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517440发布日期:2022-12-13 16:5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属于车灯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的到来,车灯技术也开始逐步更新以更好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前大灯自动点亮功能,其目的是基于环境照度来自动开闭近光灯,减少驾驶员在白天行车过程中反复开闭近光灯的烦恼(在环境照度低的场所),更好保证行车安全。在最新的gb4785-2019中,提到了近光自动点亮的法规要求,并且要求在未来的新车开发中,所有车型必须配备自动点亮功能。但是在国标中,对于近光自动点亮的要求,只是规定了近光开闭的阈值以及对应的响应时间,但未对具体的评价工况,以及如何评价进行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另外,国标规定的关闭和开启阈值都过高,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国标要求近光关闭阈值为7000lux以内,即当环境照度阈值达到7000lux时,即天空以及环境需要达到非常明亮的状态才关闭近光灯,这对消费者来说,虽然保证了行车安全,但会出现因近光会长时间开启会导致费电费油的问题,另外,法规规定近光开启阈值为1000lux,此时的天空和环境还非常亮,驾驶员完全可以凭借肉眼来安全驾驶,无需在这么明亮的情况下就开启近光灯。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但又能满足国标要求的自动点亮评价方法,以解决当前用户需求和法规要求之间的矛盾,并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其基于用户的光学评价习惯和思路,首先定义了评价的前提条件,创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流程,丰富了国标要求,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了评价指标与客户期望之间的符合性,说明了本发明所提供的评价方法,能大大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以及评价的效率,为减少设计阶段的成本浪费提供了重要支撑。
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确定试验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参数;更新雨量照度传感器使其适配试验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参数;确定雨量照度传感器的探头设置于位于挡风玻璃上遮挡黑膜的圆孔区域;确定照度计、秒表和至少2名评价人员;评价人员基于评价指标实现处于静止状态的试验车辆的近光自动点亮性能的静态评价,评价人员基于评价指标实现处于行驶状态的试验车辆的近光自动点亮性能的动态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开启阈值、关闭阈值、响应时间、环境参考照度;汇总评价数据,基于评价结果优化前大灯的结构设计。
5.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开启阈值的定义为:前大灯近光从熄灭到点亮切换瞬间的环境照度值,该阈值为800lux,响应时间应小于2s;
6.关闭阈值的定义为:前大灯近光从点亮到熄灭切换瞬间的环境照度值,该阈值为
4000lux,响应时间应大于5s且小于300s;
7.响应时间的定义为:定义为车辆外界环境照度达到固定的开启或关闭阈值时,前大灯近光切换的时间,该指标为衡量前大灯切换灵敏度重要指标;
8.环境参考照度的定位为:前大灯近光切换状态的瞬间,用照度计所测量的环境照度,该照度将为开启阈值和关闭阈值的设定提供数据支撑。
9.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静态评价包括,
10.步骤1,检查雨量照度传感器工作状态:用遮盖物能快速雨量照度传感器的探头,近光和位置灯自动点亮之后,遮盖物移除,直到灯熄灭;
11.步骤2,将试验车辆置于昏暗整车试验室,该试验室内设置有2个1500w卤素灯,2个卤素灯泡的开启/关闭的切换能够实现模拟夜间到白天或白天到夜间整天内模式切换;将照度计置于前挡风玻璃的后视镜,水平放置,离后视镜雨量/照度传感器下方,基于雨量照度传感器确定近光功能状态的变化情况,基于照度计获取照度值。
12.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动态评价包括黎明时刻的行驶评价、黄昏时刻的行驶评价、进入昏暗区域的行驶评价、白天从昏暗区域驶出的行驶评价、进出隧道的评价、夜间行驶评价、下雨天的行驶评价、雾天的行驶评价,其中,黎明时刻为4-6点,黄昏时刻为19-21点。
13.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黎明时刻的行驶评价的方法包括,
