一仿真模型中便于检测的位置,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该位置设定在第一仿真模型的首端和末端,其中第一仿真模型的首端用于发出具有第一预设输出频率的第一正弦信号,而第一仿真模型的末端用于接收上述信号经过第一仿真模型后接收的返回信号,该第一仿真模型的末端接收的返回信号即为第一反射信号。
32.s600:根据所述第一反射信号和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获得第一故障定位信息;
33.s700:当所述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故障位置的误差不满足第一误差阈值,对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误差拟合,获得第二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实际线路故障定位分析。
34.具体的,根据第一仿真模型的末端接收的第一仿真模型的返回信号即为第一反射信号和获取的第一仿真模型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对故障位置进行定位。其中对故障位置进行定位的原理为,当电缆存在阻抗不连续的点时,其缺陷的信息会体现在电缆首端输入阻抗中,根据此可以通过对电缆首端不同频率下的输入阻抗谱来实现对电缆线路故障缺陷进行定位获取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当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和在第一仿真模型存在的中多个故障的位置即为第一预设故障位置的误差不满足第一误差阈值,对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误差拟合,将产生的误差和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拟合获取新的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即第二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其中第一误差阈值为预设的误差阈值,该第一误差阈值可以通过实际情况进行设定。随后,根据新获取的第二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对实际线路故障定位分析,进一步提高了配网电缆线路的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35.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s300包括:
36.s310:判断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是否具有第一预设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元件的阻抗谱特性和电缆线路的阻抗谱特性不同;
37.s320:若具有,基于频域反射法和所述第一分布参数网络对所述第一预设元件进行所述预设位置的阻抗谱特性分析,获得第一预设元件阻抗谱特性信息;
38.s330:基于频域反射法和所述第一分布参数网络对第一电缆线路进行所述预设位置的阻抗谱特性分析,获得第一电缆线路阻抗谱特性信息;
39.s340:将所述第一预设元件阻抗谱特性信息和所述第一电缆线路阻抗谱特性信息添加进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
40.具体的,判断第一配网电力电缆中是否存在其他元件即第一预设元件,其中,第一预设元件为连接在第一配网电力电缆上的元件,且第一预设元件的阻抗谱特性和电缆线路的阻抗谱特性不同。当存在该预设元件时,基于频域反射法和分布参数网络对预设位置的阻抗谱特性进行分析,获取第一预设元件阻抗谱特性信息。随后基于频域反射法和第一分布参数网络对第一电缆线路进行预设位置的阻抗谱特性分析,获得第一电缆线路阻抗谱特性信息。其中预设位置为连接该预设元件的电缆线路所在的位置。通过对该位置的第一电缆线路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获取以及该位置处第一预设元件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获取,将第一预设元件阻抗谱特性信息和第一电缆线路阻抗谱特性信息添加进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避免了因第一配网电力电缆上连接的第一预设元件造成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获取不准确,进而影响最终的故障定位结果。
41.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s700包括:
42.s710:根据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环境要素采集,获得第一噪音信息和第一预设距离信息;
43.s720:构建第一误差分析模型,其中,所述第一误差分析模型包括第一判断层和第一误差分析层;
44.s730:当所述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故障位置的误差满足所述第一误差阈值时,获得第一判断指令;
45.s740:根据所述第一判断指令激活所述第一判断层,判断所述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和所述预设位置的距离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信息;
46.s750:若满足,获得第一误差分析指令;
47.s760: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析指令激活所述第一误差分析层,输入所述第一噪音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输出频率,获得第一误差分析结果;
48.s770: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二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误差拟合,生成第三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
49.具体的,对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环境要素采集,获取该第一配网电力电缆的环境要素,其中环境要素包括该第一配网电力电缆所处的环境信息、噪音来源信息和预设距离等信息,其中预设距离信息为检测配网电缆线路的实际长度,噪音来源信息包括信号传输过程中对信号产生影响的噪音来源。当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和第一预设故障位置的误差满足第一误差阈值时,获得第一判断指令,此时故障的定位较为准确,为了避免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获取了该准确结果,第一误差分析模型包括第一判断层和第一误差分析层,其中第一判断层用于判断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和所述预设位置的距离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信息,即判断该待检测电力电缆的检测结果是否是在第一预设距离信息下获取的,其中第一预设距离信息为第一正弦信号在电力电缆中传输不失真的距离。若不满足第一预设距离此时获取的反射信号可能并不是真实测量的信号,因此若不满足第一预设距离此时获取的反射信号并不可信。而当满足第一预设距离信息时,获取第一误差分析指令,第一误差分析
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误差分析层对输出信号进行误差分析,通过对噪声信号和输入电力电缆的第一预设输出频率进行误差分析,获取最终的误差分析结果即第一误差分析结果。根据第一误差分析结果对第二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误差拟合,获取第三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其中误差拟合的具体方式为现有技术,在实施例中不做详细描述。通过拟合第三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在配网电缆线路的故障定位评估中避免了噪声对定位结果产生影响,进一步提高了配网电缆线路的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5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s720包括:
51.s721:构建第一输入层;
52.s722:根据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信息,构建所述第一判断层;
