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管件气密性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93926发布日期:2023-01-03 21:5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管件气密性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管件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管件气密性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管件是管道系统中起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的零部件的统称,在排水输送、石油化工、城市供暖、装饰、汽车等行业均有应用,前景广阔。
3.相关技术中,在管件制作完成后,为了后续使用中不容易出现漏点的情况,一般需要对管件进行气密性的检测,目前对管件的气密性进行检测一般采用水检测试,通过操作者将橡胶管与管件的两端进行连接,橡胶管远离管件的另一端位于水面上,然后将管件放进水中,观察泄漏情况,当有气泡冒出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有如下缺陷:在检测管件的气密性时,需要操作者观察水中是否出现气泡从而判定管件是否为合格,而操作者在观察时容易由于疏忽导致没有观察到气泡,从而造成操作者的误判,降低了气密性检测的准确率,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管件气密性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管件气密性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检测管件气密性方法,包括:获取启动信息;根据启动信息与预设的气密检测方案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启动信息相对应的气密检测方案,并实施气密检测方案;获取预设于放液箱内并用于对内部液体进行检测的图像传感器发出的图像检测信息;根据预设的气泡特征从图像检测信息中识别出的气泡信息,并判断气泡信息与预设的气泡基准信息是否一致;若为是,则输出异常信息;若为否,则输出合格信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信息分析获取气密检测方案,并实施气密检测方案,再对图像检测信息进行获取,通过判断从图像检测信息中识别出的气泡信息与预设的气泡基准信息是否一致,从而判断管件放置于放液箱内的液体中后是否有气泡产生,减少由于操作者在观察时疏忽导致没有观察到气泡造成的误判的几率,从而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
8.可选的,气密检测方案包括:
根据启动信息与预设的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启动信息相对应的固定信息,并将固定信息发送至用于固定管件两端的固定机构;查询是否获取到预设于固定机构上的位置传感器发出的第一位置检测信息与第二位置检测信息;若为否,则继续查询是否获取到第一位置检测信息与第二位置检测信息;若为是,则输出下水信息及夹持取消信息,并将下水信息发送至用于控制固定机构竖直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将夹持取消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根据下水信息与预设的通气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下水信息相对应的通气信息,并将通气信息发送至用于对管件进行通气的通气机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信息分析获取固定信息,并将固定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从而将管件进行固定,并对是否获取到预设于固定机构上的位置传感器发出的第一位置检测信息与第二位置检测信息进行查询,从而判断是否将管件的两端已经固定到指定的位置,从而使固定机构与管件之间不容易产生缝隙,方便后续将管件放入放液箱内的液体中时,不容易由于管件的两端与固定机构之间产生的气泡导致对管件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
10.可选的,根据启动信息与预设的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启动信息相对应的固定信息,并将固定信息发送至用于固定管件两端的固定机构包括:获取启动信息;根据启动信息与预设的夹持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启动信息相对应的夹持固定信息,并将夹持固定信息发送至用于夹持管件并移动的夹持机构;根据夹持固定信息与预设的第一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夹持固定信息相对应的第一固定信息,并将第一固定信息作为固定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查询是否获取到第一位置检测信息;若为是,则根据第一固定信息与预设的第二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第一固定信息相对应的第二固定信息,并将第二固定信息作为固定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若为否,则获取第一距离检测信息;根据第一距离检测信息与预设的第一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第一距离检测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调整信息,并将第一调整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信息分析获取夹持固定信息,并将夹持固定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从而对管件进行夹持并移动,再通过夹持固定信息分析获取第一固定信息,并将第一固定信息作为固定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从而对管件的一端进行固定,再对是否获取到第一位置检测信息进行查询,从而判断管件的一端是否已经固定到指定的位置,从而方便后续对管件的另一端进行固定,且通过对第一距离检测信息进行获取,并分析获取第一调整信息,将第一调整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从而在管件的一端未放置到指定位置时对管件的一端进行调整。
12.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根据第一固定信息与预设的第二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第一固定信息相对应的第二固定信息,并将第二固定信息作为固定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获取第二距离检测信息;