14.在晴朗天气下的黎明时刻驾驶试验车辆无障碍的高速公路或公路上,迎着阳光从西向东行驶,评价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状态的过程,评价的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度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15.在晴朗天气下的黎明时刻驾驶试验车辆无障碍的高速公路或公路上,背对或者侧对阳光行驶,评价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状态的过程,评价的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16.在阴天或多云天气下的黎明时刻驾驶试验车辆无障碍的高速公路或公路上,雨量照度传感器不接触到太阳的直射光,评价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状态的过程,评价的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17.在晴朗天气下的黎明时刻驾驶试验车辆在变换与太阳光线不同方向的公路或城市行驶,评价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状态的过程,评价的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18.在阴天或多云天气下的黎明时刻驾驶试验车辆在变换与太阳光线不同方向的公路或城市行驶,评价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状态的过程,评价的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19.在雾天下的黎明时刻驾驶试验车辆无障碍的高速公路或公路上,评价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状态的过程,评价的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
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20.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黄昏时刻的行驶评价方法包括,
21.在晴朗无云天气下的黄昏时刻驾驶试验车辆无障碍的高速公路或公路上,迎着阳光从西向东行驶,评价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状态的过程,评价的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22.在晴朗无云下的黄昏时刻驾驶试验车辆无障碍的高速公路或公路上,背对或者侧对阳光行驶,评价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状态的过程,评价的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23.在阴天或多云天气下的黎明时刻驾驶试验车辆无障碍的高速公路或公路上,雨量照度传感器不接触到太阳的直射光,评价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状态的过程,评价的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24.在晴朗天气下的黄昏时刻驾驶试验车辆在变换与太阳光线不同方向的公路或城市行驶,评价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状态的过程,评价的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25.在阴天或多云天气下的黎明时刻驾驶试验车辆在变换与太阳光线不同方向的公路或城市行驶,评价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状态的过程,评价的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26.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进入昏暗区域的行驶评价方法包括,在白天驾驶车辆进入昏暗环境的场所,评价的指标包括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开启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300s以内;
27.白天从昏暗区域驶出的行驶评价方法包括,在白天驾驶车辆由昏暗环境的场所驶出,评价的指标包括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开启阈值,在评价过程中,要求环境参考照度在关闭阈值8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28.其中昏暗环境的场所包括地下车库、树荫下、桥梁下。
29.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进出隧道的行驶评价方法包括,驾驶车辆由隧道外驶入隧道内,评价的指标包括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开启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驾驶车辆由隧道内驶出隧道外,评价的指标包括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开启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30.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夜间行驶评价的方法包括,在夜间驾驶车辆通过十字路口、通过指示牌或者路灯、会车、通过被照明的区域、通过高速公路上施工区域,评
价的指标包括近光灯是否处于常亮;
31.下雨天的行驶评价方法包括,在雨天启动雨刮系统,评价的指标为雨刮不干扰不会对灯光;
