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方法与系统

文档序号:31634358发布日期:2022-09-24 03:0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方法与系统

1.本发明涉及储层评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2.孔隙结构定义为岩石的孔隙大小及其连通性。它包括两个要素:孔隙性和连通性。一般把孔隙度大且孔隙间连通性好的储层称之为孔隙结构较好的储层,而把孔隙度小且孔隙连通性差,或者孔隙度大但孔隙连通性差,或者孔隙度小但孔隙连通性好的储层都称之为孔隙结构较差的储层。
3.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那些孔隙结构好,渗流能力强的好储层已经开发殆尽,而孔隙结构相对复杂的低渗透、致密储层已经逐步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对于这一类储层而言,其非均质性较强,渗流规律不满足经典的达西定理,给储层有效性评价、参数计算及流体性质判别带来极大的挑战。对于这种类型的储层而言,孔隙结构是决定储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孔隙结构相对较好的储层,渗流能力也较强,油气储集越饱满,越容易形成高产油气藏。而孔隙结构相对较差的储层,油气充填不饱满,甚至油气无法进入到岩石孔隙空间被储集起来,这类储层为差油气层或非储层。因此,定量评价岩石孔隙结构,是提高复杂储层勘探效率,降低开发风险的主要途径。
4.毛管压力曲线是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有效资料,通过对毛管压力曲线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利用此孔喉半径分布谱,可以确定储层岩石的孔喉半径分布范围及优势孔喉半径分布区间。在此基础上,还能计算出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孔喉半径和中值半径等参数。以划分储层类型和确定储层有效性。然而,在利用毛管压力曲线获取孔喉半径分布谱,以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时,存在毛管压力曲线的数量非常有限,无法连续获取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以连续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的问题。这导致在无取心并进行压汞实验分析的井段,无法定量表征岩石的孔隙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方法与系统,能够用于在地层中连续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7.获取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即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
8.确定布点方式,进而确定出n个孔喉半径;
9.获取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和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中,额定孔喉半径为所述n个孔喉半径中的一个;
10.基于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利用所述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和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确定目标储层各深度处的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从而确定目标储层各深度处的孔喉半径分布谱。
11.在上述获取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获取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包括:
12.获取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测井数据;
13.基于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测井数据,确定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
14.在上述获取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确定出的n个孔喉半径为:
[0015][0016]
式中,rc(i)为第i个孔喉半径,μm;n为孔喉半径的布点个数,其数值一般大于等于13;
[0017]
更优选地,n为13-48;
[0018]
更优选地,所述额定孔喉半径为i=11、12、13、14、或15时的孔喉半径。
[0019]
在上述获取方法中,优选地,所述额定孔喉半径为0.14μm-0.009μm。
[0020]
在上述获取方法中,优选地,所述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为:
[0021][0022]
式中,amp(e)为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为孔隙度,%;a’、b’和c’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和常规物性实验数据标定得到。
[0023]
在上述获取方法中,优选地,所述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为:
[0024][0025]
式中,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a(i)、b(i)和c(i)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数据标定得到;e为额定孔喉半径对应的i值,即额定孔喉半径在n个孔喉半径中的序号。
[0026]
在上述获取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获取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和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包括:
[0027]
获取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孔隙度;
[0028]
获取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
[0029]
基于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分别确定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
[0030]
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
[0031]
基于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0032]
更优选地,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包括:
[0033]
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
[0034]
在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中,选择相关性最好的一个模型作为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其中该模型对应的孔喉半径即为额定孔喉半径;
[0035]
更优选地,基于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分别确定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
半径对应的频率通过下述公式实现:
[0036]
amp(1)=s
hg
(1)
[0037]
amp(i)=s
hg
(i)-s
hg
(i-1),i=2,3,

,n
[0038]
式中,s
hg