根据第二距离检测信息与预设的第二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第二距离检测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调整信息,并将第二调整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判断第一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值与第二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值是否均大于基准调整值;若为是,则根据第一调整信息、第二调整信息及预设的高度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第一调整信息及第二调整信息相对应的高度调整信息,并将高度调整信息发送至移动机构;若为否,则查询是否获取到预设于固定机构上的位置传感器发出的第一位置检测信息与第二位置检测信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二距离检测信息进行获取,并分析获取第二调整信息,再将第二调整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从而对管件的另一端进行调整,且对第一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值与第二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值是否均大于基准调整值进行判断,从而判断调整原因是否为管件的直径发生变换,从而方便后续根据管件的直径原因对下降的高度进行调整。
14.可选的,还包括位于获取预设于放液箱内并用于对内部液体进行检测的图像传感器发出的图像检测信息之前的步骤,具体如下:获取预设于放液箱内并用于对内部亮度进行检测的亮度传感器发出的当前亮度值;查询当前亮度值所对应的时间点在预设的基准时间段前的前段时间亮度值;判断当前亮度值与前段时间亮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基准亮度差值;若为否,则重新获取预设于放液箱内并用于对内部亮度进行检测的亮度传感器发出的当前亮度值;若为是,则判断当前亮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基准亮度值;若为否,则根据预设的气泡特征从图像检测信息中识别出的气泡信息,并判断气泡信息与预设的气泡基准信息是否一致;若为是,则根据当前亮度值与基准亮度值,分析计算当前亮度值与基准亮度值之前的差值并作为亮度调整信息,并将亮度调整信息发送至用于照明的照明机构。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获取当前亮度值进行获取,并对当前亮度值所对应的时间点在预设的基准时间段前的前段时间亮度值进行查询,从而通过对当前亮度值与前段时间亮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基准亮度差值进行判断,进而判断当前亮度是否已经不足,从而方便后续对照明机构进行控制,使照明机构对放液箱内进行补光。
16.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根据预设的气泡特征从图像检测信息中识别出的气泡信息,并判断气泡信息与预设的气泡基准信息是否一致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获取预设于放液箱内并用于对液体进行检测的光线传感器发出的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定义单色光种类同通气机构输出的气体与用于检测管件的放液箱内的液体反应后形成的液体颜色种类一致;判断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是否小于预设的单色光基准强度信息;若为是,则根据预设的气泡特征从图像检测信息中识别出的气泡信息,并判断气泡信息与预设的气泡基准信息是否一致的结果输出合格信息或者异常信息;
若为否,则输出异常信息。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进行获取,并对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是否与预设的单色光基准强度信息一致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是否发生通气机构输出的气体与放液箱内的液体发生了反应,从而辅助判断管件是否发生了漏气,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
18.可选的,还包括位于输出异常信息之后或者输出合格信息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输出出水信息,并将出水信息发送至移动机构;获取预设于放液箱内的液位检测器发出的液位检测信息;判断液位检测值是否等于预设的液位基准值;若为是,则输出干燥信息,并将干燥信息发送至干燥机构;若为否,则根据液位检测值与液位基准值,分析计算液位检测值与液位基准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液位调整信息,并将液位调整信息发送至用于控制液体输送至放液箱内的液位控制阀;继续判断液位检测值是否等于预设的液位基准值。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出水信息发送至移动机构后,对液位检测信息进行获取,并对液位检测值是否等于预设的液位基准值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放液箱内的液体是否发生了变化,且通过分析计算液位检测值与液位基准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液位调整信息,将液位调整信息发送至液位控制阀,从而保证放液箱内的液体高度不发生变化,方便后续对下一个管件进行放置时能够将管件全部浸入液体中,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且当液体高度达到基准值后对管件进行干燥,从而方便后续对管件的操作。
20.可选的,还包括位于输出干燥信息,并将干燥信息发送至干燥机构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获取干燥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点及当前时间点;根据干燥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点及当前时间点,分析计算干燥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点所经过的时间段并作为干燥时间段;判断干燥时间段是否大于干燥基准时间段;若为否,则继续获取干燥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点及当前时间点;若为是,则输出夹持取出信息,并将夹持取出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根据夹持取出信息与预设的固定解除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夹持取出信息相对应的固定解除信息,并将固定解除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当为异常信息时,根据固定解除信息、异常信息及异常放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固定解除信息及异常信息相对应的异常放置信息,并将异常放置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当为合格信息时,根据固定解除信息、合格信息及合格放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固定解除信息及合格信息相对应的合格放置信息,并将合格放置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干燥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点及当前时间点进行获取,并分析计算干燥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点所经过的时间段作为干燥时间段,从而对干燥时间段是否大于干燥基准时间段进行判断,只有当干燥时间段大于干燥基准时