32.雾天的行驶评价方法包括,在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时刻,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来评价,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33.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有评价完毕后,按照自动点亮开启和自动点亮关闭两种状态,分别汇总对应的自动点亮开启和关闭的照度值和响应时间,对于自动关闭的照度值求取方法:m=∑ai/i,m为亮度的平均值;ai为某种特定工况下的亮度值,i为总的工况数目;基于同样的方法,确定自动关闭响应时间的中值,确定最优阈值范围,在该阈值范围内,满足国标要求;基于同样的方法,确定自动关闭的照度值为中值,确定最优阈值范围,自动开启响应时间均小于2s,满足国标要求;基于上述流程评价后,所有工况均满足要求,确定雨量照度传感器中的标定文件导出后,作为前大灯设计定义固化的输出文件,指导前大灯的结构优化设计。
3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前大灯自动点亮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流程,基于用户的光学评价习惯和思路,首先定义了评价的前提条件,创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流程,丰富了国标要求,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了评价指标与客户期望之间的符合性,说明了本发明所提供的评价方法,能大大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以及评价的效率,为减少设计阶段的成本浪费提供了重要支撑;进一步的,本发明的静态和动态评价的评价意见汇总,可以针对某些评价指标的不足,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所有评价意见收集完毕后,即可完成试验报告的撰写,在报告中,除了客观的评价意见外,也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意见,以确保后续车灯厂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进一步的,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车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创建了完整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工况。评价指标是评价的核心内容,流程是确保评价过程有效和评价结果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该评价方法除了针对当前的乘用车的光学评价外,也可以针对suv,商用车等车灯的自动点亮性能评价,因而在推广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发明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的近光自动点亮实现方式示意图;
36.图2是本发明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的雨量照度传感器与挡风玻璃的主视图;
37.图3是本发明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的雨量照度传感器与挡风玻璃的侧视图;
38.图4是本发明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的系统实施原理图;
39.图5是本发明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的风挡参数实施例;
40.图6是本发明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41.图7是本发明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的自动点亮关闭响应时间的数据汇总示意图
42.图8是本发明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的自动点亮开启照度公差的数据汇总示意图
43.图9是本发明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的自动点亮开启时间的数据汇总示意图
44.图10是本发明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的迎着太阳行驶的示意图;
45.图中,1-挡风玻璃;2-黑膜;3-雨量照度传感器;4-传感器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照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前大灯自动点亮评价流程(如图3所示),其根据评价流程,其中包含的关键活动有:评价前的准备,评价指标定义,静态评价(工况定义),动态评价(工况定义)以及评价结果的修正等。评价前的准备主要包括:待测车辆,前挡风玻璃参数的收集,照度传感器的硬件和软件版本确认,照度传感器的物理位置,照度计,计时器,评价人员的要求等。评价指标定义主要包括:开启阈值,关闭阈值,响应时间,环境参考照度等指标定义以及具体参数要求;静态评价包含:手动操作评价以及实验室内模拟评价。动态评价包含:黎明工况,黄昏工况,昏暗区工况、昏暗区驶出工况,桥梁下工况,夜间工况,雨天工况,大雾天,下雪天等累计20多种复杂工况的评价。评价结果的修正包括数据的整理,对某些工况的重新评价确认以及软件参数的冻结等活动。
48.具体的,确定试验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参数;更新雨量照度传感器使其适配试验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参数;确定雨量照度传感器的探头设置于位于挡风玻璃上遮挡黑膜的圆孔区域;确定照度计、秒表和至少2名评价人员;评价人员基于评价指标实现处于静止状态的试验车辆的近光自动点亮性能的静态评价,评价人员基于评价指标实现处于行驶状态的试验车辆的近光自动点亮性能的动态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开启阈值、关闭阈值、响应时间、环境参考照度;汇总评价数据,基于评价结果优化前大灯的结构设计。