(i)为第i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所对应的进汞饱和度,%;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
[0039]
更优选地,所述获取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包括:
[0040]
基于n个孔喉半径,分别确定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
[0041]
基于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分别对各岩心进行压汞实验,获取各进汞压力对应的进汞饱和度;
[0042]
更优选地,所述模型标定用岩心取自所述目标储层所在区域;
[0043]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时,可以采用一元二次统计回归的方法,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方法,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中的a’(i)、b’(i)和c’(i)的值,从而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其中,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为孔隙度,%;a’(i)、b’(i)和c’(i)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和常规物性实验数据标定得到;
[0044]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于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时,可以采用一元二次统计回归的方法,分别确定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中的a(i)、b(i)和c(i)的值,从而确定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0045]
在上述获取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确定目标储层各深度处的孔喉半径分布谱包括:
[0046]
对于目标储层各深度,分别以n个孔喉半径为对数横坐标,以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为线性纵坐标绘图,得到目标储层该深度处的孔喉半径分布谱。
[004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
[0048]
孔隙度曲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即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
[0049]
孔喉半径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布点方式,进而确定出n个孔喉半径;
[0050]
模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和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中,额定孔喉半径为所述n个孔喉半径中的一个;
[0051]
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利用所述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和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确定目标储层各深度处的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从而确定目标储层各深度处的孔喉半径分布谱。
[0052]
在上述获取系统中,优选地,孔隙度曲线获取模块包括:
[0053]
测井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测井数据;
[0054]
孔隙度曲线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测井数据,确定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
[0055]
在上述获取系统中,优选地,孔喉半径确定模块确定出的n个孔喉半径为:
[0056][0057]
式中,rc(i)为第i个孔喉半径,μm;n为孔喉半径的布点个数,其数值一般
[0058]
大于等于13;
[0059]
更优选地,n为13-48;
[0060]
更优选地,所述额定孔喉半径为i=11、12、13、14、或15时的孔喉半径。
[0061]
在上述获取系统中,优选地,所述额定孔喉半径为0.14μm-0.009μm。
[0062]
在上述获取系统中,优选地,所述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为:
[0063][0064]
式中,amp(e)为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为孔隙度,%;a’、b’和c’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和常规物性实验数据标定得到。
[0065]
在上述获取系统中,优选地,所述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为:
[0066][0067]
式中,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a(i)、b(i)和c(i)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数据标定得到;e为额定孔喉半径对应的i值,即额定孔喉半径在n个孔喉半径中的序号。
[0068]
在上述获取系统中,优选地,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模块包括:
[0069]
孔隙度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孔隙度;
[0070]
压汞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
[0071]
频率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分别确定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
[0072]
第一模型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
[0073]
第二模型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0074]
更优选地,第一模型确定子模块包括:
[0075]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
[0076]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中,选择相关性最好的一个模型作为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其中该模型对应的孔喉半径即为额定孔喉半径;
[0077]
更优选地,频率确定子模块通过下述公式确定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
[0078]
amp(1)=s
hg
(1)
[0079]
amp(i)=s
hg
(i)-s
hg
(i-1),i=2,3,

,n
[0080]
式中,s
hg
(i)为第i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所对应的进汞饱和度,%;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
[0081]
更优选地,压汞数据获取子模块包括:
[0082]
进汞压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n个孔喉半径,分别确定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
[0083]
进汞饱和度获取单元:用于基于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分别对各岩心进行压汞实验,获取各进汞压力对应的进汞饱和度;
