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格化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可视化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06761发布日期:2022-11-09 04:4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格化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可视化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空气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格化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大气进行实时监测,统计污染源的排放数据,以便于根据排放数据制定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污染治理措施。
3.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指各种排放源在一定时间跨度和空间区域内向大气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量的集合。空气污染模式预报是根据气象要素的预报值和源的排放状况,利用数学模式以得到污染浓度的时空分布的预报方法。现有技术中,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清单与预报模式进行自动化交互,实现清单更新与模式运行之间的联动,保障用户及时看到排放清单影响预报模式的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无法提供对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实时监控,无法实现环境治理从粗放式治理到准确治理的跨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格化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可视化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格化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可视化方法,包括:
6.构建网格化监测模式,获取每个网格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
7.对所述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得到判断结果;
8.将所述判断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基于显示结果以实现环境的准确治理。
9.优选地,构建网格化监测模式的过程包括:
10.将若干个空气监测仪进行网格化布置;
11.通过所述空气监测仪对网格中的布置点进行监测,构建网格化监测模式。
12.优选地,获取每个网格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过程包括:
13.通过所述空气监测仪,采集每个网格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其中所述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包括:颗粒物数据和污染物数据。
14.优选地,对所述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包括:
15.对所述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数据清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排放数据;
16.将每个布置点预处理后的排放数据传输至后台云服务器进行分析判断;若每个布置点预处理后的排放数据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大于预设阈值,则判断结果为该布置点存在污染超标;否则判断结果为该布置点不存在污染超标。
17.优选地,将所述判断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的过程包括:
18.对污染超标的布置点进行标记且可视化显示;所述可视化显示采用gis地图显示污染超标的布置点。
19.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格化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可视化系统,包括:网格构建模块、数据获取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及可视化显示模块,其中所述网格构建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及所述可视化显示模块依次相连;
20.所述网格构建模块,用于构建网格化监测模式;
21.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网格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
22.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得到判断结果;
23.所述可视化显示模块,用于将所述判断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基于显示结果以实现环境的准确治理。
24.优选地,所述网格构建模块包括:网格布置单元和网格构建单元;
25.所述网格布置单元,用于将若干个空气监测仪进行网格化布置;
26.所述网格构建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空气监测仪对网格中的布置点进行监测,构建网格化监测模式。
27.优选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中通过所述空气监测仪,采集每个网格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其中所述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包括:颗粒物数据和污染物数据。
28.优选地,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包括:预处理单元和数据分析单元;
29.所述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数据清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排放数据;
30.所述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将每个布置点预处理后的排放数据传输至后台云服务器进行分析判断;若每个布置点预处理后的排放数据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大于预设阈值,则判断结果为该布置点存在污染超标;否则判断结果为该布置点不存在污染超标。
31.优选地,所述可视化显示模块中,对污染超标的布置点进行标记且可视化显示;所述可视化显示采用gis地图显示污染超标的布置点。
32.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
33.本发明通过网格化监测模式,获取每个网格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得到判断结果;将判断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基于显示结果以实现环境的准确治理。本发明能够对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实时监控,能够实现环境治理从粗放式治理到准确治理的跨越。
附图说明
3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图;
3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8.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
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39.实施例一
4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网格化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可视化方法,包括:
41.构建网格化监测模式,获取每个网格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
42.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得到判断结果;
43.将判断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基于显示结果以实现环境的准确治理。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构建网格化监测模式的过程包括:将若干个空气监测仪进行网格化布置;通过空气监测仪对网格中的布置点进行监测,构建网格化监测模式。
45.本实施例中,通过开源软件gmsh,根据点-线-面的构建方式,构建矩形网格,将空气监测仪添加至矩形网格中,最终构建网格化监测模式。
46.本实施例中,监控系统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能够在监控规模、监控对象、或监控要求等发生变更时方便灵活的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扩展,即不需要改变网络的结构和主要的软硬件设备。
47.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每个网格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过程包括:通过空气监测仪,采集每个网格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其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包括:颗粒物数据和污染物数据。
48.本实施例中,颗粒物数据的采集过程为:采用pm2.5传感器、pm10传感器对空气样本进行颗粒物检测,得到颗粒物数据。pm2.5传感器和pm10传感器利用激光散射原理和算法,可以精确测量不同类型的灰尘及其他微粒,可以测量1to 1000μg/m3范围的颗粒,并将颗粒物数据存储到空气监测仪的控制模块中。污染物数据的采集过程为:对经颗粒物检测后的空气样本进行过滤;采用大气污染物传感器对过滤后的空气样本进行检测,得到污染物数据,污染物数据也存储到空气监测仪的控制模块中。本实施例中,过滤采用80目的金属筛网。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包括: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数据清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排放数据;将每个布置点预处理后的排放数据传输至后台云服务器进行分析判断;若每个布置点预处理后的排放数据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大于预设阈值,则判断结果为该布置点存在污染超标;否则判断结果为该布置点不存在污染超标。
50.本实施例中,通过填写缺失的值、光滑噪声数据、识别或删除离群点,解决不一致性来“清理”数据,主要是达到如下目标:格式标准化,异常数据清除,错误纠正,重复数据的清除。数据预处理还包括: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结合起来并统一存储,建立数据仓库的过程,将数据集成。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判断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的过程包括:对污染超标的布置点进行标记且可视化显示;可视化显示采用gis地图显示污染超标的布置点。
52.本实施例中,还提供可视化平台,主要是根据时间,位置,污染物种类及排放类型查询网格化文件,根据网格化文件搜索结果,可以在线查看数据和下载数据。
53.本实施例通过网格化监测模式,获取每个网格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得到判断结果;将判断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基于显示结果
以实现环境的准确治理。本实施例能够对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实时监控,能够实现环境治理从粗放式治理到准确治理的跨越。
54.实施例二
5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格化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可视化系统,包括:网格构建模块、数据获取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及可视化显示模块,其中网格构建模块、数据获取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及可视化显示模块依次相连;
56.网格构建模块,用于构建网格化监测模式;
57.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网格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
58.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得到判断结果;
59.可视化显示模块,用于将判断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基于显示结果以实现环境的准确治理。
60.在一些实施例中,网格构建模块包括:网格布置单元和网格构建单元;网格布置单元,用于将若干个空气监测仪进行网格化布置;网格构建单元,用于通过空气监测仪对网格中的布置点进行监测,构建网格化监测模式。
61.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中通过空气监测仪,采集每个网格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其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包括:颗粒物数据和污染物数据。
62.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分析模块包括:预处理单元和数据分析单元;预处理单元,用于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数据清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排放数据;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将每个布置点预处理后的排放数据传输至后台云服务器进行分析判断;若每个布置点预处理后的排放数据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大于预设阈值,则判断结果为该布置点存在污染超标;否则判断结果为该布置点不存在污染超标。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视化显示模块中,对污染超标的布置点进行标记且可视化显示;可视化显示采用gis地图显示污染超标的布置点。
6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