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实时断丝检测装置

文档序号:32985886发布日期:2023-01-17 22:4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浮式实时断丝检测装置

1.本发明涉及生丝纤度检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浮式实时断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生丝纤度检验是生丝品质检测的主要检验项目,其主要目的是检测丝条的粗细变化程度,生丝纤度的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到整批生丝的分级定等。生丝纤度检验按照现行标准gb/t 1798-2008《生丝试验方法》的检验规程,每一批生丝的纤度检验,共对50只丝锭、200绞纤度丝(每只丝锭卷取4绞)进行检验,每一绞纤度丝通过机框周长为1.125m的纤度机卷绕100回(圈)得到,而后使用纤度仪称取各绞纤度。由于每一批丝的纤度检验需要制取的样本数量较多,在卷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断丝故障,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增加检验组数、剔除断丝样本,但此方法检测效率较低、浪费材料。
3.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了一种新的断丝解决思路,只需对断丝的样本进行补齐,不需要增加检验组数。但是目前纺织行业所用的断丝传感器只能检测到是否出现断丝,不能实时发送断丝信号。在出现断丝时,断丝传感器需要延迟一段时间才会发出断丝信号,不能准确记录断丝时已卷绕的回数。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准确记录生丝断丝位置的断丝检测装置,对生丝断丝故障进行实时检测,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断丝后,根据记录的断丝位置进行后续的补满100回操作,保证每一绞生丝长度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断丝传感器信号发送延迟、检测不准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在断丝之后没有延迟的发送断丝信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悬浮式实时断丝检测装置。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悬浮式实时断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式感应部件,在悬浮式感应部件上设置导丝瓷眼,所述悬浮式感应部件被活动安装在固定架中,其下端设置感应头,所述固定架提供有供悬浮式感应部件上下滑动的空间;在所述空间的下方设置光电传感器;在所述悬浮式感应部件的前后分别设置第一导丝部件和第二导丝部件,而使得所述悬浮式感应部件能够被经过第一导丝部件、悬浮式感应部件和第二导丝部件的生丝支撑而处于悬浮状态,并在生丝断丝时,因失去支撑而落下与光电传感器配合。
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7.本发明的所述悬浮式实时断丝检测装置可被设置为模块而嵌入安装在纤度检验设备的卷绕架前。
8.所述悬浮式感应部件采用片状结构,所述固定架中提供有供片状结构上下导向滑动的缝式间隙,所述固定架还设置有供所述导丝瓷眼上下活动的检测方孔。
9.所述固定架包括底架、与底架成一体的支架板、压板、垫板,支架板与压板之间设置所述垫板,所述垫板成下开口形式,而通过向下开口形状在支架板和压板之间提供所述
缝式间隙;所述片状结构位于所述缝式间隙中,压板通过螺钉连同垫板一起固定在支架板上,所述光电传感器固定在底架下方。
10.所述片状结构的侧边位于垫板内侧边之间,片状结构的侧边两侧距离略小于垫板内侧边的两侧距离,片状结构可在由压板、垫板内侧边、支架板形成的空间中滑动。
11.所述底架中间开设有底架方孔,其尺寸大于所述感应头,且位于感应头的上下滑动轨迹上,与感应头不相碰。
12.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光电信号器位于底架方孔下方,感应头下落时刚好挡在光电信号器中间。
13.所述第一导丝部件和第二导丝部件也安装在所述底架上。
14.所述第一导丝部件和第二导丝部件采用导丝钩,所述第一导丝部件和第二导丝部件的高度位置可调节生丝的张力,通过调节生丝的张力使悬浮感应器被穿过导丝瓷眼的生丝稳定拉起悬浮。
15.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在生丝卷绕有张力时即可拉起悬浮感应器,悬浮感应器拉起时,感应片的感应头位于底架上方,远离光电信号器;当生丝在卷绕过程中出现断丝时,生丝张力为0,悬浮感应器在重力的作用下,在由压板、垫板、支架板形成的空间沿垫板内侧边滑动,感应片的上半部分卡在底架的平面上,感应头穿过底架方孔,挡在光电感应器的光电信号器之间,阻挡光电传感器的光电信号器光路,光电传感器实时发出断丝信号。
