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血液氨基酸、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2127638发布日期:2022-11-09 08:41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组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血液氨基酸、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人群结直肠癌诊断的生物标记物及其应用。特别涉及由十二种血液氨基酸:丙氨酸(ala)、苯丙氨酸(phe)、二甲基甘氨酸(dmg)、脯氨酸(pro)、甲硫氨酸(met)、肌酐(cre)、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鸟氨酸(orn)、丝氨酸(ser)、色氨酸(trp)、γ-氨基丁酸(gaba)以及七种脂肪酸:花生三烯酸(c20:3)、花生四烯酸(c20:4)、肉豆蔻酸(c14:0)、十八碳四烯酸(c18:4)、棕榈油酸(c16:1)、α-亚麻酸(c18:3α)、γ-亚麻酸(c18:3γ) 联合作为分子标记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癌症的高死亡率主要是因为缺乏无创、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如血浆生物标志物),导致诊断过晚,延误治疗时机。
3.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旨在提高癌症的特异性生存率。
4.结直肠癌通常进展缓慢,早期几乎无主观症状。而唯有早发现、早诊断,才可能治愈结直肠癌,这对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至关重要。早期被诊断并接受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0%。而一旦发展至晚期,存活率会降至1%。遗憾的是,仅4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早期被诊断,这与早期检测手段的不完善密切相关。
5.目前结直肠癌的早期检测手段有粪便隐血试验、血液癌胚抗原(cea)、肠镜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其中血液cea、糖类抗原ca199与粪便隐血试验已普遍用于筛检。
6.cea是首个用于结直肠癌筛检的可溶性生物标志物,在癌症患者体内的水平可能极高,但仅在晚期才具有足够的灵敏度。23项研究显示,cea的灵敏度为 20~63%。12项研究表示,糖类抗原ca199的灵敏度仅为14~38%。粪便隐血试验廉价、无创,用于检测粪便中微量的血红蛋白,是结直肠癌筛检最常用的方法,但其灵敏度很低,在早期病例中尤甚,主要用于排除低风险个体;在采样前三天内补充维生素c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粪便取样过程也很繁琐,需受试者连续三次收集粪便,并自行烘干处理。粪便收集过程、甚至仅仅是谈论该试验都可能令受试者感到不适。
7.以上筛检方法的特异度也同样不够理想,cea、糖类抗原ca199的水平会因良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和肺炎)或吸烟而升高;粪便隐血试验的受试者在采样前一周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饮酒或食用红肉都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
8.唯有肠镜具有足够高的灵敏度。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诊断的可靠手段,但却是侵入性、不方便、昂贵的,可能造成肠穿孔或出血等并发症,且对于老年或重症患者难以应用。准备肠镜检查可能会影响受试者1.5~2天的正常生活。德国的一项研究表示,63.4%的受检者因恐惧、不适或程序繁琐而拒绝接受肠镜检查,而这些受检者中82.6%愿意接受外周血检查。
9.外周血检测方便易行,可提高筛查的参与度,且和粪便检测相比不易受到微生物的干扰。因此有必要建立简便、无创、具有较高真实性的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新方法,而外
周血标志物是合适的目标。
10.代谢组学是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旨在对生物体内的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以全面的视角探索遗传与环境作用下的生化改变。基因组学预示可能发生的事,蛋白组学显示正在发生的事,而代谢组学揭示已经发生的事,相比之下,代谢组学更直接、更清晰地反映出生物的动态特征,其测定也更加廉价、快速,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中具有广阔前景。
11.氨基酸是含一个氨基、羧基、侧链的化合物,不同的氨基酸依靠侧链进行区分,是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代谢调节剂,在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肿瘤的生长需要依赖氨基酸作为其组成部分与能量来源,对氨基酸的需求显著增加,以至于非必需氨基酸也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是肿瘤增殖的关键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谷氨酰胺(gln)、甘氨酸和天冬氨酸。能操纵氨基酸代谢的肿瘤很可能改变氨基酸谱,这样的宿主通常预后更差。免疫细胞同样依赖氨基酸的供应,当被激活时,其对氨基酸的需求也会迅速增加。这使得游离氨基酸的水平可能同时受到远处正常组织的代谢、肿瘤本身的代谢以及免疫系统代谢的影响。因此,外周血中的氨基酸可能具有癌症诊断的价值。