[0084]
更优选地,所述模型标定用岩心取自所述目标储层所在区域;
[0085]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采用一元二次统计回归的方法,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中的a’(i)、b’(i)和c’(i)的值,从而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其中,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为孔隙度,%;a’(i)、b’(i)和c’(i)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和常规物性实验数据标定得到;
[0086]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型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一元二次统计回归的方法,分别确定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中的a(i)、b(i)和c(i)的值,从而确定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0087]
在上述获取系统中,优选地,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对于目标储层各深度,分别以n个孔喉半径为对数横坐标,以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为线性纵坐标绘图,得到目标储层该深度处的孔喉半径分布谱。
[0088]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从常规孔隙度曲线中连续构造出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以实现利用其连续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评价储层有效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89]
图1为某区块a储层的3块代表性岩心的孔喉半径分布图。
[0090]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0091]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系统的框架图。
[009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90块岩心孔隙度与额定孔喉半径(第12个进汞压力对应的孔喉半径rc(12)=0.072μm)的频率amp(12)之间的相关关系。
[0093]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某一岩心样品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获取的孔喉半径分布谱与根据岩心压汞毛管压力实验获取的孔喉半径分布谱的形态对比图。
[0094]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目标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5]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96]
现有的利用压汞毛管压力曲线获取的孔喉半径分布谱评价储层孔隙结构时,存在
岩心数量较少,无法连续定量表征岩石孔隙结构的问题。为了克服现有的利用岩心孔喉半径分布谱无法连续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不足,能够在地层中实现连续评价储层孔隙结构,发明人在对岩心毛管压力曲线及获取的孔喉半径分布谱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发明中利用孔隙度实现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利用通过常规测井即可确定的孔隙度获取储层的孔喉半径分布;当利用该方法进行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时,可以实现在利用有限的岩心毛管压力曲线进行标定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容易计算的孔隙度曲线,连续构造出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以利用其连续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
[0097]
下面通过对取自某区块a储层的3块代表性岩心的孔隙度、压汞毛管压力及对应的孔喉半径分布谱为例来进行说明。三块代表性岩心孔隙度、毛管压力及对应孔喉半径分布谱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到,本批次实验使用的布点数为13,对于同一批次进行压汞实验的岩心样品而言,其施加的进汞压力均相同,根据已知的孔喉半径与毛管压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应的孔喉半径布点方式也相同,其布点方式为:
[0098][0099]
式中,rc(i)为第i个孔喉半径,μm。
[0100]
因此,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喉半径差异,主要通过不同孔喉半径分布区间所对应的频率来体现。对于孔隙结构较好的岩石,较大的孔喉半径分布区间内所对应的频率值较高。反之,孔隙结构较差的岩石,在较小的孔喉半径分布区间内所对应的频率值较高。3块代表不同孔隙结构岩心的孔喉半径分布谱如图1所示。因此,只需要计算出不同孔喉半径rc(i)所对应的频率值amp(i),即可得到岩石孔喉半径分布谱,并根据孔喉半径分布谱的形态来评价岩石孔隙结构。孔隙度是衡量岩石孔隙结构的宏观因素,因此,其与孔喉半径分布谱之间也必定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岩石孔隙度与孔喉半径所对应的频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此相关关系,即可从孔隙度曲线中获取不同孔喉半径所对应的频率值;结合已知的孔喉半径及获取的相应频率值,即可构造出孔喉半径分布谱。
[0101]
表1 3块代表性岩心毛管压力曲线及对应的孔喉半径分布实验数据
[0102][0103]
参见图2,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0104]
步骤s1:获取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即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
[0105]
步骤s2:确定布点方式,进而确定出n个孔喉半径;
[0106]
步骤s3:获取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和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中,额定孔喉半径为所述n个孔喉半径中的一个;
[0107]
步骤s4:基于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利用所述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和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确定目标储层各深度处的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从而确定目标储层各深度处的孔喉半径分布谱。
[0108]
进一步,步骤s1中,获取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包括:
[0109]
步骤s11:获取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测井数据;
[0110]
其中,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测井数据可以利用常规测井仪器采集得到;
[0111]
步骤s12:基于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测井数据,确定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
