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互联发射数据远传复合气体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12853发布日期:2022-10-04 20:15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互联发射数据远传复合气体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互联发射数据远传复合气体检测器。


背景技术:

2.许多情形需要确定所识别气体是否存在于空间区域中,不管是在室外环境中还是在封闭体积内部,例如,在建筑物或矿场中,这可用于确认可能包含大量危险或有毒气体的场所的安全性,或用于搜索用于携载或分配气体的管线中意外泄漏的发生。
3.中国发明专利cn101641586b公开了一种远程光学气体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连接至电子供应盒和人机养面的检测盒,检测盒包括:红外镜头,用于在具有非冷却微检测辐射热计矩阵的检测器上形成图像:ccd或cmos型摄像机,用于以可见光谱对观测区域进行观测:一套电子装置,用于控制检测器、获取红外信号并将其数字化:以及处理信号的处理器,用于在观测区域中检测气体并确定被检测气体的集中度。
4.而由于上述设备的体积有限,导致其气体进出的管件直径受限,因此安装在管件上的滤网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会覆盖上一层灰尘,从而影响正常的气体进入,导致设备上的传感器使用受到影响。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线互联发射数据远传复合气体检测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互联发射数据远传复合气体检测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设备的体积有限,导致其气体进出的管件直径受限,因此安装在管件上的滤网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会覆盖上一层灰尘,从而影响正常的气体进入,导致设备上的传感器使用受到影响的问题。
7.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箱体和连接于箱体顶部的保护罩,保护罩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部底端设置有过滤组件;
8.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滤板,所述滤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密封板,且在密封板和滤板之间滑动设置有清理单元,当滤板向上转动处于倾斜时,多个密封板处于共线状态且相对于滤板平行并对滤板顶部周围进行密封。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当多个密封板处于与滤板相平行的状态时,位于两侧边缘的滤板底部与挡板的顶部相接触,使得多个密封板、挡板与滤板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密封腔室,所述密封腔室内的空气通过滤板上的滤孔排出,所述密封板的顶部和底部上均设置有橡胶制作的密封条,且密封条的外侧设置为弧面。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板的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条,所述挡条与进气管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清理单元包括滑动设置于两挡条之间的移动板,所述挡条
相对的一侧面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板靠近挡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滤板相接触的刷毛,所述滤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而移动板的两侧均安装有弹簧。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缠绕有滤网,所述滤网与进气管的前后两侧壁相接触,所述滤网的一端与一侧套管内部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滤网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套管后与另一侧套管内部的转轴固定连接,且缠绕在转轴上。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条的内侧设置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一端与挡条相连接,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从下往上贯穿密封板,并且依照此方式依次贯穿排布在滤板顶部的多个密封板,之后穿过套管并与其内部的转轴固定连接,当弹力绳被拉紧时,置于滤板上的多个密封板随着绷直的弹力绳处于同一直线上。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板和进气管的管壁之间设置有导向杆和滑杆,所述导向杆和滑杆均设置为弧形且其圆心与滤板的转动中心相重合,所述导向杆与进气管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与滤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延伸至导向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导向杆内部且与导向杆密封连接,所述滑杆设置为中空状且其顶端为开口,所述滑杆的顶端贯穿滑板,所述滑杆的外侧底端连通设置有一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另一端贯穿滤板顶部的挡板并与密封腔室相导通。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圆心与滤板的转动中心相重合。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管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端盖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套设有卷簧,所述卷簧的两端分别与端盖的内壁和转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的后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卷轴,所述套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出进气管并与卷轴固定连接。