12.脂肪酸也是肿瘤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来源。脂肪酸是末端为羧酸的烃链,是脂肪的主要成分,在脂质双层膜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构成激素、胆汁酸等化合物,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游离脂肪酸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和信号因子,参与多种关键代谢通路。血液中正常的游离脂肪酸水平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其水平也显示着人体的健康状况。在肠炎患者体内,必需脂肪酸的水平降低,其产物水平增高,这种脂肪酸的模式改变是炎症的结果,而非成因。炎症是癌症的特点之一,大体上看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减轻炎症,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增强炎症,ω-3/ω-6脂肪酸水平的比例可能与早期癌变有关。癌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显著增加。根据调整干扰因素后的多变量分析,高水平的血清游离脂肪酸增加了患癌风险、是癌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点在肺癌、胃癌、甲状腺癌、直肠癌、结肠癌和卵巢癌中尤其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1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可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血液氨基酸、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高灵敏度且高特异度的诊断结直肠癌。
1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15.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组用于诊断结直肠癌的血液氨基酸、脂肪酸生物标志物,所述的生物标志物由十二种血液氨基酸以及七种脂肪酸组成,其中,所述的氨基酸包括丙氨酸(ala)、苯丙氨酸(phe)、二甲基甘氨酸(dmg)、脯氨酸(pro)、甲硫氨酸(met)、肌酐(cre)、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鸟氨酸(orn)、丝氨酸(ser)、色氨酸(trp)、γ-氨基丁酸(gaba);所述的脂肪酸包括花生三烯酸(c20:3)、花生四烯酸(c20:4)、肉豆蔻酸(c14:0)、十八碳四烯酸(c18:4)、棕榈油酸(c16:1)、α-亚麻酸(c18:3α)、γ-亚麻酸(c18:3γ)。
16.其次,本发明还提出了所述的用于诊断结直肠癌的血液氨基酸、脂肪酸生物标志物在制备结直肠癌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17.再次,本发明还提出了用于检测丙氨酸(ala)、苯丙氨酸(phe)、二甲基甘氨酸
(dmg)、脯氨酸(pro)、甲硫氨酸(met)、肌酐(cre)、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鸟氨酸(orn)、丝氨酸(ser)、色氨酸(trp)、γ-氨基丁酸(gaba)、花生三烯酸(c20:3)、花生四烯酸(c20:4)、肉豆蔻酸(c14:0)、十八碳四烯酸 (c18:4)、棕榈油酸(c16:1)、α-亚麻酸(c18:3α)以及γ-亚麻酸(c18:3γ)的试剂在制备结直肠癌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18.其中,优选的,所述的试剂通过检测个体空腹外周血中丙氨酸(ala)、苯丙氨酸(phe)、二甲基甘氨酸(dmg)、脯氨酸(pro)、甲硫氨酸(met)、肌酐(cre)、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鸟氨酸(orn)、丝氨酸(ser)、色氨酸(trp)、γ
ꢀ‑
氨基丁酸(gaba)、花生三烯酸(c20:3)、花生四烯酸(c20:4)、肉豆蔻酸(c14:0)、十八碳四烯酸(c18:4)、棕榈油酸(c16:1)、α-亚麻酸(c18:3α)、γ-亚麻酸(c18:3γ) 的浓度来诊断结直肠癌。
19.其中,优选的,与无癌对照人群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样本中cre、ile、 met、orn、phe、ser的水平显著上升,ala、gaba、pro、trp的水平显著下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样本中dmg、ile、leu、ser的水平显著上升,ala的水平显著下降;与无癌对照人群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样本中c14:0、c18:3α、c18:3γ、 c18:4、c20:3、c20:4的水平显著下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样本中c14:0、c16:1、 c18:3a、c18:3γ、c18:4、c20:3的水平显著下降。
