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防潮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83905发布日期:2022-10-12 12:0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防潮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防潮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氢气传感器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防潮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mems氢气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多种氢能场景,如加氢站、制氢站、氢灌装厂、氢能大巴等,mems氢气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工作环境中氢气的浓度,避免工作环境中氢气的浓度过高容易引发爆炸。由于工作环境中含有一定的水汽,为了防止工作环境中的水汽影响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的使用,需要对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进行防潮保护。使得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能够对工作环境中氢气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泄漏进行监测,以保证生产工作能够安全有序运行。
3.目前在对mems氢气传感器进行防潮保护时,通常是将防水材料涂抹到mems氢气传感器上,虽然通过涂抹防水材料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功能,但是当mems氢气传感器长时间暴露在工作环境中时,工作环境中的水汽容易渗透在mems氢气传感器内,从而导致mems氢气传感器出现故障,影响后续的使用。
4.因此需设计一种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防潮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mems氢气传感器长时间暴露在工作环境中,工作环境中的水汽容易渗透在mems氢气传感器内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防潮保护装置。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防潮保护装置,包括有外壳和密封盖,外壳上部卡接有密封盖,还包括有固定机构和显示机构,外壳上部设有用于对外壳上部与密封盖连接处进行密封的固定机构,外壳下部设有用于对环境湿度进行检测的显示机构。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固定机构包括有密封环和第一连接杆,外壳上部转动式连接有至少两个密封环,密封环配合能够对外壳上部与密封盖连接处进行密封,两个密封环之间卡接有第一连接杆。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显示机构包括有固定环、显示器和湿度感应器,外壳下部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前部安装有显示器,外壳前部安装有湿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与显示器电性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用于对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进行检修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滑轨、滑动杆、第二连接杆和限位架,密封盖顶部后侧连接有滑轨,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杆,密封盖上滑动式连接有至少两根第二连接杆,滑动杆均与两根第二连接杆卡接,第二连接杆下部之间连接有限位架,限位架与外壳接触,限位架用于安装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用于保护湿度感应器的防水机构,防水机构包括有卡环和防水布,密封盖上部卡接有卡环,卡环上转动式连接有至少两块防水布,防水布位于外壳和湿度感应器的外侧,防水布用于保护湿度感应器。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隔布,外壳内部连接有隔布,外壳与隔布配合能够阻挡工作环境中的水汽。
12.有益效果:1、通过湿度感应器对环境的湿度进行检测,能够预防工作环境中的水汽影响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的使用;通过密封环能够对外壳和密封盖连接处进行闭合,起到密封的作用,使固定机构与外壳和隔布配合,能够起到对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进行防潮的目的。
13.2、通过密封盖带动限位机构向上移动,方便对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进行检修。
14.3、通过防水布能够阻挡工作环境中大部分的水汽,进而使防水布与外壳和隔布配合,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本装置对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防潮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显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限位机构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防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记为:1-外壳,2-隔布,3-密封盖,4-固定机构,41-密封环,42-第一连接杆,5-显示机构,51-固定环,52-显示器,53-湿度感应器,6-限位机构,61-滑轨,62-滑动杆,63-第二连接杆,64-限位架,7-防水机构,71-卡环,72-防水布。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23.实施例1
24.如图1-4所示,一种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防潮保护装置,包括有外壳1、隔布2、密封盖3、固定机构4和显示机构5,外壳1内部通过螺栓固接有隔布2,外壳1与隔布2配合能够阻挡工作环境中的水汽,外壳1上部卡接有密封盖3,外壳1上部设有固定机构4,外壳1下部设有显示机构5。