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板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挡条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连接轴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连接轴穿过安装孔并与挡条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安装孔的内壁和连接轴的外侧圆周面相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共线的多个密封板与挡板相配合,将滤板顶部周围进行密封,从而使得进入到密封腔室内部的气体只能通过滤板上的滤孔排出,而此时移动板在滤板上滑动对其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通过滤板上滤孔向下排出的气体正好将清理下来的灰尘向外吹出,避免其进入到进气管的内部,综上所述,此结构通过设置的多个密封板,当其共线时与挡板相配合将滤板顶部周围的空间进行密封,避免灰尘向上流动进入到进气管内部,且通过滑杆排出的气体可以将清理掉的灰尘吹出,从而对保护罩内的传感器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的进气管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的滤板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的套管与滤网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的拉绳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发明的密封板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
27.图8是本发明图4的b部结构放大图;
28.图9是本发明图6的c部结构放大图;
29.图10是本发明的卷簧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本发明的滑杆与导向杆结构示意图;
31.图12是本发明的移动板与刷毛结构示意图;
32.图13是本发明的连接轴与挡条连接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天线;2、保护罩;3、进气管;4、电源;5、警报器;6、拉绳;7、电机;8、卷轴;9、套管;10、弧形槽;11、滤板;12、滤网;13、端盖;14、弹力绳;15、密封板;16、挡条;17、导向杆;18、滑杆;19、弹簧;20、移动板;21、滑块;22、挡板;23、卷簧;24、转轴;25、滑板;26、排气管;27、刷毛;28、滑槽;29、连接轴;30、扭簧;31、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34.如图1所示,一种无线互联发射数据远传复合气体检测器,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部连接有保护罩2,保护罩2内部安装有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和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且保护罩2外侧连通设置有进气管3,同时在箱体内部设置有抽气泵以及为其进行供电的电源4,使用过程中通过抽气泵将外部待检测环境中的气体通过进气管3抽入至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和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处进行检测,而保护罩2远离进气管3的一侧设置有警报器5,报警器与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和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电性连接,当催化燃烧式传感器或者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检测到气体中的有害成分时,可以触发警报器5进行劲爆,在保护罩2上设置有天线1,警报器5报警的时候,报警信息通过天线1无线发射至周围其他设备,使周边设备进入报警状态。
35.进一步地,此处对可燃气体的检测采用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可测量环境中存在的多种可燃性气体,传感器由一对催化燃烧式检测元件组成,其中一个元件对可燃气非常敏感,另一个元件不敏感,这一对催化燃烧式检测元件与电路板上一对电阻构成惠斯通电桥,当周围环境存在可燃性气体时,敏感元件上发生催化燃烧,使其温度升高,从而使其电阻增大,这样,电桥失去平衡,产生与气体浓度成正比的电信号,不敏感元件用于补偿环境变化。传感器信号经电路部分放大送到单片机检测,送到显示电路显示,并同时判断达到声光报警条件时,输出报警信号。
36.而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由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对电极构成,根据外部恒电位电路,传感器工作电极保持一个稳定的工作电位,这样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根据电化学反应电子转移,从而定性并定量的检测出被测气体,参比电极主要作用是保持工作电极维持电化学反应的稳定工作电压,工作电极与对电极之间因电化学反应形成的电流与被测气体浓度成线性关系。
37.如图2-4、9-12所示,进气管3内设置有过滤组件,但是由于设备的体积有限,导致进气管3的直径较小,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进气管3内部的过滤组件会很快被空气中的杂质所堵住,从而导致进气量大大减小,不利于对空气中成分的检测。
38.因此,上述过滤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滤板11,滤板11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进气管3的前后两侧壁相接触,且滤板11的底端通过铰接轴与进气管3相铰接,使得滤板11能够相对于进气管3转动,而两滤板1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管9,且套管9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24,在转轴24的外侧缠绕有滤网12,滤网12与进气管3的前后两侧壁相接触,具体地,滤网12的一端与左侧套管9内部的转轴24固定连接,滤网1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套管9后与右侧套管9内部的转轴24固定连接,且缠绕在右侧转轴24上,当两个滤板11向下转动并使得其上的套管9相接触时,滤板11保持稳定,此时通过两个滤板11可以对通过气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当需要对滤板11上的灰尘进行清理时,可以促使滤板11向上转动,从而使得两滤板11上的套管9逐渐远离,进而将套管9内的滤网12拉出,通过滤网12可以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39.进一步地,在滤板11的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条16,挡条16与进气管3的内壁相接触,两挡条16之间设置有清理单元,具体地,清理单元包括滑动设置于两挡条16之间的移动板20,移动板2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具体地,在挡条16相对的一侧面上开设有滑槽28,而移动板20靠近挡条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滑槽28相配合的滑块21,通过滑块21滑动连接于滑槽28内部,使得移动板20可以在滤板11的顶部稳定移动,且在移动板20的底部设置有刷毛27,使得移动板20在移动过程中利用刷毛27可以对滤板11上的灰尘进行清理。