20.其中,优选的,所述的检测包括通过采用色谱、质谱或者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对个体空腹外周血中丙氨酸(ala)、苯丙氨酸(phe)、二甲基甘氨酸(dmg) 脯氨酸(pro)、甲硫氨酸(met)、肌酐(cre)、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鸟氨酸(om)、丝氨酸(ser)、色氨酸(trp)、γ-氨基丁酸(gaba)、花生三烯酸(c20:3)、花生三烯酸(c20:3)、花生四烯酸(c20:4)、肉豆蔻酸(c14:0)、十八碳四烯酸(c18:4)、棕榈油酸(c16:1)、α-亚麻酸(c18:3a)、γ-亚麻酸(c18:3γ) 的浓度进行检测。
21.最后,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诊断结直肠癌的试剂盒,所述的试剂盒中含有分别用于检测丙氨酸(ala)、苯丙氨酸(phe)、二甲基甘氨酸(dmg)、脯氨酸(pro)、甲硫氨酸(met)、肌酐(cre)、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鸟氨酸 (orn)、丝氨酸(ser)、色氨酸(trp)、γ-氨基丁酸(gaba)、花生三烯酸(c20:3)、花生四烯酸(c20:4)、肉豆蔻酸(c14:0)、十八碳四烯酸(c18:4)、棕榈油酸(c16:1)、α-亚麻酸(c18:3α)以及γ-亚麻酸(c18:3γ)的试剂。
22.相较于现有的技术,本发明的效益结果是:
23.本发明通过基于靶向定量的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结直肠癌患者和无癌对照人群的外周血中的差异氨基酸和脂肪酸。基于本发明筛选得到差异氨基酸和脂肪酸可建立用于结直肠患诊断的快速、灵敏的、特异的标准方法体系,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和临床辅助诊断。
附图说明
24.图1为哈尔滨外周血样本氨基酸、脂肪酸的主成分的得分图;
25.图2为哈尔滨外周血样本氨基酸、脂肪酸的变化情况汇总;
26.图3为哈尔滨外周血样本200次置换检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本领
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下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8.实施例1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对照患者外周血差异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筛选
29.1、样品收集:
30.1)结直肠癌病例人群:哈尔滨血清样本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于 2016~2017年间采集,哈尔滨血浆样本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 2018~2019年间采集。病例均为18岁以上、到医院就诊,经临床组织病理诊断新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未经放疗与化疗,任何患有恶性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胃肠道间质瘤和lynch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等肠道相关疾病的患者均被排除在外,人口特征见表1。
31.血浆和血清样本收集:受试者采血前均空腹、禁饮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八小时以上,病例在手术及各项治疗前进行采血。血浆样本使用枸橼酸钠抗凝 (edta)采血管进行收集,将外周静脉血(5m1)在3000转/分、4℃的条件下离心10分钟,去除血细胞后分装血浆。血清样本使用不含抗凝剂的负压采血管进行收集,凝固后在3000转/分、4℃的条件下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之后立刻将样本置于-80℃冰箱储存。
32.2)无癌对照人群:哈尔滨血清样本从2016~2017年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骨科就诊者以及结直肠癌筛检的无癌人群中采集,哈尔滨血浆样本从 2018~2019年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急诊内科体检的无癌人群中采集。所有对照均大于十八岁,无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腹泻,无息肉腺瘤史或癌症史,人口特征见表1。
33.血浆和血清样本收集:受试者采血前均空腹、禁饮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八小时以上,病例在手术及各项治疗前进行采血。血浆样本使用枸橼酸钠抗凝 (edta)管进行收集,将外周静脉血(5m1)在3000转/分、4℃的条件下离心 10分钟,去除血细胞后分装血浆。血清样本使用不含抗凝剂的负压采血管进行收集,凝固后在3000转/分、4℃的条件下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之后立刻将样本置于-80℃冰箱储存。
34.表1.结直肠癌患者和无癌对照人群的人口特征
[0035][0036]
2、代谢组学水平测定:
[0037]
1)氨基酸水平测定:
[0038]