间段时,说明干燥完成,从而通过夹持取出信息分析获取固定解除信息,并将固定解除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再根据是否合格,对管件进行分开放置,方便操作者后续对管件进行操作。
2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气密性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检测气密性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启动信息、第一位置检测信息、第二位置检测信息、图像检测信息、第一距离检测信息、第二距离检测信息、当前亮度值、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及液位检测信息;存储器,用于存储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一种检测气密性方法的程序;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一种检测气密性方法。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模块对启动信息、第一位置检测信息、第二位置检测信息、图像检测信息、第一距离检测信息、第二距离检测信息、当前亮度值、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及液位检测信息进行获取,并根据处理器对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进行加载执行,从而对管件放置于放液箱内的液体中后是否有气泡产生进行判断,减少由于操作者在观察时疏忽导致没有观察到气泡造成的误判的几率,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
24.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便于实现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的特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一种检测气密性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存储介质对一种检测气密性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存储,从而在需要时对管件放置于放液箱内的液体中后是否有气泡产生进行判断,减少由于操作者在观察时疏忽导致没有观察到气泡造成的误判的几率,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启动信息分析获取气密检测方案,并实施气密检测方案,再对图像检测信息进行获取,通过判断从图像检测信息中识别出的气泡信息与预设的气泡基准信息是否一致,从而判断管件放置于放液箱内的液体中后是否有气泡产生,减少由于操作者在观察时疏忽导致没有观察到气泡造成的误判的几率,从而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2.通过对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进行获取,并对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是否与预设的单色光基准强度信息一致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是否发生通气机构输出的气体与放液箱内的液体发生了反应,从而辅助判断管件是否发生了漏气,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3.在将出水信息发送至移动机构后,对液位检测信息进行获取,并对液位检测值是否等于预设的液位基准值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放液箱内的液体是否发生了变化,且通过分析计算液位检测值与液位基准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液位调整信息,将液位调整信息发送至液位控制阀,从而保证放液箱内的液体高度不发生变化,方便后续对下一个管件进行放置时能够将管件全部浸入液体中,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管件气密性的方法流程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密检测方案的方法流程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根据启动信息与预设的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启动信息相对应的固定信息,并将固定信息发送至用于固定管件两端的固定机构的方法流程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位于根据第一固定信息与预设的第二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第一固定信息相对应的第二固定信息,并将第二固定信息作为固定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之后的步骤的方法流程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位于获取预设于放液箱内并用于对内部液体进行检测的图像传感器发出的图像检测信息之前的步骤的方法流程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位于根据预设的气泡特征从图像检测信息中识别出的气泡信息,并判断气泡信息与预设的气泡基准信息是否一致之后的步骤的方法流程图。
3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位于输出异常信息之后或者输出合格信息之后的步骤的方法流程图。
3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位于输出干燥信息,并将干燥信息发送至干燥机构之后的步骤的方法流程图。