[0112]
其中,基于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测井数据确定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采用本领域常规方式进行即可,例如采用岩心刻度测井方法计算得到。
[0113]
其中,布点方式可以根据目标储层所在区域的取样岩心的压汞实验进行确定;进一步,步骤s2中确定出的n个孔喉半径为:
[0114][0115]
式中,rc(i)为第i个孔喉半径,μm;n为孔喉半径的布点个数,其数值一般大于等于13,优选介于13-48之间。
[0116]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为13;
[0117]
更进一步,所述额定孔喉半径为i=11、12、13、14、或15时的孔喉半径。
[0118]
进一步,所述额定孔喉半径为0.14μm-0.009μm;
[0119]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额定孔喉半径为0.072μm。
[0120]
进一步,所述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为:
[0121][0122]
式中,amp(e)为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为孔隙度,%;a’、b’和c’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和常规物性实验数据标定得到。
[0123]
进一步,所述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为:
[0124][0125]
式中,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a(i)、b(i)和c(i)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数据标定得到;e为额定孔喉半径对应的i值,即额定孔喉半径在n个孔喉半径中的序号。
[0126]
进一步,步骤s3,所述获取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和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包括:
[0127]
获取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孔隙度;
[0128]
获取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
[0129]
基于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分别确定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
[0130]
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
[0131]
基于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0132]
更进一步地,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包括:
[0133]
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
[0134]
在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中,选择相关性最好的一个模型作为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其中该模型对应的孔喉半径即为额定孔喉半径;
[0135]
更进一步地,基于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分别确定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通过下述公式实现:
[0136]
amp(1)=s
hg
(1)
[0137]
amp(i)=s
hg
(i)-s
hg
(i-1),i=2,3,

,n
[0138]
式中,s
hg
(i)为第i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所对应的进汞饱和度,%;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
[0139]
更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包括:
[0140]
基于n个孔喉半径,分别确定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
[0141]
基于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分别对各岩心进行压汞实验,获取各进汞压力
对应的进汞饱和度;
[0142]
更进一步地,所述模型标定用岩心取自所述目标储层所在区域;
[0143]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时,可以采用一元二次统计回归的方法,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方法,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中的a’(i)、b’(i)和c’(i)的值,从而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其中,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为孔隙度,%;a’(i)、b’(i)和c’(i)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和常规物性实验数据标定得到;
[0144]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于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时,可以采用一元二次统计回归的方法,分别确定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中的a(i)、b(i)和c(i)的值,从而确定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0145]
进一步,步骤s4中,所述确定目标储层各深度处的孔喉半径分布谱包括:
[0146]
对于目标储层各深度,分别以n个孔喉半径为对数横坐标,以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为线性纵坐标绘图,得到目标储层该深度处的孔喉半径分布谱。
[014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系统,该系统用于实现上述的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方法实施例。
[0148]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包括:
[0149]
孔隙度曲线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即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
[0150]
孔喉半径确定模块22:用于确定布点方式,进而确定出n个孔喉半径;
[0151]
模型获取模块23:用于获取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和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中,额定孔喉半径为所述n个孔喉半径中的一个;
[0152]
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模块24:用于基于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利用所述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和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确定目标储层各深度处的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从而确定目标储层各深度处的孔喉半径分布谱。
