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水泥浆体质量判定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33410发布日期:2024-01-16 12:4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建筑施工水泥浆体质量判定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建筑施工水泥浆体质量判定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1、建筑工地需要大面积水泥浆体平铺,对水泥浆体品质的审核着重放在水泥浆体标养28天后的强度,对于不能一次通过的水泥浆体质量,需要重铸处理,增加了整个施工用时,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及工作量。

2、平铺后的水泥浆体需要审核大面积的厚度是否均达到施工标准,其次为审核水泥浆体强度,传统水泥浆体强度审核需要在标养28天后才能进行,因此,缩短对水泥浆体质量审核重铸周期,对缩短施工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针对水泥浆体平铺后,立刻对水泥浆体进行质量进行判定的方法及系统,判定平铺的水泥浆体是否达到施工标准,缩短质量审核周期。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建筑施工水泥浆体质量判定系统,包括:

4、检测装置,用于对建筑施工水泥浆体厚度进行检测,获取厚度数据;用于对至少一个垂直高度上的水泥浆体进行压强检测,获取至少一个压强数据;用于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发送;

5、用户端,用于接收来自检测装置的数据信息;用于对施工现场的平铺水泥浆体质量的判定结果进行显示。

6、本发明的系统通过在检测装置及用户端中预设标准厚度及标准密度的数据表作为判断依据,通过检测装置获得厚度数据及压强数据,进一步获得密度数据,通过对厚度数据及压强数据与数据表中的标准厚度及标准密度区间范围进行对比,判断施工现场的水泥浆体的相关数据是否满足施工标准,依据判断结果,对水泥浆体的质量是否符合施工标准进行判定。

7、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通过内置的信息处理模块判断厚度数据是否符合施工标准;通过信息处理模块将压强数据进行计算获取密度数据;判断密度数据是否符合施工标准;用于将判断结果发送至用户端;

8、所述用户端接收来自检测装置的判断结果,完成对施工现场的平铺水泥浆体质量的判定,并显示判定结果。

9、由检测装置对厚度数据及密度数据进行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的判断,并见判断结果发送至用户端,由用户端依据判断结果对水泥浆体的质量是否符合施工标准进行判定。

10、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将厚度数据及压强数据发送至用户端;

11、所述用户端判断厚度数据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将压强数据进行计算获取密度数据;判断密度数据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完成对施工现场的平铺水泥浆体质量的判定,并显示判定结果。

12、由用户端对厚度数据及密度数据进行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的判断,并依据判断结果对水泥浆体的质量是否符合施工标准进行判定。

13、需要说明的是,检测装置及用户端中设有预先输入的厚度标准数据表及密度标准数据表,实际应用时,根据使用需要,选择不同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处理时都需要厚度标准数据表及密度标准数据表作为判断依据。

14、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15、压力感应组件,所述压力感应组件呈条状结构,通过固定组件安装于鞋具外侧;

16、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通过主板设置在鞋跟内部;

17、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设置在鞋具的上部;

18、电源,所述电源设置在鞋底前端内部;

19、数据线,所述压力感应组件、主板、启动开关、无线通讯模块及电源之间通过数据线进行连接。

20、检测装置通过在鞋具外侧垂直布置压力感应组件,检测时水泥能够触发压力感应组件垂直面上最高位置对应的压力传感器,不同位置所对应的压力传感器对应不通的厚度,可完成对水泥的厚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

21、其中,所述压力感应组件包括:

22、固定带,所述固定带按高度方向竖直贴附于鞋具外侧,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

23、压力传感器,至少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固定带表面。

24、压力传感器的数据线埋入固定带,并通过固定带从鞋口伸入所述鞋内与主板相连接。

25、通过固定带将压力传感器进行安装,通过压力传感器对水泥厚度进行检测。

26、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在固定带表面均匀分布。

27、均匀分布的压力传感器对应不同水泥厚度数据。

28、其中,以踝关节为界,踝关节上部的压力传感器以第一密度均匀垂直分布;踝关节下部的压力传感器以第二密度垂直均匀分布。

29、根据实际需求,第一密度与第二密度可相同,也可不同,当第一密度与第二密度相同时,可对所有厚度种类的水泥进行检测;当第二密度小于第一密度时,仅可对水泥厚度数值较大的进行检测。