3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管件气密性的系统流程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获取模块;2、存储器;3、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9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检测管件气密性方法。
39.在检测管件的气密性时,通过将管件放置于放液箱内的液体中,并对放液箱内的液体进行图像检测信息的获取,通过图像检测信息判断管件放置于放液箱内的液体中后是否有气泡产生,减少由于操作者在观察时疏忽导致没有观察到气泡造成的误判的几率,从而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
40.参照图1,一种检测管件气密性方法包括:步骤s100,获取启动信息。
41.其中,启动信息是指用于控制开始对管件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的信息,启动信息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物理按键的按压获取,也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触摸屏的按压获取。
42.步骤s200,根据启动信息与预设的气密检测方案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启动信息相对应的气密检测方案,并实施气密检测方案。
43.其中,气密检测方案从存储有气密检测方案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气密检测方案是指用于对管件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的方案,通过启动信息分析获取气密检测方案,并实施气密检测方案。
44.步骤s300,获取预设于放液箱内并用于对内部液体进行检测的图像传感器发出的
图像检测信息。
45.其中,图像检测信息是指用于对放液箱内的液体进行图像检测的信息,图像检测信息通过预设于放液箱内的顶部或者周向内侧壁上的图像传感器进行获取,图像传感器可以为照相机,也可以录像机。
46.步骤s400,根据预设的气泡特征从图像检测信息中识别出的气泡信息,并判断气泡信息与预设的气泡基准信息是否一致。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500;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600。
47.其中,气泡特征从存储有气泡特征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气泡特征是指用于对气泡进行识别时的特征,气泡特征包括气泡的轮廓线以及光斑等特征。气泡基准信息从存储有气泡基准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气泡基准信息是指表示存在有气泡的信息。
48.通过气泡特征从图像检测信息中识别出的气泡信息,并对气泡信息与预设的气泡基准信息是否一致,从而判断放液箱内的液体中是否存在有气泡。
49.步骤s500,输出异常信息。
50.其中,当气泡信息与预设的气泡基准信息一致时,说明此时放液箱内的液体中存在有气泡,从而说明管件中存在有漏点,故输出异常信息。
51.识别出气泡信息后,同时获取当前时间点预设于放液箱周向内侧壁的图像传感器检测的图像检测信息中气泡信息所对应的气泡高度信息及预设于放液箱顶部的图像传感器检测的图像检测信息中气泡信息所对应的气泡位置信息,根据气泡高度信息、气泡位置信息、预设的坐标系信息及当前气泡坐标点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气泡高度信息及气泡位置信息相对应的当前气泡坐标点。根据当前气泡坐标点、预设的气泡偏移量信息及气泡起始位置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气泡坐标点及气泡偏移量信息相对应的气泡起始位置点,并将气泡起始位置点发送至操作者所持终端从而方便操作者在管件中存在有漏点时对管件的具体漏点位置进行了解。
52.气泡偏移量信息与液体种类信息相关,不同的液体种类信息对应不同的气泡偏移量信息,根据液体种类信息与气泡偏移量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液体种类信息相对应的气泡偏移量信息。
53.步骤s600,输出合格信息。
54.其中,当气泡信息与预设的气泡基准信息不一致时,说明此时放液箱内的液体中不存在有气泡,从而说明管件中不存在有漏点,故输出合格信息。
55.在图1所示的步骤s200中,为了进一步确保气密检测方案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气密检测方案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2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56.参照图2,气密检测方案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10,根据启动信息与预设的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启动信息相对应的固定信息,并将固定信息发送至用于固定管件两端的固定机构。
57.其中,固定信息从存储有固定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固定信息是指用于控制固定机构对管件的两端进行固定的信息。通过启动信息分析获取固定信息,并将固定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从而使固定机构对管件的两端进行固定。固定机构为可以实现对管件进行夹持固定并进行密封的机构,如固定机构可以为带有夹紧爪并供管件插入限位的通气管,固定机构由操作者在实际使用进行更换。
58.步骤s220,查询是否获取到预设于固定机构上的位置传感器发出的第一位置检测信息与第二位置检测信息。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220;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230。
59.其中,第一位置检测信息是指用于对管件上的其中一端是否位于固定机构中的指定位置的检测信息,第一位置检测信息通过预设于固定机构上的位置传感器进行获取。
60.第二位置检测信息是指用于对管件上的另一端是否位于固定机构中的指定位置的检测信息,第二位置检测信息通过预设于固定机构上的位置传感器进行获取。
61.位置传感器可以是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也可以是距离传感器。
62.通过对是否获取到第一位置检测信息与第二位置检测信息进行查询,从而判断管件的两端是否位于固定机构中的指定位置上。当未获取到第一位置检测信息与第二位置检测信息,说明此时管件的两端未位于固定机构中的指定位置上,故继续对是否获取到第一位置检测信息与第二位置检测信息进行查询。
63.步骤s230,输出下水信息及夹持取消信息,并将下水信息发送至用于控制固定机构竖直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将夹持取消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
64.其中,下水信息是指用于控制移动机构竖直向下进行移动的信息。移动机构用于带动固定机构及管件进行。直上下移动。移动机构可以为液压缸,移动机构也可以为气缸,移动机构也可以为直线模组。夹持取消信息是指用于夹持机构取消对管件的夹持。