25.如图1和图3所示,固定机构4包括有密封环41和第一连接杆42,外壳1上部后侧的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密封环41,两个密封环41配合能够对外壳1上部与密封盖3连接处进行密封,两个密封环41前部之间卡接有第一连接杆42。
26.如图1和图4所示,显示机构5包括有固定环51、显示器52和湿度感应器53,外壳1下部通过螺栓固接有固定环51,固定环51前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显示器52,外壳1前部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安装有湿度感应器53,湿度感应器53与显示器52电性连接。
27.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可取出第一连接杆42,使第一连接杆42与密封环41分离,然
后再向外转动密封环41,进而使密封环41与外壳1和密封盖3分离,随后再向上移动密封盖3,使得密封盖3与外壳1分离,然后再将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安装在外壳1内,当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安装完成后,可向下移动密封盖3,使密封盖3重新与外壳1卡接,随后再向内转动密封环41复位,然后再使用第一连接杆42重新与两个密封环41卡接,当两个密封环41复位后,即可对外壳1和密封盖3连接处进行闭合,防止工作环境中的水汽通过外壳1和密封盖3连接处渗入在本装置内,从而影响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的使用寿命,当需要使用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时,可将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的引脚与电路连接,当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的引脚与电路连接完成后,因外壳1和隔布2具有一定的渗透性,所以工作环境中的空气可通过外壳1和隔布2排入本装置内部,使得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对工作环境中的氢气浓度含量进行检测,在工作环境中的空气排入本装置内部的同时,通过外壳1和隔布2配合,能够减小工作环境中的水汽排入本装置内部,进而起到防潮的目的,在本装置使用前,可通过湿度感应器53对工作环境中的湿度进行检测,湿度感应器53检测出的数值通过显示器52进行显示,随后操作人员再观察显示器52上显示的数值,当显示器52上显示的数值大于预定值时,可将本装置安装其他位置,进而预防工作环境中的水汽影响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的使用,如此,通过湿度感应器53对环境的湿度进行检测,能够预防工作环境中的水汽影响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的使用;通过密封环41能够对外壳1和密封盖3连接处进行闭合,起到密封的作用,使固定机构4与外壳1和隔布2配合,能够起到对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进行防潮的目的。
28.实施例2
29.如图1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还包括有限位机构6,限位机构6包括有滑轨61、滑动杆62、第二连接杆63和限位架64,密封盖3顶部后侧焊接有滑轨61,滑轨61上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杆62,密封盖3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3,滑动杆62均与两根第二连接杆63卡接,两根第二连接杆63下部之间通过螺栓固接有限位架64,限位架64与外壳1接触,限位架64用于安装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
30.如图1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防水机构7,防水机构7包括有卡环71和防水布72,密封盖3上部卡接有卡环71,卡环71后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防水布72,两块防水布72位于外壳1和湿度感应器53的外侧,防水布72用于保护湿度感应器53。
31.当需要安装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时,可向外转动密封环41和防水布72,随后在滑轨61上向后移动滑动杆62,使滑动杆62与第二连接杆63分离,然后再向上移动密封盖3,使密封盖3与外壳1分离,随后再将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安装在限位架64上,当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安装完成后,可向下移动密封盖3,使得密封盖3重新与外壳1卡接,然后再向前移动滑动杆62,使滑动杆62重新与第二连接杆63卡接,随后再向内转动密封环41和防水布72复位即可,当需要对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进行检修时,可向上移动密封盖3,使密封盖3与外壳1分离,在密封盖3向上移动的同时通过滑动杆62带动第二连接杆63和限位架64移动,在限位架64移动的同时能够带动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向上移动,进而方便操作人员对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进行检修,当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检修完成后,可通过密封盖3带动限位机构6向下移动,进而使密封盖3重新与外壳1卡接,在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对工作环境中的氢气浓度含量进行检测时,通过防水布72能够阻挡工作环境中大部分的水汽,进而使防水布72与外壳1和隔布2配合,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本装置对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防潮的目的,当需要对防水布72进行清理时,可向上移动卡环71和防水布72,使得卡环71与密封盖3分离,随
后即可对防水布72进行清理,当防水布72清理完成后,可向下移动卡环71和防水布72,使得卡环71重新与密封盖3卡接,进而方便防水布72下次对工作环境中的水汽进行阻挡,如此,通过密封盖3带动限位机构6向上移动,方便对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进行检修;通过防水布72能够阻挡工作环境中大部分的水汽,进而使防水布72与外壳1和隔布2配合,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本装置对mems氢气传感器探头防潮的目的。
3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