49.雨量照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50.雨量照度传感器包括照度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照度传感器一般与雨量传感器集成,它安装在前挡风玻璃背后的后视镜区域。照度感知一般基于两个方向(如图1所示):垂直向上的照度感知和水平向前的照度感知。前者主要用来判断天空的照度情况,继而判断是白天还是黑夜时刻。水平向前的照度感知主要用来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照度(以向前方向为例),这两个照度值都会以电流信号的方式输入到控制器中,进行逻辑计算后,作为前大灯自动开闭的控制信号。比如,当自动点亮激活时(车辆组合开关处于auto档位),如果垂直向上和水平方向传感器感知的照度非常低(夜晚),则此时近光必须打开。用户(驾驶员)将组合开关拨到auto挡位,此时系统自动进入自动点亮模式。照度传感器(安装于前挡风玻璃内表面)感知外界的环境照度,然后将照度传感器所转化的电流信号输入给智能控制盒。智能控制盒进行逻辑判断后,将近光状态指令提供给发动机控制盒(备注:前大灯的控制一
般为发动机控制盒控制),发动机控制盒提供前大灯是否点亮或熄灭近光的指令,这样前大灯给驾驶员(周围的环境)提供不同的光照度。如图2所示。
51.备注:智能控制盒与发动机控制盒的功能不同。智能控制盒主要用来lin总线数据的接收和处理,提供数据给低速can网,发出数据帧。发动机控制盒主要用来接收低速can数据,并进行处理后以有线的方式输出给执行单元。
52.2)确定车灯道路试验评价前提条件
53.a)首先要确定试验车辆,包括需要评价的车辆、竞争对手以及本公司生产的其他车辆。
54.b)前挡风玻璃参数:雨量照度传感器布置在挡风玻璃内壁,在监测外界环境照度时,由于照度传感器置于挡风玻璃内壁,因此玻璃厚度,颜色等参数对照度的准确度有很大影响;对于某个新车型的传感器标定之前,需要玻璃供应商提供全波长范围的挡风玻璃反射率。这些参数提供给雨量照度传感器供应商后,雨量照度传感器供应商基于此来优化传感器参数,使它匹配当前的评价车型。风挡参数参见表1。
55.c)检查雨量照度传感器硬件以及控制软件版本是否为最新版本。由于雨量照度传感器通常置于挡风玻璃内侧,故照度的测量值通常与玻璃的参数(厚度,颜色)有关。因此,不同挡风玻璃对应的照度传感器软件也是不同的,因此,检查软件和硬件版本,确保符合该车型的技术要求。
56.d)雨量照度传感器位置:由于雨量照度传感器的探头上通常有一个凸起的结构,而安装雨量照度传感器的挡风玻璃区域通常有一个黑膜以遮挡传感器内部结构,而圆形膜的中间有一个圆孔,正确安装时,要保证传感器的凸起在圆孔区域内,这样才能采集外界光源(如图2所示)。如果雨量照度传感器的位置不对,就会导致雨量照度传感器无法工作。另外,雨量照度传感器安装要求:贴塑胶内不得出现气泡以及是否在正中央。
57.e)照度计:在评价前,需要准备照度计,随时测量外界环境的照度。照度计需要在黑暗的环境中(或暗箱中)校准,保证照度计能置0。同时照度计的精度要达到0.01lux。照度计的布置位置要对雨量照度传感器无干扰。照度计必须手动设置照度门槛值和最快响应时间。
58.f)秒表:要求操作简单方便且精度能达到0.001s.
59.g)评价人员:至少2人。两人都必须熟悉评价的流程和评价要求。其中至少一人能有机动车驾驶证,能在各种路况熟练驾驶车辆,另一人负责照度计测量照度,记录,拍照等。
60.3)评价指标的定义
61.在本项目中,为更好地评价近光自动点亮性能,定义如下评价指标。
62.a)开启阈值:指前大灯近光从熄灭到点亮切换瞬间的环境照度值(单位为lux);定义该阈值为800lux;
63.b)关闭阈值:指前大灯近光从点亮到熄灭切换瞬间的环境照度值(单位为lux);定义该阈值为4000lux;
64.备注:1lux(勒克斯:照度的单位)相当于多云天气下满月照在地面上的亮度;
65.c)响应时间:定义为车辆外界环境照度达到固定的开启或关闭阈值时,前大灯近光切换的时间(单位为秒),该指标也是衡量前大灯切换灵敏度重要指标。
66.d)环境参考照度:前大灯近光切换状态的瞬间,用照度计所测量的环境照度(单位
为lux),该照度将为开启阈值和关闭阈值的设定提供数据支撑。
67.对于上述指标,进行以下规定:
68.a)对于近光从熄灭到点亮的阈值(即环境照度小于800lux),要求响应时间应小于2s;b)对于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的阈值(即环境照度大于4000lux),定义响应时间应大于5s且小于300s;c)当外界环境照度低于800lux时,前大灯近光必须开启;当外界环境照度高于4000lux时,前大灯近光必须关闭;d)当环境照度介于800lux与4000lux之间时,由制造商来确定车灯的开闭状态。
69.4)静止评价:
70.静态评价包含2个方面。
71.a)检查雨量照度传感器工作状态:用遮盖物能快速雨量照度传感器的探头,近光和位置灯自动点亮之后,遮盖物移除,直到灯熄灭;
72.b)将待评价车辆置于昏暗整车试验室(夜间),该试验室用2个1500w卤素灯(用2个卤素灯泡点亮后的亮度和能量来模拟夜间到白天或白天到夜间整天内模式切换)。将照度计置于前挡风玻璃的后视镜,水平放置,离后视镜雨量/照度传感器下方几cm距离,并获取以下数据:基于雨量照度传感器确定近光功能状态的变化情况,基于照度计获取照度值。
73.5)动态评价
74.动态评价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评价,该部分评价包含如下工况下的评价。
75.在评价之前,对几个概念定义如下:
76.黎明时刻:指早晨4-6点时刻;
77.黄昏时刻:指晚上19-21点时刻;
78.晴天:指万里无云,碧空如洗,云量少于三成.
79.多云:指云层遮盖大部天空,总云量大于三成且小于七成,阳光可透过云层射到地面.