65.当获取到第一位置检测信息与第二位置检测信息,说明此时管件的两端位于固定机构中的指定位置上,通过输出下水信息,并将下水信息发送至移动机构,从而控制移动机构竖直向下进行移动,从而使管件进入放液箱内的液体中,从而方便后续对管件的气密性进行检测。
66.步骤s240,根据下水信息与预设的通气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下水信息相对应的通气信息,并将通气信息发送至用于对管件进行通气的通气机构。
67.其中,通气信息从存储有通气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通气信息是指用于控制通气机构进行运行的信息。通气机构用于对管件进行通气,通气机构可以是气泵,通气机构也可以是与气源连接的鼓风机。通过通气机构对管件内进行进风通气,从而当管件的漏点较小时,方便管件放置于放液箱内的液体中后产生气泡,从而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
68.在图2所示的步骤s210中,为了进一步确保固定信息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固定信息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3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69.参照图3,根据启动信息与预设的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启动信息相对应的固定信息,并将固定信息发送至用于固定管件两端的固定机构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11,获取启动信息。
70.步骤s212,根据启动信息与预设的夹持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启动信息相对应的夹持固定信息,并将夹持固定信息发送至用于夹持管件并移动的夹持机构。
71.其中,夹持固定信息从存储有夹持固定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夹持固定信息是指用于控制夹持机构对管件进行夹持并控制管件移动至指定位置的信息。夹持机构用于将管件进行夹持并控制管件进行移动,夹持机构可以是关节型机器人,夹持机构也可以为坐标型机器人。
72.通过启动信息分析获取夹持固定信息,并将夹持固定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从而
控制夹持机构对管件进行夹持并控制管件移动至指定位置。
73.步骤s213,根据夹持固定信息与预设的第一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夹持固定信息相对应的第一固定信息,并将第一固定信息作为固定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
74.其中,第一固定信息从存储有第一固定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第一固定信息是指用于控制夹持机构将管件的其中一端移动至指定位置的信息。通过夹持固定信息分析获取第一固定信息,并将第一固定信息作为固定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从而控制夹持机构将管件的其中一端移动至指定位置。
75.步骤s214,查询是否获取到第一位置检测信息。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215;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216。
76.其中,通过对第一位置检测信息进行查询,从而判断管件的其中一端是否移动至指定位置。
77.步骤s215,根据第一固定信息与预设的第二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第一固定信息相对应的第二固定信息,并将第二固定信息作为固定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
78.其中,第二固定信息从存储有第二固定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第二固定信息是指用于控制夹持机构将管件的另一端移动至指定位置的信息。
79.当获取到第一位置检测信息时,说明此时管件的其中一端移动至指定位置,故通过第一固定信息分析获取第二固定信息,并将第二固定信息作为固定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从而控制夹持机构将管件的另一端移动至指定位置。
80.步骤s216,获取第一距离检测信息。
81.其中,第一距离检测信息是指管件其中一端的位置与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第一距离检测信息通过距离传感器进行获取。
82.当未获取到第一位置检测信息时,说明此时管件的其中一端未移动至指定位置,故对第一距离检测信息进行获取。
83.步骤s217,根据第一距离检测信息与预设的第一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第一距离检测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调整信息,并将第一调整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
84.其中,第一调整信息从存储有第一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第一调整信息是指用于对夹持机构进行控制,使夹持机构夹持管件进行移动,使管件的其中一端移动至指定位置的信息。通过第一距离检测信息分析获取第一调整信息,并将第一调整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从而控制夹持机构夹持管件进行移动,并使管件的其中一端移动至指定位置。
85.在图3所示的步骤s215后,为了进一步确保第二固定信息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第二固定信息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4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86.参照图4,位于根据第一固定信息与预设的第二固定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第一固定信息相对应的第二固定信息,并将第二固定信息作为固定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之后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151,获取第二距离检测信息。
87.其中,第二距离检测信息是指管件的另一端位置与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检测信息通过距离传感器进行获取。
88.步骤s2152,根据第二距离检测信息与预设的第二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第二距离检测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调整信息,并将第二调整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