通过色谱质谱联用,靶向分析采集结直肠癌患者和无癌对照人群外周血中的氨基酸水平;分析氨基酸谱的差异性,筛选可靠的结直肠诊断氨基酸。
[0039]
具体步骤:血清和血浆样本解冻;质量控制(qc)样本的制备;使用watersacquity超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色谱分离;串联质谱联用鉴定氨基酸;使用 markerlynxv4.1工作站(waters公司,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进行谱图采集和数据预处理;氨基酸浓度的计算。
[0040]
结果:色谱质谱联合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发现,与血浆相比,血清中各代谢物的水平通常更高,与无癌对照人群相比,哈尔滨血浆样本中7种氨基酸(cre、 glu、ile、met、orn、phe、ser)的水平显著上升(p<0.05,下同),5种氨基酸 (ala、gaba、his、pro、trp)的水平显著下降;在哈尔滨血清样本中4种氨基酸(dmg、ile、leu、ser)的水平显著上升,1种氨基酸(ala)的水平显著下降,见表2。
[0041]
表2.结直肠癌病例与健康对照人群血浆和血清中氨基酸的比较结果
[0042][0043][0044]
2)脂肪酸水平测定
[0045]
通过色谱质谱联用,靶向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和无癌对照人群血清、血浆中的脂肪酸特征;分析脂肪酸谱的差异性,筛选可靠的结直肠诊断脂肪酸标志物。
[0046]
具体步骤:血清血浆样本解冻;质量控制(qc)样品制备;使用trace 1310 气相色谱(thermo finnigan公司,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进行色谱分离;串联 tsq 8000evo质谱仪分析;gc-tq-ms/ms的稳定性监测;xcalibur软件进行谱图采集和数据预处理;脂肪酸浓度的计算等。
[0047]
结果:如表3所示,与血浆相比,血清中脂肪酸的水平通常更高。与对照相比,哈尔滨血浆样本中8种脂肪酸(c14:0、c18:2、c18:3α、c18:3γ、c18:4、c20:3、 c20:4、c22:5)的水平显著下降;在哈尔滨血清样本中6种脂肪酸(c14:0、c16:1、 c18:3α、c18:3γ、c18:4、c20:3)的水平显著下降。
[0048]
表3.结直肠癌病例与健康对照人群血浆和血清脂肪酸的比较结果
[0049][0050][0051]
3.氨基酸、脂肪酸的诊断学价值
[0052]
1)氨基酸、脂肪酸的单变量诊断学价值
[0053]
计算各代谢物的auc和vip值,结果见表4。在二个批次的样本中,auc 值最高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分别是哈尔滨血浆样本中的gaba(0.632,95%ci0.565~0.699)和c20:3(0.694,95%ci 0.632~0.756),哈尔滨血清样本中的leu(0.668, 95%ci 0.589~0.746)和c18.3γ(0.735,95%ci 0.661~0.808),将vip>1且p<0.05的代谢物视为标志物,可从哈尔滨血浆样本中筛选出9个氨基酸标志物(ala、cre、 gaba、met、orn、phe、pro、ser、trp)和5个脂肪酸标志物(c18:3α、c18:3γ、 c18:4、c20:3、c20:4);从哈尔滨血清样本中筛选出5个氨基酸标志物(ala、 dmg、ile、leu、ser)和6个脂肪酸标志物(c14:0、c16:1、c18:3α、
c18:3γ、 c18:4、c20:3)。
[0054]
表4.脂肪酸和氨基酸的auc和vip值
[0055]
[0056][0057]
2)单独基于外周血氨基酸建立的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评价
[0058]
由于各组间存在性别、年龄不平衡的情况,整合哈尔滨外周血样本的氨基酸、脂肪酸标志物及性别、年龄数据。参考各模型相关的r包提供调参信息,将重复 k折交叉验证中各模型auc均值达到最高时的超参数作为最佳超参数,其结果见表5。以各模型的最佳超参数建模,进行一百次蒙特卡洛交叉验证,取结果均值评价模型效能,结果见表6。本研究中所有的重复k折交叉验证及蒙特卡洛交叉验证均固定了随机种子,结果可复现,蒙特卡洛交叉
验证的一百次随机分组未出现重复的分组情况(下同)。
[0059]
表5.单独基于外周血氨基酸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最佳超参数
[0060][0061]
表6.单独基于外周血氨基酸建立的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
[0062][0063]
整合多种氨基酸建立的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要显著高于单变量氨基酸的诊断效能。在单独使用哈尔滨外周血氨基酸构建模型时:基于哈尔滨血浆氨基酸建立的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的auc均值最高,为0.827(95%ci 0.819~0.834),随机森林和xgboost次之,支持向量机效果较差。基于哈尔滨血清氨基酸建立的模型中,支持向量机auc均值最高,为0.789(95%ci 0.778~0.800)。与使用血清氨基酸构建的模型相比,使用血浆氨基酸构建
的模型的auc、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均值高,但灵敏度较低。
[0064]
3)单独基于外周血脂肪酸建立的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评价
[0065]
各模型的超参数和效能评价方式于单独基于外周血氨基酸建立预测模型的方式相同,结果见表7。