[0153]
进一步,孔隙度曲线获取模块21包括:
[0154]
测井数据获取子模块211:用于获取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测井数据;
[0155]
孔隙度曲线确定子模块212:用于基于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测井数据,确定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
[0156]
进一步,孔喉半径确定模块22确定出的n个孔喉半径为:
[0157][0158]
式中,rc(i)为第i个孔喉半径,μm;n为孔喉半径的布点个数,其数值一般大于等于
13,优选介于13-48之间。
[0159]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为13;
[0160]
更进一步,所述额定孔喉半径为i=11、12、13、14或15时的孔喉半径。
[0161]
进一步,所述额定孔喉半径为0.14μm-0.009μm;
[0162]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额定孔喉半径为0.072μm。
[0163]
进一步,所述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为:
[0164][0165]
式中,amp(e)为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为孔隙度,%;a’、b’和c’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和常规物性实验数据标定得到。
[0166]
进一步,所述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为:
[0167][0168]
式中,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a(i)、b(i)和c(i)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数据标定得到;e为额定孔喉半径对应的i值,即额定孔喉半径在n个孔喉半径中的序号。
[0169]
进一步,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模块24包括:
[0170]
孔隙度获取子模块241:用于获取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孔隙度;
[0171]
压汞数据获取子模块242:用于获取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
[0172]
频率确定子模块243:用于基于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分别确定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
[0173]
第一模型确定子模块244:用于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
[0174]
第二模型确定子模块245:用于基于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0175]
更进一步地,第一模型确定子模块244包括:
[0176]
第一获取单元2441:用于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
[0177]
第二获取单元2442:用于在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中,选择相关性最好的一个模型作为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其中该模型对应的孔喉半径即为额定孔喉半径;
[0178]
更进一步地,频率确定子模块243通过下述公式确定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
[0179]
amp(1)=s
hg
(1)
[0180]
amp(i)=s
hg
(i)-s
hg
(i-1),i=2,3,

,n
[0181]
式中,s
hg
(i)为第i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所对应的进汞饱和度,%;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
[0182]
更进一步地,压汞数据获取子模块242包括:
[0183]
进汞压力确定单元2421:用于基于n个孔喉半径,分别确定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
汞压力;
[0184]
进汞饱和度获取单元2422:用于基于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分别对各岩心进行压汞实验,获取各进汞压力对应的进汞饱和度;
[0185]
更进一步地,所述模型标定用岩心取自所述目标储层所在区域;
[0186]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获取单元2441具体用于采用一元二次统计回归的方法,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法,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中的a’(i)、b’(i)和c’(i)的值,从而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其中,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为孔隙度,%;a’(i)、b’(i)和c’(i)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和常规物性实验数据标定得到;
[0187]
其中,基于各岩心的孔隙度和各岩心的所述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确定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
[0188]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型确定子模块245具体用于采用一元二次统计回归的方法,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中的a(i)、b(i)和c(i)的值,从而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0189]
进一步,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模块24具体用于对于目标储层各深度,分别以n个孔喉半径为对数横坐标,以n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为线性纵坐标绘图,得到目标储层该深度处的孔喉半径分布谱。
[0190]
实施例1
[0191]
一种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获取方法,用以判别某区块a探井的砂砾岩地层(作为目标储层)的孔喉半径分布谱。
[0192]
其中,该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0193]
1、获取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测井数据,基于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测井数据,确定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
[0194]
结果如图6所示。
[0195]
2、确定布点方式,进而确定出13个孔喉半径rc(i);其中,
[0196][0197]
式中,rc(i)为第i个孔喉半径,μm。
[0198]
3、获取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和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具体包括:
[0199]
3.1、选择取自目标储层所在区域的90块代表性岩心样品作为模型标定用岩心。
[0200]
3.2、对90块模型标定用岩心开展常规物性和压汞实验,获取岩心孔隙度和压汞实验数据;其中,