89.其中,第二调整信息从存储有第二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第二调整信息是指用于对夹持机构进行控制,使夹持机构夹持管件进行移动,使管件的另一端移动至指定位置的信息。通过第二距离检测信息分析获取第二调整信息,并将第二调整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从而控制夹持机构夹持管件进行移动,并使管件的另一端移动至指定位置。
90.步骤s2153,判断第一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值与第二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值是否均大于基准调整值。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2154;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2155。
91.其中,基准调整值是指夹持机构对管件进行移动使管件的两端位于指定位置的可容许的最大偏差移动幅度。通过对第一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值与第二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值是否均大于基准调整值进行判断,从而判断对管件的两端进行移动调整是否是由于管件的直径不同造成的。
92.步骤s2154,根据第一调整信息、第二调整信息及预设的高度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第一调整信息及第二调整信息相对应的高度调整信息,并将高度调整信息发送至移动机构。
93.其中,高度调整信息从存储有高度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高度调整信息是指用于控制移动机构的移动距离进行调整的信息。
94.当第一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值与第二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值是否均大于基准调整值时,说明此时管件的两端进行移动调整是由于管件的直径不同造成的,故通过第一调整信息及第二调整信息分析获取高度调整信息,并将高度调整信息发送至移动机构,从而控制移动机构对移动距离进行调整,从而使移动机构带动管件进行移动时,管件均能完全浸没于水中,从而方便对后续管件浸没于放液箱内的液体中后产生气泡进行检测,进而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
95.步骤s2155,跳转执行步骤s220。
96.其中,当第一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值与第二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值均不大于基准调整值时,说明此时管件的两端进行移动调整不是由于管件的直径不同造成的,故跳转执行步骤s220,从而判断管件的两端是否位于固定机构中的指定位置上。
97.在图1所示的步骤s300前,为了进一步确保获取的图像检测信息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获取的图像检测信息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5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98.参照图5,位于获取预设于放液箱内并用于对内部液体进行检测的图像传感器发出的图像检测信息之前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310,获取预设于放液箱内并用于对内部亮度进行检测的亮度传感器发出的当前亮度值。
99.其中,当前亮度值是指放液箱内的内部亮度值的信息,当前亮度值通过预设于放液箱内并用于对内部亮度进行检测的亮度传感器进行获取。
100.步骤s320,查询当前亮度值所对应的时间点在预设的基准时间段前的前段时间亮度值。
101.其中,当前亮度值所对应的时间点从获取到当前亮度值时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基准时间段从存储有基准时间段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前段时间亮度值是指放液箱内在从获取到当前亮度值时的时间往前推移基准时间段时的内部亮度值。
102.示例来说,当前亮度值所对应的时间点为十四点整,而基准时间段为是五分钟,则前段时间亮度值为十三点五十五分放液箱内的内部亮度值。
103.步骤s330,判断当前亮度值与前段时间亮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基准亮度差值。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310;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340。
104.其中,基准亮度差值是指在经过基准时间段后当前亮度值与前段时间亮度值的最大亮度差值,基准亮度差值从存储有基准亮度差值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105.通过对当前亮度值与前段时间亮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基准亮度差值进行判断,从而判断当前亮度值与前段时间亮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在经过基准时间段后正常差值。若当前亮度值与前段时间亮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基准亮度差值,说明此时当前亮度值与前段时间亮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在经过基准时间段后正常差值,故可能是由于操作者经过等原因对光线进行遮挡,从而执行步骤s310。
106.步骤s340,判断当前亮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基准亮度值。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350;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360。
107.其中,基准亮度值从存储有基准亮度值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基准亮度值是指能够从图像检测信息中进行正常识别的最小亮度值。
108.若当前亮度值与前段时间亮度值之间的差值小于基准亮度差值,说明此时当前亮度值与前段时间亮度值之间的差值小于在经过基准时间段后正常差值,故对当前亮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基准亮度值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对亮度进行调整。
109.步骤s350,跳转执行步骤s400。
110.其中,若当前亮度值不小于预设的基准亮度值进行判断,说明不需要对亮度进行调整,故直接跳转执行步骤s400。
