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上管箍的位置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2769发布日期:2022-12-09 23:3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上管箍的位置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材上管箍的位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管材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管材长度,尤其是管材上的管箍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以判定是否合格。目前行业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人工制作一个可以调整抱箍治具间距尺寸的检测工装,检测前先依照需要检测尺寸的腕臂抱箍间间距的标准数值,预先调整好检测工装上抱箍治具的间距并固定。将待检测腕臂放入工装中查看匹配度,以此判断是否合格。操作方法复杂,费事、费力,效率低。
3.现有文件cn213500708u和cn112277283a,一种集装箱式的管材生产设备,包括集装箱和安置于集装箱内的管材生产线;管材生产线依次包括原料箱、挤出机、真空定径机、喷淋冷却水箱、牵引机、切割机、管材支撑装置。本发明对管材生产线中进行特殊的优化设计,取消了专用生产厂房的限制,使得管材生产线得以安装在集装箱中。
4.采用以上方式,虽涉及管材生产,但均无法解决管箍位置检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比较简便的管材上管箍的位置检测装置。
6.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管材上管箍的位置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台、控制器、设置在支撑台上的支撑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的动力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的牵引装置以及设置在支撑台上的管箍感应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和管箍感应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管材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管材外表面套装有管箍。
8.本发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固定设置在支撑台上表面并且平行设置的导轨、设置在导轨上方的支撑板以及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表面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v形通槽,所述管材设置在v形通槽内。
9.本发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与导轨卡接的导向块。
10.本发明所述支撑装置为四组,每组之间的支撑板沿导轨方向平行设置。
11.本发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位于最左端的支撑装置上的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齿轮以及设置在支撑台上并且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位于最左端的支撑装置上的支撑板的上表面并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板,所述齿轮位于支撑板的下方,所述齿条位于两个导轨之间并且靠近其中一侧导轨,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12.本发明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设置在每组支撑装置上的紧固装置以及设置在紧固装置上的牵引柱,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底部与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紧固块、设置在紧固块上的通孔、设置在通孔上方并且与通孔连通的紧缩口、设置在通孔上方并且贯穿紧固块和紧缩口的紧固螺钉以及螺接在紧固螺钉上的螺母,所述紧固螺钉的螺帽位于紧固块的右
侧,所述螺母位于紧固块的左侧,每组支撑装置上的支撑板上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设置的紧固装置,所述牵引柱设置在四组支撑装置上并且位于通孔内。
13.本发明所述管箍感应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台上并且位于导轨一侧的短支撑杆以及与短支撑杆平行设置的长支撑杆,所述短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朝向管材,用于采集管材信号,所述长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朝向管材的上方并且朝向管箍,用于采集管箍信号,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14.本发明积极效果如下:
15.1、控制器控制动力装置,配合牵引装置,使支撑装置和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的管材进行移动,管箍感应装置对将感应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并测量出管箍之间的距离。
16.2、v形通槽可防止管材从支撑座上脱离。
17.3、导向块与导轨相互配合,可使支撑板沿导轨方向移动。
18.4、支撑装置为四组,每组之间的支撑板沿导轨方向平行设置,可使管材更加稳定,保持了管材的平衡。
19.5、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转动,齿轮和齿条相互配合,可带动支撑板移动,进而使管材沿导轨的方向移动。
20.6、将紧固螺钉拧紧,紧固块上的紧缩口收缩,进而将牵引柱固定在通孔内,所述牵引柱便可将四组支撑装置上的支撑板全部连接起来,使之保持同步移动。
21.7、第一光电传感器采集管材信号,通过控制器计算第一光电传感器采集到管材信号的时间以及齿轮的转速,便可计算出管材的总长度;通过控制器计算第二光电传感器在相邻管箍之间采集管箍信号的时间以及齿轮的转速,便可计算出相邻管箍之间的距离。由此便可确认管材和管箍是否合格。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23.图2为本发明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第一光电传感器位置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第二光电传感器位置示意图。