80.阴天:指云层几乎布满天空,云层总量大于七层;
81.雾天:在有雾气的天气,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时刻;
82.车辆迎着阳光:车辆面朝太阳行驶,且太阳的中轴线与车灯/太阳连线的夹角在+/-30
°
范围内。
83.·
黎明时刻的行驶评价
84.该时间段,主要评价近光从点亮到熄灭状态的过程,评价的主要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该时刻的评价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工况:
85.a)黎明工况1:晴朗天气下的黎明时刻(早上4-5点),在无障碍的高速公路或公路上,迎着阳光(从西向东)行驶。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行驶时,要求前照灯能自动熄灭(近光和位置灯)且在太阳逐步升起的过程中,不再有不适宜的近光点亮动作。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度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86.b)黎明工况2:晴朗天气下的黎明时刻(早上5-6点),在无障碍的高速公路或公路上,背对或者侧对阳光行驶,由于照度传感器背对阳光,因此有可能探测到周围照度比较低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行驶时,要求前照灯能自动熄灭(近光和位置灯)且在太阳逐步升起的过程中,不再有不适宜的近光点亮动作。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
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87.c)黎明工况3:阴天或多云的黎明行驶,雨量照度传感器不能接触到太阳的直射光,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行驶时,要求前照灯能自动熄灭(近光和位置灯)且在太阳逐步升起的过程中,不再有不适宜的近光点亮动作。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88.d)黎明工况4:晴朗天气下的黎明,变换与太阳光线不同方向的公路/城市建筑行驶,此时,照度传感器有时能接受到太阳直射,有时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行驶时,要求前照灯能自动熄灭(近光和位置灯)且在太阳逐步升起的过程中,不再有不适宜的近光点亮动作。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89.e)黎明工况5:阴天或多云的黎明,变换与太阳光线不同方向的公路/城市建筑行驶;此时,照度传感器有时能接受到太阳直射,有时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行驶时,要求前照灯能自动熄灭(近光和位置灯)且在太阳逐步升起的过程中,不再有不适宜的近光点亮动作。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90.f)黎明工况6:有雾的黎明,在高速路或城市内行驶,车辆行驶缓慢,而且基本无法接触到阳光。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行驶时,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91.·
黄昏时刻的行驶评价
92.该时间段(晚上17点到21点时刻),主要评价近光从熄灭到点亮状态的过程,评价的主要指标为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开启阈值。该时刻的评价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工况:
93.a)黄昏工况1:晴朗无云天气下的黄昏,在无障碍的高速公路或公路上,迎面阳光行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环境照度低,但由于照度传感器探头能直接受到太阳直射,因此近光会长时间处于熄灭状态。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94.b)黄昏工况2:晴朗无云天气下的黄昏,在无障碍的高速公路或公路上,背面或侧面阳光行驶。在这种工况下,照度传感器有时能接受到阳光,有时不能。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95.c)黄昏工况3:阴天或多云天气下的黄昏,在无障碍的高速公路或公路上行驶。在这种工况下,照度传感器有时能接受到阳光,有时不能。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96.d)黄昏工况4:晴朗天气下的黄昏,变换与太阳光线不同方向的公路/城市建筑行驶。此时,照度传感器有时能接受到太阳直射,有时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行驶时,要求前照灯能自动熄灭(近光和位置灯)且在太阳逐步下落的过程中,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
应时间在2s以内。
97.e)黄昏工况5:阴天或多云的黄昏,变换与太阳光线不同方向的公路/城市建筑行驶。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98.·
进入昏暗区域的行驶评价
99.在白天,车辆处于昏暗环境的主要场所有:地下车库,树荫下,桥梁下等,这些工况的共同特点是环境照度相对,但是驾驶员仍然能够看清路面。在这些工况下,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开启阈值。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300s以内。
100.·
白天从昏暗区域驶出的行驶评价。