111.步骤s360,根据当前亮度值与基准亮度值,分析计算当前亮度值与基准亮度值之前的差值并作为亮度调整信息,并将亮度调整信息发送至用于照明的照明机构。
112.其中,照明机构用于对放液箱内部进行照明。照明机构为任意一种可以进行照明的灯具。
113.若当前亮度值小于预设的基准亮度值进行判断,说明需要对亮度进行调整,故根据当前亮度值与基准亮度值,分析计算当前亮度值与基准亮度值之前的差值并作为亮度调整信息,并将亮度调整信息发送至照明机构,从而控制照明机构开始照明或者提高照明亮度,从而使照明机构随着环境亮度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减少照明机构所消耗的功率,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114.在图1所示的步骤s400后,为了进一步确保输出合格信息或者异常信息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输出合格信息或者异常信息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6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115.参照图6,位于根据预设的气泡特征从图像检测信息中识别出的气泡信息,并判断气泡信息与预设的气泡基准信息是否一致之后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410,获取预设于放液箱内并用于对液体进行检测的光线传感器发出的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
116.其中,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是指预设于放液箱内的单色光照射器对液体进行照射后获取的光照强度。
117.定义单色光种类同通气机构输出的气体与用于检测管件的放液箱内的液体反应后形成的液体颜色种类一致。
118.示例来说,气体可以为氨气,放液箱内的液体为酚酞试剂,当氨气与酚酞试剂进行接触时,酚酞试剂由透明变为红色,而单色光照射器为红光照射器,此时单色光照射器发出的光受到红色的酚酞试剂的吸收导致强度减少,从而对较小的漏点未产生气泡的情况进行检测,提高对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率。
119.步骤s420,判断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是否小于预设的单色光基准强度信息。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430;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440。
120.其中,单色光基准强度信息从存储有单色光基准强度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单色光基准强度信息是指单色光照射器在放液箱内液体为透明状态时而接收到的光照强度。
121.通过对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是否小于预设的单色光基准强度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判断单色光照射器对液体进行照射后获取的光照强度是否小于单色光照射器在放液箱内液体为透明状态时而接收到的光照强度。
122.且由于此处设置的为单色光,而照明机构发出的光为白光,不容易对单色光的强度造成影响。
123.且根据当前亮度值与预设的单色光强度改变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亮度值相对应的单色光强度改变信息,并根据单色光强度改变信息、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及单色光强度最终检测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单色光强度改变信息与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相对应的单色光强度最终检测信息,再判断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是否小于预设的单色光基准强度信息。从而减少照明机构发出的光对单色光的强度造成的影响。
124.步骤s430,跳转执行步骤s400。
125.其中,当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不小于预设的单色光基准强度信息时,说明此时单色光照射器对液体进行照射后获取的光照强度不小于单色光照射器在放液箱内液体为透明状态时而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从而说明此时放液箱内的液体没有与气体发生反应,故跳转执行步骤s400。
126.步骤s440,输出异常信息。
127.其中,当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小于预设的单色光基准强度信息时,说明此时单色光照射器对液体进行照射后获取的光照强度小于单色光照射器在放液箱内液体为透明状态时而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从而说明此时放液箱内的液体与气体发生反应,故输出异常信息。
128.在图1所示的步骤s500或步骤s600后,为了进一步确保后续对管件进行检测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输出合格信息或者异常信息后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7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129.参照图7,位于输出异常信息之后或者输出合格信息之后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810,输出出水信息,并将出水信息发送至移动机构。
130.其中,出水信息是指用于控制移动机构竖直向上移动的信息,通过将输出出水信息,并将出水信息发送至移动机构,使移动机构竖直向上移动,从而使移动机构带动管件从放液箱内的液体中移出。
131.步骤s820,获取预设于放液箱内的液位检测器发出的液位检测信息。
132.其中,液位检测信息是指用于检测放液箱内的液体高度的信息,液位检测信息通过预设于放液箱内的液位检测器进行获取,液位检测器为距离传感器。
133.步骤s830,判断液位检测值是否等于预设的液位基准值。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840;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850。
134.其中,液位基准值从存储有液位基准值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液位基准值是指放液箱内的液体基准高度。通过对液位检测值是否等于预设的液位基准值进行判断,从而判断在管件从放液箱内的液体中移出后,放液箱内的液体是否减少。
135.步骤s840,输出干燥信息,并将干燥信息发送至干燥机构。
136.其中,干燥信息是指用于控制干燥机构进行运行的信息,干燥机构可以为风机从而对管件上的液体进行风干,干燥机构也可以为发热器从而对管件上的液体进行烘干。
137.当液位检测值等于预设的液位基准值时,说明在管件从放液箱内的液体中移出后,放液箱内的液体未减少,故直接输出干燥信息,并将干燥信息发送至干燥机构,从而对管件进行干燥处理。