26.在附图中:1、支撑台;2、管材;3、管箍;4、导轨;5、支撑板;6、支撑座;7、v形通槽;8、导向块;9、驱动电机;10、齿轮;11、齿条;12、牵引柱;13、紧固块;14、通孔;15、紧缩口;16、紧固螺钉;17、螺母;18、短支撑杆;19、长支撑杆;20、第一光电传感器;21、第二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9.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1.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2.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33.实施例1
34.如附图1—4所示,本发明管材上管箍的位置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台1、控制器、设置在支撑台1上的支撑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的动力装置、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的牵引装置以及设置在支撑台1上的管箍感应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和管箍感应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管材2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管材2外表面套装有管箍3。控制器控制动力装置,配合牵引装置,使支撑装置和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的管材2进行移动,管箍感应装置对将感应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并测量出管箍3之间的距离。
35.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固定设置在支撑台1上表面并且平行设置的导轨4、设置在导轨4上方的支撑板5以及固定设置在支撑板5上表面的支撑座6,所述支撑座6的上端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v形通槽7,所述管材2设置在v形通槽7内。v形通槽7可防止管材2从支撑座6上脱离。
36.所述支撑板5的底面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与导轨4卡接的导向块8。导向块8与导轨
4相互配合,可使支撑板5沿导轨4方向移动。
37.所述支撑装置为四组,每组之间的支撑板5沿导轨4方向平行设置,可使管材2更加稳定,保持了管材2的平衡。
38.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位于最左端的支撑装置上的驱动电机9、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上的齿轮10以及设置在支撑台1上并且与齿轮10相啮合的齿条11,所述驱动电机9固定设置在位于最左端的支撑装置上的支撑板5的上表面并且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板5,所述齿轮10位于支撑板5的下方,所述齿条11位于两个导轨4之间并且靠近其中一侧导轨4,所述驱动电机9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9转动,齿轮10和齿条11相互配合,可带动支撑板5移动,进而使管材2沿导轨4的方向移动。
39.实施例2
40.如附图1—4所示,基于实施例1,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设置在每组支撑装置上的紧固装置以及设置在紧固装置上的牵引柱12,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底部与支撑板5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紧固块13、设置在紧固块13上的通孔14、设置在通孔14上方并且与通孔14连通的紧缩口15、设置在通孔14上方并且贯穿紧固块13和紧缩口15的紧固螺钉16以及螺接在紧固螺钉16上的螺母17,所述紧固螺钉16的螺帽位于紧固块13的右侧,所述螺母17位于紧固块13的左侧,每组支撑装置上的支撑板5上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设置的紧固装置,所述牵引柱12设置在四组支撑装置上并且位于通孔14内。将紧固螺钉16拧紧,紧固块13上的紧缩口15收缩,进而将牵引柱12固定在通孔14内,所述牵引柱12便可将四组支撑装置上的支撑板5全部连接起来,使之保持同步移动。
41.实施例3
42.如附图1—4所示,基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述管箍感应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台1上并且位于导轨4一侧的短支撑杆18以及与短支撑杆18平行设置的长支撑杆19,所述短支撑杆18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20,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20朝向管材2,用于采集管材2信号,所述长支撑杆19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21,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21朝向管材2的上方并且朝向管箍3,用于采集管箍3信号,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20和第二光电传感器21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光电传感器20采集管材2信号,通过控制器计算第一光电传感器20采集到管材2信号的时间以及齿轮10的转速,便可计算出管材2的总长度;通过控制器计算第二光电传感器21在相邻管箍3之间采集管箍3信号的时间以及齿轮10的转速,便可计算出相邻管箍3之间的距离。由此便可确认管材2和管箍3是否合格。
43.目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已经进行了中试,即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实验;中试完成后,在小范围内开展了用户使用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满意度较高;现在已经着手准备产品正式投产进行产业化(包括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调研)。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