[0201]
在获取压汞实验数据过程中,基于步骤2确定的13个孔喉半径,分别确定13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基于13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分别对各岩心进行压汞实验,获取各进汞压力对应的进汞饱和度。
[0202]
3.3、基于模型标定用岩心的压汞实验数据,通过下述公式分别确定各岩心的13个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amp(i):
[0203]
amp(1)=s
hg
(1)
[0204]
amp(i)=s
hg
(i)-s
hg
(i-1),i=2,3,

,n
[0205]
式中,s
hg
(i)为第i个孔喉半径对应的进汞压力所对应的进汞饱和度,%;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
[0206]
3.4、采用一元二次统计回归的方法,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中的a’(i)、b’(i)和c’(i)的值,从而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其中,amp(i)为第i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为孔隙度,%;a’(i)、b’(i)和c’(i)为系数,其数值可以通过岩心压汞实验和常规物性实验数据标定得到;
[0207]
在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中,选择相关性最好的一个模型作为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其中该模型对应的孔喉半径即为额定孔喉半径;
[0208]
确定第12个孔喉半径(rc(12)=0.072μm)作为额定孔喉半径,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为如图4所示。
[0209]
3.5、采用一元二次统计回归的方法,分别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中的a(i)、b(i)和c(i)的值,从而确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0210]
分析90块岩心不同孔喉半径rc(i)所对应的频率值amp(i)之间的相关关系,其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对于90块岩心样品,相邻的两个孔喉半径所对应的频率之间相关性最强。随着孔喉半径差异增大,对应的频率之间的相关性也变差。
[0211]
表2不同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之间相关关系
[0212][0213][0214]
基于表2所示的不同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本实施例中90块代表性岩心样品压汞实验结果,分别标定了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中的a(i)、b
(i)和c(i)的值。利用其获取了各孔喉半径的频率计算模型,如表3所示。
[0215]
表3不同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计算模型
[0216]
编号孔喉半径(μm)各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预测模型10.036amp(13)=0.0646
×
[amp(12)]
2-0.229
×
amp(12)+5.2320.144amp(11)=-0.0014
×
[amp(12)]2+0.520
×
amp(12)+2.2330.287amp(10)=0.0737
×
[amp(11)]
2-0.356
×
amp(11)+4.6740.574amp(9)=0.0371
×
[amp(10)]2+0.023
×
amp(10)+3.6351.148amp(8)=0.0058
×
[amp(9)]2+0.251
×
amp(9)+2.7362.297amp(7)=0.0422
×
[amp(8)]
2-0.206
×
amp(8)+0.3574.594amp(6)=0.1747
×
[amp(7)]
2-1.047
×
amp(7)+5.0289.188amp(5)=0.7191
×
[amp(6)]
2-8.526
×
amp(6)+23.53918.375amp(4)=0.01036.750amp(3)=0.01173.500amp(2)=0.012147.000amp(1)=0.0
[0217]
为了确定建立的模型的可信度,对于某个岩心,利用步骤3.4确定的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基于该岩心的孔隙度计算出amp(12)的值后,进一步的根据步骤3.5建立的定各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逐次迭代的方法,分别计算出其它孔喉半径所对应的频率值,进而以已知的孔喉半径rc(i)为对数横坐标,以计算的不同孔喉半径rc(i)对应的频率amp(i)为线性纵坐标作图,得到该岩心的孔喉半径分布谱,结果如图5所示。图5为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获取的孔喉半径分布谱与实际利用岩心压汞实验获取的孔喉半径分布谱的形态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二者在主要的分布区间及频率上基本一致,证明了本实施例建立的模型的可信度,证明了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0218]
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岩心取自于砂砾岩储层,岩石较致密,主要的孔喉半径分布区间介于0.036-18.375μm之间。因此,表2中只分析了孔喉半径小于18.375μm时,不同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在采用逐次迭代法计算不同孔喉半径对应频率时,只计算孔喉半径小于18.375μm的频率值。因此,表3中只给出了孔喉半径小于18.375μm时,不同孔喉半径对应的频率预测模型。
[0219]
4、基于目标储层的孔隙度曲线,利用所述额定孔喉半径的频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模型,和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模型,确定目标储层各深度处的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从而确定目标储层各深度处的孔喉半径分布谱;其中,对于目标储层各深度,分别以n个孔喉半径为对数横坐标,以n个孔喉半径的频率为线性纵坐标绘图,得到目标储层该深度处的孔喉半径分布谱;
[0220]
结果如图6所示。
[0221]
图6所示的效果图共分为五道,图中第一道包括自然伽马曲线(gr),自然电位曲线(sp)和井径曲线(cal);第二道包括密度测井(den)曲线、中子测井(cnl)曲线和声波时差测井(ac)曲线;第三道为阵列感应电阻率曲线;第四道中phit为利用常规密度和中子测井资料计算的孔隙度曲线;第五道中的rc_dist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连续获取的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谱,黑色实线为孔喉半径分布平均值(常称为平均孔喉半径)。需要说明的
是,为了软件绘图的方便,将获取的孔喉半径分布谱统一重新采样为30个布点,孔喉半径分布区间重新采样到0.01-100.0μm范围之内。从图中获取的孔喉半径分布谱的形态可以看到,该层段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1-3.0μm之间。表明储层孔喉半径较小,孔隙结构较差。然而,在2157.0-2177.0米井段,获取的孔喉半径分布谱的分布范围明显变宽,主要分布在0.01-20.0μm范围之内,判断这一层段的大孔喉占优势,为孔隙结构相对较好的储层。这一判断结果得到了试油资料的证实,2138.0-2170.0米井段的试油结果显示,日产油221.0方,日产气1.054
×
104m3,为高产油气层,验证了利用孔喉半径分布谱识别有效储层的可靠性。
[02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