138.步骤s850,根据液位检测值与液位基准值,分析计算液位检测值与液位基准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液位调整信息,并将液位调整信息发送至用于控制液体输送至放液箱内的液位控制阀。
139.其中,液位调整信息用于控制液位控制阀的启闭。
140.当液位检测值不等于预设的液位基准值时,说明在管件从放液箱内的液体中移出后,放液箱内的液体减少了,从而根据液位检测值与液位基准值,分析计算液位检测值与液位基准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液位调整信息,并将液位调整信息发送至液位控制阀,从而使液位控制阀开启并控制液体输送至放液箱内,从而保证放液箱内的液体一直处于基准高度,方便将后续的管件完全浸入放液箱内的液体内。
141.步骤s860,跳转执行步骤s830。
142.其中,通过跳转执行步骤s830,从而重新对液位检测值是否等于预设的液位基准值进行判断,并在液位检测值等于预设的液位基准值后,对管件进行干燥处理。
143.在图7所示的步骤s840后,为了进一步确保后续对管件进行检测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输出干燥信息后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8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144.参照图8,输出干燥信息,并将干燥信息发送至干燥机构之后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841,获取干燥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点及当前时间点。
145.其中,干燥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点从输出干燥信息时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当前时间点从当前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146.步骤s842,根据干燥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点及当前时间点,分析计算干燥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点所经过的时间段并作为干燥时间段。
147.其中,通过分析计算干燥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点所经过的时间段,并将干燥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点所经过的时间段作为干燥时间段。
148.步骤s843,判断干燥时间段是否大于干燥基准时间段。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841;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844。
149.其中,干燥基准时间段从存储有干燥基准时间段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干燥基准时间段是指对管件进行干燥处理时管件完全干燥所需的最短时间。通过对干燥时间段是否大于干燥基准时间段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是否对管件已经完成了干燥。
150.步骤s844,输出夹持取出信息,并将夹持取出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
151.其中,夹持取出信息是指用于控制夹持机构将管件进行夹持的信息。
152.当干燥时间段大于干燥基准时间段时,说明此时管件已经完成了干燥,故输出夹持取出信息,并将夹持取出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从而控制夹持机构对管件进行夹持。
153.步骤s845,根据夹持取出信息与预设的固定解除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夹持取出信息相对应的固定解除信息,并将固定解除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
154.其中,固定解除信息从存储有固定解除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固定解除信息是指用于控制固定机构对管件进行取消固定的信息。通过夹持取出信息分析获取固定解除信息,并将固定解除信息发送至固定机构,从而控制固定机构对管件进行取消固定。
155.步骤s846,当为异常信息时,根据固定解除信息、异常信息及异常放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固定解除信息及异常信息相对应的异常放置信息,并将异常放置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
156.其中,异常放置信息是指用于控制夹持机构对存在漏点的管件进行放置的信息。
157.当为异常信息时,此时说明该管件上存在漏点,故通过固定解除信息及异常信息分析获取异常放置信息,并将异常放置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从而使夹持机构对存在漏点的管件放置于不合格管件的指定位置。
158.步骤s847,当为合格信息时,根据固定解除信息、合格信息及合格放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固定解除信息及合格信息相对应的合格放置信息,并将合格放置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
159.其中,合格放置信息是指用于控制夹持机构对不存在漏点的管件进行放置的信息。
160.当为合格信息时,此时说明该管件上不存在漏点,故通过固定解除信息及合格信息分析获取合格放置信息,并将合格放置信息发送至夹持机构,从而使夹持机构对不存在漏点的管件放置于合格管件的指定位置。
161.参照图9,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气密性系统,包括: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启动信息、第一位置检测信息、第二位置检测信息、图像检测信息、第一距离检测信息、第二距离检测信息、当前亮度值、单色光强度检测信息及液位检测信息;存储器2,用于存储如图1至图8中任一项的一种检测气密性方法的程序;处理器3,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如图1至图8中任一项的一种检测气密性方法。
162.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16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检测气密性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64.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6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