101.a)这里定义的昏暗区有:地下车库,树阴下,桥梁下或连续通过多个桥梁等。在这些工况下,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环境参考照度,响应时间和关闭阈值。要求环境参考照度在关闭阈值8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102.·
进出隧道的行驶评价
103.隧道的情况比较复杂,存在有灯光和无灯光等情况,有时即使隧道有灯光,但由于光线不足,仍然需要借助近光来保证行驶安全。该状态存在两种工况:
104.a)进入隧道:由于车辆进入隧道的过程中,车辆周围的环境照度是逐步降低的。在软件设计逻辑中,要求车进入隧道后周围环境照度达到未进入隧道时环境照度的20%时,此时近光必须在2s内点亮,这主要是考虑了人的生理因素:当车辆从一个环境照度相对较高的区域(隧道外)进入到相对比较低的区域(隧道内)时,眼睛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为了避免交通事故,此时近光必须尽可能快速开启以照亮前方路面。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来评价,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105.g)驶出隧道:此过程是环境照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当车头逐渐驶出隧道时,随着环境照度的提升,当照度达到规定的阈值,则近光自动关闭。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4000-0/+3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5s-300s以内。
106.·
夜间的行驶评价
107.在夜间驾驶车辆通过十字路口时车灯交叉亮着,通过指示牌或者路灯时,会车对面来车前照灯点亮时,通过被照明的区域时,通过高速公路上施工区域时,即使有些区域照度很高,但由于系统判断天空为夜间工况,因此,评价的指标包括近光是处于常亮的。
108.·
下雨天的行驶评价
109.通常,照度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集成在一个控制器中,为了保证下雨天雨刮系统的启动不会对灯光造成干扰,因此,需要在下雨天工况下,对近远光的自动点亮进行评价。在系统的控制逻辑中,当处于下雨天时,如果雨刮系统自动挂刷三次,此前大灯自动点亮控制器自动判断为下雨天气,在这种情况下,近光必须点亮,以便让前方行驶车辆通过后视镜观察到后方车辆(通过近光的开启状态),且后方车辆通过位置灯看到前方车辆(备注:近光点亮时,位置灯也不同点亮)。在这种工况下,要求在雨刮第三次挂刷60s内开启近光。另外,
当雨刮停止工况后,系统自动认为下雨停止,此时近光必须关闭。在这种工况下,要求在雨刮挂刷动作停止后300s内,近光自动关闭。
110.·
雾天的行驶评价
111.a)在大雾天气,一般环境照度相对较低。在这种工况下,用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以及响应时间来评价,要求环境参考照在关闭阈值800-300/0lux的范围内,且响应时间在2s以内。
112.6)评价结果的修正及参数固化
113.上述评价完成后,按照自动点亮开启和自动点亮关闭两种状态,分别汇总对应的自动点亮开启和关闭的照度值和响应时间。对于自动关闭的照度值(图5所示),
114.求取方法:m=∑ai/i
115.m为亮度的平均值;ai为某种特定工况下的亮度值,i为总的工况数目。
116.根据图5,可以计算出所有工况的平均值m=3928.88lux,根据四舍五入取整,将m定义为4000lux.即确定4000lux为中值,从图5中照度值看出,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3600和4400,由此定义公差为(-400lux,400lux).
117.用同样的方法,定义自动关闭响应时间(见图6)以60s为中值,可以确定最优阈值范围(-10s,10s),在该阈值范围内,可以满足国标要求(小于300s)。对于自动关闭的照度值(图7所示),以1000lux为中值,可以确定最优阈值范围(-300lux,300lux),自动开启响应时间(见图8所示)均小于2s,可以满足国标要求。
118.如果基于上述流程评价后,所有工况均满足要求,则将照度传感器中的cal标定文件导出后,作为前大灯设计定义固化的输出文件。该文件将作为雨量照度传感器厂商的标定文件,在后续每批次供货前,将该文件刷写到雨量照度传感器中后进行批量供货。
119.对于上述静态和动态评价的评价意见汇总,可以针对某些评价指标的不足,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所有评价意见收集完毕后,即可完成试验报告的撰写,在报告中,除了客观的评价意见外,也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意见,以确保后续车灯厂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
120.可以看出,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车灯近光自动点亮评价方法,创建了完整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工况。评价指标是评价的核心内容,流程是确保评价过程有效和评价结果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该评价方法除了针对当前的乘用车的光学评价外,也可以针对suv,商用车等车灯的自动点亮性能评价,因而在推广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121.所属技术领域的人员容易理解,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组合、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