30、其中,所述检测装置的表面包覆有高分子防水层。

31、高分子防水层用于保护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水泥侵蚀。

32、控制电路设置有信号处理器,控制器和无线驱动模块,其中信号处理器获取所述压力感应组件输出的压力信息,信号处理器再发送处理后的压力数据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发送给无线驱动模块,无线驱动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向外传输数据。

33、所述信号处理器为a/d转换模块,其输出端组接受压力感应组件(2)输出的模拟压力信号,其输出端组输出数字压力数据,控制器通过无线驱动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向外传输压力数据。

34、所述信号处理器为a/d转换模块,其输出端组接受压力感应组件输出的模拟压力信号,其输出端组输出数字压力数据,控制器将数字压力数据转换为水泥厚度数据,并通过无线驱动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向外传输。

35、控制器内存储水泥厚度与压力传感器的关系表,就可以直接查表获得水泥厚度数据。

36、所述控制器还设置有窗口控制端,该窗口控制端与启动开关相连接,该启动开关设置在鞋跟上表面。

37、当启动开关闭合时,控制器采集压力传感器对水泥厚度的检测数据。

38、所述启动开关为复位开关。

39、启动开关在收到工作人员踩下时触发启动,检测装置对水泥厚度进行检测,当工作人员抬脚后,启动开关恢复断开状态,等待下一次触发。

40、建筑施工水泥浆体质量判定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s1、获取待判定施工用型号水泥浆体的标准厚度及标准密度后,执行步骤s2;

42、s2、灌浆结束3-20分钟内,通过检测装置获取施工现场平铺水泥浆体厚度,得到厚度数据,根据标准厚度判断厚度数据是否符合施工标准,若检测装置判断厚度数据不在标准厚度的区间内,则判断为厚度数据不符合施工标准,将判断结果发送至用户端后,执行步骤s4;若检测装置判断厚度数据在标准厚度的区间内,则判断为厚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后,将判断结果发送至用户端后,执行步骤s3。

43、灌浆结束3-20分钟内,水泥浆体尚未开始固化,同时,砂砾获得充分沉淀后,浆体内的各种成分相对处于最稳定的状态,更利于检测。

44、s3、通过检测装置获取施工现场平铺水泥浆体至少一个垂直高度上的压强数据,并获取对应数量的密度数据,根据标准密度判断密度数据是否均符合施工标准后,执行步骤s4;

45、s4、完成对施工现场的平铺水泥浆体质量的判定,并显示判定结果;

46、其中,所述标准厚度及标准密度分别为一个区间。

47、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对水泥浆体厚度进行检测,并判断厚度是否达到施工要求,在厚度能够达到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再对水泥浆体至少一个垂直高度上的密度进行检测,水泥浆体28天标养后的强度与水泥浆体本身的密度相关,水泥浆体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强度,即通过对当前平铺的水泥浆体密度进行检测,能够知道标养后水泥浆体强度是否能够达到施工标准,若不能达到施工标准也可尽早重新平铺水泥浆体,缩短施工的整体进程。

48、所述步骤s1中,所述施工标准厚度由施工方制定,该标准厚度为一个区间;所述施工标准密度为对待判定型号水泥浆体预先进行实验,根据满足施工要求的水泥浆体强度值,选择与其对应的水泥浆体密度值,获得一个区间,该区间作为标准密度。

49、标准厚度的区间取值根据施工项目的要求制定;标准密度的区间值需要对待判定型号水泥浆体进行实验,不同型号的水泥以相重量与同一重量的水结合,获取到的水泥浆体的强度皆存在差异,所以通过对待判定型号水泥浆体进行实验,获取待判定型号水泥浆体施工标准要求强度对应的标准密度,是施工现场判定水泥浆体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

50、所述步骤s1中,所述施工标准厚度由施工方制定,该标准厚度为一个区间;所述施工标准密度为对待判定型号水泥浆体预先进行实验,根据满足施工要求的水泥浆体强度值,选择与其对应的水泥浆体密度值,获得一个区间,该区间作为标准密度。