40.更进一步地,在滤板1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22,而移动板20的两侧均安装有弹簧19。
41.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滤板11向上转动而逐渐倾斜时,在重力作用下使得移动板20沿着滑槽28向下滑动,进而使得移动板20上的刷毛27在滤板11的表面移动对灰尘进行清理,而当移动板20上的弹簧19与滤板11底部的挡板22相接触时,将弹簧19进行压缩,通过弹簧19对移动板20的反作用力促使移动板20向着反方向移动,而此时滤板11由上而下转动,从而使得被弹回的移动板20能够滑动至滤板11顶部的挡板22处,此时通过顶部的挡板22会对移动板20上另一侧的弹簧19进行压缩,因此利用此结构,在滤板11往复转动的过程中,移动板20能够在两个挡板22之间往复移动,从而通过刷毛27对滤板11上的灰尘进行全方面的清理。
42.如图3、5-6、8、11所示,但是在清理过程中,由于外部的气体可以通过滤板11向上流动,因此难免会带动被清理下来的灰尘进入到进气管3内部,为了,在前后两挡条16之间设置有密封板15,密封板1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呈线性阵列均匀分布于滤板11的顶部,密封板15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9,而挡条16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连接轴29相配合的安装孔,而连接轴29则穿过安装孔并与挡条16转动连接,在连接轴29的外侧套设有扭簧30,扭簧30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安装孔的内壁和连接轴29的外侧圆周面相连接,通过设置的扭簧30使得连接轴29转动之后能够进行复位,从而带动挡条16复位。
43.进一步地,在挡条16的内侧设置有弹力绳14,弹力绳14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弹力绳14的一端与挡条16相连接,弹力绳14的另一端从下往上贯穿密封板15,并且依照此方式依次贯穿排布在滤板11顶部的多个密封板15,之后穿过套管9并与其内部的转轴24固定连接,
当转轴24转动时可以将弹力绳14拉紧,而当弹力绳14被拉紧时,置于滤板11上的多个密封板15会随着绷直的弹力绳14处于同一直线上,而在密封板15的顶部和底部上均设置有橡胶制作的密封条31,且密封条31的外侧设置为弧面,当多个密封板15处于同一直线时,其上的密封条31相互接触且挤压,而通过弹力绳14绷直促使多个密封板15处于与滤板11相平行的状态时,位于两侧边缘的滤板11底部与挡板22的顶部相接触,从而使得多个密封板15、挡板22与滤板11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密封腔室,而此密封腔室内的空气只能通过滤板11上的滤孔排出。
44.更进一步地,在滤板11和进气管3的管壁之间设置有导向杆17和滑杆18,导向杆17和滑杆18均设置为弧形且其圆心与滤板11的转动中心相重合,具体地,导向杆17与进气管3固定连接,而滑杆18与滤板11固定连接,滑杆18延伸至导向杆17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25,滑板25滑动连接于导向杆17内部且与导向杆17密封连接,滑杆18设置为中空状,且其顶端为开口,滑杆18的顶端贯穿滑板25从而与导向杆17的内部空间相导通,而在滑杆18的外侧底端连通设置有一排气管26,排气管26另一端贯穿滤板11顶部的挡板22并与上述密封腔室相导通。
45.具体使用时,当滤板11向上转动使得两套管9逐渐分离时,滤网12被拉出,而滤网12在拉出套管9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转轴24转动,转动的转轴24会对弹力绳14的一端进行缠绕,从而将弹力绳14拉紧使其绷直,此时在弹力绳14的导向作用下可以带动多个密封板15随着弹力绳14而偏转,而最终处于同一直线上,与此同时,当滤板11向上转动时,可以带动滑杆18的一端向导向杆17内部移动,进而带动滑板25在导向杆17内部向上移动,从而将套管9内部的气体挤压至滑杆18内部,通过排气管26可以将滑杆18内部的气体导出至滤板11顶部的密封腔室内部,此时共线的多个密封板15与挡板22相配合,将滤板11顶部周围进行密封,从而使得进入到密封腔室内部的气体只能通过滤板11上的滤孔排出,而此时移动板20在滤板11上滑动对其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通过滤板11上滤孔向下排出的气体正好将清理下来的灰尘向外吹出,避免其进入到进气管3的内部,综上所述,此结构通过设置的多个密封板15,当其共线时与挡板22相配合将滤板11顶部周围的空间进行密封,避免灰尘向上流动进入到进气管3内部,且通过滑杆18排出的气体可以将清理掉的灰尘吹出,从而对保护罩2内的传感器进行保护。
46.如图2-4、7所示,此处在进气管3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弧形槽10,其圆心与滤板11的转动中心相重合,而套管9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端盖13,转轴24的两端分别与端盖13转动连接,且在转轴24的两端均套设有卷簧23,卷簧23的两端分别与端盖13的内壁和转轴2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当滤板11向上转动时,滤网12被拉出从而带动转轴24转动压缩卷簧23,当滤板11向下转动复位时,在卷簧23的作用力下可以带动转轴24反转,从而对滤网12进行收卷,便于下一次的使用。
47.进一步地,为了带动滤板11向上转动,在进气管3的后侧设置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卷轴8,而电机7则通过支撑板与进气管3固定连接,在套管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绳6,拉绳6的另一端穿出进气管3并与卷轴8固定连接,实际使用时,通过电机7带动卷轴8转动可以对拉绳6进行缠绕,从而带动滤板11向上转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