53.s72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所述第一误差分析层;
54.s724:构建第一输出层;
55.s725:将所述第一输入层、所述第一判断层、所述第一误差分析层和所述第一输出层依次连接,生成所述第一误差分析模型。
56.具体的,构建第一误差分析模型时,首先需要构建输入层即第一输入层,第一输入层用于获取第一误差分析模型的输入信息。随后构建第一判断层,第一判断层用于对待测量配网电缆线路的长度进行判断,判断其长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距离信息即第一正弦信号在电力电缆中传输不失真的距离,即判断获取的数据是否存在检测价值。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对第一误差分析层的构建,其中第一误差分析层用于根据第一噪音信息和第一预设输出频率,获取最终的误差分析结果即第一误差分析结果。将上述构建的第一输入层、第一判断层、第一误差分析层和第一输出层依次连接,进而完成第一误差分析模型的构建。
5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s723包括:
58.s723-1:获得第一历史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历史数据包括多组:噪音信息、输出频率和误差标识信息;
59.s723-2: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根据所述第一历史数据,构建第一训练模型;
60.s723-3:获得第一预设准确率,提取所述第一训练模型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准确率的第一偏差数据;
61.s723-4:在所述第一历史数据中对所述第一偏差数据进行权重增益,获得第二历史数据;
62.s723-5: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根据所述第二历史数据,构建第二训练模型;
63.s723-6:重复迭代,当第n偏差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数据量时,将第n训练模型设为所述第一误差分析层。
64.具体的,获取第一历史数据,第一历史数据中包括多组:噪音信息、输出频率和误差标识信息,将上述多组噪音信息、输出频率和误差标识信息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构建第一训练模型。获取第一预设准确率,其中第一预设准确率用于提取第一训练模型的输出结果是否满足实际的误差标识信息,提取第一训练模型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准确率的第一偏差数据。对第一历史数据中对第一偏差数据进行权重增益,即增加第一偏差数据在第一历史数据中的占比获取第二历史数据,将第二历史数据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构建第二训练模型。重复上述操作,当第n偏差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数据量时,完成模型的训练获取第n训练模型即为第一误差分
析层,其中预设第一预设数据量为预设的偏差数据阈值,当第一预设数据量越小训练获取的模型越精确,当获取的第n偏差数据小于该预设值时,说明训练获取模型已经可以满足预设的精确度要求。
6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s710包括:
66.s711:根据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环境要素采集,获得第一部署环境信息;
67.s712:当所述第一部署环境信息满足第一预设区域时,提取第一温度信息、第一湿度信息和第一振动信息;
68.s713: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一湿度信息和所述第一振动信息对所述第一误差分析层进行增量学习,获得第二误差分析层。
69.具体的,对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环境要素采集,获取环境要素中的电力电缆的部署环境信息即第一部署环境信息,当电力电缆的部署环境为第一预设区域时即部署位置水中或者埋藏入泥土中时,提取该部署位置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振动信息即第一温度信息、第一湿度信息和第一振动信息。根据部署位置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振动信息对第一误差分析层进行增量学习,增量学习是当下机器学习中增强模型数据处理能力的一种常用手段,由于仅仅是在原有误差分析场景上增加误差分析的数据考虑维度,进而误差分析可采用相同的模型框架及结构相似的训练数据,因此通过增量学习可在保证原有数据处理准确性的基础上实现对部署位置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振动信息的准确拟合,具体训练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现有的增量学习全部方法,可由工作人员自行选择,示例性地:采集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振动信息添加进原有的输入训练数据,通过专家对输出标识信息增加和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振动信息对应的预设误差参数实现标识信息的调整,进行训练,进而得到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振动信息的实际误差参数,使用实际误差参数即可对第一误差分析层进行调整,进而得到第二误差分析层,确定新增变量带来的误差参数后对原有模型的调整过程为常规手段,在此不多加赘述。如此,确定的第二误差分析层可实现更加全面的数据拟合,进行更加准确的误差分析。
7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s710包括:
71.s714:根据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电缆特征提取,获得第一电缆寿命信息;
72.s715:判断所述第一电缆寿命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时长;
73.s716:当所述第一电缆寿命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时长,通过所述第一电缆寿命信息对所述第三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调整,获得第四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
74.具体的,对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电缆特征提取,获取配网电力电缆的实际使用时长即第一电缆寿命信息,判断配网电力电缆的实际使用时长是否满足预设时长即第一预设时长。由于配网电力电缆的使用时长越长导致其内部的解构产生变化,,造成内部线路的电气参数发送改变,影响定位准确性。因此,当第一电缆寿命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时长时,此时由于使用时长的增加导致其内部的结构产生变化,造成内部线路的电气参数发送改变,影响定位准确性,因此需要对原本的第三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调整,调整方式具体可以通过人为对影响结果进行分析后,对第三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调整,获取第四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避免了由于使用时长过长导致定位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75.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电力电缆进行拓扑结构分析,获得线路分布结构图。根据线路分布结构图,生成对应的等效电路。基于频域反射法和等效电路,
获得阻抗谱特性信息。根据阻抗谱特性信息和等效电路对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仿真模拟,获得仿真模型具有预设故障位置。基于频域反射法获得反射信号。根据反射信号和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对故障进行定位。通过引入部署温度、湿度、以及环境噪声等环境要素优化故障定位的方式,实现了对配网电缆线路故障定位准确性的进一步提高。
76.实施例二
77.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78.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对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拓扑结构分析,获得第一线路分布结构图;