51、标准厚度的区间取值根据施工项目的要求制定;标准密度的区间值需要对待判定型号水泥浆体进行实验,不同型号的水泥以相重量与同一重量的水结合,获取到的水泥浆体的强度皆存在差异,所以通过对待判定型号水泥浆体进行实验,获取待判定型号水泥浆体施工标准要求强度对应的标准密度,是施工现场判定水泥浆体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

5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

53、s201、若检测装置将厚度数据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判断厚度数据不在标准厚度的区间内,则判断为厚度数据不符合施工标准后,执行步骤s4;

54、s202、若检测装置将厚度数据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判断厚度数据在标准厚度的区间内,则判断为厚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后,执行步骤s3;

55、s211、检测装置将厚度数据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判断厚度数据不在标准厚度的区间内,则判断为厚度数据不符合施工标准后,执行步骤s4;

56、s212、检测装置将厚度数据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判断厚度数据在标准厚度的区间内,则判断为厚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后,执行步骤s3。

57、将获取的厚度数据输入预设的厚度标准数据表,将水泥浆体厚度数据与标准厚度的区间值进行比较,判断厚度数据的值是否在标准厚度的区间范围内,若在,则符合厚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若不在,则不符合厚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

5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获取密度数据的表达式为:

59、

60、其中,ρb代表密度数据的值;pb代表压强数据的值;ha代表厚度数据的值;hb代表压力传感器与地面的距离;g代表重力常数,且g=9.8n/kg。

61、对于密度数据的获取中,压强数据及离地垂直高度的值为可测量,通过上述方法可获取到密度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检测装置上设有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及压力传感器与水泥浆体的接触面积,可计算获得压强数据。

6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

63、s301、检测装置通过压强数据获得对应的密度数据,判断密度数据至少一个不在标准密度的区间内,则判断为密度数据不符合施工标准,将判断结果发送至用户端后,执行步骤s4;

64、s302、检测装置通过压强数据获得对应的密度数据,判断密度数据均在标准密度的区间内,则判断为密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后,将判断结果发送至用户端后,执行步骤s4。

65、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垂直高度较高的水泥密度不符合施工标准,但垂直高度较低的水泥密度符合施工标准的情况,从而导致整体水泥浆体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所以需要对水泥浆体多个垂直高度的密度数据进行检测。

66、检测装置设有预先输入的密度标准数据表,当完成对水泥浆体密度的检测后,将水泥浆体密度数据与标准密度的区间值进行比较,判断密度数据的值是否在标准密度的区间范围内,若在,则符合密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若不在,则不符合密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

67、检测装置将判断结果发送至用户端,在用户端上进行显示,并执行步骤s4。

6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还包括:

69、s311、检测装置将至少一个压强数据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通过压强数据获得对应的密度数据,用户端判断至少一个密度数据不在标准密度的区间内,则判断为密度数据不符合施工标准后,执行步骤s4;

70、s312、检测装置将至少一个压强数据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通过压强数据获得对应的密度数据,用户端判断密度数据均不在标准密度的区间内,则判断为密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后,执行步骤s4。

71、检测装置将获取到的压强数据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通过压强数据计算获得对应的密度数据,用户端设有预先输入的密度标准数据表,将水泥浆体密度数据与标准密度的区间值进行比较,判断密度数据的值是否在标准密度的区间范围内,若在,则符合厚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若不在,则不符合密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

72、用户端将判断结果进行显示,并执行步骤s4。

7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对施工现场的平铺水泥浆体质量的判定包括:

74、对于厚度数据不符合施工标准的判断结果,判定为该施工现场的平铺水泥浆体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

75、对于厚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但密度数据不合符施工标准的判断结果,判定为该施工现场的平铺水泥浆体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

76、对于厚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且密度数据也符合施工标准的判断结果,判定为该施工现场的平铺水泥浆体质量符合施工标准。

77、检测装置将获取到的压强数据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通过压强数据计算获得对应的密度数据,用户端设有预先输入的密度标准数据表,将水泥浆体密度数据与标准密度的区间值进行比较,判断密度数据的值是否在标准密度的区间范围内,若在,则符合厚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若不在,则不符合密度数据符合施工标准。

78、用户端将判断结果进行显示,并执行步骤s4。

7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极大程度缩短了施工现场平铺水泥浆体的质量判定周期,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水泥浆体也能够尽早进行整改,整体上缩短了施工用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对于建筑施工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