16.本发明具有能够在断丝之后没有延迟的发送断丝信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并且,本发明能够在不影响原生丝纤度检验装置的结构的前提下,直接嵌入安装到现有生丝纤度检验装置的卷绕架之前,依靠自身结构使生丝产生足够的张力而支持悬浮运行,能够对现有设备方便地进行升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一种悬浮式实时断丝检测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断丝检测装置主视放大图;
19.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20.图4为图2拆除压板且断丝状态时主视放大图;
21.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垫板视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感应片视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压板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6.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实时断丝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断丝检测装置7由螺钉一8固定在导丝板9上,在断丝检测装置7的两侧分别设有前导丝钩13和后导丝钩10,且也固定在导丝板9上,可随导丝板9一起移动,导丝板9设在安装底架5上,靠近前导丝钩13左侧设有导丝辊3,导丝钩4位于前导丝钩13与导丝辊3之间,检验用丝锭2放置在天平1上,待检验的生丝11绕过导丝辊3穿过导丝钩4、前导丝钩13、断丝检测装置7、后导丝钩10卷绕在卷
绕架12上,根据检验要求完成取样。
27.如图2、图3,所述断丝检测装置7包括底架71、与底架71成一体的支架板76、压板72、悬浮感应器73、垫板75、光电传感器78,支架板76与压板72之间设置了垫板75,垫板75的结构如图6所示,呈下开口形式,悬浮感应器73位于垫板75开口形成的空间中,压板72通过螺钉二74连同垫板75一起固定在支架板76上,光电传感器78由螺钉三77固定在底架71下方。
28.所述悬浮感应器73由感应片731和导丝瓷眼732组成,导丝瓷眼732采用耐磨的氧化铝材质,供被检测的生丝11穿过,所述导丝瓷眼732与生丝11直接接触,工作时与生丝11之间产生滑动摩擦,导丝瓷眼732的材质可减小对生丝11的损伤。感应片731和导丝瓷眼732用胶水粘接固定成为一体;如图7,感应片731远离导丝瓷眼732的一端为感应头735,感应片侧边733位于垫板内侧边751之间,感应片侧边733两侧距离略小于垫板内侧边751的两侧距离,悬浮感应器73可在由压板72、垫板内侧边751、支架板76形成的空间中被检测生丝11支撑而悬浮滑动,生丝11断丝时,失去支撑而落下。
29.所述底架71中间开设有底架方孔711,其尺寸大于感应头735,且位于感应头735的上下滑动轨迹上,感应头735能穿过底架方孔711。所述光电传感器78的光电信号器781位于底架方孔711下方,在生丝11断丝时,感应头735失去支撑而下落时刚好挡在光电信号器781中间。
30.生丝纤度检验时,卷绕架12在动力带动下顺时针转动,卷绕生丝11从丝锭2退绕,根据gb/t 1798-2008《生丝试验方法》规定,每次取样长度为卷绕100圈(每圈长度为1回=1.125m),卷绕结束后停止,天平1在取样前后所得读数差值即为每次100回丝长的重量,根据公式:纤度(d)=9000*重量差(g)/(100*1.125),可以计算得到取样的纤度值;生丝11在卷绕时产生一定的张力,且前导丝钩13和后导丝钩10高度位置能满足生丝11的张力使悬浮感应器73被穿过导丝瓷眼732的生丝11拉起,悬浮感应器73的感应片顶边734与垫板限位边752相碰而到达最高点,只要生丝11在卷绕有张力时即可拉起悬浮感应器73,悬浮感应器73拉起时,感应片731的感应头735位于底架71上方,远离光电信号器781;当生丝11在卷绕时发生断丝,生丝11张力为0,悬浮感应器73在重力的作用下,在由压板72、垫板75、支架板76形成的空间沿垫板内侧边751滑动,感应片731的上半部分卡在底架71的平面上,被限位而不能再下降,感应头735穿过底架方孔711,挡在光电感应器78的光电信号器781之间,阻挡光电传感器78的光电信号器781光路,光电传感器78实时发出断丝信号。图4、图5为发生断丝时悬浮感应器73的位置状态。
31.如图8,压板72的中间开有检测方孔721,所述支架板76中间也开有与压板72一样的检测方孔,悬浮感应器73上的导丝瓷眼732能在检测方孔范围内上下移动而不受阻碍,同样也保证了穿过导丝瓷眼732的生丝11不受干扰,保证生丝纤度检验的顺利进行。
32.如前所述,当生丝11在卷绕时出现断丝时,悬浮感应器73的感应头735阻挡了光电信号器781,由光电传感器78实时发出断丝信号,检测系统中的圈数感应器和旋转角度检测器实时记录断丝位置,即记录卷绕架的旋转圈数和当前旋转的角度,由此可计算出已经卷绕的丝长,为之后补测不足丝长提供准确的数据,保证了取样长度(100回)的统一性和生丝纤度自动检测的准确性。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3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内侧”、“水平”、“端部”、“长度”、“外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用语“第一”、“第二”也仅为说明时的简洁而采用,并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