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用型电泳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04075发布日期:2024-01-23 12:31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即用型电泳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凝胶电泳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即用型电泳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凝胶电泳是生物技术领域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技术,用于分离核酸(如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也有被用于脂类、氨基酸、核苷的分离。凝胶电泳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以分析来自各种来源的待测样品(如含有dna、rna或蛋白质的一些待测样品)。

2、凝胶电泳技术利用样品中不同分子的大小和电荷差异。在常见的方法中,待测样品被加载到置于离子缓冲介质中的多孔凝胶上,凝胶被置于电泳装置的电场中。往电泳设施加电压,使得具有不同大小和电荷的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凝胶中移动,最后跑到凝胶的不同位置。在此类技术中,所使用的多孔凝胶类似于一种分子筛,将较大的带电分子与较小的带电分子分开。较小的分子在凝胶中移动得更快,而较大的分子则留在后面。粒子的移动性也由它们各自的电荷控制。作为系统一部分的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电极根据它们的电荷而将分子拉向它们。

3、传统的手工电泳方法通过在电泳槽内加入电泳缓冲液,将琼脂糖凝胶作为载体,人工将待测样本加在载体上,接通电源开始电泳。但是,该方法的缺点在于操作麻烦,需要电泳槽、电泳缓冲液等,装置不精简,电泳前后的准备工作繁琐,完成一次电泳耗时较长,且电泳质量有待提高,例如常见有电泳区带边缘不清晰,曲折歪斜。

4、鉴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惯常于在电泳槽中实施电泳跑胶,本领域尚缺乏操作更便捷、即时可用的电泳技术,从而为快速电泳提供基本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用型电泳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2、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电泳凝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1)提供一种凝胶制备模具,包括:

4、第一壳体;

5、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连接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腔体;

6、第一注胶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

7、第二注胶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以及

8、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

9、其中,所述腔体包括凝胶成型区,所述腔体沿模具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注胶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注胶口相连通,所述模具宽度方向为成型于所述凝胶成型区内的凝胶片进行电泳时的电泳方向;

10、(2)向(1)的凝胶制备模具中注入电泳凝胶液,形成半固态的电泳凝胶。

11、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凝胶电泳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2、(a)以前面所述的方法制备电泳凝胶;

13、(b)将待测样品用加样梳或加样枪加样至(a)的电泳凝胶中,在电泳凝胶的两端分别放置极性相反的两个电极,通电进行电泳。

14、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凝胶成型区的深度为0.3~0.7mm(如0.4m、0.5mm、0.6mm)。

15、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所述的电泳凝胶液中,凝胶浓度为0.5~2.0%。

16、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胶体强度≥800g/cm2;胶体熔点在87±8℃(较佳地为87±5℃,更佳地87±3℃,更佳地87±1.5℃),胶体的电渗≤0.1。

17、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泳凝胶包括(但不限于):琼脂糖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

18、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凝胶配制于缓冲液中,所述缓冲液包括但不限于:巴比妥缓冲液(例如ph 8.0~8.8),pbs缓冲液(含或不含sds)等。

19、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在6~18℃(较佳地8~16℃;更佳地10~14℃)的温度下进行电泳,电压为350~550v(较佳地400~500v)。

20、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所述待测样品为带有电荷的物质;较佳地,所述待测样品包括(但不限于):核酸,蛋白质(多肽),脂类,氨基酸,核苷;更佳地,所述待测样品包括:血清白蛋白。

2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凝胶制备模具还包括连接孔,沿模具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注胶口与所述第二注胶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侧;其中,所述连接孔和/或所述出气口配置成可与负压装置连接的接口,采用负压吸引方式注入电泳凝胶液。

22、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腔体内部的空气自连接孔抽出,此时第一注胶口与第二注胶口处于关闭状态、腔体内部形成负压;抽气完成后,将连接孔关闭,第一注胶口与第二注胶口打开,在负压的所用下凝胶液分别自第一注胶口与第二注胶口进入凝胶成型区。

23、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凝胶成型区的一端的第一缓冲区,以及设置在另一端的第二缓冲区,所述第一缓冲区与所述第一注胶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缓冲区与所述第二注胶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区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深度大于所述凝胶成型区的深度,凝胶由第一注胶口进入腔体内部后,先流入第一缓冲区,再由第一缓冲区流入凝胶成型区。

24、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区与所述第二缓冲区均设置有定位部;更佳地,所述定位部为凹槽。

25、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具有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为盖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状态下,所述盖体与所述凹槽共同限定出所述腔体,所述第一注胶口、所述第二注胶口以及所述出气口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为透明件;较佳地,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自表面朝向所述腔体内部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盖体之间限定出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一注胶口和/或所述第二注胶口设置于所述斜面上。

26、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2)中,将所述的凝胶制备模具置于温控单元中,所述温控单元用于对所述凝胶制备模具进行温度调节,在合适温度下(较佳地80~90℃)进行注胶,在合适温度下(较佳地70~80℃)使所述腔体内的凝胶成型。

27、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凝胶制备模具被置于支架上,通过支架对所述凝胶制备模具进行支撑,并使所述腔体与水平面倾斜,第一注胶口与第二注胶口位于注胶方向的上游处;较佳地,使得所述腔体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60°~80°(如65°、70°、75°)。

28、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前面任一所述的方法在凝胶电泳中的应用;较佳地,所述的凝胶电泳为即用式(即用型)凝胶电泳。

29、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由于本文的公开内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备电泳凝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一种凝胶电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成型区的深度为0.3~0.7mm;较佳地,所述腔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凝胶成型区的一端的第一缓冲区,以及设置在另一端的第二缓冲区,所述第一缓冲区与所述第一注胶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缓冲区与所述第二注胶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区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深度大于所述凝胶成型区的深度,凝胶由第一注胶口进入腔体内部后,先流入第一缓冲区,再由第一缓冲区流入凝胶成型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的电泳凝胶液中,凝胶浓度为0.5~2.0%;和/或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6~18℃的温度下进行电泳,电压为350~550v。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待测样品为带有电荷的物质;较佳地,所述待测样品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氨基酸,核苷;更佳地,所述待测样品包括:血清白蛋白。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制备模具还包括连接孔,沿模具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注胶口与所述第二注胶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侧;其中,所述连接孔和/或所述出气口配置成可与负压装置连接的接口,采用负压吸引方式注入电泳凝胶液;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具有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为盖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状态下,所述盖体与所述凹槽共同限定出所述腔体,所述第一注胶口、所述第二注胶口以及所述出气口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为透明件;较佳地,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自表面朝向所述腔体内部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盖体之间限定出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一注胶口和/或所述第二注胶口设置于所述斜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2)中,将所述的凝胶制备模具置于温控单元中,所述温控单元用于对所述凝胶制备模具进行温度调节,在合适温度下进行注胶,在合适温度下使所述腔体内的凝胶成型;和/或

10.权利要求2~9任一所述的方法在凝胶电泳中的应用;较佳地,所述的凝胶电泳为即用式凝胶电泳。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用型电泳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人致力于稳定而高效的凝胶电泳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凝胶制备模具,应用其来制备电泳凝胶,操作简便、电泳速度快、分辨率高,且具有即时可用的特点。本发明中,在所制备的凝胶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优化的电泳条件,包括采用高压低温的条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非常显著地提升了电泳跑胶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朱绍荣,张凤,韩焕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