79.第一生成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分布结构图,生成第一分布参数网络等效电路;
80.第二获得单元13,用于基于频域反射法和所述第一分布参数网络等效电路,获得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
81.第三获得单元1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和所述第一分布参数网络对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仿真模拟,获得第一仿真模型,其中,所述第一仿真模型具有第一预设故障位置;
82.第四获得单元15,用于根据第一预设输出频率在所述预设位置向所述第一仿真模型输入第一正弦信号时序信息,获得第一反射信号;
83.第五获得单元16,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射信号和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获得第一故障定位信息;
84.第一处理单元17,用于当所述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故障位置的误差不满足第一误差阈值,对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误差拟合,获得第二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实际线路故障定位分析。
85.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86.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是否具有第一预设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元件的阻抗谱特性和电缆线路的阻抗谱特性不同;
87.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若具有,基于频域反射法和所述第一分布参数网络对所述第一预设元件进行所述预设位置的阻抗谱特性分析,获得第一预设元件阻抗谱特性信息;
88.第七获得单元,用于基于频域反射法和所述第一分布参数网络对第一电缆线路进行所述预设位置的阻抗谱特性分析,获得第一电缆线路阻抗谱特性信息;
89.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设元件阻抗谱特性信息和所述第一电缆线路阻抗谱特性信息添加进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
90.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91.第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环境要素采集,获得第一噪音信息和第一预设距离信息;
92.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构建第一误差分析模型,其中,所述第一误差分析模型包括第一判断层和第一误差分析层;
93.第九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故障位置的误差满
足所述第一误差阈值时,获得第一判断指令;
94.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指令激活所述第一判断层,判断所述第一故障定位信息和所述预设位置的距离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信息;
95.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满足,获得第一误差分析指令;
96.第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析指令激活所述第一误差分析层,输入所述第一噪音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输出频率,获得第一误差分析结果;
97.第二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二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误差拟合,生成第三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
98.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99.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构建第一输入层;
100.第三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信息,构建所述第一判断层;
101.第四构建单元,用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所述第一误差分析层;
102.第五构建单元,用于构建第一输出层;
103.第六构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入层、所述第一判断层、所述第一误差分析层和所述第一输出层依次连接,生成所述第一误差分析模型。
104.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105.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历史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历史数据包括多组:噪音信息、输出频率和误差标识信息;
106.第七构建单元,用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根据所述第一历史数据,构建第一训练模型;
107.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预设准确率,提取所述第一训练模型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准确率的第一偏差数据;
108.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历史数据中对所述第一偏差数据进行权重增益,获得第二历史数据;
109.第八构建单元,用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根据所述第二历史数据,构建第二训练模型;
110.第四处理单元,用于重复迭代,当第n偏差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数据量时,将第n训练模型设为所述第一误差分析层。
111.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112.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环境要素采集,获得第一部署环境信息;
113.第一提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部署环境信息满足第一预设区域时,提取第一温度信息、第一湿度信息和第一振动信息;
114.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一湿度信息和所述第一振动信息对所述第一误差分析层进行增量学习,获得第二误差分析层。
115.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116.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网电力电缆进行电缆特征提取,获得第一电缆寿命信息;
117.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电缆寿命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时长;
118.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缆寿命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时长,通过所述第一电缆寿命信息对所述第三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进行调整,获得第四预设位置阻抗谱特性信息。
119.上述实施例二用于执行如实施例一中的方法,其执行原理以及执行基础均可以通过实施例一中记载的内容获取,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这样获取的内容也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