[0066]
表7.单独基于外周血脂肪酸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最佳超参数
[0067][0068]
同样,整合多种脂肪酸建立预测模型的诊断学效能要显著优于脂肪酸单变量结果,结果见表8。使用哈尔滨血清和血浆脂肪酸建立的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的auc均值均为最高,分别为0.709(95%ci 0.699~0.720)和0.760(95%ci 0.748~0.771),优于其它模型。使用血清脂肪酸构建的模型的auc、灵敏度、约登指数均值均显著高于血浆氨基酸模型,但特异度较低。
[0069]
表8.单独基于外周血脂肪酸建立的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
[0070][0071]
此外,在使用哈尔滨血浆标志物建立的模型中,氨基酸模型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值显著高于脂肪酸模型,而在使用哈尔滨血清样本建立的模型中氨基酸模型的效能与脂肪酸模型差别较小。总体来看,在同批次样本、同类代谢物的模型中,逻辑回归的综合性能最佳,支持向量机或随机森林次之,而 xgboost的性能较差。
[0072]
4)整合外周血氨基酸、脂肪酸建立预测模型
[0073]
将哈尔滨外周血样本中氨基酸、脂肪酸标志物和年龄、性别数据整合后,在 opls-da中建立联合模型,并进行200次置换检验,结果如图3。从判别能力来看,哈尔滨血浆样本的模型(q2y=0.325)优于哈尔滨血清样本的模型(q2y=0.213)。 q2的拟合线截距均小于0,说明这些模型是有效、稳定的。
[0074]
使用各模型对应的r包辅助调参,通过重复k折交叉验证选出模型auc达到最高时的超参数作为最佳超参数,结果见表9。使用模型的最佳超参数,以蒙特卡洛交叉验证(一百次)评价模型效能。整合外周血氨基酸、脂肪酸建立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见表10。
[0075][0076]
相比于单独使用氨基酸、脂肪酸标志物建立的单一预测模型,联合氨基酸和脂肪酸后,模型的auc、灵敏度、约登指数均值大多有所上升。使用哈尔滨血浆标志物建立的联合
模型中,逻辑回归的auc均值最高,为0.849(95%ci0.841~0.856)。使用哈尔滨血清标志物建立的联合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的auc 均值最高,为0.798(95%ci 0.789~0.808)。而xgboost模型的auc均值在两批次样本中均为最低(0.820,95%ci 0.812~0.827和0.763,95%ci 0.753~0.773)。
[0077]
5)外周血氨基酸、脂肪酸多模型联合的诊断效果由于整合外周血氨基酸、脂肪酸建立的预测模型普遍具有特异度高、灵敏度低的特点,对其进行两两并联,以提高灵敏度。同上,使用各模型对应的r包辅助调参,通过重复k折交叉验证选出模型auc达到最高时的超参数作为最佳超参数,结果见表9。外周血氨基酸、脂肪酸多模型联合的诊断效能评价结果见表11。
[0078]
表11.外周血氨基酸、脂肪酸多模型联合的诊断效能
[0079][0080]
当将四种联合模型两两并联时,灵敏度均值得到了显著提升,逻辑回归和 xgboost模型并联在两批样本中获得了最高的灵敏度均值,分别为74.39%和 77.76%。而逻辑回归与随机森林组合的约登指数均值最高(0.550和0.490),灵敏度均值也较好(72.97%和77.44%)。
[0081]
4.外周血氨基酸、脂肪酸标志物和相应模型的人群内部验证
[0082]
为检测整合外周血氨基酸、脂肪酸模型和外周血氨基酸、脂肪酸多模型联合对早期病例的诊断效能,沿用之前的超参数、使用早期病例和无癌对照样本建模,进行百次蒙特卡洛交叉验证,其结果如表12和表13所示。
[0083][0084]
当仅分析早期病例时,使用哈尔滨血浆标志物建立的逻辑回归模型auc、灵敏度及约登指数均值最高(0.842,95%ci 0.831~0.852、57.05%、0.483);使用哈尔滨血清标志
物建立的逻辑回归模型auc均值为0.783(95%ci 0.771~0.794),略低于随机森林(0.789,95%ci 0.777~0.801)。与包含所有分期病例的诊断效能相比,各模型的auc均值几乎不变,灵敏度下降,特异度出现上升,约登指数出现下降。逻辑回归和xgboost模型并联在两批样本中均获得最高的灵敏度均值,但不十分理想,分别为67.33%和61.73%。逻辑回归与随机森林并联的约登指数为最高(0.515和0.427),灵敏度均值(63.10%和57.73%)仅次于逻辑回归和xgboost 并联。
[0085]
综上,本研究在外周血中分别筛选出氨十二种差异氨基酸:丙氨酸(ala)、苯丙氨酸(phe)、二甲基甘氨酸(dmg)、脯氨酸(pro)、甲硫氨酸(met)、肌酐(cre)、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鸟氨酸(om)、丝氨酸(ser)、色氨酸(trp)、γ-氨基丁酸(gaba)。七种差异脂肪酸:花生三烯酸(c20:3)、花生四烯酸(c20:4)、肉豆蔻酸(c14:0)、十八碳四烯酸(c18:4)、棕榈油酸(c16:1)、α-亚麻酸(c18:3a)、γ-亚麻酸(c18:3γ),使用这些标志物建立的结直肠癌模型,在样本内部获得了较好的诊断效能。这说明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氨基酸与脂肪酸谱确实与无癌对照者存在差异,具有可用于人群结直肠癌症患者筛检的潜力,检测方法方便、快捷。推荐使用基于血浆样本建立的逻辑回归模型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模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